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羟丙甲基纤维素生产的固液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828293发布日期:2022-04-27 11:46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羟丙甲基纤维素生产的固液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固液分离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羟丙甲基纤维素生产的固液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2.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简称为羟丙甲纤维素,它属于一种非离子型纤维素混合醚,是一种半合成的、不活跃的、还具有黏弹性的聚合物,常用于眼科学的一些润滑剂,又或者在口服药物中可以充当辅料或者是辅型剂,也常用于建筑、涂料等领域。羟丙甲纤维素的制备一般包括纤维素的碱化、醚化、中和、脱溶以及干燥等步骤;在脱溶步骤中,需要将中和后的浊液通入脱溶釜搅拌分层回收上中两层的溶剂;然后将脱溶釜中下层的固液混合物导入离心机脱水;固液混合物在导出脱溶釜的时候,总是会在釜的底部残留部分固体,不利于生产以及产品的回收。
3.如申请号为cn201710302596.4的中国发明专利文献,公布了一种羟丙甲纤维素的生产方法,该方法涉及一种脱溶釜,包括釜体、设置在釜体顶部的热水管和气态溶剂排放管、设置在釜体底部的水蒸气管和产物排放管、设置在釜体腰位的液态溶剂排放管;所述脱溶釜还包括搅拌强化结构;该脱溶釜便存在釜底产品不易排除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羟丙甲基纤维素生产的固液分离装置。
5.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内容如下:
6.一种用于羟丙甲基纤维素生产的固液分离装置,包括脱溶釜以及通过管道与所述脱溶釜连通的离心机,所述脱溶釜包括釜体、设置在所述釜体顶部的气态溶剂排放管以及进料管以及设置在所述釜体底部的水蒸气管和产物排放管;所述脱溶釜还包括搅拌装置;所述的搅拌装置包括由上而下一体连接的主搅拌段和防残留段,所述防残留段上设置有若干连接片,所述连接片的一端与所述搅拌装置的转轴固定,另一端设置有螺旋刮刀,所述螺旋刮刀的外径由上而下依次减小并与所述脱溶釜的曲面底相适应。
7.现有技术中,羟丙甲基纤维素反应混合物的固液分离通常是先进行脱溶回收大部分的溶剂,易挥发的溶剂经气态溶剂排放管后冷凝回收,液态的溶剂则通过设置在釜体腰位的液态溶剂排放管回收,剩下的则随产品经产物排放管进入离心机进一步分离;经脱溶后的产物中仍含有部分溶剂,湿态的羟丙甲基纤维素具有一定黏性和流动性,当开启产物排放管阀门后,产物会经产物排放管进入离心机,釜内的最后部分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时候由于其自身的黏性而附着在脱溶釜的釜底,影响产物的收率,同时也可避免残余产物在釜内干燥成膜成为釜垢。
8.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中,发明人在搅拌装置的下端增设一段防残留段,通过防残留段对产物湿料的搅动以及对粘附于釜底的产物的刮动使得产物湿物料能够全
部进入产物排放管;本固液分离装置的具体使用方法为:将中和后的混合体系经进料管排输入到脱溶釜中,排放开始时即开启脱溶釜的搅拌,边搅拌边从气态溶剂排放管的支管输入顶部热水,同时从脱溶釜底部通入水蒸气,防止温度低于60℃;连续搅拌10分钟以上,打开气态溶剂排放管主管阀门冷凝回收气态的有机溶剂;然后将液态水性溶剂与产品形成的浊液在搅拌的条件下输入到离心机,控制转速为10~30r/min,避免强烈的搅拌使产物湿料飞溅;当所有的物料导入离心机后,以热水冲洗釜内,将洗涤液也输入至离心机,最后进行产物湿物料的离心操作,离心后即可获得低湿度的产物物料。
9.作为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的产物排放管与所述的管道通过一螺杆泵连接,通过螺杆泵的设置避免物料在管内残留。
10.作为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主搅拌段的转轴上连接有若干与所述脱溶釜内径相适应的搅拌叶片。
11.作为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搅拌叶片具有与竖直面30
°
~60
°
的倾角。
12.作为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主搅拌段和防残留段之间设置有一稳定所述搅拌装置的转轴的支架。
13.作为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的支架具有与所述脱溶釜内侧壁固定连接的固定部、与所述搅拌装置的转轴套接的活动套接部以及连接所述固定部和活动套接部的连接部。
14.作为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的水蒸气管凸出于所述脱溶釜的曲面底时,所述的螺旋刮刀上设置有与所述水蒸气管凸出相适应的凹陷。
15.作为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的离心机为卧式螺旋沉降离心机。
16.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有:
17.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脱溶剂的搅拌装置下端增设了一段防残留段,可以避免羟丙甲基纤维素在脱溶釜的釜底粘附残留,提高了产物的收率;
18.2、经过改良后,脱溶釜更适合羟丙甲基纤维素的生产;
19.3、避免了残留在脱溶釜内的产物在釜内干燥成膜结垢,降低了脱溶釜的清洗困难。
附图说明
20.图1为实施例1中的用于羟丙甲基纤维素生产的固液分离装置的示意图;
21.图2为支架的俯视图;
22.图中,1-脱溶釜、3-管道、2-离心机、4-螺杆泵、10-釜体、12-气态溶剂排放管、13-水蒸气管、14-产物排放管、16-搅拌装置、161-主搅拌段、162-防残留段、163-螺旋刮刀、31-推动装置、164-搅拌叶片、165-支架、1651-固定部、1652-活动套接部、1653-连接部、17-进料管、166-连接片。
具体实施方式
23.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之后所做的任何改变只要在权利要求书的范
围内,都将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24.实施例1
25.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羟丙甲基纤维素生产的固液分离装置,包括脱溶釜1以及通过管道3与所述脱溶釜1连通的离心机2,所述脱溶釜1包括釜体10、设置在所述釜体10顶部的气态溶剂排放管12以及进料管17以及设置在所述釜体10底部的水蒸气管13和产物排放管14;所述脱溶釜1还包括搅拌装置16;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搅拌装置16包括由上而下一体连接的主搅拌段161和防残留段162,所述防残留段162上设置有若干连接片166,所述连接片166的一端与所述搅拌装置16的转轴固定,另一端设置有螺旋刮刀163,所述螺旋刮刀163的外径由上而下依次减小并与所述脱溶釜1的曲面底相适应;气态溶剂排放管12具有一进液支管和一排气主管,加液体溶剂是打开进液支管的阀门,冷凝回收气态溶剂时打开排气主管的阀门,不工作时两阀门关闭。
26.在本实施例中,搅拌装置16的电机被固定在釜体10上顶壁的外侧中部,搅拌装置16的轴贯穿釜体10上顶壁伸入釜内;产物排放管14设置在釜体10底部的中部,搅拌装置16的轴距离产物排放管14的进口约5cm,避免轴堵塞产物排放管14;如图1,其中搅拌装置16的主搅拌段161大致与釜体10的直筒段相重合,防残留段162则处于釜体10下凹的釜底内;防残留段162设置有4片连接片166以固定连接片166,俯视角度,任意两相邻连接片166互相垂直;正视角度,4片连接片166上下错落设置,根据高度的不同,各连接片166的长度不同,位置越低的连接片164的长度越短,两相邻连接片166的高度差都相等,在本实施例中此差值约为10cm;而螺旋刮刀163螺旋向下缩小依次与上述的4片连接片166固定连接,当搅拌装置16的电机转动时便会带动螺旋刮刀163转动,使得附着在釜底的产物被带动往下进入产物排放管14;同时为了减小连接片166在转动过程中由于产物所带来的的阻力,所述的连接片具有与竖直面45
°
的夹角;同时防残留段162的转动可以避免产物浊液中产物粒子沉降过快时在产物排放管附近聚集而减缓物料浊液,提高了生产效率。
27.所述的产物排放管14与所述的管道3通过一螺杆泵4连接;该装置的设置可以使得产物不会滞留在横向设置的管道3中,可避免管道3的堵塞。
28.所述主搅拌段161的转轴上连接有若干与所述脱溶釜1内径相适应的搅拌叶片164,这里的内径指的是釜体10圆柱段的内径。
29.所述搅拌叶片164具有与竖直面45
°
的夹角,随之产物的析出,釜内混合液的粘度越来越大,将搅拌叶片设置一定的倾角,可以降低搅拌时的阻力,降低电机出现故障的概率。
30.所述主搅拌段161和防残留段162之间设置有一稳定所述搅拌装置16的转轴的支架165。
31.所述的支架165具有与所述脱溶釜1内侧壁固定连接的固定部1651、与所述搅拌装置16的转轴套接的活动套接部1652以及连接所述固定部1651和活动套接部1652的连接部1653;该支架165在本实施例中是一根两端与釜体10侧壁固定连接的长杆,长杆的中部与搅拌装置16的转轴活动套接,该支架165的设置可以提高搅拌时的稳定性,尤其避免后期由于连接片166长短不一所带来的阻力干扰,降低了电机的损耗。
32.所述的离心机2为卧式螺旋沉降离心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