一种电容外观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890423发布日期:2022-02-12 13:16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容外观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容外观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2.电容作为一种损耗品,市场需求巨大,而现有的电容外观检测多是靠人力检测,检测效率低。且现有的检测装置存在检测速度慢,进料速度跑不快的现象,具体原因是因为电容从振动盘传送到伺服皮带需要等间距排列,而且电容在皮带传输过程中不会东倒西歪,才能保证ccd拍照的时候取到一张合格的图片进行分析处理。如果电容之间的间隔无法保证或者电容不能保持一定范围的垂直度,就会导致取图出现偏差,直接影响检测精度。导致速度慢的原因之一是进料轮设计没有跟上整机的速度,一般的进料设设计不是旋转式的而是采用了气缸动作上料,气缸的节拍远远满足不了要求是根本原因。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容外观检测装置,提高电容外观检测的效率,提高经济效益。
4.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5.一种电容外观检测装置,包括检测箱,以及设在检测箱内的检测装置,检测装置包括:传送模块,包括两根由驱动电机驱动的传送皮带,两根传送皮带之间平行设置且相互贴合;导正模块,设在两根所述传送皮带的一端,包括两个由驱动电机驱动旋转的导正轮,两个导正轮转动方向相反,导正轮上等距离设置有凹槽;检测模块,包括若干组ccd相机和若干组光源,对传送模块上的电容的上、下、左、右四个方向进行拍照检测;剔除模块,包括设在传送皮带上方的气缸,气缸在伸出状态时,其伸缩端延伸至两根传送皮带之间;控制器,分别与驱动电机、ccd相机、光源和气缸电性连接。
6.进一步的,还包括振动盘,振动盘的出料口设在传送皮带上靠近导正模块的一端。提高进料速度。
7.进一步的,传送皮带的首尾相接,传送皮带的两端分别设有传动轴,导正轮设在传动轴上且与传动轴同轴转动。利用驱动电机来同时驱动传送皮带和导正轮,使得导正轮的进料速度与传送皮带的传送速度同步,避免电容从导正轮过渡到传送皮带时被传送皮带损伤。。
8.进一步的,导正模块的入料口设有两块组合成v形状的导向板。对电容进行扶正,同时可以避免多个电容扎堆进入导正轮正。
9.进一步的,检测模块包括两个第一ccd相机,分别位于传送皮带的两侧上方,第一ccd相机的拍摄方向与传送皮带的传送方向呈30
°
至60
°
倾斜,在两个第一ccd相机的拍摄方向的交叉点的上方设有第一光源,传送皮带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背景板,第一背景板的表面分别与对应的第一ccd相机的拍摄方向垂直;还包括第二ccd相机,位于传送皮带的一侧,传送皮带的另一侧还设有与第二ccd相机相配合的第二背景板;还包括第三ccd相机,位于
传送皮带的一侧,第三ccd相机与传送皮带之间设有第二光源;还包括第四ccd相机,固定在检测箱上,第四ccd相机的拍摄方向朝向传送皮带;还包括第五ccd相机,位于传送皮带的下方,第五ccd相机和传送皮带之间设有第三光源;第二光源、第三光源的中部设有拍摄孔,第三ccd相机和第五ccd相机的拍摄方向分别穿过拍摄孔。多个ccd相机对电容的四个方向进行检测,可以进一步提高检测精度。
10.进一步的,第二ccd相机为黑白ccd相机。
11.进一步的,气缸的下方设有第一集料区,传送皮带的出料端设有第二集料区。将不良物料剔除。
12.采用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可以用于对电容进行自动化检测,通过控制器记录检测结果,使得结果可视化,数据可追溯,提高电容外观检测的效率,提高经济效益;本装置通过在传送的入料口设置导正模块,对电容进行导正和等距离排列,提高了检测精度,防止在检测的过程中对电容造成二次损坏;本装置设置多个ccd相机对电容的四个方向进行检测,可以进一步提高检测精度。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6.图4为本实用新型部件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17.图5为本实用新型部件b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18.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拍摄孔的结构示意图。
19.其中,附图标识说明:
20.1、检测箱;201、传送皮带;202、驱动电机;203、传送轴;301、导正轮;302、凹槽;303、导向板;401、第一ccd相机;402、第一光源;403、第一背景板;404、第二ccd相机;405、第二背景板;406、第三ccd相机;407、第二光源;408、第四ccd相机;409、第五ccd相机;410、第三光源;411、拍摄孔;501、气缸;6、控制器;7、振动盘;8、第一集料区;9、第二集料区。
具体实施方式
21.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22.参照图1至图6所示,一种电容外观检测装置,包括检测箱1,以及设在检测箱1内的检测装置,检测装置包括:传送模块,包括两根由驱动电机202驱动的传送皮带201,两根传送皮带201之间平行设置且相互贴合;导正模块,设在两根传送皮带201的一端,包括两个由驱动电机202驱动旋转的导正轮301,两个导正轮301转动方向相反,导正轮301上等距离设置有凹槽302;检测模块,包括若干组ccd相机和若干组光源,对传送模块上的电容的上、下、左、右四个方向进行拍照检测;剔除模块,包括设在传送皮带201上方的气缸501,气缸501在伸出状态时,其伸缩端延伸至两根传送皮带201之间;控制器6,分别与驱动电机202、ccd相机、光源和气缸501电性连接。
23.还包括振动盘7,振动盘7的出料口设在传送皮带201上靠近导正模块的一端。提高进料速度。
24.传送皮带201的首尾相接,传送皮带201的两端分别设有传动轴,导正轮301设在传动轴上且与传动轴同轴转动。利用驱动电机202来同时驱动传送皮带201和导正轮301,使得导正轮301的进料速度与传送皮带201的传送速度同步,避免电容从导正轮301过渡到传送皮带201时被传送皮带201损伤。。
25.导正模块的入料口设有两块组合成v形状的导向板303。对电容进行扶正,同时可以避免多个电容扎堆进入导正轮301正。
26.检测模块包括两个第一ccd相机401,分别位于传送皮带201的两侧上方,第一ccd相机401的拍摄方向与传送皮带201的传送方向呈30
°
至60
°
倾斜,在两个第一ccd相机401的拍摄方向的交叉点的上方设有第一光源402,传送皮带201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背景板403,第一背景板403的表面分别与对应的第一ccd相机401的拍摄方向垂直;还包括第二ccd相机404,位于传送皮带201的一侧,传送皮带201的另一侧还设有与第二ccd相机404相配合的第二背景板405;还包括第三ccd相机406,位于传送皮带201的一侧,第三ccd相机406与传送皮带201之间设有第二光源407;还包括第四ccd相机408,固定在检测箱1上,第四ccd相机408的拍摄方向朝向传送皮带201;还包括第五ccd相机409,位于传送皮带201的下方,第五ccd相机409和传送皮带201之间设有第三光源410;第二光源407、第三光源410的中部设有拍摄孔411,第三ccd相机406和第五ccd相机409的拍摄方向分别穿过拍摄孔411。多个ccd相机对电容的四个方向进行检测,可以进一步提高检测精度。
27.第二ccd相机404为黑白ccd相机。
28.气缸501的下方设有第一集料区8,传送皮带201的出料端设有第二集料区9。将不良物料剔除。
29.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将电容放入振动盘7中,振动盘7再逐一将电容传送到传送皮带201的入料口,且电容的引脚被塞进两根传送皮带201之间来进行传送,经过导向板303导向,电容进入到两个导正轮301之间的凹槽302,此步骤即为电容的导正,其中由于导正轮301上的凹槽302是等距离设置的,即从导正轮301上离开的电容都是等距离的,便于后续ccd相机对电容进行检测,即第一ccd相机401、第二ccd相机404、第三ccd相机406、第四ccd相机408、第五ccd相机409按照预设时间进行拍照检测,拍照后控制器6分析数据并保存图片,随后电容输送到剔除模块的位置,根据控制器6的数据结果,如果为不良物料,气缸501伸出伸缩端将电容推下到第一集料区8中,若为检测合格的电容,则该电容沿着传送皮带201掉下第二集料区9中。
30.有益效果:本装置可以用于对电容进行自动化检测,通过控制器6记录检测结果,使得结果可视化,数据可追溯,提高电容外观检测的效率,提高经济效益;本装置通过在传送的入料口设置导正模块,对电容进行导正和等距离排列,提高了检测精度,防止在检测的过程中对电容造成二次损坏;本装置设置多个ccd相机对电容的四个方向进行检测,可以进一步提高检测精度。
31.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