帆式风压驱动运输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70205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帆式风压驱动运输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帆式风压驱动运输系统。
背景技术
风压驱动的运载工具早期主要是帆船,后来有人把帆运用到陆地车辆和雪橇上, 例如美国专利US7603958。这种通过帆来获取风能的运载工具有两个主要缺点,一个是受风 向的影响大,虽然有"好舵手使八面风"的说法,但是风向对帆船和帆车的影响还是相当大 的;第二个缺点是,只有风力足够时才能使用;第三个缺点是速度慢。由于这些缺点,人们 早已将帆船从运输工具中淘汰,而只是作为一种体育用具,帆车和带帆的雪橇等更是根本 就没有得到商业化应用。造成这些缺陷的原因主要是不能将风能收集起来,输送到可以利 用的地方,并根据需要进行控制。 然而,申请号为CN200910223964. 1的中国专利申请里提出的风河式风能采集、输 送、控制和利用系统克服了上述缺陷,为人类冲出风能使用的瓶颈找到了突破口。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基于CN200910223964. 1号专利申请而提出的一种新的利用风能的车 辆,即,帆式风压驱动车辆。所以,CN200910223964. 1号专利申请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附 图及摘要中记载的全部内容也是本发明说明书的记载的一部分,但为简明起见,在此并不 对其赘述。 本发明的风帆式风压驱动运输系统的主要部分是可控风压隧道和在该隧道内受 风压驱动行走的车辆。所述隧道旁具有CN200910223964. 1中描述的利用站端风能输送支 线管道,所述车辆在该隧道内并因其上的受风面受风压驱动而行走,隧道内的两侧壁和/ 或顶部和底部带有众多沿隧道连续分布的用于向隧道内排风的风口 ,这些风口与风河式风 能采集、储存、输送、控制和利用系统中的利用站端风能输送支线管道相通,两侧壁上的风 口对称于竖直的隧道正中平面,而顶部和底部上的风口对称于水平的隧道正中平面,这些 风口在关闭时都是气密的,各风口都带有可调角度的导风叶片;本风帆式风压驱动运输系 统还包括增压装置,其将上述与各风口相连通的风能输送支线管道增压,从而可以按照设 计时速驱动所述车辆;本风帆式风压驱动运输系统内还设有控制装置和所述可控风压隧道 内沿线分布的众多传感器,这些传感器用于向所述控制装置传送监测参数,这些监测参数 包括车辆和载物重量、路线坡度以及当时的环境风压等,所述控制装置根据由这些监测参 数确定的实况以及所储存的运行数据并通过自动控制指令和/或人为指令控制风压,并随 车辆行驶的位置控制风口的启闭和导风叶片的角度;所述车辆带有舱室和行走部件,所述 受风面的位置使得所述风口开启时,导风叶片可以根据控制装置的指令,将风引导到该受 风面上。 所述控制装置内存储有车辆运行数据,用于根据这些数据和实况控制风压、喷射 方向等。这些存储在控制装置内的运行数据可以根据运算获得,但必须通过试验校正,或者直接根据试验获取。 优选的是,所述增压装置为若干气泵或空压机,特别优选为柱塞泵,这样易于使风 能输送支线大量增压。这些增压区内设置众多用于检测压力和温度的传感器,并配有消防 设施,以防止爆炸和燃烧。 所述控制风口开启和关闭的具体手段在现有技术中很容易找到,例如在沿线设置 车辆行走时触及的行程开关,通过形成开关来控制,也可以在沿线设置传感器,并通过控制 中心实现风口的开启和关闭的控制。 所述导风叶片可以是风口的风门,也可以是独立于风门的导风部件。 所述行走部件在现有技术中也有多种,例如常见的装于车辆下部的车轮,也可以
采用包住车辆的大轮,这样可以减少车轮的安装工序。由于本发明的风压驱动运输系统中
的车辆不需要传动轴,所以可以实现这种包住车体的大轮。 所述车辆可以设置转向操作机构,也可以不设置,如果不设置转向操作机构,则或 者可以依靠隧道侧壁的引导,或者可以通过两侧壁上的风压控制,实现车辆的转向。
所述系统的隧道内也可以设置轨道,使车辆在轨道上行驶,这样可以有利于车辆 的引导。但优选实施例不设置轨道。 所述车辆的制动可以通过控制风压方向,使其反向而实现。 所述受风面优选为车辆本身的车体外表面,特别是后表面和前表面。当车辆前进 时,后表面为风帆,当车辆制动或后退时,前表面为受风面,而受控的导风叶片将风引导到 受风面上,当需要车辆直线行驶时,导风叶片将风对称于车体对称轴地引导到受风面上,当 需要转向时,则根据转向的需要,适当不对称地引导。当然,车辆转向时也可以将风引导到 车辆的侧面上,这时,这辆的外侧壁就称为了受风面。
所述车辆可以是单独的车辆,也可以是列车。 显然,本发明的这种帆式风压驱动运输系统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帆船或帆式车辆 或雪橇中的缺陷,不受地域和风向的限制,而且可以大大地集中风力,或者说提高风压,使 帆式风压驱动运输车辆的运力大大提高。


图1为本发明的帆式风压驱动运输系统的一优选实施例的隧道沿水平方向截取 的一横截面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帆式风压驱动的运输系统的一优选实施例的车辆的一主视图。
图1所示的本发明的帆式风压驱动运输系统中的隧道1的两侧壁2上设置若干沿 线连续分布的风口,这些风口对称于隧道的竖直的纵中平面。每个风口上带有兼做导风叶 片的风门3,其角度通常被调节成将风引向车辆的受风帆上。在其它实施例中,这样的众多 风口也可以设置在隧道内侧的顶部和底部,它们对称于隧道的水平的纵中平面沿线连续分 布。也可以在两侧和顶部及底部都设置这样的风口。 图中示出导风叶片将风对称于隧道引导,但当需要转向时,也可以根据转向的需 要并受到控制装置(例如控制中心)的控制而适当地非对称引导。 图2所示为本发明的帆式风压驱动运输系统中的车辆的一个实施例。该实施例中 的车辆7具有舱室4、包住舱室4的车轮6和轴承5。这是目前认为比较理想的一种车辆的实施形式,因为其部件比较少,安装简便,节省工时。 在阅读了说明书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发明并不限于上面结合附图描 述的具体实施例,相反,说明书描述的技术方案包括了无数外延,这些外延都包括在权利要 求书所限定的技术方案中。为简明起见,更具体的一些细节没有全部描述,这些细节都是公 知常识,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阅读了本申请后,完全可以结合这些公知常识,并根 据具体的设计要求,经过特定的试验获取具体的参数,并根据具体的设计要求,在现有技术 中选择适合的部件和组件,实施本发明的任何具体实施方案。
权利要求
风帆式风压驱动运输系统,包括车辆和风帆,其特征在于具有可控风压隧道,所述风帆为所述车辆外表面上的受风面,所述车辆在该隧道内并因其上的受风面受风压驱动而行走,隧道内的两侧壁和/或顶部和底部带有众多沿隧道连续分布的用于向隧道内排风的风口,这些风口与风河式风能采集、储存、输送、控制和利用系统中的利用站端风能输送支线管道相通,两侧壁上的风口对称于竖直的隧道正中平面,而顶部和底部上的风口对称于水平的隧道正中平面,这些风口在关闭时都是气密的,各风口都带有可调角度的导风叶片;本风帆式风压驱动运输系统还包括增压装置,其将上述与各风口相连通的风能输送支线管道增压,从而可以按照设计时速驱动所述车辆;本风帆式风压驱动运输系统内还设有控制装置和所述可控风压隧道内沿线分布的众多传感器,这些传感器用于向所述控制装置传送监测参数,这些监测参数包括车辆和载物重量、路线坡度以及当时的环境风压等,所述控制装置根据由这些监测参数确定的实况以及所储存的运行数据并通过自动控制指令和/或人为指令控制风压,并随车辆行驶的位置控制风口的启闭和导风叶片的角度;所述车辆带有舱室和行走部件,所述受风面的位置使得所述风口开启时,导风叶片可以根据控制装置的指令,将风引导到该受风面上。
2. 如权利要求1的风帆式风压驱动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在隧道沿线设置车辆行走 时触及的行程开关,通过形成开关来控制所述风门的开闭。
3. 如权利要求1的风帆式风压驱动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在隧道沿线设置传感器,并 通过控制中心实现风口的开启和关闭的控制。
4. 如上述任一权利要求的的风帆式风压驱动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叶片是 风口的风门,也可以是独立于风门的导风部件。
5. 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的风帆式风压驱动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部件 为装于车辆下部的车轮。
6. 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的风帆式风压驱动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部件 为包住车辆的大轮。
7. 如权利要求4的风帆式风压驱动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部件为装于车辆 下部的车轮。
8. 如权利要求4的风帆式风压驱动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部件为包住车辆 的大轮。
9. 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的风帆式风压驱动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的制 动通过使风压反向而实现。
10. 如权利要求4的风帆式风压驱动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的制动通过使风 压反向而实现。
全文摘要
风帆式风压驱动运输系统,包括车辆和风帆,其特征在于具有可控风压隧道,所述车辆在该隧道内,因其上的风帆受风压驱动而行走,所述隧道旁具有风河式风能采集、储存、输送、控制和利用系统中的利用站端风能输送支线管道,隧道内的两侧壁和/或顶部和底部带有连续分布的用于向隧道内排风的风口,两侧壁上的风口对称于竖直的隧道正中平面,而顶部和底部上的风口对称于水平的隧道正中平面,这些风口在关闭时都是气密的,各风口都带有可调角度的导风叶片,系统内还设有控制装置,其随车辆行驶的位置控制风口的开启和关闭;另一方面,所述车辆带有舱室和行走部件,所述控制装置还控制导风叶片角度。
文档编号F03D7/06GK101737267SQ200910224129
公开日2010年6月16日 申请日期2009年11月25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25日
发明者谢天宏 申请人:谢天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