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蒽油制备沥青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268170发布日期:2018-12-14 22:03阅读:100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蒽油制备沥青的方法,属于煤沥青精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蒽油是煤焦油在250~370℃蒸馏后的产物,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焦炭生产国和消费国,年产600~800万吨煤焦油,约占世界的1/3,蒽油约100万吨。由于规模和技术原因,多采用粗加工,主要用作炭黑原料油、燃料油和沥青调和油,附加值较低,经济效益较差,作为低档燃料油对环境污染较大。沥青在我国有着巨大的需求,在道路铺设和针状焦等有着广泛的应用。传统沥青主要来源于石油炼焦,而煤焦油沥青由于其特殊的性质不能代替石油沥青,而且我国石油需求依靠进口,因此,研究开发一种蒽油生产新型沥青的方法是摆在每个沥青科技工作者面前光荣而又艰巨的使命。

生产沥青传统采用氧化法,化学聚合法等,氧化法生产时间较长,步骤繁杂,化学聚合法催化剂容易失活,对反应条件要求苛刻且产率不高,限制了其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及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蒽油制备沥青的方法,更具体的是一种蒽油催化聚合生产新型沥青的方法,该方法工艺简单,反应条件温和,且沥青产物具备高产率和高的软化点,较低的针入度以及较强的经济性,增加了蒽油用途。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蒽油制备沥青的方法,将蒽油升温至200~300℃后,加入催化剂,催化剂占蒽油和催化剂总质量的10~30%,磁力搅拌,保温反应4~30h,冷却后得到沥青。

所述蒽油是煤焦油在250~370℃蒸馏后的产物。

所述升温速率为4~6℃/min。

所述催化剂为硫。

所述磁力搅拌的转速为25~50转/分钟。

所述方法生产沥青可用于道路沥青或针状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使用硫作为催化剂聚合生产沥青,通过控制硫的初始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来控制沥青的性能,增加了蒽油的用途。

2、本发明大大提高的产率和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有利于蒽油催化聚合生产新型沥青的工业化生产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蒽油制备沥青的方法,取120g蒽油倒入已干燥好的烧杯中,倒入三口烧瓶中,三口烧瓶内放置一颗适当大小的转子,然后把三口烧瓶放到恒温磁力搅拌器中,开启循环水,循环水通过球型冷凝管下进上出,调节恒温磁力搅拌器的转速为25转/min,以5℃/min升温到反应温度200℃,恒温至反应结束,取硫13.33g置于干燥后的烧杯中,当实验温度稳定后通过漏斗从三颈烧瓶的侧口加入,200℃保温4h后,关闭磁力搅拌器,静置10min后拆卸反应装置,将三颈烧瓶中的沥青倒入干燥好的烧杯中置于通风橱中自然冷却。

所得到沥青软化点为42.5℃,针入度为80.2,延度为300mm。

实施例2

一种蒽油制备沥青的方法,取120g蒽油倒入已干燥好的烧杯中,倒入三口烧瓶中,三口烧瓶内放置一颗适当大小的转子,然后把三口烧瓶放到恒温磁力搅拌器中,开启循环水,循环水通过球型冷凝管下进上出,调节恒温磁力搅拌器的转速为40转/min,以4℃/min升温到反应温度200℃,恒温至反应结束,取硫13.33g置于干燥后的烧杯中,当实验温度稳定后通过漏斗从三颈烧瓶的侧口加入,200℃保温4h后,关闭磁力搅拌器,静置10min后拆卸反应装置,将三颈烧瓶中的沥青倒入干燥好的烧杯中置于通风橱中自然冷却。

所得到沥青软化点为44℃,针入度为79.4,延度为298mm。

实施例3

一种蒽油制备沥青的方法,取120g蒽油倒入已干燥好的烧杯中,倒入三口烧瓶中,三口烧瓶内放置一颗适当大小的转子,然后把三口烧瓶放到恒温磁力搅拌器中,开启循环水,循环水通过球型冷凝管下进上出,调节恒温磁力搅拌器的转速为50转/min,以5℃/min升温到反应温度200℃,恒温至反应结束,取硫13.33g置于干燥后的烧杯中,当实验温度稳定后通过漏斗从三颈烧瓶的侧口加入,200℃保温4h后,关闭磁力搅拌器,静置10min后拆卸反应装置,将三颈烧瓶中的沥青倒入干燥好的烧杯中置于通风橱中自然冷却。

所得到沥青软化点为45℃,针入度为79.4,延度为298mm。

实施例4

一种蒽油制备沥青的方法,取120g蒽油倒入已干燥好的烧杯中,倒入三口烧瓶中,三口烧瓶内放置一颗适当大小的转子,然后把三口烧瓶放到恒温磁力搅拌器中,开启循环水,循环水通过球型冷凝管下进上出,调节恒温磁力搅拌器的转速为40转/min,以5℃/min升温到反应温度250℃,恒温至反应结束,取硫13.33g置于干燥后的烧杯中,当实验温度稳定后通过漏斗从三颈烧瓶的侧口加入,250℃保温4h后,关闭磁力搅拌器,静置10min后拆卸反应装置,将三颈烧瓶中的沥青倒入干燥好的烧杯中置于通风橱中自然冷却。

所得到沥青软化点为52.5℃,针入度为64.2,延度为282mm。

实施例5

一种蒽油制备沥青的方法,取120g蒽油倒入已干燥好的烧杯中,倒入三口烧瓶中,三口烧瓶内放置一颗适当大小的转子,然后把三口烧瓶放到恒温磁力搅拌器中,开启循环水,循环水通过球型冷凝管下进上出,调节恒温磁力搅拌器的转速为25转/min,以6℃/min升温到反应温度300℃,恒温至反应结束,取硫13.33g置于干燥后的烧杯中,当实验温度稳定后通过漏斗从三颈烧瓶的侧口加入,300℃保温4h后,关闭磁力搅拌器,静置10min后拆卸反应装置,将三颈烧瓶中的沥青倒入干燥好的烧杯中置于通风橱中自然冷却。

所得到沥青软化点为80.2℃,针入度为50.1,延度为242mm。

实施例6

一种蒽油制备沥青的方法,取120g蒽油倒入已干燥好的烧杯中,倒入三口烧瓶中,三口烧瓶内放置一颗适当大小的转子,然后把三口烧瓶放到恒温磁力搅拌器中,开启循环水,循环水通过球型冷凝管下进上出,调节恒温磁力搅拌器的转速为40转/min,以5℃/min升温到反应温度250℃,恒温至反应结束,取硫13.33g置于干燥后的烧杯中,当实验温度稳定后通过漏斗从三颈烧瓶的侧口加入,250℃保温5h后,关闭磁力搅拌器,静置10min后拆卸反应装置,将三颈烧瓶中的沥青倒入干燥好的烧杯中置于通风橱中自然冷却。

所得到沥青软化点为80.2℃,针入度为50.1,延度为242mm。

实施例7

一种蒽油制备沥青的方法,取120g蒽油倒入已干燥好的烧杯中,倒入三口烧瓶中,三口烧瓶内放置一颗适当大小的转子,然后把三口烧瓶放到恒温磁力搅拌器中,开启循环水,循环水通过球型冷凝管下进上出,调节恒温磁力搅拌器的转速为40转/min,温度以4℃/min升温到反应温度200℃,恒温至反应结束,取硫21.18g置于干燥后的烧杯中,当实验温度稳定后通过漏斗从三颈烧瓶的侧口加入,200℃保温4h后,关闭磁力搅拌器,静置10min后拆卸反应装置,将三颈烧瓶中的沥青倒入干燥好的烧杯中置于通风橱中自然冷却。

所得到沥青软化点为50.5℃,针入度为75.2,延度为292mm。

实施例8

一种蒽油制备沥青的方法,取120g蒽油倒入已干燥好的烧杯中,倒入三口烧瓶中,三口烧瓶内放置一颗适当大小的转子,然后把三口烧瓶放到恒温磁力搅拌器中,开启循环水,循环水通过球型冷凝管下进上出,调节恒温磁力搅拌器的转速为40转/min,温度以5℃/min升温到反应温度200℃,恒温至反应结束,取硫51.42g置于干燥后的烧杯中,实验温度稳定后通过漏斗从三颈烧瓶的侧口加入,200℃保温4h后,关闭磁力搅拌器,静置10min后拆卸反应装置,将三颈烧瓶中的沥青倒入干燥好的烧杯中置于通风橱中自然冷却。

所得到沥青软化点为98.3℃,针入度为72.5,延度为212mm。

实施例9

一种蒽油制备沥青的方法,取120g蒽油倒入已干燥好的烧杯中,倒入三口烧瓶中,三口烧瓶内放置一颗适当大小的转子,然后把三口烧瓶放到恒温磁力搅拌器中,开启循环水,循环水通过球型冷凝管下进上出,调节恒温磁力搅拌器的转速为40转/min,温度以5℃/min升温到反应温度200℃,恒温至反应结束,取硫13.33g置于干燥后的烧杯中,实验温度并稳定后通过漏斗从三颈烧瓶的侧口加入,200℃保温10h后,关闭磁力搅拌器,静置10min后拆卸反应装置,将三颈烧瓶中的沥青倒入干燥好的烧杯中置于通风橱中自然冷却。

所得到沥青软化点为50.5℃,针入度为70.2,延度为288mm。

实施例10

一种蒽油制备沥青的方法,取120g蒽油倒入已干燥好的烧杯中,倒入三口烧瓶中,三口烧瓶内放置一颗适当大小的转子,然后把三口烧瓶放到恒温磁力搅拌器中,开启循环水,循环水通过球型冷凝管下进上出,调节恒温磁力搅拌器的转速为40转/min,温度以5℃/min升温到反应温度200℃,恒温至反应结束,取硫13.33g置于干燥后的烧杯中,实验温度并稳定后通过漏斗从三颈烧瓶的侧口加入,200℃保温20h后,关闭磁力搅拌器,静置10min后拆卸反应装置,将三颈烧瓶中的沥青倒入干燥好的烧杯中置于通风橱中自然冷却。

所得到沥青软化点为63.5℃,针入度为56.2,延度为248mm。

实施例11

一种蒽油制备沥青的方法,取120g蒽油倒入已干燥好的烧杯中,倒入三口烧瓶中,三口烧瓶内放置一颗适当大小的转子,然后把三口烧瓶放到恒温磁力搅拌器中,开启循环水,循环水通过球型冷凝管下进上出,调节恒温磁力搅拌器的转速为40转/min,温度以5℃/min升温到反应温度200℃,恒温至反应结束,取硫13.33g置于干燥后的烧杯中,实验温度并稳定后通过漏斗从三颈烧瓶的侧口加入,200℃保温30h后,关闭磁力搅拌器,静置10min后拆卸反应装置,将三颈烧瓶中的沥青倒入干燥好的烧杯中置于通风橱中自然冷却。

所得到沥青软化点为66.5℃,针入度为51.2,延度为237mm。

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