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更换焦炉碳化室炉底砖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886265发布日期:2019-10-15 20:58阅读:1208来源:国知局
一种更换焦炉碳化室炉底砖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焦炉维护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更换焦炉碳化室炉底砖的方法。



背景技术:

jn型焦炉是指中国鞍山焦化耐火材料设计研究院设计的一系列焦炉的总称。包括jn43型焦炉、jn55焦炉和jn60型焦炉。

焦炉是焦化厂的基础设备,是一种结构复杂和连续生产的热工设备。焦炉主要结构包括燃烧室、炭化室、蓄热室、炉顶区、斜道区,其中焦炉炭化室是焦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炼焦煤转化为产品焦炭的热态空间。在正常生产时,炭化室的工作是周期性的,燃烧室立火道的温度可高达1300℃以上,结构上是由两侧炉墙、炉顶、炉底和两侧炉门合围起来的,炭化室炉底是由硅砖耐火材料砌筑而成。

焦炉在长期使用中,受到高温、机械力及物理和化学反应等作用,炉体的衰老和损坏是必然的。炭化室炉底是推焦杆、焦炭移动摩擦的重要部位,在生产过程中极容易发生炉底砖损坏,造成推焦电流大、推焦困难等生产难题。

停炉检修不仅影响生产产量,同时会造成由于炉体降温产生的温差应力变化,导致炉体二次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不用停炉更换焦炉碳化室炉底砖的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更换焦炉碳化室炉底砖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待维修焦炉碳化室相邻的碳化室设置为缓冲炉,所述缓冲炉用于对待维修炉进行保温;

b、控制步骤a中的待维修焦炉碳化室和缓冲炉两侧燃烧室的炉温,控制焦炉机侧标准温度不低于1200℃,焦侧标准温度不低于1250℃;

c、对步骤b中的待维修碳化室采用先机后焦进行旧砖清除工作:

d、对步骤c中清除旧砖后的待维修焦炉碳化室进行清底操作;

e、对步骤d清底操作后的待维修焦炉碳化室铺设新砖,然后闷炉升温,接着保温2~3h,最后装煤,完成更换焦炉碳化室炉底砖。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由于设置了缓冲炉,且控制了闷炉升温,实现了控制焦炉机侧标准温度不低于1200℃,焦侧标准温度不低于1250℃。使得在更换焦炉炉底砖的时候碳化室内的温度并不会有明显的下降,整个焦炉不需要停产就可以进行焦炉炉底砖的更换。在温度1100℃以上条件下,完成待修炭化室炉底砖的更换,整个更换过程控制在10小时,极大程度保护了焦炉炉体,另一方面保证了焦炉稳定生产过程。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在步骤b中,控制焦炉机侧标准温度和焦侧标准温度的具体步骤是:

a、在机焦侧标准火道安装红外在线测温仪,实时测量待维修焦炉碳化室炉口和缓冲炉炉口两侧的燃烧室标准火道温度;

b、在结焦过程中采用加减旋塞阀门开度、更换孔板,粗调控制温度;

c、在结焦末期采用半幅加热方法控制焦炉炉温,即按照交换时间,减少一半正常加热燃烧火道;

d、结焦结束后的恢复过程中采用提前烘炉,闷炉方法,迅速提高温度至焦炉机侧标准温度不低于1200℃,焦侧标准温度不低于1250℃。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机焦侧标准火道安装红外在线测温仪,可以实时的对待维修焦炉炉口和缓冲炉口两侧的燃烧室标准火道温度进行检测,然后在结焦前,在碳化室的结焦过程中,结焦末期和结焦后均采用相应的方式保证焦炉机侧标准温度不低于1200℃,焦侧标准温度不低于1250℃,使得焦炉能够正常的进行工作,其他的碳化室能够正常的碳化。实现不用停产进行更改焦炉炉底砖。

进一步,在步骤c中,先机后焦进行旧砖清除工作的步骤是:

a、在待修焦炉炭化室所处的机侧炉台搭建施工平台,用隔热毡将机侧炉门口封住,在下部留800mm高开口用于施工,在机侧开口处对该炭化室旧炉底砖进行拆除,至炭化室中部,拆除施工平台,并将机侧下部开口处用隔热毡封严;

b、使用拦焦车打开焦侧炉门并将炉门放到炉门架处,在焦侧对应位置搭建施工平台,同样用隔热毡将焦侧炉门口封住,在下部留800mm高开口用于施工,于焦侧开口处对该炭化室旧炉底砖剩余部分进行拆除,完成清除旧砖。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搭建施工平台,和隔热毡的使用,在机侧开口处和焦侧开口处对碳化室旧炉底砖进行拆除。隔热毡保证了清除时候不受到高温的影响。

进一步,在步骤d中,所述清底操作为当所述碳化室的炉底砖全部拆除后,摘掉机侧炉口最下部隔热毡,用风管将炉底吹扫干净。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风管对碳化室的炉底进行吹扫,有效的解决了目前碳化室内旧的残渣不容易清扫的问题。

进一步,在步骤e中,铺设新砖的具体步骤为:

a、在焦侧炉门开口处从炭化室中部开始放入新炉底砖,之后将焦侧开口处用隔热毡封严;

b、将机侧开口处的隔热毡取掉,从炭化室中部开始放入剩余炉底砖,炉底砖全部放完之后将机侧开口处用隔热毡封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新的炉底砖和隔热毡的配合,让碳化室内的新砖能够在高温的环境下正常的铺设,不影响生产。

进一步,所述新炉底砖采用零膨胀硅砖。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所述零膨胀硅砖能够避免炉底砖因为膨胀带来的结构不稳定,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炉底砖高温膨胀容易坏的问题。

进一步,在步骤e中,闷炉升温的具体步骤为:

a、将炭化室两侧燃烧室温度提高至1200℃后,保温1h;

b、将机侧下部封口处隔热毡取掉并对新炉底进行灌浆,之后将机侧开口处封严并从焦侧对新炉底进行灌浆;

c、灌浆结束后,取掉机、焦两侧隔热毡并使用推焦车及拦焦车将机、焦两侧炉门对上,继续闷炉升温;

d、将两侧燃烧室温度提高至标准温度后,使用推焦车及拦焦车将机、焦两侧炉门摘掉并用推焦杆空推3-5次,然后清扫炉底,完成闷炉升温。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清扫炉底,通过升温、灌浆,可以有效保持碳化室的结构的稳定性,同时将两侧燃烧室温度提高至标准温度,清扫后可以有效的对闷炉内的温度紧保持,完成升温过程,实现了焦炉工作的不间断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jn60型焦炉局部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五号碳化室,2、五号燃烧室,3、六号燃烧室,4、四号碳化室,5、四号燃烧室,6、六号碳化室,7、七号燃烧室。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以更换jn60型焦炉的五号碳化室1的炉底砖为例,具体的实施方式是:

a、将待维修焦炉五号碳化室1相邻的四号碳化室4和六号碳化室6设置为缓冲炉,在五号碳化室1结焦末期开始控制五号燃烧室2和六号燃烧室3的温度,逐步关小加减旋塞。所述五号碳化室1推焦结束后,封闭桥管水封翻板,封闭上升管盖后,以控制焦炉机侧标准温度不低于1200℃、焦侧标准温度不低于1250℃为原则,按照如下步骤控制温度:

a、在四号燃烧室5、五号燃烧室2、六号燃烧室3和七号燃烧室7的机侧和焦侧标准火道均安装红外在线测温仪,实时测量待维修的五号碳化室1检修炉口、缓冲炉口两侧的燃烧室标准火道温度;

b、采用控制加减旋塞阀门开度、更换孔板,粗调控制涉及五号燃烧室2、六号燃烧室3温度;

c、四号碳化室4和六号碳化室6在检修期间不能推焦,在这两个炉号结焦末期采用半幅加热方法控制炉温,即按照交换时间,减少一半正常加热燃烧火道,实现温度控制。

b、对待更换底砖的五号碳化室1采用先机后焦进行旧砖清除工作。具体操作如下:

a、在待修的五号炭化室1所处的机侧炉台搭建施工平台,用隔热毡将机侧炉门口封住,在下部留800mm高开口用于施工,在机侧开口处对该五号炭化室1的旧炉底砖进行拆除,至五号炭化室1中部为止,拆除施工平台,并将机侧下部开口处用隔热毡封严;

b、使用拦焦车打开焦侧炉门并将炉门放到炉门架处,在焦侧对应位置搭建施工平台,同样用隔热毡将焦侧炉门口封住,在下部留800mm高开口用于施工,于焦侧开口处对该五号炭化室1旧炉底砖剩余部分进行拆除。

c、对五号碳化室1进行清底操作,即五号碳化室1的炉底砖全部拆除后,摘掉机侧炉口最下部隔热毡,用风管将炉底吹扫干净。

d、对五号碳化室1进行新砖铺设。具体方法为:

a、新砖采用零膨胀硅砖.在焦侧炉门开口处从五号炭化室1中部开始放入新的零膨胀硅砖,之后将焦侧开口处用隔热毡封严;

b、将机侧开口处的隔热毡取掉,从五号炭化室1的中部开始放入剩余炉底砖,炉底砖全部放完之后将机侧开口处用隔热毡封严。

e、对五号碳化室1进行闷炉升温,迅速提高恢复五号燃烧室2、六号燃烧室3、四号燃烧室5和七号燃烧室7的温度至正常加热制度要求温度,保温2小时,装煤后完成五号碳化室1的炉底砖的更换。闷炉升温的具体方法为:

a、将五号炭化室1两侧的五号燃烧室2和六号燃烧室6的温度提高至1200℃后,保温1h;

b、将机侧下部封口处隔热毡取掉并对新炉底进行灌浆,之后将机侧开口处封严并从焦侧对新炉底进行灌浆;

c、灌浆结束后,取掉机、焦两侧隔热毡并使用推焦车及拦焦车将机、焦两侧炉门对上,继续闷炉升温;

d、将两侧的五号燃烧室2和六号燃烧室6温度提高至标准温度后,使用推焦车及拦焦车将机、焦两侧炉门摘掉并用推焦杆空推3-5次,然后清扫炉底,完成闷炉升温。

在本发明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