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除低粘性粉尘用电除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67897阅读:5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清除低粘性粉尘用电除尘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除尘器,特别是清除低粘性粉尘用电除尘器。
现有的筒式电除尘器(见


图1),具有筒体、经筒壁中部的进线绝缘子引进的高压线(100KV)和由筒体中心的悬挂绝缘子引下的电晕线相交构成电晕极(阴极),筒壁接地作为集尘极(阳极),在电晕极和集尘极之间形成高压静电场。筒体外壁下部设有电磁铁横向振打装置。筒体下端接有含进风管旋流子和出灰口的灰斗,旋流子的一侧和进风管相连,旋流子的上端和筒体相连。筒体上端接有出风管。进风管附近设有引风机(
图1中未绘出)。工作时,引风机前接石棉、滑石粉、磷肥、水泥等低粘性粉尘源,当引风机的引流速度大于8米/秒(一般为8~12米/秒,小于8米/秒时进风口容易被粉尘堵塞)时,含尘气流由进风管进入灰斗上部的旋流子,含尘气流在旋流子中作粗尘一次处理。处理后的含细尘气流再进入筒体进行二次除尘处理,由于筒体的横截面直径大于进风管直径,含细尘气流在筒体中扩散,在筒体内壁附近含细尘气流的速度降低到1~2.5米/秒,含尘气流中的粉尘在高压静电场的作用下,大部分粉尘都积聚到集尘极上,在筒体内壁(集尘极)上积聚的粉尘呈下多上少态势。还有一小部分粉尘积聚在电晕极上。筒体内壁上部还有一定数量的游离态粉尘则随除尘后的气流由筒体上端的出风管排出,因此经筒式电除尘器排放到空间的气流只是一种含尘量较低的含尘气流。筒式电除尘器在除尘过程中,电晕极和集尘极的积灰会愈来愈多,其结果将会封闭高压静电场,使电除尘器的除尘功能降低甚至完全丧失除尘作用。因此必须对电除尘器本身及时进行清灰。筒式电除尘器通过设在筒体外壁下部的电磁铁横向振打装置对电晕极进行清灰,但由于电晕极是纵向设置的,因此用电磁铁横向振打装置进行清灰的效果並不理想。由于积聚在集尘极上的粉尘是一种低粘性粉尘(含有一定水分的粉尘),积在筒壁上不易脱落,只有当低粘性粉尘积成片块状、自重增大时才会脱落,自然脱落的片块状积灰部分落在旋流器外壁上部,部分落入灰斗经出灰口排出电除尘器外。筒式电除尘器没有设置专门清除筒壁(集尘极)积灰的装置,而是靠人工用铲、棍等工具进行清灰。每隔2~3天就需停机清一次灰,清洗时需要2~3人工,清灰时灰尘很大,清灰工人容易得职业病——矽肺。此外,旋流器外壁上部的片块状积灰一多,也会降低粗尘一次处理的效果。因此筒式电除尘器有清灰不方便,不卫生的缺点,由于清灰工作不能随时、及时地进行,高压静电场会局部封闭,降低除尘效果,因此由出风口排出的含尘气流,其含尘量往往超过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山区200毫克/标准立方米,市区150毫克/标准立方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克服已知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不用人工能对电晕极和集尘极进行连续及时清灰的电除尘器,並使经出风口排放的含尘气流的含尘量始终低于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以如下方式完成的电除尘器具有筒体、带出灰口的灰斗、进风管、进线绝缘子、高压进线、悬挂绝缘子、电晕线、出风口,其特殊之处在于筒体上端设有激振舱,所述激振舱壁上部连接有由激振电动机、激振器底板、激振连杆和减震弹簧组成的激振清灰装置,激振舱的舱壁中部设有进线绝缘子,所述的舱壁下部设有出风口,激振器底板下部连接有悬挂绝缘子和电晕线,经进线绝缘子进入的高压进线和电晕线相交构成电晕极,筒体内固定有接地的螺旋锥形集尘极,所述集尘极的上端和激振连杆下端相连,螺旋锥形集尘极的下端和进风管的上口连接,灰斗的上端面和筒体的连接处内侧设有下灰孔。
由于集尘极采用螺旋锥形体结构,而且电晕极(阴极)和集尘极(阳极)均和激振清灰装置相连,因此在电除尘器的工作过程中,电晕极和集尘极可随时得到清灰。由进风管进入的含尘气流进入由电晕极和集尘极组成的高压静电场后,含尘气流中的粉尘被吸附到螺旋锥形体的内壁上,由于激振清灰装置的振动。吸附在螺旋锥形体内壁上的粉尘被震落到螺旋锥形体的外壁,再由外壁震落导入螺旋锥形体和筒体内壁之间的空腔中,然后下堕通过下灰孔经灰斗的出灰口排出。由于清灰工作可随时进行而且比较彻底,因此高压静电场始终处于开通状态,使电除尘器的除尘一直保持良好的工况。含尘气流上升时经螺旋锥形集尘极层层除尘,因此到达螺旋锥形集尘极上端的含尘气流其含尘量巳很低,经测试由出风口排出的含尘气流的含尘量大大低于150毫克/标准立方米,完全符合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是公知的筒式电除尘器构造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除尘器的构造示意图。
参阅图2,筒体1内固定有螺旋锥形集尘极16,螺旋锥形体可以用薄钢板条加工。筒体1上端连接有激振舱11,所述激振舱内壁连接有由激振电动机12、激振器底板13、激振连杆14和减震弹簧15组成的激振清灰装置。激振清灰装置可以接外接电源,同时对电晕极和集尘极进行清灰,使由电晕极和集尘极组成的高压静电场保持良好工况。筒体1下端连接带进风管4、下灰孔17、出灰口2的灰斗3。
除尘器工作时,先在出风口10附近设引风机(图2中未绘出),引流速度为8~12米/秒。进风管4接低粘性粉尘源,含尘气流经进风管4到达螺旋锥形集尘极16(阳极)的内腔,含尘气流扩散减速並在高压静电场的作用下,低粘性粉尘被吸附到集尘极16的内壁。激振清灰装置接外接电源,同时对电晕极和集尘极进行清灰,螺旋锥形集尘极内壁上的粉尘被震落到集尘极的外壁再导入空腔、经下灰孔17和出灰口2排出。由于电晕极和集尘极得到连续及时的清灰,因此高压静电场的吸附低粘性粉尘的工况一直保持良好状态。含尘气流经集尘极层层吸附除尘到达出风口10时,含尘量巳很低,完全符合国家规定的气流含尘量低于150毫克/标准立方米的排放标准。
权利要求1.一种清除低粘性粉尘用电除尘器,具有筒体(1)、带出灰口(2)的灰斗(3)、进风管(4)、进线绝缘子(6)、高压进线(7)、悬挂绝缘子(8)、电晕线(9)、出风口(10),其特征在于筒体(1)上端设有激振舱(11)、所述的激振舱壁上部连接有由激振电动机(12)、激振器底板(13)、激振连杆(14)和减震弹簧(15)组成的激振清灰装置,激振舱的舱壁中部设有进线绝缘子(6),所述的激振舱壁下部设有出风口(10),激振器底板下部连接有悬挂绝缘子(8)和电晕线(9),经进线绝缘子(6)进入的高压进线(7)和电晕线(9)相交构成电晕极,筒体(1)内固定有接地的螺旋锥形集尘极(16),所述集尘极(16)的上端和激振连杆(14)下端相连,所述集尘极(16)的下端和进风管(4)的上口连接,灰斗(3)的上端面和筒体(1)的连接处内侧设有下灰孔(17)。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清除低粘性粉尘用电除尘器,具有筒体、灰斗、进风管、出风口,其主要技术特征是筒体内固定有螺旋锥形集尘极(阳极),由进线绝缘子引进的高压进线和悬挂绝缘子引下的电晕线相交构成电晕极(阴极)。由电晕极和集尘极构成的高压静电场对通过筒体内的含尘气流进行除尘。筒体上端连接有对电晕极和集尘极同时清灰的激振清灰装置,本实用新型的电除尘器有除尘效果好的特点。并避免了除尘器本身用人工清灰的缺点。
文档编号B03C3/04GK2076878SQ9022191
公开日1991年5月15日 申请日期1990年10月8日 优先权日1990年10月8日
发明者吕作生, 朱根富 申请人:吕作生, 朱根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