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气催化剂以及使用该尾气催化剂的尾气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07941阅读:3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尾气催化剂以及使用该尾气催化剂的尾气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载体上形成多个层的尾气催化剂。
背景技术
内燃机、尤其是汽车发动机用的尾气催化剂的具体例子有以下。对尾气中的烃(HC)和一氧化碳(CO)同时进行处理的氧化催化剂;对尾气中的烃、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NOx)同时进行处理的三元催化剂;在空燃比为稀燃状态下吸附尾气中的NOx,在该NOx达到饱和状态之前将空燃比切换为理论空燃比或浓状态,由此对NOx进行还原处理的NOx吸附还原型催化剂;以及通过还原剂对尾气中的NOx进行还原处理的NOx选择性还原型催化剂等。
氧化催化剂、三元催化剂、NOx吸附还原型催化剂和NOx选择性还原型催化剂都是将这些催化剂成分制成淤浆,将该淤浆浸泡在陶瓷制蜂窝形状等的载体中进行烧结而制备的。
但是,以往的尾气催化剂中,催化剂成分几乎是在载体上均匀形成,因此尾气流入到尾气催化剂时,尾气的气体扩散速度慢,结果不能充分进行尾气的处理,这屡见不鲜。
与此相对,日本特开平2002-191988号公报(专利文献1)和日本特开平2002-253968号公报(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在含有多孔质结构体的涂层上担载贵金属和NOx吸附剂,由此提高尾气的气体扩散性,提高NOx净化效率的NOx吸附还原型催化剂,其中所述多孔质结构体设有具特定孔径的微孔。但是,目前关于尾气催化剂,人们仍然希望能够进一步提高催化剂成分层中的尾气气体的扩散性,提高尾气的处理效率。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2002-191988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2002-253968号公报发明概要本发明人等在本发明中发现了提高尾气处理的尾气催化剂的构成。尤其是对于由多层形成的催化剂得到了以下认识通过使多层中的至少一层具有显示特定短径和直径的空隙、且含有催化剂成分,可以提高尾气的处理。因此,本发明基于上述认识完成。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可提高尾气的气体扩散性、提高尾气处理的尾气催化剂。
本发明的尾气催化剂是至少具备载体和在该载体上形成多个层的尾气催化剂,上述多层中的至少一层在该层中具有空隙,上述多层中的至少一层含有催化剂成分。
附图简述

图1(A)~(E)表示本发明的尾气催化剂的概略图。
图2表示本发明的处理尾气的装置的概略图。
发明的具体说明尾气催化剂本发明的尾气催化剂的构成形式是多层中的至少一层在该层中具有空隙。本发明中,多层中的至少一层含有催化剂成分。这里,层中的“空隙”是指层中存在空间,具体有空孔、微孔、隧道状(圆柱、方柱)的细长微孔等。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本发明的尾气催化剂优选在含有上述催化剂成分的上述多层中的至少一层中具有空隙。根据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的方案,本发明的尾气催化剂优选上述空隙的平均直径为0.2μm以上、500μm以下。
1.方案使用图1对本发明的尾气催化剂的方案进行说明。图1(A)~(E)表示本发明的尾气催化剂的一个方案的截面图。图1(A)表示在载体1上形成第一层2、在其上形成具有空孔31的第二层3的尾气催化剂。图(B)表示在载体1上呈凹凸状形成具有通路22的第一层2、在其上形成具有空孔31的第二层3的尾气催化剂。图(C)表示在载体1上呈海岛状形成具有通路22的第一层2、在其上形成具有空孔31的第二层3的尾气催化剂。图(D)表示在载体1上呈凹凸状和海岛状形成具有空孔21和通路22的第一层2、在其上形成具有空孔31和通路32的第二层3的尾气催化剂。图(E)表示在载体1上呈凹凸状形成具有空孔21的第一层2、在其上形成具有空孔31的第二层3的尾气催化剂。如图1(E)的符号4所示,该尾气催化剂第一层2存在未被第二层3覆盖的部分。
如图1(A)~(E)所示,尾气催化剂中,第一层2和第二层3相邻,这些层中具有空孔(21或31)或通路(22或32)作为空隙。第一层2和第二层3可以具有相同或不同的平均空隙率。上述尾气催化剂可以使尾气的气体扩散性提高,另外尾气的接触面积增大,因此可有效处理尾气。
上述中,第一层2和第二层3至少一方或两方含有催化剂成分。第一层2和第二层3中的空孔或通路是各层中的空隙的一个例子,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形状。
2.空隙的平均直径根据本发明的优选方案,多层中的至少一层中的空隙平均直径为0.2μm以上、500μm以下,优选下限为0.5μm以上、上限为300μm以下。本发明中,“平均直径”是指相对于空隙的最大截面积,将截面积的四倍除以截面的全周长所得的值。本发明中,多层中的至少一层存在空隙时,该空隙的平均空隙率为5%以上、80%以下,优选上限为60%以下、优选下限为10%以上。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形成的多层的形状可以是任意的,优选形成凹凸状。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优选方案,优选多层中的至少一层在载体上呈海岛状形成。这些形状可以是在载体上形成多层时物理形成,也可以通过适当调节成型剂的形状、量来形成。
多层中的各层的厚度为1μm以上、300μm以下,优选上限为280μm以下、优选250μm以下,下限为2μm以上,优选5μm以上。
在载体上形成多层的方法的具体例子有以下。向溶剂(例如水)中添加多孔质结构体粉末、根据需要添加催化剂成分(形成催化剂层时)、和成型剂,搅拌,制成淤浆。将该淤浆附着于载体上进行烧结,在载体上形成一层。接着,附着形成了其它淤浆的一层,进行烧结,按照上述顺序,再在该层上分别形成其它层。将其反复进行,可以制备本发明的尾气催化剂。
成型剂优选在烧结时或干燥时燃烧、其化学特性不残留于尾气催化剂中的成型剂。成型剂优选具有热分解性或可燃性的球体、圆柱体等形态。所述具体例子有发泡剂、表面活性剂、发泡性合成树脂、活性碳、石墨粉末、纸浆粉末、有机物纤维、塑料纤维等。发泡剂的具体例子有La2(CO3)3、Al2(CO)3、Ce2(CO)3等,优选含有与催化剂成分同样的元素。表面活性剂的具体例子有磺酸型、羧酸型等阴离子性表面活性剂,胺型等阳离子性表面活性剂,脂肪酸酯型等两性离子性表面活性剂等。发泡性合成树脂的具体例子有聚氨酯系、聚苯乙烯系、聚乙烯系、聚酯系、丙烯酸酯系等合成树脂。另外,空隙并不仅由发泡剂形成,还可以通过可产生大小均匀的气泡(例如微气泡器)的装置形成。
成型剂的添加量相对于多层中各层的成分总量为5%重量以上、80%重量以下,优选上限为70%重量以下、优选60%重量以下,下限为5%重量以上,优选8%重量以上。
多孔质结构体粉末的具体例子有氧化铝、氧化铈、氧化钛、氧化锆、结晶性沸石等。多层中的至少一层含有催化剂成分时,催化剂成分可根据尾气中的成分适当选择,根据本发明的优选方案,优选含有三元催化剂、氧化催化剂、NOx吸附还原型催化剂或NOx选择性还原型催化剂的催化剂成分。多层的各催化剂层可以含有相同或不同的催化剂成分。
载体的具体例子有含有氧化铝的颗粒形状(粒状)或含有堇青石陶瓷或不锈钢等金属的Monolith(单块)形状(蜂窝状)。特别优选耐热性、耐热冲击性和机械强度优异的蜂窝状。
尾气催化剂的应用本发明的尾气催化剂结合尾气处理用途如下构成。
(1)三元催化剂本发明的另一方案可以提供三元催化剂,此时,多层中的至少一层含有活性金属和根据需要的催化助剂作为三元催化剂成分。
活性金属活性金属有贵金属,其具体例子有铂、钯、铑,优选选自铂、钯、铑以及它们的混合物。活性金属的添加量相对于三元催化剂成分的总量为0.001%重量以上、20%重量以下,上限优选5%重量以下,下限为0.002%重量以上、优选0.005%重量以上。
催化助剂催化助剂的具体例子选自氧化铝、氧化铈、氧化锆、氧化钪、氧化钇、氧化镧、氧化钕、氧化镨、沸石以及它们的复合氧化物。
(2)氧化催化剂本发明的另一方案可提供氧化催化剂,此时,多层中至少一层含有活性金属和根据需要的催化助剂作为氧化催化剂成分。
活性金属活性金属有贵金属,其具体例子有铂、钯、铑,优选选自铂、钯、铑以及它们的混合物。
活性金属的添加量相对于氧化催化剂成分的总量为0.001%重量以上、30%重量以下,优选上限为25%重量以下,优选下限为0.002%重量以上。
催化助剂催化助剂的具体例子有氧化铝、氧化铈、氧化锆、沸石等。
(3)NOx吸附还原型催化剂本发明的另一方案提供NOx吸附型催化剂,此时,多层中的至少一层含有NOx吸附剂、活性金属和根据需要的催化助剂作为NOx吸附型催化剂成分。
NOx吸附剂NOx吸附剂的具体例子选自碱金属、碱土金属、稀土元素以及它们的混合物。
碱金属的具体例子选自锂、钠、钾、铷、铯、钫以及它们的混合物。
碱土金属的具体例子选自铍、镁、钙、锶、钡以及它们的混合物。
稀土元素的具体例子选自钪、钇、镧、铈、镨、钕以及它们的混合物。
NOx吸附剂可以根据需要含有贱金属,其具体例子有镍、铜、锰、铁、钴、锌等。
NOx吸附剂的添加量相对于NOx吸附还原型催化剂成分的总量为1%重量以上、80%重量以下,优选上限为75%重量以下、优选70%重量以下,下限为2%重量以上、优选5%重量以上。
活性金属活性金属的具体例子有贵金属、贱金属。贵金属的具体例子选自铂、钯、铑、钌、铱、锇、金、银以及它们的混合物,优选铂、钯、铑以及它们的混合物。
贱金属的具体例子有镍、铜、锰、铁、钴、钨、钼、锌以及它们的混合物。
活性金属的添加量相对于NOx吸附还原型催化剂成分的总量为超过0%重量、50%重量以下,优选上限为45%重量以下,优选40%重量以下。
催化助剂催化助剂的具体例子选自氧化铝、氧化铈、氧化锆、氧化钛、二氧化硅以及它们的复合氧化物。催化助剂的添加量相对于NOx吸附还原型催化剂成分的总量为超过5%重量但为95%重量以下,优选上限为90%重量以下、优选60%重量以下。
(4)NOx选择性还原催化剂本发明的另一方案提供NOx选择性还原型催化剂,此时,多层中的至少一层含有活性金属和催化助剂作为NOx选择性还原型催化剂。
活性金属活性金属的具体例子选自贵金属、过渡金属、稀土金属、它们的混合物以及它们的氧化物,优选选自铂、金、铜、钒、钨、钛以及它们的氧化物。
活性金属的添加量相对于NOx吸附还原型催化剂成分的总量为0.001%重量以上、20%重量以下,优选上限为15%重量以下、优选10%重量以下,下限为0.002%重量以上、优选0.005%重量以上。
催化助剂催化助剂选自氧化铝、氧化铈、氧化锆、氧化钛、二氧化硅、沸石以及它们的复合氧化物。催化助剂的添加量相对于NOx选择性还原型催化剂成分的总量为超过1%重量但为50%重量以下,优选上限为45%重量以下,优选40%重量以下。
还原剂NOx选择性还原型催化剂在对尾气中的氮氧化物进行处理时利用还原剂。还原剂的具体例子有氨或胺、尿素或其衍生物、肼或其衍生物、三嗪或其衍生物、烃、或含有氧原子的有机化合物。
胺的具体例子有碳原子数1~5的胺,优选甲胺。尿素的衍生物的具体例子优选胍、缩二脲。肼的衍生物的具体例子优选氰尿酸。烃的具体例子有轻油、煤油或C3~C8的石蜡等。含氧原子的有机化合物的具体例子有醇类(优选碳原子数1~5的醇,更优选甲醇、乙醇)、酮类、醚类、有机羧酸类、脂肪酸类、酯类。
尾气处理装置本发明的另一方案提供具备本发明的尾气催化剂的尾气处理装置。使用图2对本发明的尾气处理装置的内容进行说明。图2表示具备本发明的尾气催化剂的尾气处理装置的概略图。本发明的尾气处理装置50是在设有尾气流入口52和尾气排出口53的装置本体上设置本发明的尾气催化剂51。尾气从流入口52流入,在本发明的尾气催化剂51中,尾气中的烃、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的至少一种得到处理,经处理的尾气经排出口53排出。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方案,图2中,尾气催化剂51为本发明的三元催化剂时,尾气中的烃、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通过该尾气催化剂(三元催化剂)处理,生成水、二氧化碳和氮气。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优选方案,图2中,尾气催化剂51为本发明的氧化催化剂时,尾气中的烃和一氧化碳通过该尾气催化剂(氧化催化剂)处理,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优选方案,图2中,尾气催化剂51为本发明的NOx吸附还原型催化剂时,尾气中的氮氧化物通过该尾气催化剂(NOx吸附还原型催化剂)处理,生成水和氮气。图2中,尾气催化剂51为本发明的NOx选择性还原型催化剂时,尾气中的氮氧化物通过还原剂和该尾气催化剂(NOx选择性还原型催化剂)处理,生成水和氮气。这时,还原剂由位于尾气催化剂51前方的还原剂导入部导入。
尾气催化剂的用途本发明的尾气催化剂用于尾气的净化。本发明的尾气催化剂以及使用该催化剂的装置可用于内燃机、特别是火花点火式发动机(例如汽油发动机)、压缩点火式发动机(例如柴油发动机)的排气系统。这些发动机可以是调节空燃比使燃料燃烧的发动机,其优选的具体例子有稀燃发动机、直喷式发动机,优选将它们组合的发动机(即直喷式稀燃发动机)。直喷式发动机是采用可实现高压缩比、燃烧效率提高、并且尾气降低的燃料供给系统的发动机。因此,通过与稀薄发动机组合,可以进一步提高燃烧效率和降低尾气。
本发明的尾气催化剂可用于搭载于搬运机器、机械等上的内燃机的排气系统。搬运机器、机械的具体例子例如有轿车、大客车、卡车、翻斗车、内燃机车(きどうしや)、摩托车、带发动机的自行车、船舶、坦克、摩托艇、航空运输机器等运输机;中耕机、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链锯、木材搬运机械等农林生产机械;渔船等水渔业机械;油罐车、起重机、压榨机、发掘机等土木作业机械;发电机等。本发明的尾气催化剂例如应用于车辆的排气系统时,可以以起始催化剂(start catalyst)、底置、歧管转换器的形式设置。
实施例通过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内容。但是本发明的内容并不由这些实施例限定及解释。
尾气催化剂的制备例1将25重量份γ-Al2O3粉末、60重量份水、硝酸铂溶液混合,再混合丙烯酸酯系树脂[使用平均粒径为30μm左右~150μm左右(平均为60μm左右)的树脂]作为成型剂,使其占总体的10%重量。通过高速搅拌器(シルバ-ソン公司制造)在大气气氛中搅拌30分钟,得到成型剂均匀分散的淤浆。接着,准备堇青石制的蜂窝状基材(容量1000cc、600孔/英寸2日本ガイシ(株)公司制备),浸泡在上述淤浆中,提起,除去多余的淤浆,然后在大气中、在500℃烧结1小时,层合第一层。
将5重量份γ-Al2O3粉末、20重量份水、硝酸铑溶液混合,再混合丙烯酸酯系树脂[使用平均粒径为0.5μm左右~100μm左右(平均为20μm左右)的树脂]作为成型剂,使其占总体的20%重量。通过上述高速搅拌器在大气气氛中搅拌30分钟,得到成型剂均匀分散的淤浆。接着,将形成了第一层的蜂窝状基材浸泡在该淤浆中,提起,除去多余的淤浆,然后在大气中、在500℃烧结1小时,层合第二层,得到尾气催化剂(三元催化剂)。
该尾气催化剂中,每1L蜂窝状基材中,Pt(铂)的担载量为0.54g,Rh(铑)的担载量为0.07g。
例2不添加成型剂地形成第二层,除此之外与例1同样地得到尾气催化剂。
例3不添加成型剂地形成第一层,除此之外与例1同样地得到尾气催化剂。
比较例1不添加成型剂地形成第一层和第二层,除此之外与例1同样地得到尾气催化剂。
评价试验1在具有尾气出入口的试验装置(掘场制作所制造)内分别配置从例1~3和比较例1的催化剂中切取的直径25.4mm、长30mm的催化剂。在气体温度900℃下、每隔3分钟相互由该装置的入口部流入表1所示的浓组成的气体和稀燃组成的气体,进行20小时热处理。然后将表2所示的浓组成的气体和稀燃组成的气体以分别1Hz由该装置的入口部通入,然后测定NOx的净化率。测定是在气体温度280℃和300℃下进行。各温度下5分钟的平均净化率(%)如表3所示。表1和2中的(%)表示%体积。
表1

表2

表3

例4将10重量份γ-Al2O3粉末、15重量份氧化铈和氧化锆的复合氧化物、77重量份水、硝酸铂溶液混合,再混合丙烯酸酯系树脂[使用平均粒径为30μm左右~150μm左右(平均为60μm左右)的树脂]作为成型剂,使其占总体的14%重量。通过高速搅拌器(シルバ-ソン公司制造)在大气气氛中搅拌30分钟,得到成型剂均匀分散的淤浆。接着,准备堇青石制的蜂窝状基材(容量1000cc、600孔/英寸2日本ガイシ(株)公司制备),浸泡在上述淤浆中,提起,除去多余的淤浆,然后在大气中、在500℃烧结1小时,层合第一层。
将5重量份γ-Al2O3粉末、5重量份氧化铈和氧化锆的复合氧化物、76重量份水、硝酸铑溶液混合,再混合丙烯酸酯系树脂[使用平均粒径为4μm左右~7μm左右(平均为5μm左右)的树脂]作为成型剂,使其占总体的8%重量。通过上述高速搅拌器在大气气氛中搅拌30分钟,得到成型剂均匀分散的淤浆。接着,将形成了第一层的蜂窝状基材浸泡在该淤浆中,提起,除去多余的淤浆,然后在大气中、在500℃烧结1小时,层合第二层,得到尾气催化剂(三元催化剂)。
该尾气催化剂中,每1L蜂窝状基材中,Pt(铂)的担载量为0.75g,Rh(铑)的担载量为0.075g。
比较例2不添加成型剂地形成第一层和第二层,除此之外与例4同样地得到尾气催化剂。
评价试验2将例4和比较例2中得到的尾气净化用催化剂分别装在催化剂罐中,设置在排气量4000CC的汽油发动机的排气系统中,在A/F变动=14.5(恒定)的条件下使标准汽油燃烧,并且在催化剂床内温度900℃下放置50小时。
然后将各催化剂装在直径15cm、长40cm的圆筒内,设置在排气量为2200CC的汽油发动机车辆中,使标准汽油燃料燃烧,通过FTP模式(过渡模式尾气试验)评价。评价装置采用商品名“MEXA9000”(掘场制作所公司制造)。其评价结果如下述表4所示,数值越小则表示尾气净化性能高。
表4

例5将16重量份γ-Al2O3粉末、8重量份氧化铈和氧化锆的复合氧化物、65重量份水、硝酸钯溶液混合,再混合丙烯酸酯系树脂[使用平均粒径为4μm左右~7μm左右(平均为5μm左右)的树脂]作为成型剂,使其占总体的8%重量。通过高速搅拌器(シルバ-ソン公司制造)在大气气氛中搅拌30分钟,得到成型剂均匀分散的淤浆。接着,准备堇青石制的蜂窝状基材(容量635cc、600孔/英寸2日本ガイシ(株)公司制备),浸泡在上述淤浆中,提起,除去多余的淤浆,然后在大气中、在500℃烧结1小时,层合第一层。
将6重量份γ-Al2O3粉末、6重量份氧化铈和氧化锆的复合氧化物、80重量份水、硝酸铑溶液混合,再混合丙烯酸酯系树脂[使用平均粒径为4μm左右~7μm左右(平均为5μm左右)的树脂]作为成型剂,使其占总体的6%重量。通过上述高速搅拌器在大气气氛中搅拌30分钟,得到成型剂均匀分散的淤浆。接着,将形成了第一层的蜂窝状基材浸泡在该淤浆中,提起,除去多余的淤浆,然后在大气中、在500℃烧结1小时,层合第二层,得到尾气催化剂(三元催化剂)。
该尾气催化剂中,每1L蜂窝状基材中,Pd(钯)的担载量为0.53g,Rh(铑)的担载量为0.11g。
比较例3不添加成型剂地形成第一层和第二层,除此之外与例5同样地得到尾气催化剂。
评价试验3将例5和比较例3中所得的尾气净化用催化剂分别装在催化剂罐中,设置在排气量4000CC的汽油发动机排气系统上,在A/F变动为每一周期6分钟/次(A/F=14.5为5.5分钟、A/F=17为0.5分钟)的条件下使标准汽油燃料燃烧,且在催化剂床内、温度830℃下放置8小时。
然后将各催化剂重新装在罐中,设置在排气量为2200CC的汽油发动机排气系统上,使标准汽油燃料燃烧,且通过11P模式(实车尾气模式)评价。评价装置采用商品名“MEXA9000”(掘场制作所公司制造)。其评价结果如下述表5所示,数值越小则表示尾气净化性能高。
表5

权利要求
1.尾气催化剂,该尾气催化剂至少具备载体和在该载体上形成的多个层,其中,上述多层中的至少一层在该层中具有空隙,上述多层中的至少一层含有催化剂成分。
2.权利要求1的尾气催化剂,其中含有上述催化剂成分的上述多层中的至少一层在该层中具有空隙。
3.权利要求1或2的尾气催化剂,其中上述空隙的平均直径为0.2μm以上、500μm以下。
4.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的尾气催化剂,其中上述多层中的至少一层在该层中具有空隙时,上述层的平均空隙率为5%以上、80%以下。
5.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的尾气催化剂,其中上述多层中相互相邻的层具有可以相同或不同的平均空隙率。
6.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的尾气催化剂,其中上述多层中的最下层在上述载体上呈凹凸状或海岛状形成。
7.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的尾气催化剂,其中上述多层中的至少一层中所含的催化剂成分选自三元催化剂、氧化催化剂、NOx吸附还原型催化剂和NOx选择性还原型催化剂。
8.权利要求7的尾气催化剂,其中上述三元催化剂含有贵金属。
9.权利要求7的尾气催化剂,其中上述氧化催化剂含有贵金属。
10.权利要求7的尾气催化剂,其中上述NOx吸附还原型催化剂含有选自碱金属、碱土金属、稀土元素和它们的混合物。
11.权利要求7的尾气催化剂,其中上述NOx吸附还原型催化剂含有贵金属或贱金属。
12.权利要求7的尾气催化剂,其中上述NOx选择性还原型催化剂含有选自铂、金、铜、钒、钛、钨和它们的氧化物以及它们的混合物而成。
13.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的尾气催化剂,该尾气催化剂用于火花点火式发动机或压缩点火式发动机。
14.权利要求13的尾气催化剂,其中上述发动机为稀燃发动机、直喷式发动机或将它们组合的发动机。
15.装置,该装置对尾气中的烃、一氧化碳或氮氧化物进行处理,该装置具备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的尾气催化剂,上述尾气催化剂中,可以将上述尾气中的烃、一氧化碳或氮氧化物氧化或还原,处理成二氧化碳、水或氮气。
16.装置,该装置对尾气中的烃、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进行处理,该装置具备权利要求7或8的三元催化剂,上述三元催化剂中,将上述尾气中的烃、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氧化或还原,处理成水、二氧化碳和氮气。
17.装置,该装置对尾气中的烃和一氧化碳进行处理,该装置具备权利要求7或8的氧化催化剂,上述氧化催化剂中,将上述尾气中的烃和一氧化碳氧化,处理成水和二氧化碳。
18.装置,该装置对尾气中的氮氧化物进行处理,该装置具备权利要求7、10和11中任一项的NOx吸附还原型催化剂,上述NOx吸附还原型催化剂中,燃料的空燃比为稀燃时,吸附尾气中的氮氧化物;燃料的空燃比为理论空燃比或浓时,将上述吸附的氮氧化物还原,处理成氮气。
19.装置,该装置对尾气中的氮氧化物进行处理,该尾气处理装置具备导入还原剂的导入部和在其后方设置的权利要求7或12中的NOx选择性还原型催化剂,上述NOx选择性还原型催化剂中,将上述尾气中的氮氧化物通过由上述导入部导入的还原剂还原,处理成水和氮气。
20.权利要求19的装置,其中上述还原剂是氨或胺、尿素或其衍生物、肼或其衍生物、三嗪或其衍生物、烃、或含有氧原子的有机化合物。
21.权利要求15~20中任一项的装置,该装置还具备将上述尾气通入尾气催化剂的入口部和排出经上述尾气催化剂处理的上述尾气的出口部。
22.权利要求21的装置,该装置用于火花点火式发动机或压缩点火式发动机。
23.权利要求22的装置,其中上述发动机为稀燃发动机、直喷式发动机或将它们组合的发动机。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可提高催化剂层中尾气的气体扩散性、提高催化效率的尾气催化剂。本发明是至少具备载体和在该载体上形成的多个层的尾气催化剂,上述多层中的至少一层在该层中具有空隙,且上述多层中的至少一层含有催化剂成分。
文档编号F01N3/10GK101043944SQ20048004421
公开日2007年9月26日 申请日期2004年11月1日 优先权日2004年10月15日
发明者谷川贤二, 张迅 申请人:约翰逊马西日本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