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频旋振筛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67471阅读:3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复频旋振筛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旋振筛是一种应用广泛的高效筛分设备。现有的旋振筛,其激振器刚性地安装在筛体上,只有一种振动频率,由于振动频率较低,一般都在50Hz以下,对2~80目的物料的筛分比较理想,但对100目以细的物料的筛分,其筛分效率明显降低,不能满足细物料的筛分要求。
为此,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对粗、细物料都同时具有较高的筛分效率的筛分设备。
实用新型是在现有的单频振动激振的旋振筛中引入高频振动而完成的。也就是说旋振筛有高、低不同的两种或多种激振频率的振动同时工作。其中,高频振动完成对细颗粒物料的高效筛分,使物料接近或达到最佳筛分状态。低频振动使粗颗粒物料获得较大的运动速度,提高生产率。高频振动的引入可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在普通旋振筛的基础上增加高频激振器;另一种是将现有的旋振筛的单频激振器换成能同时产生不同激振频率的双频或多频电动激振器。
实用新型提供的旋振筛,基本包括筛框(3),至少有一层筛网(2)装在筛框(3)内,还有激振器(9)和底座(10),筛框(3)通过隔振弹簧(7)支承在底座(10)上,筛框(3)上部带有进料口(1),侧面或底部至少带有一个出料口(6),筛框(3)上还安装有高、低不同激振频率的两个或多个激振器,也可安装双频或多频电动激振器(9)。
上述双频或多频电动激振器是用现有的单频电动激振器增加一个电机绕组(B)和一个电动机绕组(C),其工作原理是基本电动机(A)在旋转时带动偏心块(a)产生一个基本频率的振动,同时还带动发电机绕组(B)工作,产生与电源不同频率的电流供给电动机(C),电动机绕组(C)带动偏心块(b)即可以产生另一频率的振动。按此原理,电动机绕组(C)如果再带一组发电机绕组和电动机绕组即可以制成多频(三频)激振器。该电动激振器结构在本单位的另一份专利申请中作了更详细的描述并请求了专利保护。
由于大激振力的高频激振器的体积较大,不宜用于旋振筛,而小激振力的高频激振器能量又较小。为了进一步提高对细颗粒物料的筛分效率,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改进结构实用新型可以使双频或多频激振器通过共振弹簧安装在筛框上,选择共振弹簧刚度,使筛体对双频或多频激振器的其中一个振动频率(一般是高频)处于近共振状态,而对其它振动频率处于远共振状态。这样,亚共振状态对低能量的振动(高频的)具有放大作用,使其对细颗粒物料产生高的筛分效率,而高能量的振动(低频的)远共振无放大现象,起到与以往的旋振筛相同的作用。
以下通过附图
所给出的实施例说明实用新型的细节和工作过程。
附图是采用双频电动激振器的复频旋振筛剖视图。1——进料口,2——筛网,3——筛框,4——弹跳球装置,6——出料口,7——隔振弹簧,8——共振弹簧,9——双频电动激振器,10——底座附图给出的旋振筛包括筛框(3),至少有一层筛网(2)装在筛框(3)内,还有双频或多频电动激振器(9),筛框(3)通过隔振弹簧(7)支承在底座(10)上,筛框(3)上部带有进料口(1),侧面或底部至少带有一个出料口(6)。为了使低能量的高频振动出现能量放大,提高其对细颗粒物料的筛分效率,使激振器(9)通过共振弹簧(8)安装在筛框(3)上,选择共振弹簧的刚度,使筛体对高频振动处于近共振状态,而对其它振动频率处于远共振状态。以双频激振器为例,工作时筛体进行两种不同频率的受迫振动,其中低频振动处于远共振状态,起到与普通旋振筛相同的作用,对物料的筛分、输送及对弹跳球(4)起抛掷作用;高频振动处于近共振状态,呈现亚共振放大现象,使细颗粒物料的筛分达到或接近最佳状态,从而提高筛分效率。高频振动与低频振动的叠加,还会产生一种非线性振动,起到清理被堵筛孔的作用,增大了有效筛网面积,也有利于提高筛分效率。
权利要求1.一种旋振筛,基本包括筛框[3]、至少有一层筛网[2]装在筛框[3]内,还有激振器[9]和底座[10],筛框[3]通过隔振弹簧[7]支承在底座[10]上,筛框[3]上部带有进料口[1],侧面或底部至少带有一个出料口[6],实用新型的特征是筛框[3]上安装有高、低不同激振频率的两个或多个激振器,也可采用双频率或多频电动激振器[9]。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振筛,其特征是,所说的双频或多频电动激振器〔9〕通过共振弹簧〔8〕安装在筛框〔3〕上,选择共振弹簧的刚度,使筛体对其中一个振动频率处于近共振状态,而对其它振动频率处于远共振状态。
专利摘要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效物料筛分设备,它是在单频振动的旋振筛中引入高频振动和高频近共振结构而成的,满足了对粗细物料同时具有高效筛分的要求,高频振动与低频振动的叠加,还会产生一种非线性振动,起到清理被堵筛孔的作用,增大了有效筛网面积,也有利于提高筛分效率。
文档编号B07B1/40GK2041980SQ88219789
公开日1989年8月2日 申请日期1988年7月14日 优先权日1988年7月14日
发明者何筑生, 马立军 申请人:机械工业委员会济南铸造锻压机械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