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擎省油方法及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88943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引擎省油方法及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使引擎省油的方法及装置,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利用液/气混合装置产生一高湿空气,并在引擎加速时可让该高湿空气被吸入燃烧室,利用高湿空气中的液体微滴因吸热气化、产生膨胀力量以增加引擎动力的引擎省油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基于省油的目的,目前一些供应水燃料的设备,如中国台湾新型专利第
M254516所揭示的结构,是通过一超音波震荡器密封在一金属容器内产生超微水气,并使这些超微水气被吸入引擎里的高温燃烧室。其目的是使这些超微水气得以因引擎内的高温分解成氧分子与氢分子,提供燃烧以产生动力。此项专利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节省燃油,但在实际使用过程当中,发现这类的专利技术仍有不足譬如前述专利设备中的超音波震荡器固定在一铝壳容器之内。容器的底部有一海绵层和一空气过滤器,中心设置并贯穿一多层套管,套管的顶部则连接一真空室及一阀门。整个构造十分复杂,装配与拆修也都相当不便,因此故障时极可能被整颗丢弃而造成资源的浪费。超音波震荡元件必须接上电源才能动作,目前价格仍十分昂贵,持续动作时很容易发生故障,而故障时又无法从容器外透视得知,故应有待进一步发明。

发明内容
按一般物理现象,水滴在高温变成水蒸汽会瞬间膨胀1700倍,以此气化膨胀的力量增加引擎动力。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与上述专利最大的不同点是本发明不釆取产生超微水气、高温分解成氧分子与氢分子的方法,而改以产生高湿空气的装置及方法,让湿空气里的液体在吸入燃烧室时因高热瞬间气化产生膨胀力推动引擎活塞以增进动力。
考虑到传统引擎的设计,在怠速时必須能维持经济的油/气混合比l:15,
突然加速时供油回路相对地增加供油,但空气的供给则无法瞬间完全补充,这造成油气过浓而未完全燃烧,产生废气和耗油的问题。若在怠速时不断地供应高湿空气给引擎,則会发生油/气混合比过淡、空气过多而发生抖动与慢速熄火的现象。
有鉴于现有技术当中的不足,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根据上述原理提供一种引擎省油方法及装置,只在引擎加速时通过高湿空气补充适量空气,使油
/气混合比趋近理想值,利用高湿空气里的液体微滴在引擎里吸热、气化膨胀来明显增强引擎动力的同时达到省油目的,同时完全避免因油/气比例不当而导致的发生抖动、慢速熄火等现象。
为达前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引擎省油方法,利用一液/气混合装置与一引擎的进气岐管连接,并在该液/气混合装置与该引擎进气岐管之间利用 一压力变化感应阀门加以控制;其中该液/气混合装置用以产生一含有液体微滴的高湿空气,且该压力变化感应阀门在该引擎加速时开启,使该含有液体微滴的高湿空气在该引擎加速时被吸入引擎燃烧室。本发明的省油方法主要是产生一高湿空气,再利用一压力变化感应阀门在引擎加速时开启,让高湿空气吸入引擎燃烧室因气化而瞬间膨胀,以此膨胀力量可使引擎能以较少的油耗产生动力而达到省油效果。
本发明的引擎省油装置,用于与一至少设有一引擎进气岐管、 一燃烧室及一引擎曲轴箱的引擎相接,该引擎省油装置包括 一液/气混合装置,用于将一外界空气与一液体混合而产生一含该液体微粒的高湿空气;及一压力变化感应阀门,供连接于该液/气混合装置与该引擎进气岐管之间,并利用该引擎于加速时的吸力增加而开启,使该高湿空气在引擎加速时得以被吸入引擎燃烧室,由该高湿空气中的液体微粒吸热气化膨胀的力量而增加该引擎加速时的动力。
其中,液/气混合装置具体包括一辅助空气滤清器与一混合组件,混合组件用以将来自辅助空气滤清器的空气与一液体储槽的水或液态燃料混合,产生含细微水滴或含液态燃料的高湿空气。
本发明所提供的省油方法及装置与其它现有技术相比较时,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1. 本发明提供高湿空气,可利用水或生物质燃油等液体在吸热气化的剎那间膨胀1700倍的物理现象,以此膨胀的力量增加引擎的动力。
2. 本发明的引擎省油方法及装置,在引擎加速时可提供高湿空气,在
吸热气化过程中能降低引擎温度,减少NOx废气的产生与排放。
3. 本发明的引擎省油方法及装置可在引擎怠速时减少或停止高湿空气的供应,不影响引擎既定的油/气混合比,不会有抖动、慢速熄火的现象发生。
4. 本发明的引擎省油装置,仅仅包括了可简化为液体储槽的液/气混合装置和压力变化感应阀门,结构十分简单,装配与拆修方便;并且这些元件是相互独立的组件,局部元件发生故障或损坏时可以仅更换局部元件,不会造成引擎省油装置被整颗丢弃而造成资源的浪费。
5. 本发明的液/气混合装置可以不必接通电源,可利用引擎在工作时产生的废热使液体蒸发,不仅节省电能、价格低廉,在持续动作时也不容易发生故障;并且简化为液体储槽的液/气混合装置可以制成透明或半透明状,在发生故障时能方便地从外部观视。


图l为本发明的引擎省油方法的实施例示意图。图2为图1的引擎省油方法的变化实施例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的引擎省油装置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引擎省油装置的变化实施例示意图。
图5为图3的引擎省油装置的另一变化实施例示意图。
图6为图3的引擎省油装置利用电能驱动的变化实施例示意图。
图7为图3的引擎省油装置利用电能驱动的另一变化实施例示意图。
图8为图3的引擎省油装置利用引擎废热驱动的变化实施例示意图。
图9为图3的引擎省油装置利用引擎废热驱动的另一变化实施例示意图。
图10为图3的引擎省油装置利用引擎废热驱动的另一变化实施例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辅助空气滤清器20液/气混合装置
21液体储槽22曝气元件
23滤筛元件24超音波雾化器
25加湿器30压力变化感应阀门
50引擎51空气滤清器
52风管53进气岐管
54引擎燃烧室55供油回路
56引擎曲轴箱57呼吸软管
58排气管210入口
211液体储槽212第_>储槽
230第一滤筛元件231第二滤筛元件
232回流管233连通管
234细透气管251热蒸发型加湿器
252传热元件253热蒸发型加湿器
254传热元件255冷却水套
256金属管257水管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 利,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如图1所示, 一般引擎50的进气路径通常是从空气滤清器51吸入空气,
经过风管52及引擎进气岐管53,供油回路55根据风管52的空气流量透过 化油器或喷嘴供油,在怠速时维持较经济的油/气混合比1:15。
当驾驶者忽然猛踩油门使引擎50加速时,由于进气路径有一定的流动 阻力将造成迟滞反应,所供应的空气需经过一段时间才能完全反应加速时的 需求,导致油/气混合比过浓、燃料无法完全燃烧、空气污染与耗油现象。
当燃烧过程中引擎50活塞下行,强大的爆发力使引擎燃烧室54的部分 废气越过活塞环而渗入下方的引擎曲轴箱56。为此,引擎曲轴箱56通常会 设有一 PCV阀将此渗漏废气排入引擎进气岐管53,重新吸入引擎燃烧室54 里燃烧,最后随废气经由排气管58排放。
引擎50运作时,活塞(未图示)将忙于引擎燃烧室54与引擎曲轴箱56 之间往复动作。为能维持内部的压力与外界平衡,传统引擎曲轴箱56除PCV 阔外,还应设有一呼吸软管57与风管52相通,以此进行吸入与吐气的作用。 由于引擎50运作时的高温传入,引擎曲轴箱56里的机油不断地蒸发并产生 蒸气,这些机油蒸气将随着呼吸软管57的吐气排入风管52, 一遇冷空气便 在风管52里凝结产生油垢,久之影响进气路径的通畅,加速时需要更长的 时间才能赶上空气供应量的瞬间需求。
本发明的省油方法包括产生一高湿空气与一辅助空气滤清器10所供应 的空气混合,利用一压力变化感应阀门30在引擎加速时自动开启,以补充 加速时瞬间激增的空气需求量。过程中,高湿空气里的液体微滴随空气被吸 入引擎燃烧室,遇高热急遽地产生气化膨胀力量,让引擎50产生更多的动 力而达到省油的目的。
如图1所示,为依据本发明的引擎省油装置实施例,包括一液/气混合装置20及一压力变化感应阀门30。该液/气混合装置20包括一辅助空气滤 清器10及与该辅助空气滤清器10相连通的混合组件,其中该辅助空气滤清 器IO用于引入外部空气,而混合组件用于产生细微水滴或含液态燃料^[滴, 并与来自辅助空气滤清器10的空气混合成含细微水滴或含液态燃料微滴的 高湿空气。利用压力变化感应阀门30的控制,只在引擎加速时才大量地供 应高湿空气给引擎50吸入。
液/气混合装置20可以是任何一种能够产生含细微水滴或液态燃料微滴 的高湿空气的装置,其中的混合组件可以是现有技术中的超音波雾化器、热 蒸发型加湿器等等,不再详细述,如果外部空气质量相对较好,其中的辅助 空气滤清器10可以省略。液/气混合装置20的混合组件可连接一液体储槽 21,以保证液/气混合装置20连续工作时能不断的补充液体;当然,如果混 合组件具有相对较大的存储液体空间,可以不必连接液体储槽21,但由于存 储的液体量相对有限,适于短途行驶。本实施例中连接了液体储槽21,液体 储槽21里的水或液态燃料会被转化为微滴并与空气混合,混合后的高湿空 气再被吸入引擎燃烧室54内气化产生高倍的膨胀力量,以提升引擎50的动 力。
压力变化感应阀门30连接于液/气混合装置20与引擎进气岐管53之间。 在本发明中,压力变化感应阀门30可以是市面上任何一种能够根据压力变 化开启和关闭管路的阀门、电子感应开关等,不作限制,优选的,可以釆用 申请人:先前的中国200720002179. X号专利中的引擎进气调节装置,不再详 述。当引擎50不加速时,压力变化感应阔门30保持关闭或微量开启,以此 避免高湿空气破坏引擎50于怠速时平稳运作所需的油/气混合比;而当引擎 50加速时,利用增大的进气吸力打开压力变化感应阀门30,这时高湿空气 便可被吸入引擎燃烧室54补充助燃空气,里面的液体微滴吸热产生气化膨 胀的力量。
如图2所示,为解决前述机油蒸气在风管52内冷凝油垢的老问题,本发明的引擎省油方法是将传统引擎曲轴箱56的呼吸软管57连接至液/气混 合装置20。例如,如图2所示,呼吸软管57可以连接至辅助空气滤清器10, 由于辅助空气滤清器10通常只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 ,因此呼吸软管57可以 连接至辅助空气滤清器10的进口,或者是在辅助空气滤清器10的主体上额 外开设呼吸软管57的连接口,只要能将呼吸软管57连接至辅助空气滤清器 10即可;呼吸软管57除了可连接至辅助空气滤清器10上以外,如图3-5 所示,呼吸软管57也可以通过一个三通管连接到辅助空气滤清器10与混给 组件之间的管路上,结构简单,同样可使机油蒸汽返回引擎燃烧室54内再 度燃烧而不会使风管52内冷凝油垢。这样,当引擎活塞(未图示)上行时, 让外界空气从辅助空气滤清器10进入引擎曲轴箱56平衡箱内的压力;当引 擎50加速时,引擎进气岐管53内的吸力增加使压力变化感应阀门30开启, 引擎曲轴箱56内的机油蒸汽与高湿空气里的液态微滴一起被吸入引擎燃烧 室54,通过燃烧及液体气化急遽膨胀的力量增加引擎50的动力,同时引擎 曲轴箱56内的机油蒸汽又返回至引擎燃烧室54内进行燃烧,不会冷凝在风 管52内。
如图3所示,本发明的引擎省油装置同样包括液/气混合装置20及一压 力变化感应阀门30,液/气混合装置20仍然包括混合组件和辅助空气滤清器 10,混合组件连接于辅助空气滤清器10与压力变化感应阀门30之间。本实 施例中的不同之处是混合组件简化为一个液体储槽21用于储存液体而与 外部空气相混合,该液体储槽21与辅助空气滤清器10相接。当引擎50加 速时,来自引擎进气岐管53的吸力增加而开启压力变化感应阀门30,外界 空气受此吸力从辅助空气滤清器10吸入液体储槽21内变成气泡,气泡上升 离开液体时将挟带出液体微滴而产生前述的高湿空气。该实施例中的混合组 件仅包括一个液体储槽21,结构非常简单,也不需使用电源,不易发生故障。
如图4所示的变化实施例中,为增进液/气混合装置20的液体储槽式的 混合组件的液化能力,可在液体储槽21中进一步设一曝气元件22,该曝气元件22与辅助空气滤清器10相接。当引擎50加速时,来自引擎进气岐管 53的吸力增加而开启压力变化感应阀门30,外界空气受此吸力从辅助空气 滤清器10、曝气元件22吸入液体储槽21内变成气泡,气泡上升离幵液体时 将挟带出液体微滴而产生前述的高湿空气。
本实施例的曝气元件22可为一多孔的管状体、空壳或盘体。较佳者, 为避免飞溅的现象及减少颗粒较大的液滴从中产生,在液/气混合装置20的 液体储槽21内再设置一个滤筛元件23。为便于观察液面并适时补充液体, 实施者可以透明或半透明容器作为液体储槽21,并在槽体上设以加盖的入口 210以便添加液体。
如图5所示的变化实施例,其中的液/气混合装置20的混合组件在图4 的基础之上又作了进一步改进,至少由一曝气元件22、液体储槽211、 一第 二储槽212、一第一滤筛元件230、 一回流管232及一连通管233所组接而 成。
本实施例的曝气元件22的入口与辅助空气滤清器10相接,出口为一个 或复数个小孔,用以使外界空气可在液体储槽211内的液体吐出气泡,将液 体的微滴混入空气里面。
本实施例的回流管232上端插置于液体储槽211内,下端连接第二储槽 212。连通管233连接于液体储槽211与第二储槽212之间。当压力变化感 应阀门30开启时,来自引擎进气岐管53的吸力使空气经由曝气元件22产 生气泡。较佳者,液体储槽211之内还可再增设一第二滤筛元件231于回流 管232的上端附近,以初步拦阻飞溅或较大液滴产生。
当液体储槽211内的液体逐渐随着气泡变成高湿空气中的微滴,液面一 旦低过回流管232的上端,引擎进气岐管53的吸力便将第二储槽212内的 液体抽进液体储槽211,直到液面的高度漫过回流管232的上端再流回第二 储槽212内。如此便可维持足够的液体提供曝气所需。
较佳者,可在第二储槽212顶部增加一细透气管234。当第二储槽212内的液体经由该连通管233被抽引到液体储槽211时,可利用此透气管234 引入外界空气、第二储槽212内的空气或液体,避免该第二储槽内蓄积负压, 影响液体的抽引。
如图6所示的变化实施例,其中的液/气混合装置20的混合组件至少由 一液体储槽21及一超音波雾化器24所组接而成。通过超音波雾化器24高 频震荡,使液体储槽21里的液体雾化成液体微滴而与来自辅助空气滤清器 10的空气及来自引擎曲轴箱56的机油蒸气混合, 一起被吸入引擎燃烧室54 产生气化膨胀和重新燃烧。
如图7所示的变化实施例,其中液/气混合装置20的混合组件是由一利 用电力驱动的传统加湿器25连接一液体储槽21所组成。有关此类加湿器25 的技术目前已有许多专利文献提供,申请人在此不予赘述。但无论是图6所 示的超音波雾化器24,或图7所示的加湿器25,必须外接电源才能运作, 而图3、 4、 5所示的液/气混合装置20则毋需外接电源,直接利用引擎进气 岐管53的吸力即可运作。
如图8所示的变化实施例,其中液/气混合装置20的混合组件是由一热 蒸发型加湿器251连接传热元件252、 一液体储槽21所组成。本实施例的主 要变化,是利用一传热元件252连接液/气混合装置20的混合组件与引擎进 气岐管53,以此传热元件252将引擎进气岐管53的废热转为液体蒸发所需 的热源以产生高湿空气。
如图9所示的变化实施例,液/气混合装置20的混合组件可由一热蒸发 型加湿器253连接一传热元件254及一液体储槽21所组成,与图8所示的 实施例,主要变化在于所利用的传热元件254是连接于热蒸发型加湿器253 与排气管58之间,以此传热元件254将排气管58的废热转化为蒸发液体的 热源,以产生高湿空气。前述传热元件252及254可为一热管(heat pipe)、 金属管线或金属壳体,将热从一端传至另一端,从一侧传至另一侧。
本发明还可作如图10所示的变化实施例,其中液/气混合装置20的混合组件可由一金属管256和一液体储槽21组合而成。金属管256容置于液体储 槽21内,以水管257与引擎50的冷却水套255连接,使冷却水套255内的 热水得以流经该金属管256内,以对管外的液体加热使其产生蒸气。这些蒸 气将和从辅助空气滤清器10进入的外界空气混合而产生高湿空气。
说明一下,液/气混合装置20的混合组件实施为一热蒸发型加湿器的工 作热源,除以上所提及的实施例以外,当然可以外接电源,譬如还可以电瓶 为电源,利用一电热元件(例如电加热棒)对一液体储槽内的液体加热(未 图示),使其产生蒸气并与引自辅助空气滤清器的外界空气混合为前述的高 湿空气,不作限制,当然不必连接电源是最佳的。
以上详细说明是针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具体说明,但该实施 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技艺精神所为的等效实 施或更动,均应包含于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 一种引擎省油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一液/气混合装置与一引擎的进气岐管连接,并在该液/气混合装置与该引擎进气岐管之间利用一压力变化感应阀门加以控制;其中该液/气混合装置用以产生一含有液体微滴的高湿空气,且该压力变化感应阀门在该引擎加速时开启,使该含有液体微滴的高湿空气在该引擎加速时被吸入引擎燃烧室。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擎省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气混合装置包括 一辅助空气滤清器,用于引入一外界空气;及一混合组件,与该辅助空气滤清器相连通,用于产生液体微粒并与外界空气混合成高湿空气。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引擎省油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引擎设有一引擎曲轴箱及一呼吸软管,利用该呼吸软管的一端连接于该引擎曲轴箱,另一端连接于该液/气混合装置来避免风管内冷凝油垢;其中,该呼吸软管的另一端连接于该辅助空气滤清器,或者是连接于该混合组件与该辅助空气滤清器之间相连通的管路上。
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引擎省油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液/气混合装置的混合组件利用一加湿器产生该含有液体微滴的高湿空气。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引擎省油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加湿器为超音波雾化器,该超音波雾化器进行高频震荡产生该含有液体微滴的高湿空气;或者该加湿器为热蒸发型加湿器,该热蒸发型加湿器利用一电瓶的热量来蒸发液体,或者是外接电源来蒸发液体,或者利用来自引擎进气岐管的热蒸发液体,或者利用来自一排气管的热蒸发液体,或者利用来自一引擎水套的热蒸发液体。
6.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引擎省油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液/气混合装置的混合组件利用一液体储槽,提供空气与该液体储槽内的液体混合而产生该含有液体微滴的高湿空气。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引擎省油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混合组件利用一曝气元件与该辅助空气滤清器连接而可在该液体储槽里产生气泡,从而产生该含有液体微滴的高湿空气。
8. 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引擎省油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混合组件由所述液体储槽、 一第二储槽、 一连通管及一回流管互相组接而成,且利用该连通管使该液体储槽与该第二储槽的底部相通,而通过该引擎进气的吸力将该第二储槽内的液体抽引至该液体储槽内;且当该液体储槽内的液体高于该回流管的上端时,通过该回流管流回该第二储槽之内。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引擎省油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储槽的顶端上连接一透气管,以避免第二储槽内累积负压。
10. —种引擎省油装置,用于与一至少设有一引擎进气岐管、 一燃烧室及一引擎曲轴箱的引擎相接,其特征在于,该引擎省油装置包括一液/气混合装置,用于将一外界空气与一液体混合而产生一含该液体微粒的高湿空气;及一压力变化感应阀门,供连接于该液/气混合装置与该引擎进气岐管之间,并利用该引擎于加速时的吸力增加而开启,使该高湿空气在引擎加速时得以被吸入引擎燃烧室,使该高湿空气中的液体微粒吸热气化膨胀而增加该引擎加速时的动力。
11. 如权利要求IO所述的引擎省油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液/气混合装置包括一辅助空气滤清器,用于引入一外界空气;及一混合组件,与该辅助空气滤清器相连通,用于产生液体微粒并与引入的外界空气混合成高湿空气。
12.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引擎省油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混合组件包括加湿器,该加湿器与该辅助空气滤清器相连通。
13.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引擎省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器为一超音波雾化器,以进行高频震荡产生该含有液体微滴的高湿空气;或者所述加湿器为一热蒸发型加湿器,所述热蒸发型加湿器连接于一电瓶作为使液体蒸发的热源;或者是外接电源作为液体蒸发的热源;或者所述热蒸发型加湿器与该引擎进气岐管之间还连接一传热元件,用以将该引擎进气岐管的热源化为使该热蒸发型加湿器内的液体蒸发的热源;或者该热蒸发型加湿器与该引擎所连接的排气管之间连接一传热元件,用以将该排气管的热源化为使该热蒸发型加湿器内的液体蒸发的热源;或者该引擎还包括一冷却水套及一水管,该热蒸发型加湿器内还设有一金属管与该水管相接,使该冷却水套内的热水得以流经该金属管内对管外的液体加热。
14.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引擎省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组件还包括有一液体储槽,该液体储槽与该加湿器相连通,使该外界空气得以从该辅助空气滤清器进入,通过该加湿器将该液体储槽内所储存的液体雾化而与该外界空气混合产生该高湿空气。
15.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引擎省油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混合组件包括一液体储槽而可供容置一液体,该液体储槽与该加辅助空气滤清器相连通。
16.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引擎省油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混合组件还包括一曝气元件,该曝气元件设于液体储槽内并与辅助空气滤清器相连通,以使该外界空气可从该辅助空气滤清器吸入该曝气元件,而于该液体储槽内产生气泡而产生该高湿空气;或者该混合组件进一步包括 一金属管,容置于该液体储槽之内;及一水管,用于与一引擎冷却水套连接,使该引擎冷却水套内的热水得以流经该金属管对该液体加热而产生蒸气,供与该外界空气混合而产生该髙湿空气;或者该混合组件具体包括 一曝气元件, 一端与该辅助空气滤清器相接,一端设有复数个孔用以产生复数个气泡;所述液体储槽,用以储存一液体及容置该曝气元件,使该复数个气泡通过该液体而产生一含有液体微滴的高湿空气; 一第二储槽用以储存该液体; 一连通管,连接于该液体储槽与该第二储槽两者的底部,使该第二储槽内的液体得以经由该连通管抽引到该液体储槽;及一回流管,设有一上端,该上端位于该液体储槽内的工作液面, 一下端连接至该第二储槽。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引擎省油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混合组件还包括至少一个滤筛元件,该滤筛元件设于该液体储槽内;或者,该第二储槽上端还连接一细透气管,当该第二储槽内的液体经由该连通管被抽引到该液体储槽时,利用该透气管引入空气或液体,避免在该第二储槽内蓄积负压。
全文摘要
一种引擎省油方法及装置。引擎省油方法是产生一高湿空气,利用一压力变化感应阀门在引擎加速时开启,让高湿空气得以被吸入引擎燃烧室里通过吸热、气化而瞬间发生膨胀,并以此液体气化时高倍膨胀的物理现象产生动力,使引擎在加速时能以较少的油耗产生动力,达到省油效果。引擎省油装置包括一辅助空气滤清器、一液/气混合装置及一压力变化感应阀门,液/气混合装置用以将来自辅助空气滤清器的空气与一液体储槽的水或液态燃料混合,产生含无数细微水滴或含液态燃料微滴的高湿空气;压力变化感应阀门与引擎进气岐管相通,可利用引擎在加速时的吸力骤增而开启,使高湿空气在引擎加速时被吸入引擎燃烧室里产生气化膨胀的力量,从而增加引擎的动力。
文档编号F02M25/00GK101545420SQ20081008695
公开日2009年9月30日 申请日期2008年3月28日 优先权日2008年3月28日
发明者陈葆徕 申请人:陈葆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