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式高压静电除尘器的导流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55947发布日期:2022-09-17 10:08阅读:63来源:国知局
湿式高压静电除尘器的导流室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除尘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湿式高压静电除尘器的导流室结构。


背景技术:

2.在五金抛磨加工中,抛磨人员作业时会产生大量的粉尘,行业内多数除尘方式为直排或通过管道统一收集到大型布袋除尘器上。直排又称为直接排放,粉尘中含有大量有害化学物质,直排会对环境产生破坏同时人体吸入后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从而不利于保护工人的生命安全。另一种通过管道统一收集除尘的方式,在长期使用后,抛磨机老化,管道内部长期不清理使粉尘堆积,粉尘云形成,当老化的抛磨机运转时或抛磨人员在作业时产生火花,火花被离心风机抽入管道,与粉尘云相触,产生爆炸等严重的事故,不利于安全生产和保护工人的生命安全。
3.传统除尘方式设备不利于保护环境,而且会造成车间安全生产问题和伤害作业人员生命安全。在制造生产方面:造价高、安装难度大、对安装现场要求高等问题。在维护维修方面:维护成本大,维护时间长,维护难度大,维护过程烦琐,维修不便利等问题;现在有的湿式除尘设备通过水流与粉尘混合进行过滤,但其中内部的导流室结构比较单一,导致水流与粉尘的混合效果不佳,并且只能对粉尘进行一次过滤,除尘效果不理想;目前缺乏一可以提高除尘器除尘效果的导流室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湿式高压静电除尘器的导流室结构。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6.湿式高压静电除尘器的导流室结构,包括箱体和导流室,所述的导流室形成于箱体中,箱体底部位于导流室下方设有水池;所述的导流室包括导流部和二次过滤部;所述的二次过滤装置从上到下分别设有高压静电发生器、分离盘、水帘纸,所述的水帘纸设于二次过滤装置底部设有的进风口处;所述的导流部设有水槽,水槽下方连接设有导流板,导流板上连接设有向内延伸的导风板,导风板下方设有第一淌水板和第二淌水板。
7.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导流板上半部为弧形结构,导风板连接在导流板靠近二次过滤部的一侧,导风板斜向延伸到进风口下方。
8.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第一淌水板一侧连接导流室的侧壁,另一侧向下倾斜,末端形成有一阶梯状结构;所述的第二淌水板一侧连接二次过滤部的侧壁,另一端向下倾斜,末端延伸向第一淌水板的阶梯状结构上。
9.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第一淌水板的阶梯状结构连接设有导水板,导水板倾斜向水池中设有的装淤盒。
10.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导水板为梯形结构,两侧设有挡板结构,导水板较窄的一侧靠近装淤盒。
11.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导风板、第一淌水板、第二淌水板分别上下交错设置,使导流部形成“s”形的通道。
12.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导流室上方设有连接导流室的风机和出风口,所述的二次过滤部顶部连接风机。
13.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水池中设有水泵,水泵抽取水池中的水通过连接水槽的管道泵到水槽上,水槽流出的水通过导流板向下导流。
14.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导流室靠近导流板一侧的侧壁上分别设有至少两个上吸尘口和下吸尘口,所述的上吸尘口对应导流板的位置,所述的下吸尘口对应第一淌水板的位置。
15.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16.导流部的多层级结构使大部分粉尘可以被流水混合后过滤掉,未被过滤细颗粒粉尘通过二次过滤部进行二次过滤以及干燥处理,提高除尘效果的同时使排出外部的空气更加洁净。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为除尘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除尘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除尘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附图标号:100、导流室;200、水池;210、水泵;300、风机;310、出风口;110、水槽;120、导流板;121、导风板;101、第一淌水板;102、第二淌水板;320、进风口;103、导水板;220、装淤盒;160、高压静电发生器;130、分离盘;140、水帘纸;320、进风口;104、上吸尘口;150、下吸尘口。
具体实施方式
22.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23.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径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2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
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25.湿式高压静电除尘器的导流室结构,请参阅图1-3,湿式高压静电除尘器吸除抛磨加工生产中产生的大量粉尘,粉尘中包括大颗粒粉尘和细颗粒粉尘;包括箱体和导流室100,其中箱体为除尘器的主体结构,导流室100形成于箱体中,除尘时粉尘从外部进入导流室100中进行过滤处理;箱体底部位于导流室100下方设有水池200以及设于水池200中的水泵210,导流室100 上方设有连接导流室100的风机300和出风口310;风机300运行使导流室100中形成负压,外部空气连同粉尘被吸入导流室100中进行过滤;导流室100包括导流部和二次过滤部,二次过滤部底部设有风机300抽风时的进风口320;导流部通过水流与粉尘混合后过滤掉粉尘,二次过滤部把没能充分与水混合的细颗粒粉尘进行二次过滤;所述的导流部设有水槽110,水槽 110下方连接设有导流板120,水泵210抽取水池200中的水后通过连接水槽110的管道泵到水槽110上,水槽110流出的水通过导流板120向下导流,水流在导流室100中循环导流,使从外部吸入导流室100的粉尘容易与水混合;导流板120上连接设有向内延伸的导风板121,导风板121下方设有第一淌水板101和第二淌水板102,两个淌水板的设置使水流可以受引力作用顺利流动,提高水流与粉尘的混合效果。
26.更进一步地,所述的导流板120上半部为弧形结构,导风板121连接在导流板120靠近二次过滤部的一侧,导风板121延伸到进风口320下方;导流板120的弧形结构使水槽110中的水更加流畅地往下流动;延伸到进风口320下方的导风板121对吸入的粉尘起到导向作用;所述的第一淌水板 101一侧连接导流室100的侧壁,另一侧向下倾斜,末端形成有一阶梯状结构;所述的第二淌水板102一侧连接二次过滤部的侧壁,另一端向下倾斜,末端延伸向第一淌水板101的阶梯状结构上;所述的第一淌水板101的阶梯状结构连接设有导水板103,导水板103倾斜向水池200中设有的装淤盒 220;导风板121、第一淌水板101、第二淌水板102的层级设置使水流变向流动过程中激起水花,大量水花可以更加充分与粉尘进行混合,与水混合后的粉尘向下流动后通过导水板103落入装淤盒220中,装淤盒220把水中的灰渣过滤掉进行收集起来,过滤后的水通过水泵210泵至水槽110中进行水循环;所述的导水板103为梯形结构,两侧设有挡板结构,导水板103 较窄的一侧靠近装淤盒220,该结构使污水汇集后顺利流入装淤盒220中进行过滤,避免污水直接飞溅到水池200中。
27.更进一步地,所述的导风板121、第一淌水板101、第二淌水板102分别上下交错设置,使导流部形成“s”形的通道;在水流在通道流动过程会激起水花产生水气,同时在风机300的抽风作用下,细颗粒粉尘和水气通过“s”形通道时,激起大量水花,使粉尘和水气充分混合后,向下流动落入装淤盒220中过滤,风机300同时把过滤后的气体经过二次过滤装置后排出外部,二次过滤装置从上到下分别设有高压静电发生器160、分离盘130、水帘纸140,水帘纸140设于进风口处,二次过滤装置是为了确保经过一次过滤的气体含尘量更少;在导流部过滤后的气体在风机300的抽风作用下首先通过进风口320到达水帘纸140进行脱水处理,脱水后的气体再通过分离盘 130进行去油处理,并且分离盘对脱水后的气体再次脱水,提高气体的干燥度,最后在通过高压静电发生器160,由于高压静电发生器160通电后产生静电,形成一个高压静电场,还带有细颗粒粉尘的气体通过高压静电场后,细颗粒粉尘会吸附在高压静电场上,进一步把抽向外部的气体进行除尘过滤,大大提高了抽出外部的气体的洁净度;导流室100靠近导流板120一侧的侧壁上分别在两侧开设有上吸尘口104和下吸
尘口105,上吸尘口104对应导流板120的位置,下吸尘口105对应第一淌水板101的位置;粉尘通过上吸尘口104和下吸尘口105吸入导流室100内,多入口的设置确保飞扬的粉尘可以更好的被吸入到导流室100中,提高除尘效果。
28.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