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镜片内应力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356109发布日期:2023-09-07 23:58阅读:31来源:国知局
一种镜片内应力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镜片,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镜片内应力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1、制作光学镜片的前提条件是:一、镜片材料折射率恒定;二、镜片加工不能产生内应力;三、经过功能化添加处理后不能影响光学性能;四、光度符合标准要求;五、良好的可加工性能。镜片对光线的折射必须是各向同性的,光线的传播必须符合折射定律,如果受到外力作用或加热不均就会产生内应力,从而失去各向同性的性质,当光线入射时就会产生两条折射线,引起双折射现象,这样的镜片不能作为光学镜片;目前的pc镜片由于生产工艺的原因,镜片本身就会包含内应力,内应力在没有外力存在下,材料内部由于加工成型不当,温度变化,溶剂作用等原因所产生的应力。

2、中国专利201120545606.5公开了一种镜片内应力检测装置,包括盒状外壳,所述外壳内装有白光节能灯,在所述白光节能灯上方依次设有亚克力偏光板、下偏光板、测试样片和上偏光板,并透过所述外壳上开设的孔洞与外界相通。该专利中测试样片检测时位于盒状外壳内,并且是逐片进行检测的,测试样片的装夹过程复杂效率低,并且无法实现批量全检。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镜片内应力检测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检测装置无法实现批量全检的问题。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镜片内应力检测装置,包括:工作台;设置于工作台上的传送带;设置于工作台上的拾取装置;以及设置于工作台上的检测组件;检测组件具有检测台、光源、摄像头以及支架,光源设置在工作台内部,检测台的一端设置在工作台上,另一端设置在工作台内部且位于光源之上,摄像头固定在支架上,摄像头朝下正对着检测台;检测台具有圆筒、偏光板以及透明玻璃,透明玻璃位于检测台上端部,偏光板位于透明玻璃下部;工作台上设有拾取装置一、拾取装置二以及拾取装置三;传送带具有传送带一、传送带二、传送带三、传送带四以及传送带五,传送带二与传送带三一侧各设有光电位置传感器。

3、进一步地,其上述拾取装置一设置于传送带二一侧。

4、进一步地,其上述拾取装置二与拾取装置三设置于传送带三两侧。

5、进一步地,其上述拾取装置一具有滑轨、滑块、支杆、吸盘、气缸一以及气缸二,吸盘安装在气缸一的推杆上,气缸一与支杆一端固定,支杆另一端与滑块固定,滑块与滑轨配合,气缸二的推杆与滑块固定。

6、进一步地,其上述拾取装置三具有转动气缸、支杆、吸盘以及气缸一,吸盘安装在气缸一的推杆上,气缸一与支杆一端固定,支杆另一端与转动气缸的转动座固定。

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可以获得包括以下技术效果:

8、本实用新型在工作台上设置了拾取装置与检测组件,检测组件的摄像头与电脑相连,将采集到的镜片内应力照片与标准照片比对,合格的镜片继续传输,不合格的利用拾取装置三拾取出来,检测效率大大提高,省去了多余的人工成本。

9、当然,实施本申请的任一产品必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镜片内应力检测装置,包括:工作台;设置于所述工作台上的传送带;设置于所述工作台上的拾取装置;以及设置于所述工作台上的检测组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片内应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拾取装置一设置于传送带二一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片内应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拾取装置二与拾取装置三设置于传送带三两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片内应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拾取装置一具有滑轨、滑块、支杆、吸盘、气缸一以及气缸二,吸盘安装在气缸一的推杆上,气缸一与支杆一端固定,支杆另一端与滑块固定,滑块与滑轨配合,气缸二的推杆与滑块固定。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片内应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拾取装置三具有转动气缸、支杆、吸盘以及气缸一,吸盘安装在气缸一的推杆上,气缸一与支杆一端固定,支杆另一端与转动气缸的转动座固定。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镜片内应力检测装置,包括:工作台;设置于工作台上的传送带;设置于工作台上的拾取装置;以及设置于工作台上的检测组件;本技术在工作台上设置了拾取装置与检测组件,检测组件的摄像头与电脑相连,将采集到的镜片内应力照片与标准照片比对,合格的镜片继续传输,不合格的利用拾取装置三拾取出来,检测效率大大提高,省去了多余的人工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王翔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视悦光学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04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