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质碳化炉中的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33597发布日期:2019-04-05 22:16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物质碳化炉中的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生物质碳化炉中的冷却装置,属于生物质碳化炉领域。



背景技术:

我国是木炭生产大国,每年木炭产量高达千万吨,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木炭的需求量也逐年上升,同时,我国还是农业生产大国,每年农作物秸秆等生物质废弃物约为70亿吨左右,但其利用率仅为20%,而树枝、锯末、稻壳等生物质废弃物也有上亿吨被白白浪费掉,生物质碳化技术能有效地将这些生物质废弃物转化为生物质碳化产物一—可燃气体和生物炭即木炭,这样就能大大降低对天然木材的需求量,从而有效地保护林业资源,生物质碳化就是利用热化学反应原理,以木屑、农作物秸秆、果壳等生物质废弃物作为生物质原料来制备绿色可再生燃料,在碳化过程中,生物质原料中多余的水分及挥发物被脱除,生物质原料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等被部分分解,最终完成炭气联产得到生物质碳化产物,但现有技术不够完善,对生物质原料进行碳化所采用的设备有生物质碳化炉,结构比较复杂,冷却效果慢,时间长,导致工作效率大大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生物质碳化炉中的冷却装置,以改善现有技术不够完善,对生物质原料进行碳化所采用的设备有生物质碳化炉,结构比较复杂,冷却效果慢,时间长,导致工作效率大大降低的不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生物质碳化炉中的冷却装置,其结构包括:进料口、生物质碳化炉壁、冷却装置、基座、支撑底脚、出料口、控制面板、扶梯,所述进料口截面为矩形结构且垂直安装于冷却装置顶端并且与生物质碳化炉壁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生物质碳化炉壁与进料口轴心共线,所述冷却装置竖直固定在支撑底脚上端并且与基座焊接在一起,所述基座垂直紧贴于冷却装置底端并且与支撑底脚采用相配合,所述支撑底脚共设有四个且均匀安装于冷却装置底端并且与基座焊接在一起,所述出料口水平固定在扶梯右端并且与冷却装置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控制面板截面为矩形结构且水平紧贴于冷却装置前端并且采用电连接,所述扶梯水平安装于冷却装置前端并且与进料口采用间隙配合,所述冷却装置由冷却室、滑轮传动组件、发电机、活动炉栅、鼓风装置、主动皮带轮、轴承杆、储料箱、防堵通道组成,所述冷却室垂直安装于进料口下端并且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滑轮传动组件共设有两个且均匀安装于发电机左右两端并且与活动炉栅采用活动连接,所述发电机竖直嵌入进料口内部并且与活动炉栅采用电连接,所述活动炉栅与发电机轴心共线,所述鼓风装置共设有两个且均匀固定在主动皮带轮上端并且与轴承杆采用相配合,所述主动皮带轮垂直安装于鼓风装置下端并且与防堵通道采用间隙配合,所述轴承杆竖直贯穿于鼓风装置中部并且与活动炉栅采用机械连接,所述储料箱垂直固定在主动皮带轮底端并且与防堵通道采用相配合,所述防堵通道截面为矩形结构且竖直嵌入冷却室内部底端并且焊接在一起。

进一步的,所述滑轮传动组件由导电机构、固定块、钢丝绳、滑轮组成,所述导电机构截面为矩形结构且垂直贯穿于固定块内部并且与滑轮采用电连接,所述固定块与导电机构轴心共线,所述钢丝绳水平紧贴于滑轮外圈并且采用活动连接,所述滑轮竖直安装于活动炉栅上端并且与导电机构采用相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发电机由电机本体、联轴器、驱动装置、叶轮组成,所述电机本体垂直嵌入进料口内部并且与联轴器采用电连接,所述联轴器截面为矩形结构且竖直固定在驱动装置上端并且采用过盈配合,所述驱动装置垂直安装于活动炉栅上端并且采用相配合,所述叶轮共设有两个且均匀安装于驱动装置左右两端并且采用活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活动炉栅由连杆、传动杆、拉绳、布水器组成,所述连杆截面为矩形结构且竖直紧贴于驱动装置下端并且采用间隙配合,所述钢丝绳垂直嵌入传动杆内部上端并且采用过盈配合,所述拉绳共设有两个且均匀安装于布水器左右两端并且与传动杆采用机械连接,所述布水器竖直固定在连杆下端并且与电机本体轴心共线。

进一步的,所述鼓风装置由电动机、传动轴、轮毅、减速器、支撑架组成,所述电动机共设有两个且均匀安装于传动轴右端并且采用电连接,所述传动轴水平固定在电动机左端并且与减速器采用相配合,所述轮毅水平嵌套于传动轴外圈并且采用间隙配合,所述减速器垂直安装于主动皮带轮上端并且与传动轴采用活动连接,所述支撑架共设有两个且均匀固定在电动机左端并且与减速器焊接在一起。

进一步的,所述主动皮带轮由右散热块、传送带、固定端、左散热块、主轴组成,所述右散热块与左散热块轴心共线,所述传送带水平嵌套于右散热块与左散热块外圈并且采用活动连接,所述减速器竖直紧贴于固定端顶端并且采用间隙配合,所述左散热块水平安装于右散热块左端并且与主轴采用机械连接,所述主轴截面为矩形结构且垂直贯穿于左散热块内部并且与固定端采用过盈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防堵通道由出水管、溢水槽、进水管组成,所述出水管水平安装于进水管左端并且与溢水槽焊接在一起,所述溢水槽截面为矩形结构且垂直固定在轴承杆底端并且采用相配合,所述进水管竖直安装于轴承杆下端并且与布水器采用机械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进料口与出料口轴心共线。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一种生物质碳化炉中的冷却装置,能够使物料进行均匀及充分的散热,提高散热效率,节省散热时长,大大提高冷却效果,从而满足市场需求,通过工作人员将物料从进料口倒入至冷却室内部当中,并启动冷却装置前端的控制面板进行工作,在出料口顶端设有发电机,发电机一侧设置有联轴器,能够控制各耐高温的轴承杆的转速,可以很好地掌控物料在活动炉栅的滞留时间以及向下掉入冷却室的速度,能使落入冷却室内的物料冷却更加均匀、充分,通过布水器左右两端设置有传动杆,当生物碳积压于冷却室内而无法通过鼓风装置顺利卸料时,传动轴与轮毅机械连接工作,能够使生物碳能够顺利地从防堵通道卸出,通过鼓风装置与主动皮带轮相连接,能够有效防止生物质碳化产物进入管道内,通过左散热块与右散热块能对从活动炉栅卸出的生物碳进行二次降温,而且通过控制面板,能够监测到冷却室内的温度,并自动调整进入冷却室内冷却气体的流量,大大提高冷却效果,而且冷却效果较好,自动化程度较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生物质碳化炉中的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冷却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冷却装置的内部详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的第一局部详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的第二局部详细结构示意图。

图中:进料口-1、生物质碳化炉壁-2、冷却装置-3、基座-4、支撑底脚-5、出料口-6、控制面板-7、扶梯-8、冷却室-301、滑轮传动组件-302、发电机-303、活动炉栅-304、鼓风装置-305、主动皮带轮-306、轴承杆-307、储料箱-308、防堵通道-309、导电机构-3021、固定块-3022、钢丝绳-3023、滑轮-3024、电机本体-3031、联轴器-3032、驱动装置-3033、叶轮-3034连杆-3041、传动杆-3042、拉绳-3043、布水器-3044、电动机-3051、传动轴-3052、轮毅-3053、减速器-3054、支撑架-3055、右散热块-3061、传送带-3062、固定端-3063、左散热块-3064、主轴-3065、出水管-3091、溢水槽-3092、进水管-309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图1~图5示意性的显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冷却装置的结构,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生物质碳化炉中的冷却装置,其结构包括:进料口1、生物质碳化炉壁2、冷却装置3、基座4、支撑底脚5、出料口6、控制面板7、扶梯8,所述进料口1截面为矩形结构且垂直安装于冷却装置3顶端并且与生物质碳化炉壁2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生物质碳化炉壁2与进料口1轴心共线,所述冷却装置3竖直固定在支撑底脚5上端并且与基座4焊接在一起,所述基座4垂直紧贴于冷却装置3底端并且与支撑底脚5采用相配合,所述支撑底脚5共设有四个且均匀安装于冷却装置3底端并且与基座4焊接在一起,所述出料口6水平固定在扶梯8右端并且与冷却装置3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控制面板7截面为矩形结构且水平紧贴于冷却装置3前端并且采用电连接,所述扶梯8水平安装于冷却装置3前端并且与进料口1采用间隙配合,所述冷却装置3由冷却室301、滑轮传动组件302、发电机303、活动炉栅304、鼓风装置305、主动皮带轮306、轴承杆307、储料箱308、防堵通道309组成,所述冷却室301垂直安装于进料口1下端并且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滑轮传动组件302共设有两个且均匀安装于发电机303左右两端并且与活动炉栅304采用活动连接,所述发电机303竖直嵌入进料口1内部并且与活动炉栅304采用电连接,所述活动炉栅304与发电机303轴心共线,所述鼓风装置305共设有两个且均匀固定在主动皮带轮306上端并且与轴承杆307采用相配合,所述主动皮带轮306垂直安装于鼓风装置305下端并且与防堵通道309采用间隙配合,所述轴承杆307竖直贯穿于鼓风装置305中部并且与活动炉栅304采用机械连接,所述储料箱308垂直固定在主动皮带轮306底端并且与防堵通道309采用相配合,所述防堵通道309截面为矩形结构且竖直嵌入冷却室301内部底端并且焊接在一起,所述滑轮传动组件302由导电机构3021、固定块3022、钢丝绳3023、滑轮3024组成,所述导电机构3021截面为矩形结构且垂直贯穿于固定块3022内部并且与滑轮3024采用电连接,所述固定块3022与导电机构3021轴心共线,所述钢丝绳3023水平紧贴于滑轮3024外圈并且采用活动连接,所述滑轮3024竖直安装于活动炉栅304上端并且与导电机构3021采用相配合,所述发电机303由电机本体3031、联轴器3032、驱动装置3033、叶轮3034组成,所述电机本体3031垂直嵌入进料口1内部并且与联轴器3032采用电连接,所述联轴器3032截面为矩形结构且竖直固定在驱动装置3033上端并且采用过盈配合,所述驱动装置3033垂直安装于活动炉栅304上端并且采用相配合,所述叶轮3034共设有两个且均匀安装于驱动装置3033左右两端并且采用活动连接,所述活动炉栅304由连杆3041、传动杆3042、拉绳3043、布水器3044组成,所述连杆3041截面为矩形结构且竖直紧贴于驱动装置3033下端并且采用间隙配合,所述钢丝绳3023垂直嵌入传动杆3042内部上端并且采用过盈配合,所述拉绳3043共设有两个且均匀安装于布水器3044左右两端并且与传动杆3042采用机械连接,所述布水器3044竖直固定在连杆3041下端并且与电机本体3031轴心共线,所述鼓风装置305由电动机3051、传动轴3052、轮毅3053、减速器3054、支撑架3055组成,所述电动机3051共设有两个且均匀安装于传动轴3052右端并且采用电连接,所述传动轴3052水平固定在电动机3051左端并且与减速器3054采用相配合,所述轮毅3053水平嵌套于传动轴3052外圈并且采用间隙配合,所述减速器3054垂直安装于主动皮带轮306上端并且与传动轴3052采用活动连接,所述支撑架3055共设有两个且均匀固定在电动机3051左端并且与减速器3054焊接在一起,所述主动皮带轮306由右散热块3061、传送带3062、固定端3063、左散热块3064、主轴3065组成,所述右散热块3061与左散热块3064轴心共线,所述传送带3062水平嵌套于右散热块3061与左散热块3064外圈并且采用活动连接,所述减速器3054竖直紧贴于固定端3063顶端并且采用间隙配合,所述左散热块3064水平安装于右散热块3061左端并且与主轴3065采用机械连接,所述主轴3065截面为矩形结构且垂直贯穿于左散热块3064内部并且与固定端3063采用过盈配合,所述防堵通道309由出水管3091、溢水槽3092、进水管3093组成,所述出水管3091水平安装于进水管3093左端并且与溢水槽3092焊接在一起,所述溢水槽3092截面为矩形结构且垂直固定在轴承杆307底端并且采用相配合,所述进水管3093竖直安装于轴承杆307下端并且与布水器3044采用机械连接,所述进料口1与出料口6轴心共线。

本实用新型能够能够使物料进行均匀及充分的散热,提高散热效率,节省散热时长,大大提高冷却效果,从而满足市场需求:

具体的,通过工作人员将物料从进料口1倒入至冷却室301内部当中,并启动冷却装置3前端的控制面板7进行工作,在出料口1顶端设有发电机303,发电机303一侧设置有联轴器3032,能够控制各耐高温的轴承杆307的转速,可以很好地掌控物料在活动炉栅304的滞留时间以及向下掉入冷却室的速度,能使落入冷却室301内的物料冷却更加均匀、充分。

具体的,通过布水器3044左右两端设置有传动杆3042,当生物碳积压于冷却室301内而无法通过鼓风装置305顺利卸料时,传动轴3052与轮毅3053机械连接工作,能够使生物碳能够顺利地从防堵通道309卸出。

具体的,通过鼓风装置305与主动皮带轮306相连接,能够有效防止生物质碳化产物进入管道内,通过左散热块3064与右散热块3061能对从活动炉栅304卸出的生物碳进行二次降温,而且通过控制面板7,能够监测到冷却室301内的温度,并自动调整进入冷却室301内冷却气体的流量,大大提高冷却效果,而且冷却效果较好,自动化程度较高。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通过冷却装置3侧壁设置有视窗,能够方便检修者对该装置的检修。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