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模块气密性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193354发布日期:2024-03-01 13:05阅读:1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池模块气密性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结构部件的流体密封性的测试,特别涉及一种电池模块气密性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1、氢燃料电池是将氢气和氧气的化学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发电装置,其基本原理是电解水的逆反应,把氢和氧分别供给阳极和阴极,在电池模块生产过程中,需要对电池模块的气密性进行检测,对于燃料电池性能和寿命至关重要,因此,在燃料电池制造环节,必须对燃料电池密封性进行高精度检测。

2、现有的氢燃料电池极片模块批量检测时,氢燃料电池极片模块检测完成后,由人工将其取出后,还要将其合格不合格产品进行分类,然后再次对其他的极片模块进行检测,该过程进度较慢,长时间的重复性检测,会有一定几率导致工人将不好的极片模块放置到好的里面,导致产品精度品质下降,同时由于电池极片的型号大小有很多种,大小不尽相同,固定式的扣罩结构无法根据电池箱的大小进行调节,拆卸更换较为麻烦,因此需要一种快速检测电池模块气密性检测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电池模块气密性检测装置,能够解决批量检测时人工检测缓慢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池模块气密性检测装置,包括检测仪器本体,所述检测仪器本体的上方设置有液压杆,液压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夹具,检测仪器本体的右侧设置有支架,支架的前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板,支架的上表面设置有转动装置,支架的上方设置有移动装置,夹具的内部设置有固定装置。

3、优选的,所述转动装置包括转动杆,转动杆滑动套接在支板的内部,转动杆的外表面开设有第一齿槽,转动杆的外表面开设有第二齿槽,转动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转动板,支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套接有转动齿轮,检测仪器本体与第一电机电性连接。

4、优选的,所述转动杆的下端滑动延伸至支架的内部,转动齿轮与第二齿槽啮合连接,转动板与支架转动接触。

5、优选的,所述移动装置包括第二电机,第二电机固定连接在支架的前表面,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转动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电推杆,电推杆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滑动盒,滑动盒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马达,马达的输出端固定套接有第二齿轮,第二齿轮的外表面啮合连接有两个齿板,两个齿板的相反面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

6、优选的,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一齿槽啮合连接,马达的输出端转动贯穿出滑动盒,两个齿板的下表面均与滑动盒滑动连接。

7、优选的,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块,固定块滑动连接在夹具的下表面,夹具的右表面开设有滑槽,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板,滑板的前后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支柱,两个支柱的内部均呈中空状,两个支柱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弹簧,两个支柱的内壁均滑动连接有滚珠,固定块内的滑槽的内壁均开设有凹槽。

8、优选的,两个所述弹簧远离滑板的一端与滚珠相接触,固定块的右表面开设有同样的滑槽,两个滚珠与相对应的凹槽滑动接触。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0、(1)、该电池模块气密性检测装置,当检测仪器本体检测完成后,电推杆输出端位移带动滑动盒位移,当滑动盒位移带动两个连接板位移,两个连接板位移到指定位置,启动第二电机,第二电机输出端的转动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的转动带动第一齿槽位移,第一齿槽位移带动转动杆向上位移,转动杆向上位移使得转动板向上位移,转动板向上位移带动滑动连接板向上位移,然后带动极片模块位移出模具中,启动第一电机,第一电机输出端的转动带动转动齿轮转动,转动齿轮的转动带动第二齿槽转动,第二齿槽转动带动转动杆转动,转动杆的转动带动转动板转动,转动板的转动带动连接板转动,便于将极片模块移出检测仪器本体的内部,该装置的使用能够快速将极片模块移出,方便检测下一块极片模块,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快了检测效率。

11、(2)、该电池模块气密性检测装置,当需要对不同尺寸极片模块进行检测时,当需要更换固定块时,手动滑动滑板,滑板的移动带动两个支柱移动,两个支柱的移动带动相对应的滚珠移动,通过两个滚珠的移动对相对应的弹簧挤压,使得两个滚珠远离凹槽,然后滑出固定块内的滑槽,使得固定块滑落,便于快速更换成合适其他大小的极片模块的固定块,使得该检测仪器本体快速投入到工作中,节约了更换固定块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12、(3)、该电池模块气密性检测装置,当连接板转动到指定位置时,连接外接电源,启动马达,马达输出端的转动带动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的转动带动两个齿板位移,两个齿板的位移带动相对应的连接板位移,两个连接板的相反位移使得极片模块滑落到运输装置上,通过检测仪器本体带动第一电机进行转动,能够将从检测仪器本体上移出的合格和不合格的极片模块,然后通过第一电机的顺时针旋转或者逆时针旋转将合格不合格的极片模块分类进行运输,该装置的使用减少了工作人员来回分类极片模块的时间,提高了实用性。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池模块气密性检测装置,包括检测仪器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仪器本体(1)的上方设置有液压杆(2),液压杆(2)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夹具(3),检测仪器本体(1)的右侧设置有支架(4),支架(4)的前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板(5),支架(4)的上表面设置有转动装置,支架(4)的上方设置有移动装置,夹具(3)的内部设置有固定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模块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装置包括转动杆(6),转动杆(6)滑动套接在支板(5)的内部,转动杆(6)的外表面开设有第一齿槽(25),转动杆(6)的外表面开设有第二齿槽(26),转动杆(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转动板(7),支架(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8),第一电机(8)的输出端固定套接有转动齿轮(9),检测仪器本体(1)与第一电机(8)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池模块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杆(6)的下端滑动延伸至支架(4)的内部,转动齿轮(9)与第二齿槽(26)啮合连接,转动板(7)与支架(4)转动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模块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装置包括第二电机(10),第二电机(10)固定连接在支架(4)的前表面,第二电机(10)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11),转动板(7)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电推杆(12),电推杆(1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滑动盒(13),滑动盒(1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马达(14),马达(14)的输出端固定套接有第二齿轮(15),第二齿轮(15)的外表面啮合连接有两个齿板(16),两个齿板(16)的相反面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池模块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11)与第一齿槽(25)啮合连接,马达(14)的输出端转动贯穿出滑动盒(13),两个齿板(16)的下表面均与滑动盒(13)滑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模块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块(18),固定块(18)滑动连接在夹具(3)的下表面,夹具(3)的右表面开设有滑槽(19),滑槽(19)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板(20),滑板(20)的前后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支柱(21),两个支柱(21)的内部均呈中空状,两个支柱(21)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弹簧(22),两个支柱(21)的内壁均滑动连接有滚珠(23),固定块(18)内的滑槽(19)的内壁均开设有凹槽(2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池模块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弹簧(22)远离滑板(20)的一端与滚珠(23)相接触,固定块(18)的右表面开设有同样的滑槽(19),两个滚珠(23)与相对应的凹槽(24)滑动接触。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模块气密性检测装置,涉及结构部件的流体密封性的测试技术领域。该电池模块气密性检测装置,包括检测仪器本体,所述检测仪器本体的上方设置有液压杆,液压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夹具,检测仪器本体的右侧设置有支架,支架的前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板,支架的上表面设置有转动装置,支架的上方设置有移动装置,夹具的内部设置有固定装置,所述转动装置包括转动杆,转动杆滑动套接在支板的内部,转动杆的外表面开设有第一齿槽,便于将极片模块移出检测仪器本体的内部,该装置的使用能够快速将极片模块移出,方便检测下一块极片模块,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快了检测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李瑞杰,王家富,裴丽花,张红粉,李秀明,崔啸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沁泰康科技能源集团(濮阳)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07
技术公布日:2024/2/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