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冲程内燃机旋转式配气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14089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四冲程内燃机旋转式配气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四冲程内燃机的配气机构。
技术背景传统的四冲程内燃机配气机构的原理基本相同,结构也大同小异,一般包括进、排气门、气门导管、气门弹簧、凸轮轴、摇臂、正时链轮(或正时齿轮)、正时链条(或顶杆)等,该种结构的配气机构运动冲击大、工作噪音大、功率内耗大且制约内燃机转速的提高。
近年来出现的转轴式配气机构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传统内燃机配气机构的上述缺陷,如专利号为92104768.1和02209912.3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轴式旋转配气机构,具有该种配气机构的内燃机结构简单,零部件少,运行平稳且噪音小。但该种结构的配气机构在转阀旋转过程中,进气和排气没有进行适当的相位重叠,内燃机不能实现充分的扫气,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内燃机的高速运行。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四冲程内燃机旋转式配气机构,在内燃机运行过程中能够实现充分扫气,以满足内燃机高速运行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配气机构包括阀体和位于阀体内的圆柱体旋转阀芯,阀芯与曲轴平行并由曲轴带动旋转,在阀体上开设有进气孔和与燃烧室连通的通孔,在阀芯上开设有可与阀体上进气孔和通孔连通的进气通道,和与通孔连通的排气通道,进气通道的两个开口位于阀芯圆柱面上,排气通道的两个开口分别位于阀芯圆柱面和端面上,在内燃机进气冲程开始时,位于阀芯圆柱面上的排气通道开口与阀体通孔存在一连通间隙。
阀芯上的进气通道在阀芯体内沿阀芯轴向斜向贯通,排气通道由阀芯径向孔与阀芯轴向孔连通而成。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配气机构由于在内燃机进气冲程开始时,位于阀芯圆柱面上的排气通道开口与阀体通孔还存在一连通间隙,使阀芯上的排气通道与燃烧室仍然连通,进气和排气进行适当的相位重叠,进入燃烧室中的混合气体在进气冲程开始的瞬间内能将燃烧室内的废气排挤出燃烧室,从而现实充分扫气,满足了内燃机高速运行的要求。


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旋转式配气机构一种具体结构的剖视示意图;图2为配气机构中阀芯的剖视图;图3为进气冲程开始时图1中A-A线的剖视示意图;图4为压缩冲程时图1中A-A线的剖视示意图;图5为做功冲程时图1中A-A线的剖视示意图;图6为排气冲程开始时图1中A-A线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该四冲程内燃机旋转式配气机构包括阀体3和位于阀体3内的圆柱体旋转阀芯4,阀芯4为一光滑台阶轴,与曲轴平行并由曲轴通过正时链轮1带动旋转,在阀体3上开设有进气孔2和与燃烧室连通的通孔5,在阀芯4上开设有可与阀体3上进气孔2和通孔5连通的进气通道11,进气通道11在阀芯4体内沿阀芯4轴向斜向贯通,其两个开口6、10位于阀芯4圆柱面上,其中开口6可与阀体3上的进气孔2接通,另一开口10可与阀体3上的通孔5接通;在阀芯4上开设有可与阀体3上通孔5连通的排气通道8,排气通道8由开设在阀芯4上的径向孔与开设在阀芯4上的轴向孔连通而成,其两个开口7、9分别位于阀芯4圆柱面和端面上,开口7可与阀体3上的通孔5接通。如图3至图5所示,在内燃机进气冲程开始时,位于阀芯4圆柱面上的排气通道开口7与阀体3通孔5存在一连通间隙12,使阀芯4上的排气通道8与燃烧室仍然连通,进气和排气进行适当的相位重叠,进入燃烧室中的混合气体在进气冲程开始的瞬间内能将燃烧室内的废气排挤出燃烧室,从而现实充分扫气。
权利要求1.一种四冲程内燃机旋转式配气机构,包括阀体(3)和位于阀体内的圆柱体旋转阀芯(4),阀芯与曲轴平行并由曲轴带动旋转,在阀体(3)上开设有进气孔(2)和与燃烧室连通的通孔(5),在阀芯(4)上开设有可与阀体(3)上进气孔(2)和通孔(5)连通的进气通道(11),和与通孔(5)连通的排气通道(8),其特征在于进气通道(11)的两个开口(6、10)位于阀芯圆柱面上,排气通道(8)的两个开口(7、9)分别位于阀芯圆柱面和端面上,在内燃机进气冲程开始时,位于阀芯圆柱面上的排气通道开口(7)与阀体通孔(5)存在一连通间隙(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气机构,其特征在于阀芯上的进气通道在阀芯体内沿阀芯轴向斜向贯通,排气通道由阀芯径向孔与阀芯轴向孔连通而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四冲程内燃机的配气机构。包括阀体和位于阀体内的圆柱体旋转阀芯,在阀体上开设有进气孔和与燃烧室连通的通孔,在阀芯上开设有可与阀体上进气孔和通孔连通的进气通道,和与通孔连通的排气通道,进气通道的两个开口位于阀芯圆柱面上,排气通道的两个开口分别位于阀芯圆柱面和端面上,在内燃机进气冲程开始时,位于阀芯圆柱面上的排气通道开口与阀体通孔存在一连通间隙,以现实充分扫气,满足内燃机的高速运行要求。
文档编号F01L7/00GK2661929SQ200320114728
公开日2004年12月8日 申请日期2003年10月1日 优先权日2003年10月1日
发明者傅洪海 申请人:重庆宗申技术开发研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