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粉料的热解产气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粉料热解反应器的进料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粉料热解反应器的进料系统普遍存在操作复杂、故障率高等缺点。主要是以下两方面的原因:第一,热解反应原料(包括煤粉、生物质等)的堆积角较大,原料在料仓中极易发生架桥、堵塞等现象,阻碍热解装置的正常运行;第二,热解反应过程中产生的热解油气极易上串,油蒸汽冷凝于进料系统中致使原料发生结块,使得热解反应器无法正常运行。因此,如何设计一种能够解决粉料热解反应装置的料仓易架桥以及热解气串气的进料系统成为本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设计并开发出一种粉料热解反应器的进料系统,该进料系统结构简单、成本低、安全性能好、适用于多种原料,可有效解决热解反应器的进料系统料仓易架桥、热解气易串气的缺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粉料热解反应器的进料系统。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系统包括:料仓、料位计、料仓吹扫装置、插板阀、一级进料螺旋、补压管、减压阀和二级进料螺旋,其中:所述料位计设置于所述料仓的顶部,所述的插板阀设置于所述料仓底部,所述料仓吹扫装置固定连接在所述料仓的侧壁上,并位于所述插板阀的上方;所述料仓、插板阀、一级进料螺旋和二级进料螺旋依次相连,并且,所述一级进料螺旋和二级进料螺旋沿水平方向平行设置,所述一级进料螺旋位于所述二级进料螺旋上方,并通过连接通道将所述一级进料螺旋的出料端与所述二级进料螺旋的进料端相连接;所述二级进料螺旋的出料端与热解反应器的入口相连接;所述补压管设置在所述一级进料螺旋和所述二级进料螺旋之间的所述连接通道的侧壁上,并与所述减压阀相连接,用于增加所述连接通道内的压力,使所述连接通道内的压力大于热解反应器内的压力。
发明人发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进料系统结构简单、成本低、安全性能好、适用于多种原料。该系统的料仓采用间歇式吹扫装置进行吹扫,避免粉料于料仓内发生架桥,并且,一级进料螺旋与二级进料螺旋之间添加补压管,通过控制连接通道内的压力,避免反应器产生的热解气上串到进料系统中。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料仓吹扫装置和所述的插板阀均为间歇式开启,当所述料仓吹扫装置开启时所述插板阀关闭,当所述料仓吹扫装置关闭时所述插板阀开启。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料仓吹扫装置的吹扫间隔为300~600s。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料仓底部料封高度≥500mm。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连接通道沿竖直方向延伸,其上端与所述一级进料螺旋的出料端连接,下端与所述二级进料螺旋的进料端相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减压阀的一端与所述补压管连接,另一端连接气源。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通过所述减压阀来控制压力,使得P2≥P1+5kPa,其中,P2为所述连接通道内的进气压力,P1为所述热解反应器内压力。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料仓采用间歇式吹扫装置进行吹扫,避免粉料于料仓内发生架桥。
2)一级进料螺旋与二级进料螺旋之间添加补压管,通过控制连接通道内的压力,避免反应器产生的热解气上串到进料系统中。
3)料仓底部添加插板阀,通过控制插板阀和料仓吹扫装置,避免吹扫装置的吹扫气对系统造成影响。
4)料仓为敞开式料仓,通过料位计控制料封高度,无需封闭式料仓的复杂机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粉料热解反应器的进料系统的结构图。
其中,1.料位计;2.料仓;3.料仓吹扫装置;4.插板阀;5.一级进料螺旋;6.补压管;7.减压阀;8.二级进料螺旋;9.热解反应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下面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技术或条件的,按照本领域内的文献所描述的技术或条件或者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粉料热解反应器的进料系统,图1为该粉料热解反应器的进料系统的结构图,如图1所示,粉料热解反应器的进料系统包括:料位计1、料仓2、料仓吹扫装置3、插板阀4、一级进料螺旋5、补压管6、减压阀7和二级进料螺旋8,其中:所述料位计设置于所述料仓的顶部,料仓可以为敞开式料仓,通过料位计控制料封高度,无需封闭式料仓的复杂机械。所述的插板阀设置于所述料仓底部,所述料仓吹扫装置固定连接在所述料仓的侧壁上,并位于所述插板阀的上方,从而当插板阀关闭时,料仓吹扫装置的吹扫不会对热解反应器造成影响。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吹扫装置进行定期的吹扫,避免粉料于料仓内发生架桥现象。所述料仓、插板阀、一级进料螺旋和二级进料螺旋依次相连,所述一级进料螺旋和二级进料螺旋的设置方式和位置关系不受特别限制,能将粉料分级传输即可,优选的,所述一级进料螺旋和二级进料螺旋沿水平方向平行设置,所述一级进料螺旋位于所述二级进料螺旋上方,并通过连接通道将所述一级进料螺旋的出料端与所述二级进料螺旋的进料端相连接,所述二级进料螺旋的出料端与热解反应器的入口相连接。所述补压管设置在所述一级进料螺旋和所述二级进料螺旋之间的所述连接通道的侧壁上,并与所述减压阀相连接,用于增加所述连接通道内的压力,使所述连接通道内的压力大于热解反应器内的压力。
发明人发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进料系统结构简单、成本低、安全性能好、适用于多种原料。该系统的料仓采用间歇式吹扫装置进行吹扫,避免粉料于料仓内发生架桥,并且,一级进料螺旋与二级进料螺旋之间添加补压管,通过控制连接通道内的压力,避免反应器产生的热解气上串到进料系统中,并且料仓底部添加插板阀,通过控制插板阀和料仓吹扫装置,避免吹扫装置的吹扫气对系统造成影响。此外,通过料位计控制料封高度,无需封闭式料仓的复杂机械。
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适用于该进料系统处理的粉料的材质和粒径不受特别限制,可以是油页岩、煤等化石燃料,也可以是垃圾、污泥、废旧轮胎等,在本发明的一些优选实施例中,该粉料为粒径20mm以下的颗粒和粉状化石燃料,由此,可以充分利用小颗粒热解料,资源利用率高,且能够解决大量堆积污染环境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该进料系统的料仓吹扫装置和插板阀的开启方式不受特别限制,可以根据实际工作需要临时打开,也可以设定时间间隔自动开启和关闭。在本发明的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料仓吹扫装置和所述的插板阀均为间歇式开启,间隔时间300~600s,当所述料仓吹扫装置开启时所述插板阀关闭,当所述料仓吹扫装置关闭时所述插板阀开启,以避免料仓吹扫装置的吹扫对热解反应器的反应造成影响。
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该进料系统的料仓不受特别限制,可以为敞开式料仓,在本发明的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料仓底部料封高度≥500mm,并通过外部安装的料位计进行控制。
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该进料系统的连接通道不受特别限制,本发明的一些优选实施例中,连接通道沿竖直方向延伸,以便于安装补压管。连接通道的上端与所述一级进料螺旋的出料端连接,下端与所述二级进料螺旋的进料端相连接。由此,将粉料在两个进料螺旋中进行输送。
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该进料系统的减压阀不受特别限制,本发明的一些优选实施例中,减压阀的一端与所述补压管连接,另一端连接气源。由此,将气源中的气体导入进料系统,从而增加所述连接通道内的压力,使所述连接通道内的压力大于热解反应器内的压力,避免了热解气的串气现象。此外,所述连接通道内的压力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计,并通过所述减压阀来控制压力值,一些优选实施例中,使得P2≥P1+5kPa,其中,P2为所述连接通道内的进气压力,P1为所述热解反应器内压力。由此,即防止了热解气的串气,又不会影响粉料在进行系统中的输送。
实施例一:
大雁褐煤粒径<3mm,平均含水率为22.12%;料仓料位计高于500mm,料仓吹扫装置每600s开启一次,吹扫时间为1s,同时插板阀与料仓吹扫装置同步启停;热解炉炉膛压力为2-4kPa,设置减压阀压力为P2≥P1+5kPa,进料过程中无料仓架桥、热解气串气现象。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 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 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 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