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牡丹籽的除杂装置

文档序号:36221994发布日期:2023-11-30 11:14阅读:48来源:国知局
一种牡丹籽的除杂装置

本申请涉及经济作物除杂,尤其涉及一种牡丹籽的除杂装置。


背景技术:

1、牡丹油是由牡丹籽提取的木本坚果植物油,以牡丹籽仁为原料,制造工艺一般需要经历以下步骤:除杂-清洗-剥壳-籽仁-烘炒-上料-籽饼压榨-毛油-过滤-脱色脱臭-成品。种籽在收获、晾晒、包装、运输、贮藏中,难免会混进沙石、泥土、茎叶和其他杂物,除杂是提高油的品质和出油率,减轻设备磨损、提高产量和降低能耗的关键步骤。

2、在现有技术中,申请号为cn202110416573.2的发明专利申请《一种牡丹籽的除杂装置》提供了一种技术方案,可以实现牡丹籽的除杂,但是上述技术方案的除杂过程都是一次性的,当牡丹籽用量较多时,很可能由于牡丹籽之间的堆叠覆盖导致杂质去除的不彻底,最终导致除杂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牡丹籽的除杂装置,能够解决现有的牡丹籽除杂装置存在的当牡丹籽量较大时会出现杂质去除不彻底现象的问题。

2、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牡丹籽的除杂装置,包括:镂空筒和搅拌板,以及收纳笼、漏斗、环转内盒、环转套盒和风扇,以及斜筛板;

3、侧视为圆环状的所述镂空筒沿着水平方向延伸并且筒身呈镂空设置,所述搅拌板设置在所述镂空筒内并且可围绕所述镂空筒的圆心轴转动以及可在转动过程中带动处于镂空筒内的牡丹籽进行翻转移动;

4、薄壁状的所述收纳笼呈固定设置并且套设在所述镂空筒的外部,所述收纳笼的底侧呈开口设置并且与所述漏斗顶侧的广口进料端呈严密连接;内部呈掏空设置的所述环转内盒的侧视为扇形并且围绕扇形的圆心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漏斗底侧的窄口出料端的下方;内部也呈掏空设置的所述环转套盒套设在所述环转内盒的外部,所述环转套盒的顶侧和底侧均呈开口设置并且顶侧的开口与所述漏斗底侧的窄口出料端呈严密连接,所述环转套盒的内壁可与所述环转内盒的外侧壁呈贴合接触;所述风扇的风向吹向所述环转套盒底侧的开口处的下方;

5、可振动的斜筛板设置在所述环转套盒的下方,用于承接被所述风扇吹出的风吹过的牡丹籽。

6、可选地,还包括:均呈竖直设置并且均呈板状的前壁、两个侧壁和后壁,以及呈水平设置的顶壁和底壁;

7、所述前壁、两个侧壁和后壁以及顶壁和底壁通过边侧的严密连接围合成外壳;所述镂空筒、搅拌板、收纳笼、漏斗、环转内盒、环转套盒、风扇和斜筛板均设置在外壳内;

8、以及,所述装置还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镂空筒在长度延伸方向上的一个端侧上的固定环块,以及转板和转轴;

9、所述固定环块呈竖直设置并且侧视呈圆环状,所述转板的侧视呈圆形并且可转动地嵌设进所述固定环块的内圆中;

10、所述镂空筒与所述固定环块呈同轴设置,以及所述镂空筒在长度延伸方向上的一个端侧与所述固定环块呈可拆卸连接;

11、杆状的所述转轴在长度延伸方向的一个端侧与所述转板的圆心处呈固定连接,以及所述转轴沿着所述镂空筒的圆心轴的延伸方向在所述镂空筒内进行延伸;

12、若干个所述搅拌板均匀设置在所述转轴的杆身上;

13、以及,所述固定环块与所述后壁呈固定连接;

14、所述风扇固定设置在所述前壁上。

15、可选地,还包括:拿取环板;

16、所述拿取环板呈竖直设置并且侧视呈圆环状,以及所述拿取环板与所述镂空筒在长度延伸方向上的另一个端侧呈固定连接;

17、所述前壁上开设有供所述拿取环板和镂空筒进出的拿取孔。

18、可选地,所述环转套盒中与所述环转内盒的扇面端侧呈抵接的侧壁上开设有连接孔;

19、以及,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

20、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转板中远离所述镂空筒的板面呈固定连接;

21、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贯穿连接孔后与所述环转内盒的扇面端侧呈固定连接;

22、以及,所述装置还包括:均与所述后壁呈固定连接并且沿着水平方向在外壳内进行延伸的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

23、所述第一固定件在长度方向上的另一个端侧与所述固定环块和第一电机均呈固定连接;

24、所述第二固定件在长度方向上的另个一端侧与所述第二电机呈固定连接。

25、可选地,所述斜筛板从靠近所述前壁一侧向靠近所述后壁一侧进行向下倾斜设置;

26、所述装置还包括:水平设置在所述斜筛板的较高处的端侧的板状的上连接板,以及竖直设置在所述上连接板的下端面的定位块;

27、所述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前壁呈固定连接并且位于所述斜筛板下方的滑板;

28、所述滑板被构成为从靠近所述前壁一侧向靠近所述后壁一侧进行向下倾斜设置,以及所述滑板中靠近所述前壁的板面上开设有供所述定位块贯穿插入和抽出的定位孔。

29、可选地,还包括:水平设置在所述斜筛板的较低处的端侧的板状的下连接板,以及均呈板状设置的限位板、上顶板和下底板;

30、所述限位板与所述前壁呈固定连接并且位于所述上连接板的上方;

31、所述上顶板和下底板呈平行间隔设置并且均与所述后壁呈固定连接;

32、所述下连接板插入所述上顶板和下底板之间的间隔中并且可在间隔中进行上下移动。

33、可选地,还包括:转板和第三电机;

34、所述转板呈竖直设置并且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定位块的下方,当所述转板转动时可周期性挤压所述定位块;

35、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转板的非中心处进行固定连接。

36、可选地,还包括:间隔板;

37、所述间隔板呈弯曲状设置,所述间隔板设置在所述前壁与滑板的下断面之间,用于与所述前壁、滑板和两个侧壁围合成容纳所述转板和第三电机的容纳腔;

38、所述第三电机与所述间隔板呈固定连接。

39、有益效果:

40、本申请通过设置镂空筒和位于镂空筒内的搅拌板,可以对镂空筒内的牡丹籽进行反复的搅动,使牡丹籽从镂空筒调出,杂质留在筒内,有效提高除杂效率;

41、本申请还通过设置收纳笼用于收集从镂空筒漏出的牡丹籽,然后再通过环转套盒和环转内盒之间的配合,实现每次定量的将收纳笼中的牡丹籽转运出环转套盒,因此无论当投入镂空筒内的牡丹籽的具体量为多少,环转内盒都能控制转运的量,用于提高风扇除杂的效率;

42、本申请还通过设置斜筛板,提高除杂效率;

43、综上所述,本申请通过转运套盒和转运内盒的设置,实现无论投入量为多少,皆能通过定量转运实现定量除杂,避免出现由于大量倾倒牡丹籽使牡丹籽之间的堆叠覆盖,最终导致杂质去除的不彻底,因此本申请能够解决现有的牡丹籽除杂装置存在的当牡丹籽量较大时会出现杂质去除不彻底现象的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牡丹籽的除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镂空筒和搅拌板,以及收纳笼、漏斗、环转内盒、环转套盒和风扇,以及斜筛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牡丹籽的除杂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均呈竖直设置并且均呈板状的前壁、两个侧壁和后壁,以及呈水平设置的顶壁和底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牡丹籽的除杂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拿取环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牡丹籽的除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转套盒中与所述环转内盒的扇面端侧呈抵接的侧壁上开设有连接孔;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牡丹籽的除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斜筛板从靠近所述前壁一侧向靠近所述后壁一侧进行向下倾斜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牡丹籽的除杂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平设置在所述斜筛板的较低处的端侧的板状的下连接板,以及均呈板状设置的限位板、上顶板和下底板;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牡丹籽的除杂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板和第三电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牡丹籽的除杂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间隔板;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经济作物除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牡丹籽的除杂装置。装置包括:镂空筒和搅拌板,以及收纳笼、漏斗、环转内盒、环转套盒和风扇,以及斜筛板;镂空筒的筒身呈镂空设置,搅拌板设置在镂空筒内并且可围绕镂空筒的圆心轴转动;收纳笼套设在镂空筒的外部,收纳笼的底侧呈开口设置并且与漏斗呈连接;环转内盒可转动地设置在漏斗的下方;环转套盒套设在环转内盒的外部,环转套盒顶侧的开口与漏斗呈连接;风扇的风向吹向环转套盒底侧的开口处的下方;可振动的斜筛板设置在环转套盒的下方。本申请还通过设置收纳笼用于收集从镂空筒漏出的牡丹籽,然后再通过环转套盒和环转内盒之间的配合,实现每次定量的将收纳笼中的牡丹籽转运出环转套盒。

技术研发人员:裴新辉,刘树彬,王丽波,于淼,侯晓磊,赵展,王茹,吴海红,赵兴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辽宁省农业科学院
技术研发日:20230612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