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配入黄陵1/2中粘煤的捣固炼焦煤配煤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1094233发布日期:2020-06-16 20:09阅读:1072来源:国知局
一种配入黄陵1/2中粘煤的捣固炼焦煤配煤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冶金焦生产
技术领域
,特别是涉及一种配入黄陵1/2中粘煤的捣固炼焦煤配煤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对冶金焦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价格压的较低.优质的炼焦煤资源越来越少,价格较高,独立焦化企业在夹缝中生存,因此,焦化企业在非炼焦煤资源中不断寻求新的煤资源配煤炼焦,以求降低生产成本。按中国的煤种分类,根据不同的变质程度,将烟煤从低到高分成不同的煤牌号,烟煤部分按照下述,挥发分10%~20%、挥发分20%~28%、挥发分28%~37%和挥发分大于37%的四个阶段,分为低、中、中高及高挥发分烟煤。烟煤粘结性按粘结指数g区分:粘结指数g在0~5的为不粘结和微粘结煤,粘结指数g在5~20的为弱粘结煤,粘结指数g在20~50的为中等偏弱粘结煤,粘结指数g在50~65的为中等偏强粘结煤,粘结指数g大于65的则为强粘结煤。炼焦煤储量为炼焦煤类占27.65%,非炼焦煤类占72.35%。炼焦煤类包括气煤(占13.75%),肥煤(占3.53%),主焦煤(占5.81%),瘦煤(占4.01%),其它为未分牌号的煤(占0.55%);非炼焦煤类包括无烟煤(占10.93%),贫煤(占5.55%),弱粘煤(占1.74%),不粘煤(占13.8%),长焰煤(占12.52%),褐煤(占12.76%),天然焦(占0.19%),未分牌号的煤(占13.80%)和牌号不清的煤(占1.06%)。黄陵1/2中粘煤是一种中等粘结性的中高挥发分烟煤。这种煤按国家煤分类指标不是单一煤种,通过煤镜质组反射率测定发现它是一种含有45~78%气煤和1/2中粘煤及23%~50%的1/3焦煤的混合煤种。因其磷含量特别高、钙含量和催化指数高,在单种煤炼焦时生成的焦炭强度差,热反应性高,粉焦率高。因此黄陵1/2中粘煤大部分作为水泥用煤、发电动力用煤、民用及锅炉燃料等。但是黄陵1/2中粘煤具有原煤价格低廉,经洗选后属于低灰、低硫的精煤,在炼焦配煤时可以降低配合煤的灰分和硫分。黄陵1/2中粘煤价格低廉,利用此煤种可以最大限度的节约优质煤资源,同时还可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因此,在保证焦炭质量的前提下,有效地利用黄陵1/2中粘煤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是黄陵1/2中粘煤有磷含量特别高、钙含量和催化指数高的缺点。如果在炼焦配煤中将黄陵1/2中粘煤与其他煤种简单代替,不能保证合理的配比,将导致焦炭质量下降,达不到冶金焦国标要求。因此需要一种新的,可以配入黄陵1/2中粘煤的配煤方法,来使得黄陵1/2中粘煤得到充分的使用。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配入黄陵1/2中粘煤的捣固炼焦煤配煤方法。本发明是针对黄陵1/2中粘煤原煤(黄陵矿业1#、2#矿井)经企业内配套选煤厂洗选加工成灰分在7%~8%之间的精煤,有选择地配入了其他低催化指数、低磷、挥发分低的煤种,在5.5m捣固焦炉配煤使用。黄陵1/2中粘煤若与普通煤种简单替代,存在炼焦炭热强度及反应性超标,最终劣化焦炭质量的问题。因此,本发明将黄陵1/2中粘煤配入5.5m捣固焦炉炼焦传统配煤之中,并结合灰成分法、催化指数法、煤岩配煤方法,从而实现黄陵1/2中粘煤的合理利用,在保证焦炭质量达标的前提下降低炼焦成本,也提高了120万吨选煤厂利用效率。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按照以下技术方案实施的:一种配入黄陵1/2中粘煤的捣固炼焦煤配煤方法,在常规5.5m捣固焦炉炼焦配煤方案中配入黄陵1/2中粘煤,其炼焦煤组分及重量百分比为:1/3焦煤10%~20%,粘结指数g≥83%的主焦煤12%~40%,粘结指数65%≤g≤70%的瘦焦煤0%~20%,粘结指数g≥85%的中硫主焦0%~15%,粘结指数50%≤g≤55%的瘦煤8%~16%,粘结指数g为15%的贫瘦煤0%~10%,肥煤15%~20%,黄陵1/2中粘煤10%~25%;配入黄陵1/2中粘煤的5.5m捣固焦炉炼焦煤配煤指标为:粘结指数g值为73.9%~79%,y值为13mm~15.5mm,std值为0.85%~0.90%。优选的,所述黄陵1/2中粘煤的煤质如下:镜质组平均最大反射率为0.74%~0.851%,活惰比为2.03~3.89,挥发分vdaf为33%~34.6%,催化指数mci为6.66%~7.04%;工艺性能指标:粘结指数g值为55%~65%,胶质层厚度y值为7mm~10mm,std值为0.32%~0.4%。本发明的作用原理:本发明在应用黄陵1/2中粘煤时,有选择地配入了其他低催化指数、低磷、挥发分低的煤种(汝州地区主焦煤、瘦焦煤、瘦煤、贫瘦煤),同时利用传统结合灰成分法、催化指数法和煤岩配煤方法,对配煤和煤种的选择进行不断优化,选择与其相匹配的煤种进行配煤,以使得配合煤的镜质组反射率分布连续、活惰比、催化指数适中。本发明的炼焦煤组分通过40kg捣固小焦炉试验选择最佳配比,从而克服了现有技术中,黄陵1/2中粘煤与普通煤种简单替代,存在炼焦炭热强度及反应性超标,最终劣化焦炭质量的问题黄陵1/2中粘煤的配入量为10%~25%,采用本发明的炼焦煤组分,所生产的焦炭质量良好,其热反应性和热强度符合一级冶金焦要求,能够保证焦炭的总体质量达到国标一级焦水平,完全可满足大、中型高炉用焦需求,从而实现了充分利用黄陵1/2中粘煤、节约优质炼焦煤资源的目的。本发明的炼焦煤组分的使用,同时可降低企业的配煤成本。在本企业进行使用时,每吨焦炭成本降低50-80元,并具有操作简单,易于实现的特点。在本企业还有配套的选煤厂洗选加工,可以通过采购原煤火车运输到厂内配套选煤厂洗选加工,也提高了选煤厂和火车运输接、卸系统利用效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配比合理,充分应用了黄陵1/2中粘煤,在保证焦炭的质量的同时,降低了配煤成本;本发明使用黄陵1/2中粘煤,节约了优质煤资源,同时还可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本企业有配套的选煤厂,可以通过采购原煤火车运输到厂内配套选煤厂洗选加工,也提高了选煤厂和火车运输接、卸系统利用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黄陵1/2中粘煤的煤镜质体随机反射率分布图;图2为实施例2黄陵1/2中粘煤的煤镜质体随机反射率分布图;图3为实施例3黄陵1/2中粘煤的煤镜质体随机反射率分布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在此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发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下述各实施例在配煤之前,对采购黄陵1#、2#矿井的原煤进行进厂检验(浮沉试验、工业分析、镜质组反射率测定),并通过企业内配套的120万吨选煤厂洗选加工,根据需要控制精煤灰分7-8%。对配煤日常生产各单种煤进行煤质分析测定,煤质的镜质组反射率测定方法均按照国家标准gb6948-2008《煤镜质组反射率测定方法》进行测定,焦炭反应性和反应后强度均按国家标准gb/t4000-2017进行检测。生产配煤前均进行40kg捣固小焦炉试验确定生产配煤比。具体实施例(实际生产数据)如下:实施例1一种配入黄陵1/2中粘煤的捣固炼焦煤配煤方法,在常规5.5m捣固焦炉炼焦配煤方案中配入黄陵1/2中粘煤。(1)炼焦煤组分及重量百分比为:1/3焦煤15%,粘结指数g≥83%的主焦煤37%,粘结指数g≥85%的中硫主焦10%,粘结指数50%≤g≤55%的瘦煤10%,肥煤17%,黄陵1/2中粘煤11%。(2)配入黄陵1/2中粘煤的5.5m捣固焦炉炼焦煤配煤指标:灰分ad为10.36%,挥发分vdaf为26.93%,std值为0.87%,粘结指数g值为78.8%,y值为15.5mm。(3)如表2所示,黄陵1/2中粘煤的煤质如下:灰分ad为7.2%,挥发分vdaf为34.2%;工艺性能指标:粘结指数g值55%,胶质层厚度y值7.5mm,std为0.36%。催化指数mci为7.04%。如图1所示,为本实施例黄陵1/2中粘煤的煤镜质体随机反射率分布图。煤岩特征:镜质组最大反射率范围分布在0.6%~0.95%;镜质组平均最大反射率为0.753%~0.801%,活惰比3.55;标准偏差0.062。如表1所示,黄陵1/2中粘煤的煤rran区段计算结果为:含1/2中粘煤+气煤76.7%,含1/3焦煤23.3%。表1实施例1黄陵1/2中粘煤的煤rran区段计算结果表2实施例1黄陵1/2中粘煤的精煤工业分析指标mt/%ad/%vdaf/%g/%std/%y/mmx/%焦渣类型9.17.234.2550.367.529.34(4)本实施例的炼焦煤组分,在5.5米捣固焦炉所炼焦炭的物理性能:焦炭抗碎强度m40为86.6%,m10为4.9%;焦炭热反应后强度csr为62.60%,热反应性cri为28.6%。实施例2一种配入黄陵1/2中粘煤的捣固炼焦煤配煤方法,在常规5.5m捣固焦炉炼焦配煤方案中配入黄陵1/2中粘煤。(1)炼焦煤组分及重量百分比为:1/3焦煤10%,粘结指数g≥83%的主焦煤12%,粘结指数65%≤g≤70%的瘦焦煤17%,粘结指数g≥85%的中硫主焦12%,粘结指数50%≤g≤55%的瘦煤:16%,肥煤15%,黄陵1/2中粘煤18%。(2)配入黄陵1/2中粘煤的5.5m捣固焦炉炼焦煤配煤指标:灰分ad为10.17%,挥发分vdaf为26.7%,std值为0.86%,粘结指数g值为77.4%,y值为14.2mm。(3)如表4所示,黄陵1/2中粘煤的煤质如下:灰分ad为7.6%,挥发分vdaf为34.6%;工艺性能指标:粘结指数g值59%,胶质层厚度y值8.6mm,std为0.32%。催化指数mci为6.9%。如图2所示,为本实施例黄陵1/2中粘煤的煤镜质体随机反射率分布图。煤岩特征:镜质组最大反射率范围分布在0.6%~1.0%;镜质组平均最大反射率为0.799%~0.851%,活惰比2.03;标准偏差0.077。如表3所示,黄陵1/2中粘煤的煤rran区段计算结果为:含1/2中粘煤+气煤47.7%,含1/3焦煤52.3%。表3实施例2黄陵1/2中粘煤的煤rran区段计算结果反射率范围煤种所占比例0.6-0.81/2中粘煤+气煤47.7%0.8-1.01/3焦煤52.3%表4实施例2黄陵1/2中粘煤的精煤工业分析指标mt/%ad/%vdaf/%g/%std/%y/mmx/%焦渣类型9.87.634.6590.328.627.24(4)本实施例的炼焦煤组分,在5.5米捣固焦炉所炼焦炭的物理性能:焦炭抗碎强度m40为83.3%,m10为5.6%,焦炭热反应后强度csr为61.6%,热反应性cri为29.6%。实施例3一种配入黄陵1/2中粘煤的捣固炼焦煤配煤方法,在常规5.5m捣固焦炉炼焦配煤方案中配入黄陵1/2中粘煤。(1)炼焦煤组分及重量百分比为:1/3焦煤10%,粘结指数g≥83%的主焦煤30%,粘结指数50%≤g≤55%的瘦煤9%,粘结指数g为15%的贫瘦煤8%,肥煤18%,黄陵1/2中粘煤25%。(2)配入黄陵1/2中粘煤的5.5m捣固焦炉炼焦煤配煤指标:灰分ad为10.13%,挥发分vdaf为29.32%,std值为0.85%,粘结指数g值为74.7%,y值为14.59mm。(3)如表6所示,黄陵1/2中粘煤的煤质如下:灰分ad为7.1%,挥发分vdaf为33.6%;工艺性能指标:粘结指数g值63%,胶质层厚度y值9.8mm,std值为0.38%。催化指数mci为6.66%。如图3所示,为本实施例黄陵1/2中粘煤的煤镜质体随机反射率分布图。煤岩特征:镜质组最大反射率范围分布在0.6%~1.0%;镜质组平均最大反射率:0.794%~0.845%,活惰比2.57;标准偏差0.085。如表5所示,黄陵1/2中粘煤的煤rran区段计算结果为:含1/2中粘煤+气煤42.3%,含1/3焦煤57.7%。表5实施例3黄陵1/2中粘煤的煤rran区段计算结果反射率范围煤种所占比例0.6-0.81/2中粘煤+气煤42.3%0.8-1.01/3焦煤57.7%表6实施例3黄陵1/2中粘煤的精煤工业分析指标mt/%ad/%vdaf/%g/%std/%y/mmx/%焦渣类型10.07.133.6630.389.827.04(4)本实施例的炼焦煤组分,在5.5米捣固焦炉所炼焦炭的物理性能:焦炭抗碎强度m40为83.9%,m10为6.1%,焦炭热反应后强度csr为59.6%,热反应性cri为32.01%。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凡是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出的技术变形,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