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用润滑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57560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润滑油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汽车用润滑油。



背景技术:

润滑油是用在各种类型汽车、机械设备上以减少摩擦,保护机械及加工件的液体或半固体润滑剂,主要起润滑、冷却、防锈、清洁、密封和缓冲等作用。润滑油是一种技术密集型产品,是复杂的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而其真正使用性能又是复杂的物理或化学变化过程的综合效应。但目前的汽车用润滑油使用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用润滑油,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为实现本发明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汽车用润滑油,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石油醚10-15份、四氯化碳10-15份、氧化石油脂2-5份、硫化烷基酚钙2-4份、油酸甘油酯2-6份、环烷酸锌1-4份、硫酸丁辛醇锌盐0.5-1份、去离子水12-35份、磷酸二氢钾3-6份、二甘醇4-8份、单丁二酰亚胺5-7份、硫磷丁辛伯烷基锌盐1-3份、纳米镁粉6-9份、低分子聚乙烯蜡4-8份、环己烷1-5份、柠檬酸钠2.5-4.5份,极压剂3-5份、异去氢木香内酯3-5份、石油磺酸钠4-8份、十六烷基磷酸4-7份、二烷基苯磺酸钙3-11份、石蜡6-17份、癸二酸聚乙二醇酯5-17份、改进剂1-4份、碳化二亚胺1-2份、苯并三氮唑1-2份。

进一步地,包括下列质量份的原料:石油醚12份、四氯化碳11份、氧化石油脂2份、硫化烷基酚钙4份、油酸甘油酯5份、环烷酸锌3份、硫酸丁辛醇锌盐1份、去离子水13份、磷酸二氢钾4份、二甘醇5份、单丁二酰亚胺6份、硫磷丁辛伯烷基锌盐2份、纳米镁粉7份、低分子聚乙烯蜡6份、环己烷4份、柠檬酸钠3份,极压剂4份、异去氢木香内酯5份、石油磺酸钠7份、十六烷基磷酸7份、二烷基苯磺酸钙10份、石蜡12份、癸二酸聚乙二醇酯13份、改进剂3份、碳化二亚胺2份、苯并三氮唑1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制得的汽车用润滑油性能稳定,防锈、防腐蚀性能好,具有良好的节能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1:

一种汽车用润滑油,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石油醚10-15份、四氯化碳10-15份、氧化石油脂2-5份、硫化烷基酚钙2-4份、油酸甘油酯2-6份、环烷酸锌1-4份、硫酸丁辛醇锌盐0.5-1份、去离子水12-35份、磷酸二氢钾3-6份、二甘醇4-8份、单丁二酰亚胺5-7份、硫磷丁辛伯烷基锌盐1-3份、纳米镁粉6-9份、低分子聚乙烯蜡4-8份、环己烷1-5份、柠檬酸钠2.5-4.5份,极压剂3-5份、异去氢木香内酯3-5份、石油磺酸钠4-8份、十六烷基磷酸4-7份、二烷基苯磺酸钙3-11份、石蜡6-17份、癸二酸聚乙二醇酯5-17份、改进剂1-4份、碳化二亚胺1-2份、苯并三氮唑1-2份。

进一步地,包括下列质量份的原料:石油醚12份、四氯化碳11份、氧化石油脂2份、硫化烷基酚钙4份、油酸甘油酯5份、环烷酸锌3份、硫酸丁辛醇锌盐1份、去离子水13份、磷酸二氢钾4份、二甘醇5份、单丁二酰亚胺6份、硫磷丁辛伯烷基锌盐2份、纳米镁粉7份、低分子聚乙烯蜡6份、环己烷4份、柠檬酸钠3份,极压剂4份、异去氢木香内酯5份、石油磺酸钠7份、十六烷基磷酸7份、二烷基苯磺酸钙10份、石蜡12份、癸二酸聚乙二醇酯13份、改进剂3份、碳化二亚胺2份、苯并三氮唑1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用润滑油,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石油醚10‑15份、四氯化碳10‑15份、氧化石油脂2‑5份、硫化烷基酚钙2‑4份、油酸甘油酯2‑6份、环烷酸锌1‑4份、硫酸丁辛醇锌盐0.5‑1份、去离子水12‑35份、磷酸二氢钾3‑6份、二甘醇4‑8份、单丁二酰亚胺5‑7份、硫磷丁辛伯烷基锌盐1‑3份、纳米镁粉6‑9份、低分子聚乙烯蜡4‑8份、环己烷1‑5份、柠檬酸钠2.5‑4.5份,极压剂3‑5份、异去氢木香内酯3‑5份、石油磺酸钠4‑8份、十六烷基磷酸4‑7份、二烷基苯磺酸钙3‑11份、石蜡6‑17份、癸二酸聚乙二醇酯5‑17份、改进剂1‑4份、碳化二亚胺1‑2份、苯并三氮唑1‑2份。本发明制得的汽车用润滑油性能稳定,防锈、防腐蚀性能好,具有抗氧化性,减少燃油的使用。

技术研发人员:张光成;张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成都科创诺商贸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5.15
技术公布日:2017.11.0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