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炭余氨去除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019683发布日期:2020-02-25 11:22阅读:488来源:国知局
兰炭余氨去除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兰炭生产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兰炭余氨去除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兰炭利用神府煤田盛产的优质侏罗精煤块烧制而成的,作为一种新型的炭素材料,以其固定炭高、比电阻高、化学活性高、含灰份低、铝低、硫低、磷低的特性被广泛使用,在兰炭生产加工过程中,在烧制成半成品之后,兰炭内还含有需要的余氨,还有余氨的兰炭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刺激性的气味。

然而传统的兰炭在烧制完加工呈半成品之后,需要进行余氨去除处理,传统的兰炭余氨去除装置余氨去除率低,导致兰炭最终成品质量差。且在兰炭中余氨去除之后,不能够有效收集再利用,而使直接排放,浪费资源的同时,污染环境。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兰炭余氨去除装置及其使用方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兰炭余氨去除率高、且能够有效将去除的余氨进行收集、防止直接排放污染环境的兰炭余氨去除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兰炭余氨去除装置,包括:第一固定壳体;暂存机构,用于暂存燃烧之后的兰炭的所述暂存机构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壳体上,所述暂存机构包括第二固定壳体和隔板,所述第二固定壳体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壳体的顶面上,所述第二固定壳体内设有所述隔板;水槽,用于冷却兰炭用的所述水槽设于位于所述第二固定壳体的底部的所述第一固定壳体内;推动机构,同于将冷却之后的兰炭推出所述水槽的所述推动机构设于所述第一固定壳体内的所述水槽内,所述推动机构包括推动铲板、限位滑块、丝杆、第一电机、凸块及滤网,用于推动所述水槽内的兰炭的所述推动铲板设于所述第一固定壳体内的所述水槽内,所述推动铲板的两侧设有所述限位滑块,所述限位滑块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壳体的内侧壁上的滑槽内,且所述限位滑块套接于所述丝杆上,用于提供动力的所述第一电机连接于所述丝杆,且所述第一电机安装于所述第一固定壳体内,所述限位滑块的两侧设有所述凸块,用于防止将水推出所述水槽的所述滤网设于所述推动铲板上位于所述限位滑块所处的侧壁的相邻两侧壁上;密封机构,用于防止灰尘碎渣进入所述丝杆所处的滑槽内的所述密封机构设于所述第一固定壳体内的滑槽;传送机构,用于将兰炭传送至外界的所述传送机构设于所述第一固定壳体内,所述传送机构包括内滚筒、螺旋板、外滚筒、转动柱及第二电机,用于提供动力所述第二电机安装于所述第一固定壳体内,所述转动柱连接于所述第二电机的转轴上,所述内滚筒固定套接于转动柱上,用于传送并翻转兰炭的所述螺旋板的一侧固定连接于所述内滚筒的外侧壁,所述外滚筒的内侧壁固定套接于所述螺旋板上,且所述外滚筒上设有用于散发蒸汽的蒸汽通孔;电热丝,用于加热药水产生水蒸气的所述电热丝设于所述第一固定壳体内位于所述外滚筒的底部的蒸汽发生室内;旋塞,用于向所述第一固定壳体内的所述蒸汽发生室内注入药水的通道的堵启的所述旋塞设于所述第一固定壳体上;冷凝机构,用于将含氨的混合水蒸气冷凝的所述冷凝机构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壳体,所述冷凝机构包括第三固定壳体、进水管、出水管及冷凝管,用于固定的所述第三固定壳体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壳体,用于冷凝含氨的混合水蒸气的所述冷凝管设于所述第三固定壳体的容纳空腔内,所述冷凝管的顶端贯出所述第三固定壳体外连接于所述出水管,所述冷凝管的底端贯出所述第三固定壳体外连接于所述进水管;收集瓶,用于收集含氨的冷凝水的所述收集瓶连接于所述第三固定壳体的底部。

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壳体和所述第二固定壳体均呈长方体结构,且所述第二固定壳体内的所述隔板设有多个,且多个所述隔板等距分布于所述第二固定壳体内。

优选的,所述水槽为截面呈倒置的等边梯形结构,所述推动铲板的正面截面图呈等边梯形结构,且所述推动铲板的下底长度小于所述水槽的下底长度,所述推动铲板的高度大于所述水槽的高度。

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壳体内位于所述水槽与所述内滚筒和所述外滚筒之间的空前之间设有进料通道,且所述进料通道靠近所述水槽一端的开口高度小于所述进料通道背离所述水槽一端的开口高度。

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壳体的外侧壁上位于所述外滚筒背离所述进料通道的一端设有出料口,且所述出料口连通至所述内滚筒和所述外滚筒之间的空腔内,且所述出料口倾斜一定的角度设置。

优选的,所述旋塞为两端呈圆柱形、中间呈圆台形的多边形结构,且所述旋塞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壳体的外侧壁上,所述电热丝呈螺旋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冷凝管呈螺旋形结构,所述第三固定壳体内设有连通至第一固定壳体内的容纳空腔的蒸汽通道,且所述蒸汽通道倾斜连通至所述第三固定壳体内的所述冷凝管所处的空腔的底部,且所述冷凝管与所述收集瓶处于同一竖直线上。

优选的,所述第三固定壳体的内腔底部呈漏斗形结构,且所述收集瓶的底端呈圆台形结构,所述收集瓶与所述第三固定壳体之间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密封机构包括第一密封条、第二密封条及磁石,用于防止灰尘碎渣进入滑槽内部的所述第一密封条和第二密封条的一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壳体内的滑槽的顶端和底端,且所述第一密封条和所述第二密封条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磁石磁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的兰炭余氨去除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填装刚刚烧完的兰炭,浸水冷却,将刚刚烧制完的兰炭利用自身重力自然掉落填装在第二固定壳体内的隔板之间的容纳空腔内,并使最底端烧制完的兰炭掉落并浸泡早在第一固定壳体内的水槽内,使其冷却;

步骤二:左右推移兰炭,使其进入传送装置中,打开第一电机,利用所述第一电机带动丝杆转动,从而有效带动限位滑块在所述第一固定壳体内的滑槽内滑动,在所述限位滑块滑动的过程中,利用凸块有效将第一密封条和第二密封条之间的此时挑开,保证滑槽内其他部位有效密封,防止兰炭中的灰尘残渣落入滑槽内的所述丝杆中,影响所述丝杆的使用;同时,所述限位滑块在滑槽内滑动的过程中,推动推动铲板移动,使所述水槽内冷却的兰炭铲起推至进料通道内,利用所述进料通道进入到内滚筒和外滚筒之间的空腔内;而在利用所述推动铲板推动所述水槽内的所述兰炭移动的过程中,所述水槽上方的所述第二固定壳体内暂存的兰炭不端下移,重新填充在所述水槽内,同时由于所述推动铲板的两侧设置的滤网,使所述水槽中的水不会被推出,保证所述水槽中持续有水进行降温冷却;然后,由于所述第一电机采用的是伺服电机,能够带动所述丝杆正转和反转,从而带动所述推动铲板左右移动,同时推动铲料,提高效率;

步骤三:将兰炭输送至外界,同时蒸汽除氨,打开第二电机,利用所述第二电机带动转动柱转动,从而带动所述内滚筒、螺旋板以及所述外滚筒转动,使利用所述进料通道进入到所述内滚筒和所述外滚筒之间的兰炭不断经过所述螺旋板翻转搅拌并传送到外滚筒另一端的出料口,在所述出料口的底部设置装料车,即可装车成品;在利用所述外滚筒和所述螺旋板翻转搅拌传送兰炭的同时,打开旋塞,向所述第一固定壳体内的蒸汽发生室内注入配置好的药水,拧上所述旋塞,打开电热丝,利用所述电热丝加热药水产生水蒸气,水蒸气在经过所述外滚筒的时候利用所述外滚筒上设置的蒸汽通孔进入到所述螺旋板翻转搅拌的兰炭内,由于所述螺旋板不断的翻转搅拌,使药水产生的水蒸气与兰炭充分接触并混合,带走兰炭中含有的余氨,并继续上升透过所述外滚筒到达所述第三固定壳体内的蒸汽通道内;

步骤四:蒸汽冷凝,收集利用,含氨的混合水蒸气在进入到所述蒸汽通道内之后流入所述第三固定壳体内的冷凝管处,此时利用进水管进冷却水,出水管出水,保持所述冷凝管始终处于最佳的冷凝状态;含氨的混合水蒸气在接触到所述冷凝管之后,迅速凝结成混合氨水,经底部漏斗形的开口流入收集瓶内,实现收集利用;所述收集瓶在挤满之后,可以通过旋转拧下更换。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发明提供的兰炭余氨去除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兰炭余氨去除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利用所述暂存机构和所述推动机构实现连续连续不断向所述内滚筒和所述外滚筒之间的空腔内进料,并利用所述螺旋板不断的翻转滚动兰炭,带动兰炭输送。在输送的过程中,利用所述电热丝不断产生水蒸气通过所述外滚筒,与不断翻转的兰炭充分接触,带动兰炭中的余氨上升到所述蒸汽通道内,整个过程兰炭与药水蒸汽的接触更加充分,兰炭中余氨的去除率更高。同时在含氨的混合水蒸气利用所述蒸汽通道进入到所述冷凝机构中实现冷凝,并最终使冷凝之后形成的混合氨水流入所述收集瓶中,收集再利用,有效防止余氨去除之后直接排放到环境中污染环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兰炭余氨去除装置及其使用方法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第一固定壳体的内部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推动机构和密封机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密封机构的侧面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兰炭余氨去除装置的使用方法的流程图。

图中标号:1、第一固定壳体,1a、出料口,1b、水槽,1c、进料通道,1d、蒸汽发生室,2、暂存机构,21、第二固定壳体,22、隔板,3、旋塞,4、冷凝机构,41、第三固定壳体,41a、蒸汽通道,42、进水管,43、出水管,44、冷凝管,5、收集瓶,6、推动机构,61、推动铲板,62、限位滑块,63、丝杆,64、第一电机,65、凸块,66、滤网,7、传送机构,71、内滚筒,72、螺旋板,73、外滚筒,74、转动柱,75、第二电机,8、电热丝,9、密封机构,91、第一密封条,92、第二密封条,93、磁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及图4,其中,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兰炭余氨去除装置及其使用方法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第一固定壳体的内部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的推动机构和密封机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的密封机构的侧面截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兰炭余氨去除装置的使用方法的流程图。兰炭余氨去除装置包括:第一固定壳体1;暂存机构2,用于暂存燃烧之后的兰炭的所述暂存机构2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壳体1上,所述暂存机构2包括第二固定壳体21和隔板22,所述第二固定壳体21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壳体1的顶面上,所述第二固定壳体21内设有所述隔板22;水槽1b,用于冷却兰炭用的所述水槽1b设于位于所述第二固定壳体21的底部的所述第一固定壳体1内;推动机构6,同于将冷却之后的兰炭推出所述水槽1b的所述推动机构6设于所述第一固定壳体1内的所述水槽1b内,所述推动机构6包括推动铲板61、限位滑块62、丝杆63、第一电机64、凸块65及滤网66,用于推动所述水槽1b内的兰炭的所述推动铲板61设于所述第一固定壳体1内的所述水槽1b内,所述推动铲板61的两侧设有所述限位滑块62,所述限位滑块62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壳体1的内侧壁上的滑槽内,且所述限位滑块62套接于所述丝杆63上,用于提供动力的所述第一电机64连接于所述丝杆63,且所述第一电机64安装于所述第一固定壳体1内,所述限位滑块62的两侧设有所述凸块65,用于防止将水推出所述水槽1b的所述滤网66设于所述推动铲板61上位于所述限位滑块62所处的侧壁的相邻两侧壁上;密封机构9,用于防止灰尘碎渣进入所述丝杆63所处的滑槽内的所述密封机构9设于所述第一固定壳体1内的滑槽;传送机构7,用于将兰炭传送至外界的所述传送机构7设于所述第一固定壳体1内,所述传送机构7包括内滚筒71、螺旋板72、外滚筒73、转动柱74及第二电机75,用于提供动力所述第二电机75安装于所述第一固定壳体1内,所述转动柱74连接于所述第二电机75的转轴上,所述内滚筒71固定套接于转动柱74上,用于传送并翻转兰炭的所述螺旋板72的一侧固定连接于所述内滚筒71的外侧壁,所述外滚筒73的内侧壁固定套接于所述螺旋板72上,且所述外滚筒73上设有用于散发蒸汽的蒸汽通孔;电热丝8,用于加热药水产生水蒸气的所述电热丝8设于所述第一固定壳体1内位于所述外滚筒73的底部的蒸汽发生室1d内;旋塞3,用于向所述第一固定壳体1内的所述蒸汽发生室1d内注入药水的通道的堵启的所述旋塞3设于所述第一固定壳体1上;冷凝机构4,用于将含氨的混合水蒸气冷凝的所述冷凝机构4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壳体1,所述冷凝机构4包括第三固定壳体41、进水管42、出水管43及冷凝管44,用于固定的所述第三固定壳体41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壳体1,用于冷凝含氨的混合水蒸气的所述冷凝管44设于所述第三固定壳体41的容纳空腔内,所述冷凝管44的顶端贯出所述第三固定壳体41外连接于所述出水管43,所述冷凝管44的底端贯出所述第三固定壳体41外连接于所述进水管42;收集瓶5,用于收集含氨的冷凝水的所述收集瓶5连接于所述第三固定壳体41的底部。

所述第一固定壳体1和所述第二固定壳体21均呈长方体结构,且所述第二固定壳体21内的所述隔板22设有多个,且多个所述隔板22等距分布于所述第二固定壳体21内,能够有效保证所述第三固定壳体41内的兰炭竖直掉落到所述水槽1b内,减少兰炭范围过大造成的两侧压力过大的问题产生。

所述水槽1b为截面呈倒置的等边梯形结构,所述推动铲板61的正面截面图呈等边梯形结构,且所述推动铲板61的下底长度小于所述水槽1b的下底长度,所述推动铲板61的高度大于所述水槽1b的高度,方便所述推动铲板61将兰炭推入所述进料通道1c内。

所述第一固定壳体1内位于所述水槽1b与所述内滚筒71和所述外滚筒73之间的空前之间设有进料通道1c,且所述进料通道1c靠近所述水槽1b一端的开口高度小于所述进料通道1c背离所述水槽1b一端的开口高度,防止兰炭在所述进料通道1c内发生堵塞。

所述第一固定壳体1的外侧壁上位于所述外滚筒73背离所述进料通道1c的一端设有出料口1a,且所述出料口1a连通至所述内滚筒71和所述外滚筒73之间的空腔内,且所述出料口1a倾斜一定的角度设置,方便兰炭成品从所述出料口1a内流出。

所述旋塞3为两端呈圆柱形、中间呈圆台形的多边形结构,且所述旋塞3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壳体1的外侧壁上,所述电热丝8呈螺旋形结构,增加密封性的同时,方便所述旋塞3的打开和固定。

所述冷凝管44呈螺旋形结构,增加冷凝效果和效率。所述第三固定壳体41内设有连通至第一固定壳体1内的容纳空腔的蒸汽通道41a,且所述蒸汽通道41a倾斜连通至所述第三固定壳体41内的所述冷凝管44所处的空腔的底部,且所述冷凝管44与所述收集瓶5处于同一竖直线上,实现有效冷凝,使冷凝液能够滴入所述收集瓶5内。

所述第三固定壳体41的内腔底部呈漏斗形结构,且所述收集瓶5的底端呈圆台形结构,所述收集瓶5与所述第三固定壳体41之间螺纹连接,方便所述收集瓶5安装收集,同时方便所述收集瓶5集满之后更换。

所述密封机构9包括第一密封条91、第二密封条92及磁石93,用于防止灰尘碎渣进入滑槽内部的所述第一密封条91和第二密封条92的一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壳体1内的滑槽的顶端和底端,且所述第一密封条91和所述第二密封条92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磁石93磁性连接,实现有效的密封,防止所述第一固定壳体1内所述丝杆63所述的滑槽内进入灰尘碎渣,造成堵塞。

参阅图4,所述的兰炭余氨去除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填装刚刚烧完的兰炭,浸水冷却,将刚刚烧制完的兰炭利用自身重力自然掉落填装在第二固定壳体21内的隔板22之间的容纳空腔内,并使最底端烧制完的兰炭掉落并浸泡早在第一固定壳体1内的水槽1b内,使其冷却;

步骤二:左右推移兰炭,使其进入传送装置中,打开第一电机64,利用所述第一电机64带动丝杆63转动,从而有效带动限位滑块62在所述第一固定壳体1内的滑槽内滑动,在所述限位滑块62滑动的过程中,利用凸块65有效将第一密封条91和第二密封条92之间的此时挑开,保证滑槽内其他部位有效密封,防止兰炭中的灰尘残渣落入滑槽内的所述丝杆63中,影响所述丝杆63的使用;同时,所述限位滑块62在滑槽内滑动的过程中,推动推动铲板61移动,使所述水槽1b内冷却的兰炭铲起推至进料通道1c内,利用所述进料通道1c进入到内滚筒71和外滚筒73之间的空腔内;而在利用所述推动铲板61推动所述水槽1b内的所述兰炭移动的过程中,所述水槽1b上方的所述第二固定壳体21内暂存的兰炭不端下移,重新填充在所述水槽1b内,同时由于所述推动铲板61的两侧设置的滤网66,使所述水槽1b中的水不会被推出,保证所述水槽1b中持续有水进行降温冷却;然后,由于所述第一电机64采用的是伺服电机,能够带动所述丝杆63正转和反转,从而带动所述推动铲板61左右移动,同时推动铲料,提高效率;

步骤三:将兰炭输送至外界,同时蒸汽除氨,打开第二电机75,利用所述第二电机75带动转动柱74转动,从而带动所述内滚筒71、螺旋板72以及所述外滚筒73转动,使利用所述进料通道1c进入到所述内滚筒71和所述外滚筒73之间的兰炭不断经过所述螺旋板72翻转搅拌并传送到外滚筒73另一端的出料口1a,在所述出料口1a的底部设置装料车,即可装车成品;在利用所述外滚筒73和所述螺旋板72翻转搅拌传送兰炭的同时,打开旋塞3,向所述第一固定壳体1内的蒸汽发生室1d内注入配置好的药水,拧上所述旋塞3,打开电热丝8,利用所述电热丝8加热药水产生水蒸气,水蒸气在经过所述外滚筒73的时候利用所述外滚筒73上设置的蒸汽通孔进入到所述螺旋板72翻转搅拌的兰炭内,由于所述螺旋板72不断的翻转搅拌,使药水产生的水蒸气与兰炭充分接触并混合,带走兰炭中含有的余氨,并继续上升透过所述外滚筒73到达所述第三固定壳体41内的蒸汽通道41a内;

步骤四:蒸汽冷凝,收集利用,含氨的混合水蒸气在进入到所述蒸汽通道41a内之后流入所述第三固定壳体41内的冷凝管44处,此时利用进水管42进冷却水,出水管43出水,保持所述冷凝管44始终处于最佳的冷凝状态;含氨的混合水蒸气在接触到所述冷凝管44之后,迅速凝结成混合氨水,经底部漏斗形的开口流入收集瓶5内,实现收集利用;所述收集瓶5在挤满之后,可以通过旋转拧下更换。

将本发明的兰炭余氨去除装置分别制作10套,然后将本发明的兰炭余氨去除装置按照本发明的使用方法与普通的10套相同等级的兰炭余氨去除装置生产相同类型、相同质量的兰炭,经过多次周期性的随机实验得出,通过本发明的兰炭余氨去除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比普通的兰炭余氨去除装置的余氨去除率高11%,通过本发明的兰炭余氨去除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比普通的兰炭余氨去除装置的兰炭加工质量高5%,通过本发明的兰炭余氨去除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比普通的兰炭余氨去除装置的兰炭余氨的混合液收集回收效率高5%。

本发明提供的兰炭余氨去除装置及其使用方法的工作原理为:

填装刚刚烧完的兰炭,浸水冷却,将刚刚烧制完的兰炭利用自身重力自然掉落填装在所述第二固定壳体21内的所述隔板22之间的容纳空腔内,并使最底端烧制完的兰炭掉落并浸泡早在所述第一固定壳体1内的所述水槽1b内,使其冷却;左右推移兰炭,使其进入传送装置中,打开所述第一电机64,利用所述第一电机64带动所述丝杆63转动,从而有效带动所述限位滑块62在所述第一固定壳体1内的滑槽内滑动,在所述限位滑块62滑动的过程中,利用所述凸块65有效将所述第一密封条91和所述第二密封条92之间的此时挑开,保证滑槽内其他部位有效密封,防止兰炭中的灰尘残渣落入滑槽内的所述丝杆63中,影响所述丝杆63的使用。同时,所述限位滑块62在滑槽内滑动的过程中,推动所述推动铲板61移动,使所述水槽1b内冷却的兰炭铲起推至所述进料通道1c内,利用所述进料通道1c进入到所述内滚筒71和所述外滚筒73之间的空腔内。而在利用所述推动铲板61推动所述水槽1b内的所述兰炭移动的过程中,所述水槽1b上方的所述第二固定壳体21内暂存的兰炭不端下移,重新填充在所述水槽1b内,同时由于所述推动铲板61的两侧设置的所述滤网66,使所述水槽1b中的水不会被推出,保证所述水槽1b中持续有水进行降温冷却。然后,由于所述第一电机64采用的是伺服电机,能够带动所述丝杆63正转和反转,从而带动所述推动铲板61左右移动,同时推动铲料,提高效率;将兰炭输送至外界,同时蒸汽除氨,打开所述第二电机75,利用所述第二电机75带动所述转动柱74转动,从而带动所述内滚筒71、所述螺旋板72以及所述外滚筒73转动,使利用所述进料通道1c进入到所述内滚筒71和所述外滚筒73之间的兰炭不断经过所述螺旋板72翻转搅拌并传送到外滚筒73另一端的出料口1a,在所述出料口1a的底部设置装料车,即可装车成品。在利用所述外滚筒73和所述螺旋板72翻转搅拌传送兰炭的同时,打开所述旋塞3,向所述第一固定壳体1内的所述蒸汽发生室1d内注入配置好的药水,拧上所述旋塞3,打开所述电热丝8,利用所述电热丝8加热药水产生水蒸气,水蒸气在经过所述外滚筒73的时候利用所述外滚筒73上设置的蒸汽通孔进入到所述螺旋板72翻转搅拌的兰炭内,由于所述螺旋板72不断的翻转搅拌,使药水产生的水蒸气与兰炭充分接触并混合,带走兰炭中含有的余氨,并继续上升透过所述外滚筒73到达所述第三固定壳体41内的蒸汽通道41a内;蒸汽冷凝,收集利用,含氨的混合水蒸气在进入到所述蒸汽通道41a内之后流入所述第三固定壳体41内的所述冷凝管44处,此时利用所述进水管42进冷却水,所述出水管43出水,保持所述冷凝管44始终处于最佳的冷凝状态。含氨的混合水蒸气在接触到所述冷凝管44之后,迅速凝结成混合氨水,经底部漏斗形的开口流入所述收集瓶5内,实现收集利用。所述收集瓶5在挤满之后,可以通过旋转拧下更换。本发明采用的所述第一电机64和所述第二电机75均采用的是伺服电机,其型号为ecma-e31820ps。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发明提供的兰炭余氨去除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兰炭余氨去除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利用所述暂存机构2和所述推动机构6实现连续连续不断向所述内滚筒71和所述外滚筒73之间的空腔内进料,并利用所述螺旋板72不断的翻转滚动兰炭,带动兰炭输送。在输送的过程中,利用所述电热丝8不断产生水蒸气通过所述外滚筒73,与不断翻转的兰炭充分接触,带动兰炭中的余氨上升到所述蒸汽通道41a内,整个过程兰炭与药水蒸汽的接触更加充分,兰炭中余氨的去除率更高。同时在含氨的混合水蒸气利用所述蒸汽通道41a进入到所述冷凝机构4中实现冷凝,并最终使冷凝之后形成的混合氨水流入所述收集瓶5中,收集再利用,有效防止余氨去除之后直接排放到环境中污染环境。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