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式焦炉斜道口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54828发布日期:2021-01-29 15:49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式焦炉斜道口结构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发明涉及焦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采用焦炉煤气或贫煤气加热焦炉的可调式焦炉斜道口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焦炉斜道区位于蓄热室顶部和燃烧室底部之间,是连通蓄热室和燃烧室的通道,用于导入空气和煤气,并将其分配到每一个立火道中,同时排出废气。斜道区通道多,气体纵横交错,是焦炉中结构最复杂的部位。燃烧室的每个立火道均与相应的斜道相连:采用焦炉煤气加热时,焦炉煤气由煤气管砖供入,对应同一立火道的2个斜道同时用于供入空气或导出废气;采用贫煤气加热时,对应同一立火道的2个斜道中,一个斜道供入煤气,另一个斜道供入空气,换向后2个斜道均导出废气。通常,斜道口设置有调节砖用于调节斜道开口断面积的大小,同时设有火焰调节砖(即鼻梁砖)以调节煤气和空气混合点的高度。
[0003]
对于采用贫煤气加热的焦炉,改变鼻梁砖的形状即改变了煤气入口和空气入口的夹角,同时改变了煤气和空气混合点的高度;鼻梁砖的宽度越宽或高度越高,则可燃气体与助燃气体分子越难碰撞,燃烧越慢,火焰越长;反之则火焰越短,燃烧越快。因此鼻梁砖的结构设计是改善焦炉高向加热性能的有效方法之一。
[0004]
授权公告号为cn 205223094 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有效降低焦炉氮氧化物生成的立火道底部结构”,采用位于可燃气体入口或空气入口前的可燃气体通道或空气通道竖直或相背倾斜设置,可燃气体入口与空气入口之间的距离不小于70mm或鼻梁砖高出立火道底部的距离不小于80mm的结构;对于设有调节砖的焦炉,将调节砖紧贴鼻梁砖两侧设置。通过上述具体结构将立火道内可燃气体与空气的掺混点上移,推迟二者的掺混燃烧;能够有效减小立火道底部高温区的大小,降低最高燃烧温度,减少立火道内氮氧化物的生成,从源头上减少焦炉烟囱氮氧化物的排放。但是,其鼻梁砖采用了固定结构,即通过火泥与斜道区砌体固定连接的方式,斜道区砌筑完成后,鼻梁砖无法进行更换调节。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调式焦炉斜道口结构,将鼻梁砖由常规的固定式结构改进为可移动结构,通过更换不同规格的鼻梁砖,改变斜道口的形状及鼻梁砖顶面距立火道底面的距离,从而保证采用不同品种煤气加热时焦炉的高向加热均匀性。
[0006]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7]
一种可调式焦炉斜道口结构,包括对应同一立火道并排设置的斜道一及斜道二,所述斜道一与斜道二之间设有鼻梁砖;所述鼻梁砖可移动地置于斜道区砌体顶部,并能够进行更换;所述鼻梁砖按不同高度设多种规格备用。
[0008]
所述鼻梁砖的顶面与立火道的底面之间的距离为-200~350mm。
[0009]
所述鼻梁砖的上部为长方体结构,下部两侧面是分别向外下方延伸的弧形面;不同高度规格的鼻梁砖其弧形面的倾斜角度不同。
[0010]
所述鼻梁砖的上部设有钩孔,用于与钩具配合实现鼻梁砖的更换。
[0011]
所述斜道一、斜道二在远离鼻梁砖的一侧分别设调节砖,所述调节砖按不同厚度设多种规格备用。
[0012]
所述调节砖通过两侧的肩台搭在对应侧的斜道区砌体上实现定位固定。
[0013]
所述调节砖的上部为长方体结构,下部外侧面是向内下方延伸的弧形面。
[0014]
所述调节砖的上部设钩孔,用于与钩具配合实现调节砖的更换。
[001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16]
将鼻梁砖由常规的固定式结构改进为可移动结构,通过更换不同规格的鼻梁砖,改变斜道口的形状及鼻梁砖顶面距立火道底面的距离,可以适应焦炉采用不同品种煤气时火焰燃烧的特点,有效调节焦炉高向加热的均匀性,改善焦饼上下的温度的及成熟度的差异,提高焦炉的热工效率,节约能源。
附图说明
[0017]
图1是本发明所述一种可调式焦炉斜道口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一。
[0018]
图2是本发明所述一种可调式焦炉斜道口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二。
[0019]
图中:1.斜道一 2.斜道二 3/3'.鼻梁砖 4.钩孔 5.调节砖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0021]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所述一种可调式焦炉斜道口结构,包括对应同一立火道并排设置的斜道一1及斜道二2,所述斜道一1与斜道二2之间设有鼻梁砖3;所述鼻梁砖3可移动地置于斜道区砌体顶部,并能够进行更换;所述鼻梁砖3按不同高度设多种规格备用。
[0022]
所述鼻梁砖3的顶面与立火道的底面之间的距离为-200~350mm。
[0023]
所述鼻梁砖3的上部为长方体结构,下部两侧面是分别向外下方延伸的弧形面;不同高度规格的鼻梁砖3其弧形面的倾斜角度不同。
[0024]
所述鼻梁砖3的上部设有钩孔4,用于与钩具配合实现鼻梁砖3的更换。
[0025]
所述斜道一1、斜道二2在远离鼻梁砖3的一侧分别设调节砖4,所述调节砖4按不同厚度设多种规格备用。
[0026]
所述调节砖5通过两侧的肩台搭在对应侧的斜道区砌体上实现定位固定。
[0027]
所述调节砖5的上部为长方体结构,下部外侧面是向内下方延伸的弧形面。
[0028]
所述调节砖5的上部设钩孔,用于与钩具配合实现调节砖5的更换。
[0029]
采用本发明所述一种可调式焦炉斜道口结构的焦炉砌筑时,鼻梁砖3不用火泥固定,而是采用干排模式;当更换加热煤气品种时,根据煤气性质更换相应规格的鼻梁砖3;鼻梁砖3与调节砖5均采用钩具钩住钩孔4的方式进行更换。
[0030]
不同规格的鼻梁砖3的高度及厚度不同(如图1、图2所示),并且两侧的弧形面的倾斜角度不同。鼻梁砖3与调节砖5共同形成对应斜道口的形状。
[0031]
如图1所示,当采用贫煤气加热时,由于贫煤气本身燃烧速度慢,火焰长,高向加热均匀性好,焦炭高向成熟度均匀,不需要太高的火焰燃烧高度,因此采用高度较小的鼻梁砖3。
[0032]
如图2所示,当采用焦炉煤气加热时,由于焦炉煤气燃烧速度快,火焰短,燃烧室下部温度高于上部温度,焦饼高向加热温差大,焦饼下部温度高于上部温度,使上部焦炭因加热不足而导致成熟度差;此时,需要高度及宽度均较大的鼻梁砖3'来提高焦炉煤气及空气的混合点高度,进而提高炭化室底部煤气燃烧高度,实现调节高向温度均匀性的目的。
[0033]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