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联离心选矿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843阅读:3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串联离心选矿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矿泥重力选矿的设备。
现有技术中离心选矿机的结构(详见1978年1月冶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锡的选矿》355-371页)如图1所示。它是由中空的截头圆锥形转鼓(9)、底盘(16)、传动轴(11)、给矿嘴(2、15)、冲矿嘴(5)、给矿斗(7)、分矿斗(1)、接矿槽(8)、电动机(12)和防护罩(14)等部件组成的。离心选矿机的优点是单位选矿面积的处理量大、为19吨/日·米2;细粒级的回收率高,小于10微米的粒级回收率为35-40%,离心选矿机的缺点是富集比低,只2.5-3倍,故需几次选别才能进行精选。
本实用新型研制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离心选矿机富集比低和由此造成的选别作业次数和辅助设备多、成本高等缺点。
图1是现有离心选矿机的结构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如图2所示。它是由中空的形状呈截头圆锥形的内转鼓(9)、外转鼓(10)、传动轴(11)、扇形给矿器(2)、
给水器(3、4)、冲矿嘴(5、6)、给矿斗(7)、分矿斗(1)、接矿槽(8)、电动机(12)、离心离合器(13)和防护罩(14)等部件组成的。两个大小不等、大小头端相对的内转鼓(9)和外转鼓(10)安装在同一传动轴(11)上,内转鼓(9)安装在外转鼓(10)里面,内转鼓(9)的大头端安装在外转鼓(10)的小头端,在内转鼓(9)的大头端与外转鼓(10)的小头端之间的联接处有一排矿缝。在内转鼓(9)的小头端圆周边的一部分上安装扇形给矿器(2)。在两个转鼓顺矿浆流动方向的内壁一侧分别安装给水器(3、4),给水器是分布在转鼓的整个长度上。内转鼓(9)为粗选区,外转鼓(10)为扫选区、矿浆先经内转鼓(9)粗选后,尾矿沿其大头端的整个圆周边排出到外转鼓(10)再进行扫选。这样串联离心选矿机就把离心选矿机的粗选和扫选串联起来组合在一台设备中进行,使两次选别合并为一次作业,既提高单机的选矿效率,又简化工艺流程,节约设备和厂房。
本实用新型的选矿过程是矿浆通过扇形给矿器(2)从转动的内转鼓(9)的小头端圆周边给入到内壁上进行粗选,同时在内壁的一侧通过给水器(3、4)均匀地给入洗涤水。矿粒在离心力、矿浆流膜以及洗涤水的联合作用下,比重大的矿粒沉积在内转鼓(9)的内壁上成为粗选精矿,比重小的矿粒随矿流从大头端的圆周边排出给入到外转鼓(10)的小头端进行扫选。在扫选过程中同粗选一样添加洗涤水。比重大的矿粒沉积在外转鼓(10)的内壁上成为扫选精矿,比重小的矿粒随矿浆流从大头端排出成为尾矿。
给矿3分钟后,停止给矿30秒(转鼓继续按原转速运转),自动控制装置控制的高压水通过冲矿嘴(5、6)将紧贴在内、外转鼓内壁上的精矿同时冲下。然后又继续给矿,开始下一个周期的选别。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优点是富集比和选矿效率高。可分别达到11倍和55%以上。因而可简化选别流程、减少辅助设备和降低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用串联离心选矿机处理了锡品位为 0.15~0.19%、铁品位20%左右、小于5微米的产率占67%左右的物料。在技术指标基本一致的情况下,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选别作业次数从四次减少到一次。试验结果如下表。
注1.实用新型的选矿指标为单机一次作业的指标。
2.现有技术的选矿指标为四次作业(粗选离心选矿机、精选离心选矿机、皮带溜槽和矿泥摇床)的指标。
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其给矿量、给矿浓度、洗涤水量必须保持稳定、给矿、给水、断矿、断水、分矿和冲矿等动作必须准确、及时。
权利要求
1.一种包含有中空截头圆锥形转鼓、传动轴、给矿嘴、冲矿嘴、给矿斗和分矿斗等用于选别矿泥的串联离心选矿机,其特征在于在同一传动轴上安装两个大小不等、大小头端相对的截头圆锥形内转鼓和外转鼓。在内转鼓(9)的小头端圆周边安装扇形给矿器(2)。在两个转鼓内壁的一侧安装给水器(3、4)。
2.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串联离心选矿机,其特征在于内转鼓(9)安装在外转鼓(10)里面;内转鼓(9)的大头端安装在外转鼓(10)的小头端。
3.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串联离心选矿机,其特征在于给矿器(2)分布于内转鼓(9)小头端圆周边的一部份上。
4.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串联离心选矿机,其特征在于给水器(3、4)是分别安装在两个鼓转顺矿浆流动方向的内壁一侧,並且分布在转鼓的整个长度上。
专利摘要
串联离心选矿机是涉及一种矿泥重力选矿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在同一根传动轴上安装两个大小不等、大小头端相对的转鼓;在内转鼓的小头端圆周边安装给矿器;在两个转鼓内壁的一侧安装给水器,内转鼓为粗选区,外转鼓为扫选区。它把离心选矿机的粗选和扫选两次选别串联起来组合在一台设备中成为一次作业。这样既能提高单机的选矿效率,又能简化工艺流程和节约辅助设备。
文档编号B03B5/00GK86201886SQ86201886
公开日1987年8月19日 申请日期1986年3月25日
发明者李存谦, 沈怀立, 陈丽华, 李仁和, 袁树云 申请人:云南锡业公司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