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长焰煤粒度分级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长焰煤的配煤控制方法,特别涉及一种长焰煤粒度分级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配煤炼焦过程中,配合煤的粒径是影响焦炭质量的因素之一。现代焦化理论认为,炭化过程中,煤粒间并不是互熔成均一的焦块,而是通过煤粒间的界面反应,键合而连接起来的。如果粒度过大,则难以相互结合;如果粒度过小,则会增加煤粒的比表面积。在添加长焰煤配煤炼焦过程中,使得配合煤中惰性物质增加,即增加了非活性粒子,其粒度过大或过小对焦炭质量的影响会更为明显。因此对粒度的控制是长焰煤配煤炼焦的关键技术特性。
在炼焦行业的粒度控制以小于3mm所占的比例即细度来表征煤的粒度范围,对于常规炼焦配煤起到了良好的指导作用,但对于没有粘结特性的长焰煤而言,由于其对焦炭质量的影响幅度更大,仅通过细度来控制,会造成焦炭质量的波动,需要对长焰煤的粒度进行更为精确的控制。之前只所以没有对粒度更为精确的控制,主要原因是长焰煤直接配煤技术没有大范围的应用,以往认为长焰煤直接配煤会对焦炭质量产生较大影响,而没有重视粒度的精确控制;其二是对粒度控制方法缺乏手段,由于破碎工艺一般为先配后粉工艺,即先按一定比例混合,然后统一进行破碎,这样造成对单一煤种(如长焰煤)的粒度分级缺乏监控手段。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长焰煤粒度分级控制方法,主要解决目前长焰煤配煤时缺乏对粒度精确控制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引入了煤岩检测技术,实现对长焰煤的分级控制,减少长焰煤配煤对焦炭质量的影响。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长焰煤粒度分级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长焰煤进行预破碎及二次破 碎处理,然后通过煤岩检测,分析长焰煤最终的破碎分级比例,使长焰煤分级比例控制在以下范围内:①长焰煤粒度O 0.5mm比例在20 35%必长焰煤粒度在0.5mm 3_比例在40 50% !③长焰煤粒度在3_ 20_比例在20 35%。
一定量煤的比表面积随着粒度的减小而迅速扩大,即当煤的粒度小于0.5mm时,需要消耗更多的粘结性物质。通过试验发现,小于0.5mm的粒度增加会使得配煤粘结性能迅速下降。这是由于配合煤炼焦过程中粘结性煤应充分发挥其活性离子的粘结作用,弱粘结性煤作为非活性粒子应承担松弛收缩力的作用,如果过细粉碎不仅降低粘结煤的活性粒子作用,而且增加非活性粒子的比表面积,两者均使煤料的粘结性降低,故必须控制煤料该粒度的下限。粒度3-20_是普通炼焦煤粒度控制的一个范围。
上述煤岩检测是指首先将配合煤筛分分级,从而得到配合煤各级别比例(al、a2和a3),将各级别煤粒制样进行煤岩检测分析,得到长焰煤占全布炼焦煤的比例(bl、b2和b3),从而得到长焰煤各级别的比例(Cl和c2)。
上述al、a2和a3是通过机械筛分得到的配合煤粒度在O 0.5mm、0.5mm 3_和3mm 20mm比例。上述bl、b2和b3。其中bl是al粒度等级的煤粉反射率检测得到反射率分布在0.4 0.6所占的百分比例,即为al粒度等级的煤粉中长焰煤的比例;b2是a2粒度等级的煤粉反射率检测得到反射率分布在0.4 0.6所占的百分比例,即为a2粒度等级的煤粉中长焰煤的比例山3是a3粒度等级的煤粉反射率检测得到反射率分布在0.4 0.6所占的百分比例,即为a3粒度等级的煤粉中长焰煤的比例。上述Cl和c2,分别代表各粒度等级长焰煤占总体长焰煤的比例,即Cl为长焰煤粒度O 0.5mm比例,c2为长焰煤粒度在0.5 3_比例,c3为长焰煤粒度在3 20_比例。根据上述al、a2和a3以及bl、b2和b3计算得到。
cl= (alXbl) / (al Xbl+a2Xb2+a3Xb3) XlOO ;c2= (a2Xb2) / (al Xbl+a2Xb2+a3Xb3) XlOO ;c3= (a3Xb3) / (al Xbl+a2Xb2+a3Xb3) X 100。
当各级别不能满足要求时,需要调整预粉碎破碎(锤式破碎机)的转速或调整锤头之间的距离,或调整二次破碎的转速或锤头之间距离,以达到技术要求。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1、提出了粒度分级控制方法,对长焰煤进行精确的控制,避免了长焰煤粒度控制的盲目性;2、采用煤岩检测技术对长焰煤进行分级检测,突破了混煤后难以检测其粒度分布的瓶颈;3、长焰煤粒度分布控制方法,有利于长焰煤的混合均匀化,有利于长焰煤配煤炼焦的顺利进行。
具体实施方式
破碎后配合煤方案煤岩粒度分级:首先将配合煤筛分分级,从而得到配合煤各级别比例从小到大依次为(al、a2和a3),分别将各级别煤粒制样进行煤岩检测分析,得到长焰煤占该分级炼焦煤的比例(bl 、b2和b3),从而得到长焰煤实际各级别的比例(Cl、c2和c3)。
采用锤式破碎机对配煤进行破碎,对配煤进行分级检测,并对两个配煤应用6m顶装焦炉进行生产,结焦时间20h,对得到两个焦炭质量进行检测,得到数据如表I所示。
表I中对5个实施例和2个对比例进行了分析,实施例的细度分别从为74.5%、76.6%,82.0%、80.1%、79.6%,76.1%和79.9%,即在74-82%的常用细度范围之内。实施例中,通过分级粒度分析可以得到Cl分别为21.9%,25.4%,28.8%、31.1%和34.3%,在20-35%的范围之内;而c2分别为45.0%、47.8%, 49.2%, 47.5%和42.4%,在40-50%的范围之内。通过以上的生产焦炉进行炼焦生产,所得到的焦炭质量中,焦炭反应后强度分别为65.5%,64.3%、65.5%,65.6%和66.2%,即保持在大于64%的较高水平,焦炭DI转鼓强度分别为87.7%、87.5%,87.0%、89.7%和87.1%,即转鼓强度大于86%的较高水平。
对比例中,通过分级粒度分析可以得到Cl分别为37.9%和43.7%,在20_35%的范围之外;而c2分别为39.1%和37.0%,在40-50%的范围之外。通过以上的生产焦炉进行炼焦生产,所得到的焦炭质量中,焦炭反应后强度分别为62.1%和62.0%,即焦炭反应后强度出现了下降,焦炭DI转鼓强度分别为83.2%和82.5%、即转鼓强度也出现了下降。
通过实施例和对比例的炼焦生产可以看出,通过传统细度控制方法没有差别的配煤,而炼焦后其焦炭质量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通过分级检测技术突破了传统的认识,找到了焦炭质量变化的原因。通过对长焰煤的分级检测,来控制长焰煤粒度比例Cl和c2,进而控制c3,实现了更科学合理的配煤,得到了质量稳定的焦炭。
权利要求
1.一种长焰煤粒度分级控制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对长焰煤进行预破碎及二次破碎处理,然后通过煤岩检测,分析长焰煤最终的破碎分级比例,使长焰煤分级比例控制在以下范围内:①长焰煤粒度O 0.5mm比例在20 35%,②长焰煤粒度在0.5mm 3mm比例在40 50%, ③长焰煤粒度在3_ 20_比例在20 35%。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长焰煤的配煤控制方法,特别涉及一种长焰煤粒度分级控制方法。主要解决目前长焰煤配煤时缺乏对粒度精确控制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长焰煤粒度分级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长焰煤进行预破碎及二次破碎处理,然后通过煤岩检测,分析长焰煤最终的破碎分级比例,使长焰煤分级比例控制在以下范围内①长焰煤粒度0~0.5mm比例在20~35%,②长焰煤粒度在0.5mm~3mm比例在40~50%,③长焰煤粒度在3mm~20mm比例在20~35%。本发明引入了煤岩检测技术,实现对长焰煤的分级控制,减少长焰煤配煤对焦炭质量的影响。
文档编号C10B57/00GK103205270SQ20121000663
公开日2013年7月1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11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11日
发明者任学延, 王金柱, 张文成, 王春花 申请人: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