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电子部件测试的插座引导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700450发布日期:2023-03-31 18:31阅读:33来源:国知局
用于电子部件测试的插座引导件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将电子部件插入测试狭缝时精确地引导电子部件的移动的用于电子部件测试的插座引导件。


背景技术:

2.生产的电子部件(例如,ssd、电路基板、半导体元件等)由测试器测试后被分为良品和不良品,且只有良品出库。
3.电子部件只有电连接于测试器才能进行测试,此时,通过将电子部件电连接于测试器来支持电子部件能够进行测试的设备为用于电子部件测试的分选机(以下简称“分选机”)。
4.以往,诸如固态驱动器(ssd:solid state drive)之类的相对大型的电子部件以操作者直接将其与测试器连接或解除连接的方式支持测试。然而,随着固态驱动器的需求暴增,本技术人开发并提出了用于自动处理固态驱动器而使其与测试器电连接或解除连接的分选机。
5.诸如固态驱动器之类的电子部件可以在其一侧的一表面上形成有端子,以插入到狭缝形态的测试插座(以下称为“测试狭缝”)中,从而可以电连接于测试器。此时,在将电子部件插入到测试狭缝的过程中适当地引导电子部件的移动的是插座引导件。此外,插入引导件也可以起到支撑插入到测试狭缝的电子部件的作用。
6.然而,诸如固态驱动器之类的电子部件的规格持续升级,据此,随着更多的电子元件以高集成化且高密度化的方式追加设置,大型电子部件的重量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
7.另外,虽然插座引导件支撑电子部件,但应引导电子部件能够移动。并且,这意味着插座引导件不能采取在牢固地紧贴在电子部件的两端而稳定地支撑电子部件的结构。因此,目前通过电子部件插入到测试狭缝的状态下的握持力来维持电子部件的适当的姿势。
8.通常,如图22的参考图所示,在电子部件ed插入到测试狭缝s的状态下,借由测试器而被支撑的部位仅为后端的一部分区域,在剩余的部位设置有增加电子部件的重量的电子元件ee。因此,如上所述,由于电子部件ed的重量逐渐增加,因此预计在不久的将来,电子部件ed因操作冲击或荷重等而在插入到测试狭缝s的状态下无法维持适当的姿势的时刻将到来。如果电子部件ed不能维持适当的姿势,则可能发生由于电接触不良而引起的短路或测试不良等。
9.【现有技术文献】
10.【专利文献】
11.韩国公开专利10-2019-0050483
12.韩国公开专利10-2019-0061291


技术实现要素:

13.本发明是为了以插入到测试狭缝的结构适当地维持与测试器电连接的大型电子
部件的姿势而提出的。
14.根据本发明的用于电子部件测试的插座引导件可以包括:一对引导件主体,配备为用于支撑插入到细长的形态的测试狭缝的电子部件的两端,所述电子部件的接触端子侧的部位插入到所述测试狭缝;以及一对弹性支撑体,可更换地结合于所述引导件主体,并且弹性支撑接触端子侧的部位插入到所述测试狭缝的期间的电子部件或完成插入的电子部件的两端来维持电子部件的姿势,其中,所述一对引导件主体在所述测试狭缝的细长的方向上配备在所述测试狭缝的两侧,所述一对弹性支撑体分别分在所述一对引导件主体并可拆装地设置于所述引导件主体。
15.为了引导处在插入至所述测试狭缝的过程的电子部件的移动,在所述引导件主体沿电子部件的移动方向形成有细长的引导槽,在所述引导槽的一位置形成有结合槽,所述弹性支撑体是以插入于所述结合槽的结构而配备的定位球塞,所述定位球塞的球被弹簧弹性支撑的同时对电子部件进行加压。
16.所述弹性支撑体包括:结合部分,与所述引导件主体结合;引导部分,为了引导处在插入至所述测试狭缝的过程的电子部件的移动,沿电子部件的移动方向形成有细长的引导槽;以及至少一个弹性部分,从所述结合部分向所述引导件主体侧突出,以使所述结合部分和所述引导部分能够被所述引导件主体弹性支撑,其中,在所述引导件主体形成有供所述结合部分能够结合的结合槽,使得所述结合部分插入到所述结合槽而与所述引导件主体结合。
17.所述结合部分从后方向前方移动的同时插入并结合于所述结合槽。
18.所述结合部分、所述引导部分以及所述弹性部分形成为一体。
19.所述弹性支撑体利用能够实现弹性变形或复原的同时能够注塑成型的合成树脂材料形成。
20.所述结合部分形成有用于插入所述弹性部分的插入槽,并且所述弹性部分通过插入到所述插入槽而与所述结合部分插入结合。
21.所述结合部分和所述引导部分成型为一体,所述弹性部分利用能够实现弹性变形和复原并比所述结合部分和所述引导部分软且作为合成树脂的材料注塑成型。
22.还包括至少一个校正销,以向前方突出的方式与所述引导件主体结合,校正通过握持器供应的电子部件的位置,使电子部件的接触端子侧的部位精确地插入到所述测试狭缝,从而与在所述握持器侧的校正孔咬合,其中,所述校正销位于从沿所述测试狭缝的细长的方向经过所述测试狭缝的虚拟直线偏离的位置,所述校正孔位于从包括所述握持器所握持的电子部件的一表面的平面上偏离的位置。
23.还包括第一校正销和第二校正销,以向前方突出的方式与所示引导件主体结合,校正通过握持器供应的电子部件的位置,使电子部件的接触端子侧的部位精确地插入到所述测试狭缝,从而与在所述握持器侧的校正孔咬合,其中,所述第一校正销和所述第二校正销从沿所述测试狭缝的细长的方向经过所述测试狭缝的虚拟直线偏离的位置而彼此相隔,当卧状的电子部件以90度竖立后插入到所述测试狭缝时,所述第一校正销以校正电子部件的位置的用途所使用,当卧状的电子部件以-90度竖立后插入到所述测试狭缝时,所述第二校正销以校正电子部件的位置的用途所使用,所述校正孔位于从包括所述握持器所握持的电子部件的一表面的平面上偏离的位置。
24.根据本发明具有如下效果:
25.第一、在重的大型的电子部件插入到测试狭缝的状态下,两端被弹性支撑体施压,从而能够稳定地维持姿势,因此提高了电子部件与测试器的电连接的可靠性。
26.第二、由于与引导件主体材质不同的弹性支撑体以能够更换的方式配备,因此当发生磨损、弹性力损失等的问题时,能够仅更换弹性支撑体,从而可以实现更换费用的节减和稳定性。
27.第三、由于校正销以虚拟的中心线为基准被分为两侧,因此测试条件改变、或者测试插座的端子与电子部件的端子之间的接触顺序需要改变、或者根据测试器需要改变电子部件的插入方向等时均能够应对。
附图说明
28.图1是用于说明电子部件与测试器之间的电连接结构的参考图。
29.图2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的插座引导件的设置位置的参考图。
30.图3是针对与测试器形成一对的分选机的示意性的平面图。
31.图4是针对图3的分选机的示意性的立体图。
32.图5是针对在图3的分选机的连接部分的示意性的平面图。
33.图6是针对在图5的连接部分的主要部位的示意性的截取图。
34.图7是针对在图5的连接部分的放置器的截取图。
35.图8是针对在图5的连接部分的测试手的截取图。
36.图9是针对在图8的测试手的握持要素的截取图。
37.图10是针对在图8的测试手的开放要素的截取图。
38.图11是针对在图8的测试手的连接要素的截取图。
39.图12是针对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插座引导件的立体图。
40.图13至图15是用于说明图12的插座引导件的参考图。
41.图16是针对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插座引导件的立体图。
42.图17是针对图16的插座引导件的特征部位的局部分解立体图。
43.图18和图19是用于说明图16的插座引导件的参考图。
44.图20和图21是用于说明针对图16的插座引导件的变形例的参考图。
45.图22是用于说明背景技术的参考图。
46.附图标记说明
47.100、200:插座引导件
ꢀꢀꢀꢀꢀꢀꢀꢀꢀꢀꢀ
110、210:引导件主体
48.111:引导槽
ꢀꢀꢀꢀꢀꢀꢀꢀꢀꢀꢀꢀꢀꢀꢀꢀꢀꢀꢀꢀ
112、212:结合槽
49.120:定位球塞
ꢀꢀꢀꢀꢀꢀꢀꢀꢀꢀꢀꢀꢀꢀꢀꢀꢀꢀ
121:球
50.122:弹簧
ꢀꢀꢀꢀꢀꢀꢀꢀꢀꢀꢀꢀꢀꢀꢀꢀꢀꢀꢀꢀꢀꢀ
220:弹性支撑体
51.221:结合部分
ꢀꢀꢀꢀꢀꢀꢀꢀꢀꢀꢀꢀꢀꢀꢀꢀꢀꢀ
222:引导部分
52.222a:引导槽
ꢀꢀꢀꢀꢀꢀꢀꢀꢀꢀꢀꢀꢀꢀꢀꢀꢀꢀꢀ
223:弹性部分
53.131、231:第一校正销
ꢀꢀꢀꢀꢀꢀꢀꢀꢀꢀꢀ
132、232:第二校正销
54.140:结合部件
ꢀꢀꢀꢀꢀꢀꢀꢀꢀꢀꢀꢀꢀꢀꢀꢀꢀꢀ
l:虚拟直线
具体实施方式
55.参照附图,对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为了说明的简洁,尽可能地省略或压缩针对重复或实质上相同的构成的说明。
56.《针对电子部件与测试器的电连接的说明》
57.根据本发明的插座引导件100、200(参照图11和图14)应用于电子部件ed的接触端子t侧的部位插入到测试器的测试狭缝s的方式的情况。
58.例如,如图1所示,测试器tester配备有测试狭缝s,电子部件ed的接触端子t侧的部位插入到该测试狭缝s中,使得电子部件ed与测试器tester电连接。
59.并且,如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的插座引导件100、200设置在测试狭缝s的周围。这种插座引导件100、200通过分选机在电子部件ed插入到测试狭缝s的过程中引导电子部件ed的移动,并且维持电子部件ed在插入到测试狭缝s的期间以及完成插入的电子部件ed的姿势。对此,后序将按各实施例来进行详细说明。
60.《针对分选机的整体构成的示意性的说明》
61.图3是针对与测试器形成一对的分选机的示意性的平面图,图4是针对图3的分选机hr的示意性的立体图。
62.根据本实施例的分选机hr包括堆垛件部分sp、连接部分cp以及移送部分tp。
63.堆垛件部分sp收纳安置有电子部件ed的客户托盘ct。这种堆垛件部分sp用于从外部接收安置有待测试电子部件ed的客户托盘ct,或者用于向外部传送安置有完成测试的电子部件ed的客户托盘ct。此外,堆垛件部分sp也可以作为保管从外部搬入或向外部搬出的客户托盘ct的用途而使用。
64.连接部分cp从堆垛件部分sp传送来的客户托盘ct取出电子部件ed,并将电子部件ed电连接于后方的测试器tester,或者将通过测试器tester完成测试的电子部件ed按照测试等级分类的同时安置于客户托盘ct。
65.移送部分tp在堆垛件部分sp与连接部分cp之间移送客户托盘ct。即,安置有待测试的电子部件ed的客户托盘ct借由移送部分tp从堆垛件部分sp供应至连接部分cp,安置有完成测试的电子部件ed的客户托盘ct借由移送部分tp从连接部分cp回收至堆垛件部分sp。
66.接着,将更详细地观察与根据本发明的插座引导件100、200相关的连接部分cp。
67.如图5的示意性的平面图和图6的针对主要部位i的截取图所示,连接部分cp包括放置器510、移动手520、开放器530、转换器540、往复移动器550以及测试手560。
68.放置器510用于放置电子部件ed而配备。电子部件ed可以以电子部件ed本身放置在放置器510,也可以安装能够握持电子部件ed的适配器ad来放置在放置器510。如图7的截取图(a)和截取图(b)所示,这种放置器510包括一对固定部件511、驱动源512以及一对传递要素513。
69.一对固定部件511可以通过在左右方向上的间隔变宽或变窄来对电子部件ed进行固定或解除固定。即,固定部件511通过引导轨道gr的引导而在左右方向上直线移动,若固定部件511之间的间隔变宽,则电子部件ed或安置有电子部件ed的适配器ad处于能够放置在放置器510或从放置器510脱离的状态,若固定部件511之间的间隔变窄,则电子部件ed处于固定安置于放置器510的状态。
70.驱动源512供应用于调节一对固定部件511之间的间隔的驱动力,在本实施例中配
备为气缸。
71.传递要素513将由驱动源512施加的驱动力传递至一对固定部件511。虽然在本实施例中传递要素513采取了旋转的同时将作为气缸的驱动源512的前进后退力转换为固定部件511的左右移动力来实现传递的连接结构,但根据实施可以进行多种变形。
72.移动手520通过将待测试的电子部件ed从借由移送部分tp而从堆垛件部分sp传送至供应位置fp的客户托盘ct移动来放置在放置器510或者将放置在放置器510的完成测试的电子部件ed移动至在回收位置rp的客户托盘ct。这种移动手520通过真空吸附来握持卧状的电子部件ed,其实现为配备有多个吸附元件并由一个以上的吸附元件来选择性地进行吸附,从而可以实现为吸附握持多种尺寸的所有电子部件ed(参照韩国申请号10-2020-0019380号)。
73.开放器530在为了将电子部件ed放置在放置器510而应用适配器ad的情况下被应用。在此,适配器ad为用于处理具有难以直接放置在放置器510的尺寸的相对小型的电子部件ed的握持器,同时也起到搬运者的作用(参照韩国申请号10-2021-0017446号)。即,由于开放器530推动在第一操作区域w1的适配器ad的操作部件来开放适配器ad,因此移动手520能够在适配器ad中装载或卸载电子部件ed。这种开放器530可以包括推动器531和进退源532,所述推动器531用于推动操作部件,该操作部件用于操作适配器ad以使适配器ad开放,所述进退源532用于使推动器531进退。
74.转换器540将放置器510以90度或-90度旋转而最终转换放置在放置器510的电子部件ed的姿势。即,电子部件ed的姿势可以通过转换器540从卧状转换为立状,或者从立状转换为卧状。通过这种转换器540,将姿势从卧状转换为立状的电子部件ed处于其接触端子t侧的部位能够适当地插入到测试狭缝s的状态,将姿势从立状转换为卧状的电子部件ed处于能够通过移动手520适当地被吸附并握持的状态。当然,在电子部件ed处于卧状的状态下与测试器tester电连接的情况下(例如,测试狭缝在水平方向上细长地形成的情况下),转换器540可以不执行其作用,或者转换器540的构成也可以被省略。在此,转换器540构成为使放置器510以90度或-90度选择性地旋转的理由与测试狭缝s中的连接端子的位置有关。即,若电子部件ed的接触端子t与测试狭缝s中的连接端子要电接触,则需要彼此相对,因此根据测试狭缝s内的连接端子以插入的电子部件ed为基准位于左侧还是右侧,需要旋转电子部件ed的接触端子t以与连接端子彼此相对。
75.往复移动器550使放置器510在作为移动手520进行操作的区域的第一操作区域w1与作为测试手560进行操作的区域的第二操作区域w2之间移动。由于放置器510通过这种往复移动器550往返于第一操作区域w1和第二操作区域w2,因此第一操作区域w1和第二操作区域w2被区域性分离,从而能够排除移动手520与测试手560之间的干扰。
76.测试手560握持住放置在第二操作区域w2中的放置器510的电子部件ed后移动,以将电子部件ed的接触端子t侧的部位插入到测试狭缝s,若对电子部件ed的测试结束,则从测试狭缝s取出电子部件ed后,将完成测试的电子部件ed再次放置在放置器510。当然,在应用适配器ad的情况下,测试手560移动握持电子部件ed的适配器ad。为此,如图8的截取图所示,测试手560包括握持要素561、水平移动要素562a、562b、垂直移动要素563、开放要素564以及连接要素565。
77.握持要素561为了对电子部件ed或适配器ad进行握持或解除握持而配备,为此,如
图9的截取图所示,具有通过第一驱动源561b的驱动力使相互之间的间隔变宽或变窄而能够对电子部件ed或适配器ad进行握持或解除握持的一对握持部件561a-1、561a-2。
78.水平移动要素562a、562b使握持要素561沿着作为水平方向的左右以及前后方向进行移动,从而使电子部件ed可以向在多数的测试狭缝s中当前空着的测试狭缝s侧移动。
79.垂直移动要素563使握持要素561沿着垂直方向移动,从而使握持要素561可以握持处于握持位置的电子部件ed或适配器ad,或者可以使握持住的电子部件ed或适配器ad升高到测试所需的高度,并且也能够实现其相反的操作。
80.开放要素564在应用适配器ad的情况下在电子部件ed能够维持在适配器ad中的程度的限度内稍微开放适配器ad。为此,如图10的截取图所示,开放要素564具有能够通过第二驱动源564b前进后退的第一推动器564a。在此,第一推动器564a在握持要素561握持适配器ad的状态下稍微推动适配器ad的操作部件来开放适配器ad,从而使电子部件ed处于以维持在适配器ad的状态能够向后方移动的状态。即,配备在测试手560的开放要素564在电子部件ed以不从适配器ad脱离的状态下能够向后方移动的程度开放适配器ad。因此,电子部件ed可以在依然承载在适配器ad上的状态下向后方移动。
81.如图11的截取图所示,在连接要素565中,通过借由操作源565b而进退的第二推动器565a将电子部件ed向后方推动,使得电子部件ed的接触端子t侧的部位能够插入到测试狭缝s中。并且,根据本发明的插座引导件100、200通过连接要素565的操作而在电子部件ed的接触端子t侧的部位插入到测试狭缝s的过程以及完成插入的状态中起到作用。
82.作为参考,在本实施例中,虽然测试手560构成为握持通过转换器540将姿势从卧状转换成立状的电子部件ed或适配器ad,但是根据测试狭缝s的形态,测试手560也可以实现为握持卧状的电子部件ed或者适配器ad。
83.《针对插座引导件的第一实施例》
84.图12是针对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插座引导件的立体图。根据本实施例的插座引导件100包括一对引导件主体110、定位球塞120、第一校正销131、第二校正销132以及结合部件140。
85.一对引导件主体110配备为将沿上下方向细长的测试狭缝s置于中间且在上下方向上在测试狭缝s的两侧相互对向,并且其构成相同。这种一对引导件主体110配备为引导插入到测试狭缝s的电子部件ed的移动,并且最终用于支撑电子部件ed的两端。
86.引导件主体110在作为电子部件ed的移动方向的前后方向上形成有较长的引导槽111。引导槽111的前端部位越往前方越变大,从而构成为使向后方移动的电子部件ed能够适当地插入到引导槽111。
87.并且,在引导件主体110中,在引导槽111上的一位置沿上下方向形成有结合槽112。
88.两个定位球塞120构成一对,并作为弹性支撑体来配备,所述弹性支撑体弹性支撑接触端子t的侧部位插入到测试狭缝s的电子部件ed的两端,来维持电子部件ed的姿势。并且,彼此构成一对的定位球塞120被分在一对引导件主体110而布置为沿上下方向插入到结合槽112的结构。
89.第一校正销131与在握持器(可以是适配器或测试手)侧的校正孔rh(参照图8)咬合,从而可以校正握持于握持器的电子部件ed的位置来引导电子部件ed的接触端子t侧的
部位能够精确地插入到测试狭缝s。如图13的参考图所示,当绘制沿上下方向经过测试狭缝s的中心的虚拟直线l时,这种第一校正销131布置在朝右侧偏离虚拟直线l的位置。
90.第二校正销132与在握持器侧的校正孔rh咬合,从而可以校正被握持器握持的电子部件ed的位置来引导电子部件ed的接触端子t侧的部位能够精确地插入到测试狭缝s。如图13的参考图所示,这种第二校正销132将虚拟直线l置于中间而与第一校正销131相互对称地相隔。当然,第二校正销132也布置在朝左侧偏离虚拟直线l的位置。
91.进一步地,在电子部件ed插入到测试狭缝s的过程中,上述的第一校正销131和第二校正销132被选择性地使用。
92.例如,当卧状的电子部件ed以90度竖立后插入到测试狭缝s时,第一校正销131以校正电子部件ed的位置的用途所使用,当卧状的电子部件ed以-90度竖立后插入到测试狭缝s时,第二校正销132以校正电子部件ed的位置的用途所使用。
93.作为参考,在本说明中,通过图8仅举例说明了校正孔rh形成于测试手560中的情形,但校正孔rh也可以根据实施形成于适配器ad中。此时,无论采用哪种组成作为握持器,如图14的概念图所示,校正孔rh位于从包括有握持器所握持的电子部件ed的一表面的平面ps向一侧(在图14中是下侧)偏离的位置,而与哪种构成被选为握持器无关,从而与第一校正销131或者第二校正销132咬合。
94.结合部件140将插入到结合槽112的定位球塞120固定结合于引导件主体110。因此,在之后拆卸结合部件140后,可以更换寿命已尽的定位球塞120。即,定位球塞120可更换地结合于引导件主体110。
95.根据如上所述的第一实施例,如图15的夸张且概念性的剖面图所示,在电子部件ed的接触端子t侧的部位插入到测试狭缝s的状态下,球121被弹簧122弹性支撑的同时,对电子部件ed的两端tt、dt(参照图22)进行加压。据此,电子部件ed除了接收在测试狭缝s中受到的插入力之外,还受到球121的加压力,因此能够以稳定且适当的姿势维持插入到测试狭缝s的状态。
96.《针对插座引导件的第二实施例》
97.图16是针对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插座引导件200的立体图,图17是针对图16的插座引导件200的特征部位的局部分解立体图。
98.根据本实施例的插座引导件200包括一对引导件主体210、弹性支撑体220、第一校正销231以及第二校正销232。
99.一对引导件主体210配备为将沿上下方向细长的测试狭缝s置于中间而在上下方向上在测试狭缝s的两侧相互对向,并且其构成相同。这种一对引导件主体210配备为引导插入到测试狭缝s的电子部件ed的移动,并且最终用于支撑电子部件ed的两端。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引导件主体210形成有能够供弹性支撑体220结合的结合槽212。
100.如图18的截取立体图(a)和截取立体图(b)所示,弹性支撑体220包括结合部分221、引导部分222、弹性部分223。
101.结合部分221插入到结合槽212,从而结合于引导件主体210。此时,结合部分221从后方向前方移动而插入结合于结合槽212,其后端部位向下方突出而形成卡接台j。因此,弹性支撑体220的后表面与测试器tester的前表面相接,并且由于卡接台j处于卡在引导件主体210的后端的状态,从而根本上防止弹性支撑体220从结合槽212向后方或前方移动或脱
离。
102.为了引导处在插入到测试狭缝s的过程中的电子部件ed的移动,引导部分222具有沿着作为电子部件ed的移动方向的前后方向细长地形成的引导槽222a。
103.弹性部分223形成为从结合部分221向引导件主体210侧突出,使得结合部分221和引导部分222可以从引导件主体210能够弹性支撑。为了适当的弹性力的大小与均衡,优选地,这种弹性部分223配备为多个。当然,如图18所示,弹性部分223也可以具有字形态,但根据实施,也可以是较短的突起突出的形态,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设计为其末端具有圆形形态,从而能够解决摩擦的问题。
104.并且,结合部分221、引导部分222以及弹性部分223形成为一体。即,优选地,弹性支撑体220利用能够实现弹性变形和复原的同时可注塑成型的合成树脂材料(例如,聚醚酰亚胺)形成。
105.由于第一校正销231和第二校正销232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相同,因此将省略其说明。
106.根据如上所述的第二实施例,如图19的夸张且概念性的剖面图所示,在电子部件ed的接触端子t侧的部位插入到测试狭缝s的状态下,构成弹性支撑体220的引导槽222a的接触面通过弹性部分223的弹性力而以与电子部件ed的两端tt、dt(参照图22)紧贴的状态对电子部件ed进行加压。据此,电子部件ed除了受到从测试狭缝s的插入力之外,还受到弹性支撑体220的加压力,因此能够以稳定且适当的姿势维持插入到测试狭缝s的状态。
107.《针对第二实施例的变形例》
108.图20和图21是根据上述说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变形例的情形,更加具体地,是根据弹性支撑体220的变形例的立体图和分解图。
109.根据本变形例的弹性支撑体220仅由结合部分221和引导部分222成型为一体。同时,在结合部分221形成有供弹性部分223能够插入的插入槽221a。
110.弹性部分223具有插入突起223a和四个弹性脚223b-1、223b-2、223b-3、223b-4,并注塑成型为一体。
111.插入突起223a插入到插入槽221a,从而使弹性部分223最终能够插入结合于结合部分221。
112.四个弹性脚223b-1、223b-2、223b-3、223b-4一分为二,并分别从插入突起223a向前方和后方延伸。即,当从底面观察时,弹性部分223具有“h”形状。并且,弹性脚223b-1、223b-2、223b-3、223b-4以随着从插入突起223a远离向下方倾斜的方式延伸,使得其末端与构成结合槽212的底面相接。
113.另外,优选地,结合部分221和引导部分222成型为一体,并利用比弹性部分223相对较硬的材料形成,从而具有因使用而受损非常缓慢的坚硬的物性。当然,优选地,结合部分221和引导部分222也可以利用能够注塑成型的合成树脂材料形成,但并不局限于该材料。
114.并且,弹性部分223利用比结合部分221和引导部分222软且能够实现弹性变形和复原的材料形成。例如,为了适当的弹性变形和复原,弹性部分223可以利用热塑性聚氨酯树脂形成。
115.根据本变形例,与第二实施例相比,可以仅单独更换因持续的弹性变形而容易受
损的弹性部分223,因此降低更换费用,并且通过节省资源而具有更接近于环保的结构,因此更优选。当然,在因长期使用而使结合部分221和引导部分222损伤的情况下,也可以更换弹性支撑体220本身,但其更换周期将比上述的第二实施例更长。
116.另外,上述的实施例说明了采用电子部件ed沿前后方向移动的同时,在上下方向上插入到细长的测试狭缝s的结构,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样的结构。例如,本发明也可以适用于测试狭缝s在左右方向上细长的情况,也可以适当地适用于电子部件ed沿上下方向移动的同时,插入到测试狭缝s的结构。
117.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具体说明以参照附图的实施例为参考进行了说明,但上述实施例仅以本发明的优选例为例进行了说明,因此,本发明不应被理解为仅限于所述实施例,并且本发明的权利范围应被理解为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