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缸柴油机机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95871阅读:3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单缸柴油机机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单缸柴油机机体。
背景技术
柴油机由于配合零件间的高速相对运动产生大量的热和一定的磨损,需要将一定量的清洁机油供入磨擦表面以减少零件磨损和机械损失。中国专利号为96223522.9的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公开了一种单缸柴油机机体,在机体内分别设有与支承曲轴的左、右两个支承孔相通的左润滑油孔和右润滑油孔,左润滑油孔与右润滑油孔互通,当柴油机正常运转时,润滑油由机油泵泵出,经主轴承座后进入右润滑油孔,通过中间润滑油孔、左润滑油孔流入曲轴,并到达曲轴上的连杆轴颈。该单缸柴油机机体将润滑油路设在机体内,所以使得整机结构优化,润滑油路简单实用。但由于上述单缸的左、右润滑油孔设置在左、右两个曲轴支承孔下方的机体部位,该部位承受的压力、惯性力较大,原本应力就较大,油孔的设置使该部位的应力更大,缸体达不到强度要求,有油孔开裂的现象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以避免油孔开裂的单缸柴油机机体。
单缸柴油机机体具有曲轴孔、左、右上平衡轴孔、机油泵输出油孔和左、右下平衡轴孔,为达到上述目的,在机体内设有处于左上平衡轴孔下方且与曲轴孔连接的左上油道和处于右下平衡轴孔上方且与机油泵输出油孔连接的右下油道,左上油道和右下油道的开口均在后侧面上。
所述的上、下油道均为水平设置。
本实用新型将进入曲轴的润滑油左上油道设置在机体的上部,左上油道和右下油道之间的中间油道设置在后盖上,借用后盖,一方面减少了机体内的油道长度,另一方面机体的上部与曲轴支承孔下方的机体部位相比所承受的力较小,所以油道设置不影响缸体的强度,这样可以杜绝因应力过大而造成油孔开裂现象的发生。后盖配合设置油道,优化整机结构。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图;图2为图1右视图;图3为与本实用新型配合的后盖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为普通单缸柴油机机体,机体1具有曲轴孔2、左、右上平衡轴孔3、机油泵输出油孔5和左、右下平衡轴孔7,在机体内设有处于左上平衡轴孔3下方且与曲轴孔2连接的左上油道4和处于右下平衡轴孔7上方且与机油泵输出油孔5连接的右下油道6,上、下油道4、6均为水平设置,左上油道4和右下油道6的开口4-1、6-1均在后侧面上。
后盖8如图3所示,后盖8内设有油道9,油道9的两端开口9-1、9-2设置在与机体相合的面上,当后盖8安装在机体1的后侧时,油道9的两端开口9-1、9-2分别与左上油道开口4-1和右下油道开口6-1相吻合。机油泵压出的润滑油通过机体1的机油泵输出油孔5、右下油道6、后盖8的油道9、机体1的左上油道4进入曲轴油道。图3中孔9-3、9-4均为工艺孔,加工完毕后开口端堵死。
权利要求1.一种单缸柴油机机体,机体具有曲轴孔(2)、左、右上平衡轴孔(3)、机油泵输出油孔(5)和左、右下平衡轴孔(7),其特征在于在机体内设有处于左上平衡轴孔(3)下方且与曲轴孔(2)连接的左上油道(4)和处于右下平衡轴孔(7)上方且与机油泵输出油孔(5)连接的右下油道(6),左上油道(4)和右下油道(6)的开口(4-1、6-1)均在后侧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缸柴油机机体,其特征在于上、下油道(4、6)均为水平设置。
专利摘要一种单缸柴油机机体,在机体内设有处于左上平衡轴孔下方且与曲轴孔连接的左上油道和处于右下平衡轴孔上方且与机油泵输出油孔连接的右下油道,左上油道和右下油道的开口均在后侧面上。本实用新型将进入曲轴的润滑油左上油道设置在机体的上部,左上油道和右下油道之间的中间油道设置在后盖上,借用后盖,一方面减少了机体内的油道长度,另一方面机体的上部与曲轴支承孔下方的机体部位相比所承受的力较小,所以油道设置不影响缸体的强度,这样可以杜绝因应力过大而造成油孔开裂现象的发生。后盖配合设置油道,优化整机结构。
文档编号F02F7/00GK2646401SQ03278869
公开日2004年10月6日 申请日期2003年9月26日 优先权日2003年9月26日
发明者牟治兴 申请人:牟治兴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