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气化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16906阅读:3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秸秆气化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气化炉,特别涉及的是一种秸秆气化炉。
已有的气化炉包括含进料口、进气口、出燃气口、出灰口的炉体,位于炉体内的干燥层、干馏层、氧化层、还原层。气化后的主要附产物草木灰是用人工从气化炉底部排出,除灰时间长,劳动强度大,且不能连续气化作业。
鉴于以上原因,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可大大减轻劳动强度,可连续气化作业的秸秆气化炉。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来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气化炉是在已有的气化炉的基础上的改进,包括含进料口、进气口、出燃气口、出灰口的炉体,其特征是在炉体内位于出灰口处有机械除灰装置(参见


图1)。
上述的机械除灰装置中有装在炉体内的螺旋输送器,带动螺旋输送器工作的电动机(参见
图1)。
上述的炉体出燃气口和进料口之间有原料预热装置(参见
图1)。
上述的原料预热装置包括含原料进口、与炉体进料口相通的原料出口的原料输送室,装于原料输送室内的上料机,装在原料输送室周边上的含与炉体出燃气口相通的粗热燃气进口和燃气出口的预热室(参见
图1)。
上述的上料机为螺旋输送器(参见
图1)。
参见
图1,原料—秸秆或空气分别通过气化炉进料口或进气口,经干燥层、干馏层、氧化层、还原层使秸秆中的碳、氢元素变成含一氧化碳、氢气、甲烷的可燃气体,可燃气体经出燃气口、预热装置中的燃气进口进入预热室,与此同时,原料进入原料输送室经上料机—螺旋输送器同时被预热室中的粗热可燃气体预热,然后从原料出口再通过气化炉进料口进入气化炉,进入预热室中的粗热可燃气体被原料冷却后经过燃气出口进入下一道程序如净化器净化。
本实用新型将气化后的主要附产物草木灰从气化炉底部通过机械除灰装置排出,实现了灰份较大的稻秸、麦秸的连续气化,气化炉可连续作业,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同时采用原料预热装置,利用粗热燃气余热在原料进入气化炉前对原料进行预热处理,可降低原料含水率,保证了四川及南方潮湿地区原料在自然条件下平衡含水率较高的物料的气化并且不增加能耗。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参见
图1,气化炉炉体1顶部有进料口2、进气口3,下部有出灰口4,侧壁上有出燃气口5。其内有干燥层6,干馏层7,氧化层8,还原层9,炉桥24。机械除灰装置10中的螺旋输送器11装在炉体下部且伸出炉体的一端上装有从动皮带轮12。装在气化炉上的电动机13的输出轴上装有主动皮带轮14,传动皮带23装在主、从动轮上。原料预热装置15中的原料输送室16下端有原料进口17,上料机—螺旋输送器18装在原料输送室上且伸出原料输送室的一端上装有从动皮带轮19,装在原料输送室上的电动机20的输出轴上装有主动皮带轮21,传动皮带22装在主动皮带轮21、从动皮带轮19上。
权利要求1.秸秆气化炉,包括含进料口、进气口、出燃气口、出灰口的炉体,其特征在于在炉体内位于出灰口处有机械除灰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秸秆气化炉,其特征在于机械除灰装置中有装在炉体内的螺旋输送器,带动螺旋输送器工作的电动机。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秸秆气化炉,其特征在于炉体出燃气口和进料口之间有原料预热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秸秆气化炉,其特征在于原料预热装置包括含原料进口、与炉体进料口相通的原料出口的原料输送室,装于原料输送室内的上料机,装在原料输送室周边上的含与炉体出燃气口相通的粗热燃气进口和燃气出口的预热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秸秆气化炉,其特征在于上料机为螺旋输送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秸秆气化炉。包括含进料口、进气口、出燃气口、出灰口的炉体,其特征是在炉体内位于出灰口处有机械除灰装置。机械除灰装置中有装在炉体内的螺旋输送器,带动螺旋输送器工作的电动机。炉体出燃气口和进料口之间有原料预热装置。本气化炉可大大减轻劳动强度,可连续气化作业,同时可利用气化炉中的粗热燃气余热对原料进行预热处理,可降低原料含水率,大大增加气化炉对原料的适应性。
文档编号C10B53/00GK2391879SQ99232298
公开日2000年8月16日 申请日期1999年8月10日 优先权日1999年8月10日
发明者谢祖琪, 连富全, 郭骅, 熊昌国, 刘建辉 申请人:四川省农业机械研究设计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