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页岩干馏炉采油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04065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油页岩干馏炉采油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田采油工艺,特别是一种油页岩干馏炉采油工艺。
背景技术
国内现有的油页岩干馏炉相配套的采油工艺均采用直接冷却工艺。其 工艺流程为炉内的干馏气由来自排送机产生的负压,经由上升管、桥管 导出至集合管内。流经桥管时被循环水洗涤后经洗涤塔洗涤。洗涤后的干 馏气经排送机加压后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进入加热炉作为循环干馏气,另 一部分经冷却塔进行冷却,使干馏气中的水汽及油汽大部分冷凝下来。冷
却至55 65'C的干馏气, 一部分作为加热炉燃烧干馏气燃烧蓄热,剩余部 分作为锅炉燃料和供干馏气电站发电。循环干馏气经加热炉加热到700 750",送干馏炉内以补充干馏所需之热量。
干馏炉所需主风是由主风风机送来的空气经饱和塔,通过洗涤塔下来 的水加温增湿,达到规定的主风饱和度(75 85°C)通过主风总管送至单 炉,再由炉底风头通入干馏炉内。
干馏气经集合管、洗涤塔、冷却塔等被洗涤、冷却下来的油,流入贮 罐,由油泵送入计量罐,经加温沉降、脱水检尺计量后,经油泵送入至成 品罐。为了增强干馏气的冷却效果,设凉水塔。由凉水泵将冷却池中的氨 水抽出,送凉水塔通过强制鼓风冷却后,由冷却泵将氨水送至干馏气冷却 塔顶喷洒冷却净化干馏气。
这种工艺存在的问题是
1) 工艺较为简单,干馏气的冷却净化和空气的增湿、加温合为一体;
2) 该工艺冷却用水量大;
3) 油水分离为池式结构,分离效果较差;
4) 设氨水冷却用凉水塔,坏'境污染较严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分离效果好、可减轻环境、节约用水的效果 好的油页岩干馏炉采油工艺。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油页岩干馏炉采油工艺,其工艺流程为
来自干馏炉炉顶的干馏气体在鼓风机产生的吸力作用下,经上升管、 桥管,汇入集气管;流经桥管时被循环氨水喷洒冷却;冷凝液和初次冷却 后的粗干馏气体沿吸气管进入气液分离器进行气液分离;
气液分离器分离出的粗干馏气沿管道进入横管式间冷器;在横管式间 冷器器内经循环热水和循环水分两段间接冷却后进入捕雾器,捕除干馏气 中挟带的页岩油雾后由底部进入油吸收塔;
3在油吸收塔内与从塔顶喷洒的重质页岩油逆向流动充分接触,脱除干 馏气中挟带的页岩油雾后从油吸收塔塔顶出来,进入龟捕焦油器;
在高压直流电场作用下,将干馏气中残留的页岩油雾脱除;净化后的 干馏气经干馏气鼓风机加压, 一部分送加热炉作为循环干馏气体; 一部分 送至脱硫单元;脱硫后的净干馏气体,除作为燃烧干馏气体送加热炉外, 剩余部分送发电使用;
气液分离器分离出的氨水页岩油混合液自流入机械化油水澄清槽内; 横管式间冷器水封槽上、下两段的冷凝液经水封自流入重质页岩油槽,重 质页岩油经液下泵抽送至油吸收塔塔顶循环喷洒洗涤净化干馏气;油吸收 塔、电捕焦油器及干馏气鼓风机各处的冷凝液,经各自水封后自流入轻质 页岩油槽,经液下泵抽送至机械化油水澄清槽;各槽放空液汇入地下放空 槽后,由液下泵抽送至机械化油水澄清槽;
页岩油经机械化油水澄清槽静置分离后,由机械化油水澄清槽出来自 流入页岩油贮槽,进一步静置脱水后,由成品页岩油泵抽出外售;氨水经 机械化油水澄清槽的液位调节器后,自流入循环氨水槽,大部分经循环氨 水泵加压后送干馏炉桥管处喷洒冷却粗干馏气体;少部分作为剩余氨水, 经剩余氨水贮槽贮存后,经剩余氨水泵送水处理;沉积于机械化油水澄清 槽底部的页岩油渣,由刮板机连续刮出、收集后掺入锅炉燃煤。
所述的干馏炉所需主风由空气风机加压后的空气用横管一段出来的 热水温度为75 78'C,在饱和塔内饱和,增补部分蒸汽达到主风饱和温度 75 78t:后通过主风总管送各干馏炉底部。
本发明的优点是利用横管式换热器间接冷却、旋风除尘、填料式油 吸收塔、静电捕油器、高温热风阀等先进设备回收页岩油;较传统工艺油 回收率可提高10 15%,净化后的干馏气中油含量可降至lg/Nm3以下;所 产页岩油轻质馏分增多,油中杂质含量减少;水在系统中与干馏气间接接 触,循环使用,无新污水产生;水量和干馏气的流量联锁控制,干馏气中 的氧含量超过设定上限时静电捕油装置自动断电,整个系统DCS操作,自 动化程度高;环保、节能及综合效果明显。


图1是本发明的工艺原理示意图。
图中1、气液分离器;2、横管式间冷器;3、捕雾器;4、油吸收塔; 5、电捕焦油器;6、干馏气鼓风机;7、机械化油水澄清槽;8、间冷器水 封槽;9、重质页岩油槽;10、重威页岩油槽液下泵;11、捕雾器水封槽; 12、油吸收塔水封槽;13、电捕焦油器水封槽;14、鼓风机水封槽;15、 轻质页岩油槽;16、轻页岩油槽液下泵;17、循环氨水槽;18、循环氨水泵;19、剩余氨水贮槽;20、剩余氨水泵;21、页岩油贮槽;22、页岩油 泵;23、地下放空槽;24、地下放空槽液下泵;25、空气鼓风机;26、饱 和塔。
具体实施例方式
来自干馏炉炉顶的干馏气体在鼓风机产生的吸力下,经上升管、桥管, 汇入集气管;流经桥管时被循环錢水喷洒冷却;冷凝液和初次冷却后的粗
干馏气体沿吸气管进入气液分离器1进行气液分离。
气液分离器1分离出的粗干馏气沿管道进入横管式间冷器2;在横管 式间冷器2内经循环热水和循环水分两段间接冷却后进入捕雾器3,捕除
干馏气中挟带的页岩油雾后由底部进入油吸收塔4。在油吸收塔4内与从
塔顶喷洒的重质页岩油逆向流动充分接触,脱除干馏气中挟带的页岩油雾
后从油吸收塔4塔顶出来,进入电捕焦油器5;在高压直流电场作用下,
将干馏气中残留的页岩油雾脱除;净化后的干馏气经干馏气鼓风机6加压, 一部分送加热炉作为循环干馏气体; 一部分送至脱硫单元;脱硫后的净干 馏气体,除作为燃烧干馏气体送加热炉外,剩余部分送发电使用。
气液分离器1分离出的氨水页岩油混合液自流入机械化油水澄清槽7; 横管式间冷器2上、下两段的冷凝液经间冷器水封槽8自流入重质页岩油 槽9,重质页岩油经重质页岩油槽液下泵10抽送至油吸收塔塔4顶循环喷 洒洗涤净化干馏气;捕雾器3、油吸收塔4、电捕焦油器5及干馏气鼓风 机6各处的冷凝液,经捕雾器水封槽11、油吸收塔水封槽12、电捕焦油 器水封槽13、鼓风机水封槽14后自流入轻质页岩油槽15,经轻页岩油槽 液下泵16抽送至机械化油水澄清槽7;各槽放空液汇入地下放空槽23后, 由地下放空槽液下泵24抽送至机械化油水澄清槽7。
经机械化油水澄清槽7静置分离后,页岩油由机械化油水澄清槽7上 部出来自流入页岩油贮槽21,进一步静置脱水后,由成品页岩油泵22抽 出外售;氨水经机械化油水澄清槽7的液位调节器后,,自流入循环氨水槽 17,大部分经循环氨水泵18加压后送干馏炉桥管处喷洒冷却粗干馏气体; 少部分作为剩余氨水,经剩余氨水贮槽19贮存后,经剩余氨水泵20送水 处理;沉积于机械化油水澄清槽7底部的页岩油渣,由刮板机连续刮出、 收集后掺入锅炉燃煤。干馏炉所需主风由空气鼓风机25加压后的空气用 横管式间冷器2 —段出来的热水(75 78°C)在饱和塔26内饱和,增补 部分蒸汽达到规定的主风饱和温度(75 78°C)后通过主风总管送各干馏 炉底部。
以上实施例中未作详细叙述部分,属于本行业或相关行业的公知技术 及行业惯例。捕雾器3和电捕焦油器5等设备属于市售产品。
权利要求
1、油页岩干馏炉采油工艺,其特征是来自干馏炉炉顶的干馏气体在鼓风机产生的吸力作用下,经上升管、桥管,汇入集气管;流经桥管时被循环氨水喷洒冷却;冷凝液和初次冷却后的粗干馏气体沿吸气管进入气液分离器(1)进行气液分离;气液分离器(1)分离出的粗干馏气沿管道进入横管式间冷器(2);在横管式间冷器(2)器内经循环热水和循环水分两段间接冷却后进入捕雾器(3),捕除干馏气中挟带的页岩油雾后由底部进入油吸收塔(4);在油吸收塔(4)内与从塔顶喷洒的重质页岩油逆向流动充分接触,脱除干馏气中挟带的页岩油雾后从油吸收塔(4)塔顶出来,进入电捕焦油器(5);在高压直流电场作用下,将干馏气中残留的页岩油雾脱除;净化后的干馏气经干馏气鼓风机(6)加压,一部分送加热炉作为循环干馏气体;一部分送至脱硫单元;脱硫后的净干馏气体,除作为燃烧干馏气体送加热炉外,剩余部分送发电使用;气液分离器(1)分离出的氨水页岩油混合液自流入机械化油水澄清槽(7)内;横管式间冷器水封槽(8)上、下两段的冷凝液经水封自流入重质页岩油槽(9),重质页岩油经液下泵抽送至油吸收塔塔(4)顶循环喷洒洗涤净化干馏气;油吸收塔(4)、电捕焦油器(5)及干馏气鼓风机(6)各处的冷凝液,经各自水封后自流入轻质页岩油槽(15),经液下泵抽送至机械化油水澄清槽(7);各槽放空液汇入地下放空槽后,由液下泵抽送至机械化油水澄清槽(7);页岩油经机械化油水澄清槽(7)静置分离后,由机械化油水澄清槽(7)出来自流入页岩油贮槽(21),进一步静置脱水后,由成品页岩油泵(22)抽出外售;氨水经机械化油水澄清槽(7)的液位调节器后,自流入循环氨水槽(17),大部分经循环氨水泵(18)加压后送干馏炉桥管处喷洒冷却粗干馏气体;少部分作为剩余氨水,经剩余氨水贮槽(19)贮存后,经剩余氨水泵(20)送水处理;沉积于机械化油水澄清槽(7)底部的页岩油渣,由刮板机连续刮出、收集后掺入锅炉燃煤。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页岩干馏炉采油工艺,其特征是所述 的干馏炉所需主风由空气风机加压后的空气用橫管一段出来的热水温度 为75 78°C,在饱和塔内饱和,增补部分蒸汽达到主风饱和温度75 78 'C后通过主风总管送各干馏炉底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油田采油工艺,特别是一种油页岩干馏炉采油工艺,其特征是气液分离器(1)分离出的粗干馏气在横管式间冷器(2)器内经循环热水和循环水分两段间接冷却后进入捕雾器(3),捕除干馏气中挟带的页岩油雾后由底部进入油吸收塔(4);再进入电捕焦油器(5);净化后的干馏气经干馏气鼓风机(6)加压,一部分送加热炉作为循环干馏气体;一部分送至脱硫单元;脱硫后的净干馏气体,除作为燃烧干馏气体送加热炉外,剩余部分送发电使用;它分离效果好、自动化程度高;环保、节能及综合效果明显。
文档编号C10G1/00GK101434847SQ20081001768
公开日2009年5月20日 申请日期2008年3月10日 优先权日2008年3月10日
发明者李森林, 赵社库, 黄建宁 申请人: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