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炼油厂油泥为增碳粘合剂生产型煤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48585发布日期:2019-08-16 22:42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以炼油厂油泥为增碳粘合剂生产型煤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化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以炼油厂油泥为增碳粘合剂生产型煤的装置。



背景技术:

型煤分工业型煤与民用型煤两种,不论哪种型煤都希望有较高的发热量(起码是与原料煤相比发热量相差不大)、较低的成本、较高的冷强度(搬运、使用过程中不碎,不脱落较多屑末)、较好的热稳定性(燃烧过程中不散),但传统的型煤很难同时满足以上要求,主要原因是使用廉价的无机粘合剂(如粘土、膨润土等),不但粘结力不够,冷强度达不到要求,而且由于这些粘合剂本身没有发热量,最大掺入量只有10%,因此生产的型煤比原料煤的发热量低很多;使用粘结力较强的有机粘合剂(如腐殖酸钠、碱化淀粉等),虽然型煤的冷强度有明显提高,但由于这些粘合剂价格都比较贵,所以生产的型煤成本较高,另外由于有机粘合剂高温容易分解,所以生产的型煤多数热稳定性不好。以上这些型煤在运输、使用过程中会产生粉尘,污染环境。

炼油厂的含油污泥主要来源于浮选加药产生的浮渣、生化系统的剩余活性污泥、隔油池池底泥等,其含油量一般为8至15%,含水率为75至80%,且含有10%左右的固体物质(泥、砂、菌等)。一般中小型炼油厂年产污泥上万吨,而且污泥不断积累,无法堆放和处理,其中的有害物质和石油烃类,会随雨水的冲刷污染土壤和水源。由于含油污泥中的油、水、固体物质及菌藻混合在一起形成非常稳定的乳化体系,很难将其分离。因此,含油污泥的处理一直是炼油厂的一大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以炼油厂油泥为增碳粘合剂生产型煤的装置,由于炼油厂油泥这种工业废料本身具有比较高的发热量,经过交联处理后粘度大,这种物质燃烧后可生成多孔的骨架,所以用这种改性炼油厂油泥做增碳粘合剂生产的型煤具有发热量高,成本低,冷强度高,热稳定性好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到的一种以炼油厂油泥为增碳粘合剂生产型煤的装置,其技术方案是:包括污油罐(1)、电脱水装置(2)、阻燃处理器(3)、添加剂注入器(4)、混合罐(5)、混合搅拌器(6)、煤粉添加罐(7)、型煤储罐(8)、污水罐(9)、泵(10),所述污油罐(1)通过电脱水装置(2)连接到阻燃处理器(3),经过阻燃处理后连接到混合罐(5)的中部,混合罐(5)的顶部连接添加剂注入器(4),底部连接到混合搅拌器(6),混合罐(5)生成的油泥增碳粘合剂通过底部连接到混合搅拌器(6),所述混合搅拌器(6)的顶部连接到煤粉添加罐(7),所述混合搅拌器(6)的底部设有出口,生产出型煤的材料放入型煤储罐(8),并最终通过挤压制成型煤。

优选的,上述的在电脱水装置之前可以增设油泥预处理装置。

优选的,上述的油泥预处理装置包括上入口(a1)、切割电机(a2)、固定架(a3)、外壳(a4)、切割出口(a5)、切割刀(a6)、切割箱体(a8)、研磨入口(a9)、研磨下盘(a10)、收集罩(a11)、研磨出口(a12)、研磨上盘(a13),所述上入口(a1)、切割电机(a2)、固定架(a3)、切割出口(a5)、切割刀(a6)、切割箱体(a8)组成切割装置,所述固定架(a3)将切割箱体(a8)固定在外壳(a4)的内壁上侧,且切割箱体(a8)的顶部为上入口(a1),底部设有切割出口(a5),在切割箱体(a8)的中心安装切割电机(a2)和切割刀(a6);

所述研磨入口(a9)、研磨下盘(a10)、收集罩(a11)、研磨出口(a12)、研磨上盘(a13)组成研磨装置,所述研磨入口(a9)的下出口设置在研磨上盘(a13)与研磨下盘(a10)之间,且所述研磨上盘(a13)与研磨下盘(a10)通过研磨电机(a14)连接,研磨后的油泥浆通过外圈出口流出,并通过收集罩(a11)汇集到研磨出口(a12)。

优选的,上述切割箱体(a8)的内壁设有辅助刀片(a7)。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以这种改性炼油厂油泥为增碳粘合剂可大大提高型煤的冷强度,做成的型煤其冷强度可达到原生块煤的水平,在运输和使用过程中极少破碎,不产生屑末、粉尘,不污染环境;炼油厂油泥中加入固化剂,可大大提高粘合剂的热稳定性,使做好的型煤在燃烧时烧透而不散,这种型煤与传统的型煤相比具有热值高,成本低等优点,其冷强度和热稳定性也明显地优于普通型煤。另外,炼油厂油泥是一种无需花钱购买的工业废渣(为了消化这种污泥,炼油厂厂还要补贴一部份费用),所以用这种方法生产的型煤特别便宜,价格比同热值的原煤还低。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流程示意图;

附图2是油泥预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上图中:污油罐1、电脱水装置2、阻燃处理器3、添加剂注入器4、混合罐5、混合搅拌器6、煤粉添加罐7、型煤储罐8、污水罐9、泵10;上入口a1、切割电机a2、固定架a3、外壳a4、切割出口a5、切割刀a6、切割箱体a8、研磨入口a9、研磨下盘a10、收集罩a11、研磨出口a12、研磨上盘a13、研磨电机a14、栅格a15。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参照附图1,本实用新型提到的以炼油厂油泥为增碳粘合剂生产型煤的装置,其技术方案是:包括污油罐1、电脱水装置2、阻燃处理器3、添加剂注入器4、混合罐5、混合搅拌器6、煤粉添加罐7、型煤储罐8、污水罐9、泵10,所述污油罐1通过电脱水装置2连接到阻燃处理器3,经过阻燃处理后连接到混合罐5的中部,混合罐5的顶部连接添加剂注入器4,底部连接到混合搅拌器6,混合罐5生成的油泥增碳粘合剂通过底部连接到混合搅拌器6,所述混合搅拌器6的顶部连接到煤粉添加罐7,所述混合搅拌器6的底部设有出口,生产出型煤的材料放入型煤储罐8,并最终通过挤压制成型煤。

参照附图2,本实用新型在电脱水装置之前可以增设油泥预处理装置,油泥预处理装置包括上入口a1、切割电机a2、固定架a3、外壳a4、切割出口a5、切割刀a6、切割箱体a8、研磨入口a9、研磨下盘a10、收集罩a11、研磨出口a12、研磨上盘a13,所述上入口a1、切割电机a2、固定架a3、切割出口a5、切割刀a6、切割箱体a8组成切割装置,所述固定架a3将切割箱体a8固定在外壳a4的内壁上侧,且切割箱体a8的顶部为上入口a1,底部设有切割出口a5,在切割箱体a8的中心安装切割电机a2和切割刀a6;

所述研磨入口a9、研磨下盘a10、收集罩a11、研磨出口a12、研磨上盘a13组成研磨装置,所述研磨入口a9的下出口设置在研磨上盘a13与研磨下盘a10之间,且所述研磨上盘a13与研磨下盘a10通过研磨电机a14连接,研磨后的油泥浆通过外圈出口流出,并通过收集罩a11汇集到研磨出口a12。

使用时,将含油污泥输送到油泥预处理装置,通过对含油污泥的切割和粉碎搅拌,切割刀的旋转对含油污泥实现切割,而辅助刀片a7则可以使离心甩到切割箱体a8内壁的油泥进一步被切割,最终使含油污泥中的泥状物(即污泥)变得更加细腻、均匀,再将含油污泥进入设置有栅格a15的研磨出口a12中,去除直径大于2mm的机械杂质。

本实用新型提到的一种以炼油厂油泥为增碳粘合剂生产型煤的方法,包括以下过程:

1)、制备炼油厂油泥增碳粘合剂:

a、炼油厂油泥进行脱水处理,先将炼油厂处理废水产生的油泥脱水到含水为50-60%;

b、脱水后的炼油厂油泥去阻燃处理,

c、将步骤b)中得到的去阻燃炼油厂油泥中加入松木、分散剂和固化剂搅拌均匀得到炼油厂油泥增碳粘合剂,其中均折100%干物质含量的炼油厂油泥与松木、分散剂、固化剂的重量份数比为:10000∶5-10∶2-4∶1-2;

2)、将步骤1)中得到的炼油厂油泥增碳粘合剂折干物质含量与煤粉按重量份数比为:1∶2—4混合并搅拌均匀,经用螺杆挤出机挤压成型即得型煤。

其中,分散剂采用十二烷基磺酸钠,固化剂采用硅酸钠,可大大提高粘合剂的热稳定性,使做好的型煤在燃烧时烧透而不散。本实用新型制成的型煤与烟煤粉混合可生产工业型煤,或者与无烟煤粉混合可生产民用取暖型煤。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部分较佳实施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均可能利用上述阐述的技术方案加以修改或将其修改为等同的技术方案。因此,依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进行的任何简单修改或等同置换,尽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