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风滤袋除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68715阅读:3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旋风滤袋除尘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从生产处收集或清除污物或烟尘的装置,确切地说是一种旋风滤袋除尘器。
在种类繁多的除尘设备中,应用较多的是回转反吹扁滤袋除尘器,其不足之处在于1、采用回转反吹风方式清灰,要专设一套反吹风系统和回转反吹风机构,结构复杂,体积大、能耗高、制造成本与维修费用均高;2、气流运行方向与粉尘降落方向不一致,落尘受邻近上升气流作用,又被吸附于滤袋表面;3、因受体积的限制,设在直筒中部的第一级旋风分离器的出口风速偏高,中粒度粉尘分离不出来,因此加大了滤袋过滤负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顺流式、初级旋风分离机构设在滤袋筒外部的、采用振动清灰方式的旋风滤袋除尘器。
该除尘器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由外筒、内筒、顶盖、滤袋、上多孔板、下多孔板、锥斗、排风管组成的旋风滤袋除尘器,其特征在于1、外筒的上部设有一切向进风口,2、内筒的上部内壁上设有环槽,内筒的底部为喇叭口形,其底面沿喇叭口边缘设有环槽,3、外筒与内筒之间设有一同心的中筒,中筒的轴向截面为广口瓶形,中筒的上端口沿上设有环形密封槽,中筒筒肩上设有与外筒法兰连接的中筒法兰,中筒高度约为外筒高度的0.4~0.6倍。
4、上多孔板和下多孔板均为由二层薄板与围圈组成的圆盘形,其不同半径的圆周上,均布着若干薄壁短圆管,
5、上多孔板和下多孔板上均设有振动电机,6、上多孔板设于内筒内壁上端部的环槽上,下多孔板设于内筒底面喇叭口的环槽上,两环槽内均设有缓冲弹簧或缓冲胶管。且上多孔板与内筒上端口之间及下多孔板与内筒之间均设有由密封圈、压环和弓形卡组成的密封装置;7、排风管与下多孔板之间设有由密封圈、压环及螺钉组成的密封装置;8、中筒的上端部设有电缆密封装置,该装置由管螺母、弹性圈、压环、外螺纹接头体、活接螺母、活接头体和电缆套管组成,管螺母内设有弹性圈、压环并与外螺纹接头体连接,活接螺母的一端与外螺纹接头体连接,另一端设有活接头体和密封圈,活接头体连接着电缆套管。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因在外筒与内筒之间设有一中筒,即将初级旋风分离机构设在内筒外部,故强化了第一级旋风离心与惯性沉降作用,使粗、重、中颗粒粉尘得从充分沉降分离,减轻了第二级滤袋分离的负荷。
2、因将进风口设在外筒的上部,排风口设在除尘器的下部,使气流运行方向与粉尘降落方向一致,滤袋清灰时无逆向气流干扰,故清灰效果良好,有利于降低风机能耗。
3、因采用振动电机振动清灰,故简化了结构,降低了能耗及制造成本。
4、与滤袋设在第一级旋风分离器外围的回转反吹风除尘器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过滤面积可增加5~35%。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俯视图,图3为图1中Ⅰ处局部放大图,图4为图1中Ⅱ处局部放大图,图5为图1中Ⅲ处局部放大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上多孔板零件主视图,图7为图6的A-A剖视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电缆密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该实用新型由外筒6、内筒15、顶盖3、滤袋13、上多孔板10、下多孔板18、锥斗20、排风管21组成,外筒6的上部设有一切向进风口,见图1、图2、图3;内筒15的上部内壁上设有环槽,内筒的底部为喇叭口形,其底面沿喇叭口边缘设有环槽,外筒6与内筒15之间设有一同心的中筒5,中筒5的轴向截面为广口瓶形,上端口上设有环形密封槽,密封槽内装有密封圈4,顶盖3盖在中筒5的上端口上,中筒5筒肩上设有与外筒6法兰连接的中筒法兰,中筒5高度约为外筒6高度的0.4~0.6倍,见图1;上多孔板10和下多孔板18均为由二层薄板及围圈组成的圆盘形,其不同半径的圆周上均布着若干薄壁短圆管,滤袋13内设有细环圈14,滤袋13的两端通过卡箍12固定在上、下多孔板的短圆管上;上多孔板10和下多孔板18的中部均设有振动电机2;
上多孔板10装于内筒5内壁上端部的环槽上,下多孔板18装于内筒5底面喇叭口的环槽上,上环槽内设有缓冲胶管11,下环槽内设有缓冲弹簧19。上多孔板10与内筒5上端口之间设有由密封圈9、压环8和弓形卡7组成的柔性密封装置,下多孔板18与内筒5之间同样设有由密封圈16、压环17和弓形卡7组成的柔性密封装置,见图1;下多孔板18的中心孔内设有排风管21,排风管21与下多孔板18之间设有由密封圈22、压环24及螺钉23组成的密封装置;中筒5的上端部设有电缆密封装置1,该装置由管螺母b1、弹性圈c1、压环d1、外螺纹接头体f1、活接螺母g1、活接头体i1和电缆套管j1组成,管螺母b1内叠装着弹性圈c1和压环d1并与外螺纹接头体f1连接,活接螺母g1的一端与外螺纹接头体f1连接,另一端设有活接头体i1和密封圈h1,活接头体连接着电缆套管j1。电缆套管j1内装有电缆线a1。
该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含尘气流由外筒6上部的切向进风口引入,并在外筒6与中筒5之间狭窄的环腔内旋转沉降,粗、重尘粒在重力和下旋气流的作用下降落,经下部环缝落入集尘锥斗20;在中筒5下端的内筒15和外筒6之间的宽阔环腔内,气流速度骤降,使中粒度粉尘在此处沉降分离,仅有细微粉尘随气流在负压作用下,穿过中筒5与内筒15之间的环腔旋转上升,进入上部空腔,再经上多孔板10流入滤袋13内,在负压作用下,气流穿过滤袋进入内筒15成为洁净气流,再经排风管21排入大气;而细微粉尘则滞留在滤袋13内,随滤袋13内表面集尘厚度的不断增加,适时启动上多孔板10和下多孔板18上的振动电机2,使滤袋13上、下两端同时激振抖动清灰,抖落的粉尘在重力和下行气流的作用下降落到集尘锥斗20内,因没有逆向气流中途劫持落尘上升,无重复吸附于滤袋13上的现象,故净化分离效果很好。
权利要求1.一种旋风滤袋除尘器,由外筒、内筒、顶盖、滤袋、上多孔板、下多孔板、锥斗、排风管组成,其特征在于a、外筒的上部设有一切向进风口,b、内筒的上部内壁上设有环槽,内筒的底部为喇叭口形,其底面沿喇叭口边缘有一环槽,c、外筒与内筒之间设有一同心的中筒,d、上多孔板和下多孔板均为由二层薄板与围圈组成的圆盘形,其不同半径的圆周上,均布着若干薄壁短圆管,e、上多孔板和下多孔板上均设有振动电机,f、上多孔板设于内筒内壁上端部的环槽上,下多孔板设于内筒底面喇叭口的环槽上,g、排风管与下多孔板之间设有环形密封装置,h、顶盖下部设有电缆密封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风滤袋除尘器,其特征在于中筒的轴向截面为广口瓶形,中筒的上端口沿上设有环形密封槽,中筒筒肩上设有与外筒法兰连接的中筒法兰,中筒高度约为外筒高度的0.4~0.6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风滤袋除尘器,其特征在于内筒内壁上端部的环槽内和底面喇叭口的环槽内均设有缓冲弹簧或缓冲胶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风滤袋除尘器,其特征在于上多孔板与内筒上端口之间及下多孔板与内筒之间均设有由密封圈、压环和弓形卡组成的密封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风滤袋除尘器,其特征在于排风管与下多孔板之间的环形密封装置由密封圈、圈外的压环通过螺钉连接组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风滤袋除尘器,其特征在于电缆密封装置由管螺母、弹性圈、压环、外螺纹接头体、活接螺母、活接头体和电缆套管组成,管螺母内设有弹性圈、压环并与外螺纹接头体连接,活接螺母的一端与外螺纹接头体连接,另一端设有活接头体和密封圈,活接头体连接着电缆套管。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旋风滤袋除尘器,其特点在于1、该除尘器是顺流式;2、初级旋风分离设在滤袋筒外部;3、采用了振动电机振动清灰的方式。克服了回转反吹滤袋除尘器反吹风机构复杂、气流运行方向与粉尘降落不一致,初级旋风分离器出口风速偏高的缺点。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强化了初级旋风分离的作用;因无逆向气流干扰,清灰效果好;采用振动清灰,降低了能耗;与现有除尘器比较,过滤面积增加了5~35%,可用于矿山、冶金、机械、铸造、建材、粮食等许多行业的生产除尘。
文档编号B04C9/00GK2168642SQ9321719
公开日1994年6月15日 申请日期1993年6月30日 优先权日1993年6月30日
发明者孙以嵩, 陈学祥, 王济民, 罗卫 申请人:孙以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