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补气型消声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37761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补气型消声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摩托车用消声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国n排放水平的消声器,如图2所小,其结构包括了消声器筒
体12、网筒13、第一消音管2、第二消音管IO、第三消音管15、第四消音 管14、第一隔音板5、第二隔音板7、第三隔音板9和第四隔音板16。第 一消音管2伸入消声器筒体后,穿过第一隔音板5、第二隔音板7和第三隔 音板9,并与第二消音管10连接,第二消音管10穿过第三隔音板9,第三 消音管15穿过第二隔音板7,第四消音管14穿过第二隔音板7和第三隔音 板9。该消声器虽然具有消声效果好、容易批量生产优点。但是,其缺点也 相当的明显,消声器内部空间不大,尾气中的有害气体的排放依然比较严
重,且排气噪声大。随着国家对摩托车尾气排放的要求愈加严格,国m尾
气排放标准的实施使得现有的消声器己经不能满足当前日益严峻的摩托车 排放要求,在这样的大趋势下,摩托车消声器朝多功能方向发展已成必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补气型消声器,能够降低 摩托车尾气有害气体的排放,降低了发动机排气的噪声。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补气型消声器, 包括消声器筒体、网筒、第一消音管、第二消音管、第三消音管、第四消 音管、第一隔音板、第二隔音板、第三隔音板和第四隔音板,所述第一消 音管伸入消声器筒体,所述第一消音管依次穿过第一隔音板、第二隔音板
3和第三隔音板;第一消音管后连接有第二消音管,所述第二消音管穿过第 三隔音板,所述第三消音管穿过第二隔音板,所述第四消音管穿过第二和 第三隔音板;所述第一消音管后设有前段催化转化器,所述前段催化转化 器后连接有催化转化器接管,所述催化转化器接管后连接有后段催化转化 器;所述催化转化器接管上设有补气管构件。
作为改进,所述催化转化器接管内径与补气管构件内径的比值大于等 于1.5。
作为改进,所述前段催化转化器与后段催化转化器两端分别连接有催 化转化器接头,所述催化转化器接头较大端内径与较小端内径的比值大于 等于1.5。
作为改进,所述网筒上设有密布小孔,并在网筒周围设有玻璃纤维棉。 所述的第四消音管上设有密布小孔,并在第四消音管周围设有玻璃纤维棉。 降低了排气时的噪声。
发动机所排放的废气进入该补气型消声器后,首先由催化转化器接头 进入前段催化转化器,在此处,前段催化转化器22促使发动机排出的废气 与空气发生还原反应,将废气中的CO、 N0x、 HC转化成N2、 H20、 C02等。 催化转化器接管与催化转化器接头形成了一个急剧变化的空间,当发生了 还原反应的发动机废气以间歇的方式进入催化转化器接管时,催化转化器 接管就会在短时间内产生一定的负压,利用此负压通过补气管构件由外界 吸入新鲜空气,当新鲜空气与之前已经发生还原反应的废气混合并进入后 段催化转化器时,后段催化转化器在氧气充分的情况下,能够更好的对废 气进行氧化,从而达到进一步降低排放的目的。经过充分的还原氧化反应 后,发动机废气从后段催化转化器经过催化转化器接头进入第一消音管, 之后再由第二消音管进入第二隔音板和第三隔音板之间的消声器空间,在 此空间中排气噪声被进一步降低。当废气在此空间内膨胀后,它将由第三 消音管进入第一隔音板和第二隔音板之间的消声器空间,同样,在此空间中排气噪声也将被降低。最后,发动机废气由第四消音管进入第三隔音板 和第四隔音板之间的消声器空间,并最终通过消声器尾管排入大气。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与现有技术相比,在第一消音管后增加了前后两段催化转化器,可以 降低发动机尾气排放中的有害气体成分,而且还可以降低排气噪声。同时, 在两段催化转化器之间增加了一个补气管构件,提高后段催化转化器的工 作效率的同时降低了该类消声器所使用的催化转化器成本,另外本实用新 型所述的补气型消声器达到国III尾气排放要求。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视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 一种补气型消声器,包括消声器筒体12、网筒13、第一 消音管2、第二消音管IO、第三消音管15、第四消音管14、第一隔音板5、 第二隔音板7、第三隔音板9和第四隔音板16,所述第一消音管2伸入消 声器筒体12;所述第一消音管2后连接有催化转化器接头3,所述催化转 化器接头3设置在前段催化转化器4 一端上,所述前段催化转化器4另一 端上同样设有催化转化器接头3,所述前段催化转化器4通过催化转化器接 头3与催化转化器接管6 —端连接,所述催化转化器接管6另一端连接有 催化转化器接头3,所述催化转化器接头3后设有后段催化转化器8,所述 后段催化转化器8通过催化转化器接头3与第二消音管10连接;以上所述 的连接方式为第一消音管2-催化转化器接头3-前段催化转化器4-催化转 化器接头3-催化转化器接管6-催化转化器接头3-后段催化转化器8-催化转化器接头3-第二消音管10。所述催化转化器接管6上设有补气管构件1, 为达到较好的氧化还原反应,所述催化转化器接管6内径与补气管构件1 内径的比值大于等于1. 5,同时所述催化转化器接头3较大端内径与较小端 内径的比值大于等于1.5,且较大端均与前后两段催化转化器连接。为降低 排气噪声,所述网筒13上设有密布小孔,并在网筒13周围设有玻璃纤维 棉;所述的第四消音管14上设有密布小孔,并在第四消音管14周围设有 玻璃纤维棉。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气型消声器的工作流程如下发动机所排放的废气 进入该补气型消声器后,先经过第一消音管,再通过催化转化器接头3进 入前段催化转化器4,在此处,前段催化转化器4促使发动机排出的废气(C0、 NOx、 HC等)与空气发生还原反应,将废气中的CO、 N0x、 HC转化成N2、 H20、 C02等。催化转化器接管6与催化转化器接头3形成了一个急剧变化 的空间,当发生了还原反应的发动机废气以间歇的方式进入催化转化器接 管6时,催化转化器接管6就会在短时间内产生一定的负压,利用此负压 通过补气管构件1由外界吸入新鲜空气,当新鲜空气与之前已经发生还原 反应的废气混合并进入后段催化转化器8时,后段催化转化器8在氧气充 分的情况下,能够更好的对废气进行氧化,从而达到进一步降低排放的目 的。经过充分的还原氧化反应后,发动机废气从后段催化转化器8经过催 化转化器接头3进入第二消音管10后再进入第二隔音板7和第三隔音板9 之间的消声器空间,在此空间中排气噪声被进一步降低。当废气在此空间 内膨胀后,它将由第三消音管15进入第一隔音板5和第二隔音板7之间的 消声器空间,同样,在此空间中排气噪声也将被降低。最后,发动机废气 由第四消音管14进入第三隔音板9和第四隔音板16之间的消声器空间, 并最终通过消声器尾管排入大气。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发动机废气被充分的净化,同时,还降低了排
气噪声。
权利要求1.一种补气型消声器,包括消声器筒体、网筒、第一消音管、第二消音管、第三消音管、第四消音管、第一隔音板、第二隔音板、第三隔音板和第四隔音板,所述第一消音管伸入消声器筒体,所述第一消音管依次穿过第一隔音板、第二隔音板和第三隔音板;第一消音管后连接有第二消音管,所述第二消音管穿过第三隔音板,所述第三消音管穿过第二隔音板,所述第四消音管穿过第二和第三隔音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音管后设有前段催化转化器,所述前段催化转化器后连接有催化转化器接管,所述催化转化器接管后连接有后段催化转化器;所述催化转化器接管上设有补气管构件。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补气型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转化 器接管内径与补气管构件内径的比值大于等于l. 5。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补气型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段催化 转化器与后段催化转化器两端分别连接有催化转化器接头,所述催化转 化器接头较大端内径与较小端内径的比值大于等于l. 5。
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补气型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筒上设 有密布小孔,并在网筒周围设有玻璃纤维棉。
5.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补气型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四消 音管上设有密布小孔,并在第四消音管周围设有玻璃纤维棉。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补气型消声器,在所述第一消音管后设有前段催化转化器,所述前段催化转化器后连接有催化转化器接管,所述催化转化器接管后连接有后段催化转化器;所述催化转化器接管上设有补气管构件。在第一消音管后增加了前后两段催化转化器,可以降低发动机尾气排放中的有害气体成分,而且还可以降低排气噪声。
文档编号F01N1/08GK201301745SQ20082020132
公开日2009年9月2日 申请日期2008年9月28日 优先权日2008年9月28日
发明者丛 张, 韦佳嘉, 进 颜 申请人:远勤山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