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航空航天用的新型煤油加工用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99409发布日期:2019-02-01 20:05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一种航空航天用的新型煤油加工用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航空航天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航空航天用的新型煤油加工用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航空煤油适用于燃气涡轮发动机和冲压发动机使用,用于超音速飞行器煤油低饱和和蒸汽压与良好的热安定性。目前,在生产航空用煤油时需要对其进行过滤,以便清除其中的杂质,现有的过滤装置无法将煤油中的杂质有效的清除,除杂过滤效果不理想,并且除杂过滤的效率低,过滤过程中无法自动的对其进行压滤处理,浪费时间,操作繁琐,不能满足现有对煤油过滤的需求。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航空航天用的新型煤油加工用处理设备。

为达到本发明之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航空航天用的新型煤油加工用处理设备,包括底板、位于所述底板上方的框体装置、收容于所述框体装置内的推动装置、设置于所述框体装置上的堵塞装置、设置于所述推动装置上的压滤装置、位于所述底板上方的电缸装置、设置于所述框体装置下方的搅拌装置、设置于所述搅拌装置上的驱动装置,所述底板上设有位于其上方的回收箱箱、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上方的第一固定杆,所述框体装置包括框体、设置于所述框体上的第一过滤网、位于所述框体右侧的管道、设置于所述管道上的风机、第一阀门、位于所述风机下方的第一支架,所述推动装置包括第一密封板、位于所述第一密封板上方的第二密封板、设置于所述第二密封板上的第二固定杆、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杆上的限定绳、位于所述第二密封板左侧的第三密封板、位于所述第一密封板下方的第一定位杆、第一定位框、位于所述第一定位杆右侧的第一弹簧,所述堵塞装置包括第三固定杆、位于所述第三固定杆右侧的第二定位杆、设置于所述第二定位杆上的第一移动杆、位于所述第一移动杆下方的限定杆、位于所述第一移动杆上方的挡板、设置于所述挡板下方的斜板、第二弹簧、位于所述挡板上方的堵塞块,所述压滤装置包括第二定位框、收容于所述第二定位框内的第三弹簧、位于所述第二定位框左侧的第三定位框、设置于所述第三定位框上的橡胶板、收容于所述第三定位框内的第四弹簧、位于所述第四弹簧左侧的第四密封板,所述电缸装置包括第二支架、位于所述第二支架下方的固定板、位于所述固定板下方的第一电缸、设置于所述第一电缸上的第一定位块、第一推动杆、设置于所述第一推动杆左端的第一滚轮,所述搅拌装置包括集中框、设置于所述集中框上的密封块、位于所述集中框右侧的第二电缸、设置于所述第二电缸上的第二推动杆、设置于所述第二推动杆左端的搅拌网、位于所述第二电缸上方的连接板、位于所述集中框下方的移动板、设置于所述移动板上的收集框、位于所述集中框左侧的第五弹簧、位于所述移动板下方的排出管、设置于所述排出管上的第二阀门,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竖板、设置于所述竖板上的第三电缸、设置于所述第三电缸上的第二定位块、第三推动杆、设置于所述第三推动杆左端的连接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航空航天用的新型煤油加工用处理设备能够实现对煤油充分有效的过滤处理,以便将煤油中的杂质全面的清除,除杂过滤效果显著;并且可以自动的对煤油进行压滤处理,压滤效果显著,进而可以显著提高对煤油过滤的效率,节约时间,以便满足现有大量的煤油过滤需求;同时可以对过滤后的煤油进行有效的搅拌处理,以便使其混合的均匀,保证煤油的品质;最后,可以周期性的对煤油进行压滤处理,以便反复循环使用,从而能够满足对大量煤油加工过滤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航空航天用的新型煤油加工用处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航空航天用的新型煤油加工用处理设备做出清楚完整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航空航天用的新型煤油加工用处理设备包括底板1、位于所述底板1上方的框体装置2、收容于所述框体装置2内的推动装置3、设置于所述框体装置2上的堵塞装置4、设置于所述推动装置3上的压滤装置5、位于所述底板1上方的电缸装置6、设置于所述框体装置2下方的搅拌装置7、设置于所述搅拌装置7上的驱动装置8。

如图1所示,所述底板1呈长方体,所述底板1上设有位于其上方的回收箱箱11、第一支撑杆12、第二支撑杆13、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12上方的第一固定杆14。所述回收箱11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回收箱11的上端设有开口使其纵截面呈凹字形,所述回收箱11放置在所述底板1上。所述第一支撑杆12设有若干个,所述第一支撑杆12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支撑杆12的下端与所述底板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13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二支撑杆13的下端与所述底板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杆14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支撑杆12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杆14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框体装置2包括框体21、设置于所述框体21上的第一过滤网22、位于所述框体21右侧的管道23、设置于所述管道23上的风机24、第一阀门26、位于所述风机24下方的第一支架25。所述框体21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框体21的上端设有开口使其纵截面呈凹字形,所述框体21上设有位于其下表面的第一通孔211、位于其右表面的第二通孔212及位于其下表面的第三通孔213,所述第一通孔211及第三通孔213呈方形,所述第二通孔212呈圆形。所述第一过滤网22呈长方体,所述第一过滤网22收容于所述第一通孔211内且与所述框体2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过滤网22上设有滤孔,以便对煤油进行过滤处理。所述管道23的左端对准所述第二通孔212且与所述框体2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管道23的内部与所述框体21的内部相通。所述风机24与电源(未图示)电性连接,为其提供电能,所述风机24上设有开关(未图示),方便控制其打开或者关闭。所述第一阀门26可以控制所述管道23内气体的流量。所述第一支架25呈弯折状,所述第一支架25的一端与所述框体2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25的另一端与所述风机24固定连接,从而对其起到支撑作用。

如图1所示,所述推动装置3包括第一密封板31、位于所述第一密封板31上方的第二密封板32、设置于所述第二密封板32上的第二固定杆33、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杆33上的限定绳34、位于所述第二密封板32左侧的第三密封板35、位于所述第一密封板31下方的第一定位杆36、第一定位框37、位于所述第一定位杆36右侧的第一弹簧38。所述第一密封板31呈长方体,所述第一密封板31位于所述第二通孔212的上方,所述第一密封板31收容于所述框体21内且与其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密封板31的右端与所述框体21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密封板32呈长方体,所述第二密封板32收容于所述框体21内且与其内表面滑动接触,使得所述第二密封板32可以在所述框体21内左右移动,所述第二密封板32的下表面顶靠在所述第一密封板31的上表面上且与其滑动接触,使得所述第二密封板32可以在所述第一密封板31上稳定的左右移动,由于第一密封板31与所述第二密封板32采用密封材料制成,使得空气不会从第一密封板32与所述第二密封板32之间的间隙排出。所述第二固定杆33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二固定杆33的下端与所述第二密封板32固定连接。所述限定绳34的左端与所述第二固定杆33固定连接,所述限定绳34的右端与所述框体21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限定绳34对所述第二固定杆33向左移动的范围起到限定作用。所述第三密封板35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三密封板35收容于所述框体21内且与所述框体21内表面滑动接触,所述第三密封板35的下表面与所述框体21内表面滑动接触,使得所述第三密封板35可以在所述框体21内左右移动,所述第二密封板32的左端与所述第三密封板35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密封板32位于所述第一通孔211的右侧,同时位于所述第三通孔213的左侧,空气集中在所述第一密封板31及第二密封板32的下方,且处于第三密封板35的右侧,由于第一密封板31、第二密封板32及第三密封板35均采用密封材料制成,比如橡胶等,使得空气不会漏出。所述第一定位杆36呈长方体,所述第一定位杆36的左端与所述第三密封板35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框37呈空心的长方体且左右表面相通,所述第一定位框37的右端与所述框体21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杆36的右端收容于所述第一定位框37内且与所述第一定位框37内表面滑动接触,使得所述第一定位杆36可以稳定的左右移动。所述第一弹簧38收容于所述第一定位框37内,所述第一弹簧38的左端与所述第一定位杆36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38的右端与所述框体21内表面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堵塞装置4包括第三固定杆41、位于所述第三固定杆41右侧的第二定位杆42、设置于所述第二定位杆42上的第一移动杆43、位于所述第一移动杆43下方的限定杆44、位于所述第一移动杆43上方的挡板45、设置于所述挡板45下方的斜板46、第二弹簧47、位于所述挡板45上方的堵塞块48。所述第三固定杆41呈长方体,所述第三固定杆41的上端与所述框体2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定位杆42呈长方体,所述第二定位杆42的左端与所述第三固定杆4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移动杆43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一移动杆43贯穿所述第二定位杆42的上下表面且与其滑动接触,使得所述第一移动杆43可以稳定的上下移动。所述限定杆44呈长方体,所述第一移动杆43的下端与所述限定杆44固定连接。所述挡板45呈长方体,所述第一移动杆43的上端与所述挡板45固定连接,所述挡板45顶靠在所述框体21的下表面上且挡住所述第三通孔213。所述斜板46呈倾斜状,所述斜板46的上端与所述挡板45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47设有若干个,所述第二弹簧47的上端与所述挡板45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47的下端与所述第二定位杆42固定连接,从而对所述挡板45起到支撑作用。所述堵塞块48呈长方体,所述堵塞块48的下端与所述挡板45固定连接,所述堵塞块48收容于所述第三通孔213内,从而可以堵住所述第三通孔213,所述堵塞块48采用橡胶材料制成。

如图1所示,所述压滤装置5包括第二定位框51、收容于所述第二定位框51内的第三弹簧52、位于所述第二定位框51左侧的第三定位框53、设置于所述第三定位框53上的橡胶板54、收容于所述第三定位框53内的第四弹簧55、位于所述第四弹簧55左侧的第四密封板56。所述第二定位框51呈倒置的凹字形,所述第三密封板35的上端收容于所述第二定位框51内且与所述第二定位框51内表面滑动接触,使得所述第二定位框51可以在所述第三密封板35上移动。所述第三弹簧52的下端与所述第三密封板35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52的上端与所述第二定位框51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52处于拉伸状态,以便使其向下拉动所述第二定位框51。所述第三定位框53呈空心的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三定位框53的右端与所述第二定位框51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定位框53收容于所述框体21内且与所述框体21内表面滑动接触,使得所述第三定位框53可以上下及左右移动,所述第三定位框53采用密封材料制成,所述第三定位框53的下表面设有第四通孔531,所述第四通孔531呈方形。所述橡胶板54呈长方体,所述橡胶板54收容于所述第四通孔531内且与所述第三定位框53固定连接,所述橡胶板54采用橡胶材料制成。所述第四弹簧55收容于所述第三定位框53内,所述第四弹簧55的右端与所述第三定位框53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密封板56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四密封板56收容于所述框体21内且与其内表面滑动接触,所述第四密封板56的右端收容于所述第三定位框53内且与其内表面滑动接触,所述第四密封板56的左端可以顶靠在所述框体21内腔的左表面上,所述第四弹簧55的左端与所述第四密封板56的右端固定连接,从而对所述第四密封板56起到支撑作用,所述第四密封板56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排气孔561,所述排气孔561呈方形。

如图1所示,所述电缸装置6包括第二支架61、位于所述第二支架61下方的固定板62、位于所述固定板62下方的第一电缸63、设置于所述第一电缸63上的第一定位块64、第一推动杆65、设置于所述第一推动杆65左端的第一滚轮66。所述第二支架61呈7字形,所述第二支架61的上端与所述框体2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62呈长方体,所述第二支架61的下端与所述固定板6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缸63与电源(未图示)电性连接,为其提供电能,所述第一电缸63上设有开关(未图示),方便控制其打开或者关闭,所述第一电缸63与所述固定板6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13的上端与所述第一电缸6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定位块64呈长方体,所述第一定位块64与所述第一电缸6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推动杆65的右端与所述第一电缸63连接,使得所述第一电缸63可以带动所述第一推动杆65左右移动,所述第一推动杆65贯穿所述第一定位块64的左右表面且与其滑动接触,使得所述第一推动杆65可以稳定的左右移动,所述第一推动杆65的左端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滚轮66呈圆柱体,所述第一滚轮66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内且与所述第一推动杆65枢轴连接,使得所述第一滚轮66可以在所述第一凹槽内旋转,所述第一滚轮66顶靠在所述斜板46上。

如图1所示,所述搅拌装置7包括集中框71、设置于所述集中框71上的密封块72、位于所述集中框71右侧的第二电缸73、设置于所述第二电缸73上的第二推动杆74、设置于所述第二推动杆74左端的搅拌网75、位于所述第二电缸73上方的连接板76、位于所述集中框71下方的移动板77、设置于所述移动板77上的收集框78、位于所述集中框71左侧的第五弹簧79、位于所述移动板77下方的排出管70、设置于所述排出管70上的第二阀门701。所述集中框71呈空心的长方体且上下表面相通,所述集中框71的上端对准所述第一通孔211且与所述框体2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集中框71的内部与所述框体21的内部相通,所述集中框71的右表面设有第五通孔711,所述第五通孔711呈方形。所述密封块72呈长方体,所述密封块72收容于所述第五通孔711内且与所述集中框71固定连接,所述密封块72采用密封材料制成,以便堵住所述第五通孔711。所述第二电缸73与电源(未图示)电性连接,为其提供电能,所述第二电缸73上设有开关(未图示),方便控制其打开或者关闭。所述第二推动杆74的右端与所述第二电缸73连接,使得所述第二电缸73可以带动所述第二推动杆74左右移动,所述第二推动杆74贯穿所述密封块72的左右表面且与其滑动接触,使得所述第二推动杆74可以稳定的左右移动。所述搅拌网75呈长方体,所述搅拌网75收容于所述集中框71内且与其内表面滑动接触,使得所述搅拌网75可以在所述集中框71内左右移动,所述第二推动杆74的左端与所述搅拌网75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76呈长方体,所述连接板76与所述框体2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缸73与所述连接板76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板77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集中框71及搅拌网75的下端顶靠在所述移动板77上且与其滑动接触,所述移动板77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六通孔771,所述第六通孔771呈圆形。所述收集框78呈空心的长方体且上下表面相通,所述收集框78的下端与所述移动板77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缸73的下表面顶靠在所述收集框78的上表面上且与其滑动接触。所述第五弹簧79的左端与所述收集框78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弹簧79的右端与所述集中框71固定连接。所述排出管70的上端对准所述第六通孔771且与所述移动板77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排出管70的内部与所述收集框78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二阀门701可以控制所述排出管70内煤油的流量。

如图1所示,所述驱动装置8包括竖板81、设置于所述竖板81上的第三电缸82、设置于所述第三电缸82上的第二定位块83、第三推动杆84、设置于所述第三推动杆84左端的连接杆85。所述竖板81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竖板81的上端与所述框体2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杆14的左端与所述竖板81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电缸82与电源(未图示)电性连接,为其提供电能,所述第三电缸82上设有开关(未图示),方便控制其打开或者关闭,所述第三电缸82与所述竖板8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定位块83呈长方体,所述第二定位块83与所述第三电缸82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推动杆84的右端与所述第三电缸82连接,使得所述第三电缸82可以带动所述第三推动杆84左右移动,所述第三推动杆84贯穿所述第二定位块83的左右表面且与其滑动接触,使得所述第三推动杆84可以稳定的左右移动。所述连接杆85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三推动杆84的左端与所述连接杆85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85的上端与所述移动板77固定连接,从而可以对所述移动板77起到支撑作用,并且可以带动所述移动板77左右移动。

如图1所示,所述本发明航空航天用的新型煤油加工用处理设备使用时,首先将航空用煤油倒入到所述框体21内,且处于所述第四密封板56的上方,同时处于第二定位框51的左侧,然后煤油穿过所述排气孔561进入到所述第三密封板56的下方,同时处于第三密封板35的左侧。然后打开所述第一阀门26,同时打开风机24的开关,使得外界的空气被抽入到所述管道23内,然后进入到所述框体21内,同时处于所述第一密封板31、第二密封板32及第三密封板35之间,由于所述第一密封板31、第二密封板32及第三密封板35之间的空气逐渐的增多且气压逐渐的增大,使得所述第三密封板35逐渐的向左移动,进而使得所述第二定位框51、第三定位框53及第四密封板56随之向左移动,且第四密封板56的左端顶靠在框体21内腔的左表面上,然后所述第三密封板35、第二定位框51及第三定位框53继续向左移动,此时第四密封板56下方的气体经过所述排气孔561向上排出,然后所述第三定位框53遮住所述排气孔561,且所述第三密封板35、第三定位框53继续向左移动,从而可以对第四密封板56下方的航空用煤油进行压滤处理,使其尽快的经过第一过滤网22的过滤进入到集中框71内,且处于所述搅拌网75的左右两侧,由于第四密封板56及第三密封板35及第一过滤网22配合实现对煤油进行压滤处理,从而可以显著提高对煤油的过滤效率。然后打开所述第一电缸63的开关,使得所述第一推动杆65及第一滚轮66不断的左右移动,进而使得所述斜板46及挡板45随之不断的上下移动,所述挡板45及堵塞块46向下移动时可以脱离所述第三通孔213,使得所述第一密封板31、第二密封板32及第三密封板35之间的空气从所述第三通孔213排出,进而拉伸的第一弹簧38向右拉动所述第一定位杆36,使得所述第三密封板35、第二定位框51、第三定位框53向右移动且逐渐的复位,由于所述挡板45及堵塞块46周期性的上下移动,进而所述堵塞块46可以周期性的堵塞第三通孔213,使得所述第一密封板31、第二密封板32及第三密封板35之间的空气周期性的从第三通孔213喷出,以便使得第三密封板35不断的左右移动,从而可以周期性的对煤油进行压滤处理,以便实现对煤油动态的过滤,提高其过滤效率,防止第一过滤网22的滤孔被堵塞,增强对煤油过滤的效果,并且节约时间,省时省力。然后打开所述第二电缸73的开关,使得所述第二推动杆74不断的左右移动,进而使得所述搅拌网75在所述集中框71内不断的左右移动,从而可以对集中框71内的煤油进行搅拌处理,使其混合的均匀。然后打开所述第二阀门701,同时打开所述第三电缸82的开关,使得所述第三推动杆84及连接杆85不断的左右移动,进而使得所述移动板77及收集框78不断的左右移动,使得第六通孔771周期性的移动到集中框71的下方,以便使得集中框71内搅拌后的煤油周期性的经过排出管70排入到回收箱11内,方便对其进行收集,同时可以延长搅拌网75对集中框71内煤油搅拌的时间,增强对其搅拌的效果,保证煤油的品质。至此,本发明航空航天用的新型煤油加工用处理设备使用过程描述完毕。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