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凝析油聚结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90574发布日期:2020-11-20 09:48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凝析油聚结滤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过滤器,特别涉及一种高效凝析油聚结滤器,属于凝析油聚结滤器领域。



背景技术:

在内海、大陆架和深海海域开采石油和天然气的活动。包括地质研究、可行性分析、工程设计、钻井、采集、储输等作业。其中地质研究、工程设计等与陆上油田开发大致相同,但钻井、采集、储输等则与陆上有根本区别。海上油气开发涉及海洋学、气象学、水力学、流体力学、结构力学等学科,以及造船、航海、环境保护、材料、水声工程等专业技术。技术范围比陆上广,难度大。在海上开采石油、天然气,需应用海洋石油工程,建造各种海上平台和储油设施,为钻井、采油、储油设备和人员提供工作和生活场所。在近年来,海上天然气平台,凝析油的处理技术中,聚结式分离器由于体积小,处理量大,应用越来越广泛。

但是,在平台投产初期,由于破乳剂的不配伍或其他原因导致破乳不理想,使常规单一聚结式分离器的处理失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高效凝析油聚结滤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高效凝析油聚结滤器,包括过滤器外壳,所述过滤器外壳的底部四周均固定安装有支脚,所述支脚的底部与底座固定连接,所述过滤器外壳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进油口,所述过滤器外壳远离进油口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出油口,所述过滤器外壳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安全阀,所述过滤器外壳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人孔,所述过滤器外壳的底部设有前舱集水包,所述过滤器外壳的底部远离前舱集水包的一端设有后舱集水包,所述过滤器外壳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油位计,所述过滤器外壳的内部靠近进油口的一端设有进口挡板,所述进口挡板与过滤器外壳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过滤器外壳的内部设有聚结结构,所述过滤器外壳的内部远离聚结结构的一端设有集油舱。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前舱集水包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前舱出水口,所述前舱集水包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前舱排空口,所述后舱集水包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后舱出水口,所述后舱集水包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后舱排空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聚结结构由若干聚结板排列而成,所述聚结板间隔为~厘米,所述聚结板与地面呈六十度夹角。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外壳的顶部设有人孔,所述集油舱的一侧设有纳米界面分水膜,所述纳米界面分水膜与过滤器外壳固定连接,所述过滤器外壳对应集油舱的一端底部固定安装有集油舱排空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过滤器外壳的内部安装有若干垫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过滤器外壳的顶部两端固定安装有两个吊耳。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过滤器外壳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仪表器。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聚结板构成的聚结结构使油水分离更加便捷且更节省空间,通过纳米界面分水膜使油水进一步分离,且相较于离心式分离技术效率更高更耐腐蚀,通过进口挡板可以改变混合液的方向吸收其动能,通过前后舱的集水包可以使油水进一步沉降分离,结构紧凑,操作简单,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聚结结构工作示意图。

图中;1、过滤器外壳;2、支脚;3、底座;4、进油口;5、出油口;6、安全阀;7、人孔;8、前舱集水包;81、前舱出水口;82、前舱排空口;9、后舱集水包;91、后舱出水口;92、后舱排空口;10、油位计;11、进口挡板;12、聚结结构;121、聚结板;13、纳米界面分水膜;14、集油舱;15、集油舱排空口;16、垫板;17、吊耳;18、仪表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效凝析油聚结滤器,包括过滤器外壳1,过滤器外壳1的底部四周均固定安装有支脚2,支脚2的底部与底座3固定连接,过滤器外壳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进油口4,过滤器外壳1远离进油口4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出油口5,过滤器外壳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安全阀6,过滤器外壳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人孔7,过滤器外壳1的底部设有前舱集水包8,过滤器外壳1的底部远离前舱集水包8的一端设有后舱集水包9,过滤器外壳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油位计10,过滤器外壳1的内部靠近进油口4的一端设有进口挡板11,进口挡板11与过滤器外壳1的顶部固定连接,过滤器外壳1的内部设有聚结结构12,过滤器外壳1的内部远离聚结结构12的一端设有集油舱14。

进一步的,前舱集水包8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前舱出水口81,前舱集水包8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前舱排空口82,后舱集水包9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后舱出水口91,后舱集水包9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后舱排空口92,通过集水舱的设计可以使油水混合液进行沉降分离。

进一步的,聚结结构12由若干聚结板121排列而成,聚结板121间隔为1~5厘米,聚结板121与地面呈六十度夹角,通过倾斜的聚结板121使得位于两聚结板121之间的混合液,由于油的密度小,故其会上升至聚结板121的下表面,并在沿板上升的过程中聚并为大的油滴,最终依靠重力差上升至混合液上部;而水则由于密度较大的原因会有沿板下降的趋势,且板状聚结结构12较管状结构更节省空间。

进一步的,集油舱14的一侧设有纳米界面分水膜13,纳米界面分水膜13与过滤器外壳1固定连接,过滤器外壳1对应集油舱14的一端底部固定安装有集油舱排空口15,通过利用纳米界面分水膜13表面特殊的超亲油及超疏水性能,实现油水分离效果,它与传统过滤材料和离心式分离技术相比,分离方式更简捷、效率更高,网膜耐酸、碱、盐一切腐蚀。

进一步的,过滤器外壳1的内部安装有若干垫板16,便于内部结构的安装与固定。

进一步的,过滤器外壳1的顶部两端固定安装有两个吊耳17,便于使用者转移本过滤器。

进一步的,过滤器外壳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仪表器18,便于控制观察过滤器的运转。

具体的,含水凝析油通过过滤器外壳1进入后,首先经进口挡板11碰撞后,突然改变混合液的方向吸收其动能,液相再通过整流等过程进入聚结室,通过聚结结构12强化油水分离,使液相中的油、水内分离,形成上部油层,下部水层,并达到处理指标要求,聚结结构12最大压降为10kpa。考虑到fpso船体三向加速度对就结构件处理效果及对油水的扰动的影响,经聚结结构12分离的凝析油再经过纳米界面分水膜13进一步脱除水后进入集油舱14,水进入后舱集水包9进一步沉降分离,静设备处理达标后的凝析油和水分别通过管道泵增压进入站场的油储运系统和水处理系统,在使用时,先打开仪表器18中的压力表控制阀、凝析油分离器顶部排气阀、油位计10的上、下控制阀,打开污水出口气动阀、气动阀前阀门、缓慢打开气动阀阀门,利用污水罐中的热水倒灌进过滤器外壳1中,进水过程中检查过滤器外壳1相连接部位是否有漏水等异常情况,当油位计10显示的油位开始变化时,关小污水气动阀后阀门,直到油位计10显示的油位涨到设定位置,关闭污水气动阀、及前后控制阀门,过滤器外壳1内压力稳定后,关闭直通阀。再次详细检查过滤器外壳1内各连接部位的情况,确保正常后,开始后面的操作,进油口4全部打开后,观察集油舱14液位变化情况,并随时检查排出的油水情况,持续上述操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