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不锈钢免洗冲剪油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092477发布日期:2019-07-06 10:50阅读:62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不锈钢免洗冲剪油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不锈钢免洗冲剪油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不锈钢薄片材料的加工主要是以传统冲压油或挥发性冲压油冲压为主,后续需清洗。传统冲压油粘度较高,不挥发,加工完成后,工件需清洗。挥发性冲剪油虽然基础油部分如脱芳香烃溶剂会挥发,但添加剂部分如苯并三氮唑、2,6二叔丁基对甲酚、peg400、苯基-α-萘胺、油酸(月桂酸)单酯、油酸异丁酯、peg600则不会挥发,实际仍需要清洗。一方面,清洗时工件容易重叠在一起,形成残留,导致不合格率增加,另一方面,清洗过程人工因素或机器抖动会导致特别是细长薄微产品等容易产生变形。



技术实现要素:

1.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不锈钢免洗冲剪油配方,所含成份可完全挥发或加热90-120度,5-10分钟即可完全挥发。其适用于厚度小于0.3mm以下的不锈钢冲压冲剪加工。不锈钢薄片加工后,放置较长时间或稍加热烘干即可,完全无残留,真正免清洗。

2.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不锈钢免洗冲剪油,包括以下组分,配方比例按质量份数计:

碳原子个数9~16的烷烃混合物95~99份:基础油成分,不含杂质、挥发彻底、具有一定润滑性,主要用于溶解硫醇混合物的载体;

碳原子个数8~12的硫醇混合物1~5份:润滑油成分,满足高速冲压高符合要求,在常温下易挥发。

优选的是,烷烃混合物为d40、d60、d80、d100、十二烷、异构十二烷、异构十六烷、癸烷和3#白油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的是,所述硫醇混合物为辛硫醇、癸硫醇、十一硫醇、十二硫醇、辛硫醇同分异构体、癸硫醇同分异构体、十一硫醇同分异构体和十二硫醇同分异构体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的是,一种不锈钢免洗冲剪油,包括以下组分,配方比例按质量份数计:异构十二烷96份,辛硫醇4份。

优选的是,一种不锈钢免洗冲剪油,包括以下组分,配方比例按质量份数计:d10098份,癸硫醇2份。

优选的是,一种不锈钢免洗冲剪油,包括以下组分,配方比例按质量份数计:异构十二烷98份,十二硫醇2份。

本发明同时公开了一种不锈钢免洗冲剪油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碳原子个数9~16的烷烃混合物和碳原子个数8~12的硫醇混合物按照质量分数量取备用;

步骤2,将步骤1量取的烷烃混合物和硫醇混合物依次加入至调制容器,搅拌5~10min至充分溶解;

步骤3,将步骤2制备的溶液密封包装得到所述的不锈钢免洗冲剪油。

3.有益效果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的不锈钢免洗冲剪油含有硫醇混合物成分,能够满足高速冲压、高负荷的工作环境,因此适用于不锈钢薄片材料的冲压冲剪加工;

(1)本发明的不锈钢免洗冲剪油含有烷烃混合物和硫醇混合物成分,具有一定的润滑性和较强的挥发性,再稍微加热的条件下就能快速挥发、无残留,可以确保完成加工后的工件可以免清洗。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不锈钢免洗冲剪油,包括以下组分,配方比例按质量份数计:异构十二烷96份,辛硫醇4份。

实施例2:

一种不锈钢免洗冲剪油,包括以下组分,配方比例按质量份数计:d10098份,癸硫醇2份。

实施例3:

一种不锈钢免洗冲剪油,包括以下组分,配方比例按质量份数计:异构十二烷98份,十二硫醇2份。

本发明同时公开了一种不锈钢免洗冲剪油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碳原子个数9~16的烷烃混合物和碳原子个数8~12的硫醇混合物按照质量分数量取备用;

步骤2,将步骤1量取的烷烃混合物和硫醇混合物依次加入至调制容器,搅拌5~10min至充分溶解;

步骤3,将步骤2制备的溶液密封包装得到所述的不锈钢免洗冲剪油。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附属在其他相关产品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不锈钢免洗冲剪油,包括以下组分,配方比例按质量份数计:碳原子个数9~16的烷烃混合物95~99份、碳原子个数8~12的硫醇混合物1~5份;本发明同时公开了一种不锈钢免洗冲剪油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原料量取、原料搅拌溶解和溶液包装;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首先,本发明的不锈钢免洗冲剪油含有硫醇混合物成分,能够满足高速冲压、高负荷的工作环境,因此适用于不锈钢薄片材料的冲压冲剪加工;其次,本发明的不锈钢免洗冲剪油含有烷烃混合物和硫醇混合物成分,具有一定的润滑性和较强的挥发性,再稍微加热的条件下就能快速挥发、无残留,可以确保完成加工后的工件可以免清洗。

技术研发人员:严凤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莞市麦克莱恩新材料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4.24
技术公布日:2019.07.0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