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音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82736阅读:2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消音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二轮摩托车等车辆使用的消音器。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在与发动机连接的排气管上安装有消音器。这种消音器是,在构成外壁 的外筒内设置具有小孔(以下,称为冲孔)的内筒,在外筒和内筒之间填充了玻璃绒等吸音 材料(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该消音器中,从形成在内筒上的冲孔吹出的废气的声压通 过吸音材料吸收,由此进行消音。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7-56714号公报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1公开的消音器中,在整个内筒范围内,冲孔以同样的形成 密度形成,但由于从内筒外周面到外筒内周面的长度不恒定,所以充填的吸音材料的厚度 也不恒定。因此,吸音材料所产生的消音效果不均勻,吸音材料薄的部分的吸音效果比厚的 部分低,存在消音效果变小的情况。因此,对于这种情况,为了确保吸音材料的厚度,考虑相 对于内筒增大外筒。但是,在该情况下,由于消音器变大,所以考虑到要求车辆的小型化以 及轻量化的实情,很难说效果良好。消音器内容本发明是鉴于该情况作出的消音器,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消音效果且实 现小型化的消音器。作为上述课题的解决手段,本发明技术方案1记载的消音器,具有构成外壁的外 筒(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外筒2)、设在所述外筒内且形成冲孔(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冲孔P)的 内筒(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内筒3)、被填充在所述外筒和所述内筒之间的吸音材料(例如实 施方式中的吸音材料4),该消音器被安装在排出来自发动机的废气的排气管(例如实施方 式中的排气管EX)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距所述外筒的长度长的部分(例如实施方式中 的扁平面部13、14)的所述冲孔的数量设定得比与所述长度长的部分相比距所述外筒的长 度短的部分(例如实施方式中的侧端部15、16)的所述冲孔的数量多。本发明技术方案2的消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形成为扁平形状,所述冲孔形 成在所述内筒的扁平面部(例如实施方式中的扁平面部13、14)上,所述内筒是以连结所述 内筒距所述外筒的长度最长的部分和所述外筒的直线的线方向与所述扁平面部的面方向 大致垂直的方式配置在所述外筒内。本发明技术方案3的消音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筒的所述扁平面部的内表面 上形成有向内侧突出的整流部(例如实施方式中的整流部19、20)。本发明技术方案4记载的消音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筒的所述扁平面部上形 成有凹部(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凹部17、18),由该凹部形成所述整流部。本发明技术方案5记载的消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部以相互相对的方式在 所述扁平面部的相对的内表面上各形成一个,并且从该扁平面部的宽度方向中央向一侧偏 置。
本发明技术方案6记载的消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部以相互相对的方式在 所述扁平面部的相对的内表面上各形成一个,并且形成在该扁平面部的宽度方向大致中 央。本发明技术方案7记载的消音器,其特征在于,使由所述整流部划分出的一侧的 所述扁平面部间的厚度(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厚度方向Tl、T2)与另一侧不同。本发明技术方案8记载的消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以随着趋向废气的出口 侧,其截面积变小的方式形成。本发明技术方案9记载的消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是将在所述扁平面部的 缘部(例如实施方式中的侧端部15、16)具有分割面的二个部件进行固定而成的对开构造, 在所述扁平面部的所述缘部侧不形成所述冲孔。本发明技术方案10记载的消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音材料为一张片状部件, 该吸音材料在所述扁平面部的一端部(例如实施方式中的侧端部15)弯折,然后,以在所述 扁平面部上折叠的方式设置。本发明技术方案11记载的消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为截面扁平形状,且形 成为设在细长侧的一端的第一主流路(例如实施方式中的通路21)和设在另一端的第二主 流路(例如实施方式中的通路22)经由缩径部(例如实施方式中的缩径部23)被连结的花 生形状。发明的效果根据技术方案1记载的消音器,无需变更外筒的大小来确保吸音材料的厚度,能 够从内筒距外筒的长度长的能确保吸音材料的厚度的部分较多地消除声压,所以能够提高 消音效果且实现小型化。根据技术方案2记载的消音器,能够确保冲孔的形成部分的表面积,并且由于冲 孔指向吸音材料的厚度厚的部分,所以能够进一步提高消音效果。根据技术方案3、4记载的消音器,由于能够使通过内筒的废气向内筒内部的宽度 方向分散,所以能够使内部的压力均勻化。另外,如技术方案4那样由凹部形成整流部,由 于能够成为一体形状,所以能使内筒的壁厚变薄并实现轻量化。根据技术方案5记载的消音器,通过整流部使内筒内部的排气通路分支,并使整 流部偏置,能够调整向各排气通路的排气流量。根据技术方案6记载的消音器,通过整流部使内筒内部的废气通路分支,能够使 向各排气通路的排气流量均等。根据技术方案7记载的消音器,能够调整废气流动。根据技术方案8记载的消音器,通过使排气通路慢慢节流来使其具有通气阻力, 由此,声压不会一下子在出口侧排出,能够在吸音材料侧消除,所以能够进一步提高消音效^ ο根据技术方案9记载的消音器,成为制造容易且能够在吸音材料厚的部分消除声 压的构造。根据技术方案10记载的消音器,能够以消除声压的扁平面部的厚度增大的方式 通过吸音材料有效覆盖内筒。


图1是具有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消音器的二轮摩托车的侧视图。图2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消音器的剖视图。图3是沿图2的A-A线的剖视图。图4是构成消音器的扁平形状的内筒的立体图。图5是从与内筒的宽度宽的面大致垂直的方向观察该内筒的图。图6是从侧面观察图4所示的内筒的图。图7是沿图5的B-B线的剖视图。图8是表示内筒的一半体的图。图9是表示内筒的另一半体的图。附图标记的说明1消音器2 外筒3 内筒4吸音材料10内筒主体(内筒)13、14扁平面部15、16侧端部(缘部、一端部)17、18 凹部19、20 整流部21,22通路(第一主流路、第二主流路)23缩径部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示出了具有本实施方式 的消音器1的二轮摩托车30的整体侧视图。在以下的附图中,在适当的位置标注了表示车 辆前方的箭头FR、表示车辆上方的箭头UP。在图1所示的越野型的二轮摩托车30中,前轮31被轴支承在左右前叉32的下端 部,左右前叉32的上部经由转向杆33能转向地被车身架34的头管35枢轴支承。在转向 杆33的上部安装有杆型的转向手柄36。左右主管37从头管35的上部后侧向后下并向后方延伸,该左右主管37的后端部 在车身前后中间部与左右枢轴架38的上端部相连。在左右枢轴架38的下部,摇臂39的前 端部能够上下摆动地被枢轴支承,在该摇臂39的后端部轴支承有后轮40。比左右主管37更陡地倾斜的单个的下车身架41从头管35的下部后侧向斜后下 方延伸,与该下车身架同样倾斜的左右低车身架42从该下车身架41的下端部向左右分支 地延伸,该左右低车身架42的下部向后方弯曲地延伸,并连接在左右枢轴架38的下端部。在车身架34内侧,搭载有作为二轮摩托车30的原动机即发动机43。发动机43是 具有与车宽方向平行的曲轴的单汽缸发动机,在构成其下部的曲轴箱44上大致垂直地立 设有汽缸45。曲轴箱44的后部兼作为变速箱,在该曲轴箱44的后部左侧配置有驱动链轮46,该驱动链轮46和后轮40左侧的从动链轮47卷挂有传动链条48。在汽缸45的后部连接有发动机进气系统的节流阀体49,该节流阀体49的后部连 接有空气过滤器箱50。汽缸45的前部连接有发动机废气系统的排气管EX。而且,排气管EX围绕车身右侧向车身后部左侧延伸,在排气管EX的后端部连接有 本发明的消音器1。图2示出了消音器1的截面,如该图所示,消音器1由构成外壁的外筒2、设在外筒 2内的内筒3、被填充在外筒2和内筒3之间的由玻璃绒形成的吸音材料4构成,并被安装 在排气管EX上。以下,对消音器1进行详细说明。在消音器1中,外筒2由前部盖部件5、外筒主体6、后部盖部件7构成,通过前部 盖部件5覆盖被穿插于消音器1内部的排气管EX的后端部,通过外筒主体6覆盖内筒3。 另外,通过后部盖部件7覆盖被设置于内筒3后部的尾管8。前部盖部件5形成为朝向前方缩径的杯状,成为细径的前部内周面与排气管EX的 外周面抵接,并且成为粗径的后部与外筒主体6的前部连结。外筒主体6为从前部盖5向 后方延伸的细长状的筒体,其后部与后部盖部件7连结。后部盖部件7形成为从外筒主体6的后部向后方缩径的杯状,在后部盖部件7的 后部,使从内筒3延伸的尾管8形成为面向外部的开口。前部盖部件5和外筒主体6、以及 外筒主体6和后部盖部件7分别一部分相互重合并通过铆钉接合。内筒3是通过焊接两个部固定而成的对开构造的筒体,并一体地具有与排气管 EX的后端部连接的圆筒状的前部连接部9、从前部连接部9的后部向后方延伸的细长状的 内筒主体10、形成在内筒主体10的后部且与尾管8的前端部连接的圆筒状的后部连接部 11。在内筒3中,前部连接部10嵌合在排气管EX的内侧,后部连接部11嵌合尾管8 的前部。图中Cl表示连接前端连接部9和后部连接部11的中心的中心线,前端连接部9 和后部连接部11的轴向为一致的关系。内筒3将来自排气管EX的废气送入尾管8。尾管 8将废气向外部放出。另外,在内筒主体10上形成有后面详述的多个小孔(冲孔),废气还 从该孔放出。另外,在内筒3中,后部连接部11被穿插在分隔外筒主体6和后部盖部件7的隔 板12上所形成的开口中,后部连接部11的外周面与所述开口的缘部抵接。隔板12的外周 缘通过铆钉与外筒主体6和后部盖部件7 —起接合,由此,如图3所示,内筒3在外筒2内 被保持恒定的姿势。这里,在图3中,3A表示构成内筒3的一半的内筒半体,3B表示构成另 一半的内筒半体。在内筒3中,内筒主体10形成为扁平形状,更详细地说,参照图4 图6,内筒主体 10形成为由构成宽度宽的面且沿前后方向以细长状延伸的一对相对的扁平面部13、14、和 结合这些扁平面部13、14的两端部且厚度薄的侧端部15、16构成封闭截面的扁平行状。以 下,图3、图5所示的箭头W方向表示内筒主体10的宽度方向,图3、图6所示的箭头T方向 表示内筒主体10的厚度方向。在内筒主体10中,扁平面部13设定在内筒半体3A上,扁平面部14设定在内筒半 体3B上,两者相互相对。图7示出了沿图5的B-B线的截面,如该图所示,侧端部15是通 过使内筒半体3A的一侧的端部和内筒半体3B的一侧的端部重合并焊接而构成的,侧端部16是通过使内筒半体3A的另一侧的端部和内筒半体3B的另一侧的端部重合并焊接而构成 的,它们也相互相对。在图6、图7中,Ll表示内筒半体3A和内筒半体3B的分割面。如图5所示,扁平面部13、14是以从前部连接部9在宽度方向上逐渐扩开,再随着 趋向后部连接部11使宽度方向长度逐渐减小的方式形成。另外,如图5所示,扁平面部13、 14间的厚度以从前部连接部9随着趋向后部连接部11使厚度逐渐减小的方式形成。即,内 筒主体10的截面积是从扁平面部13、14的宽度方向长度逐渐减小的部位开始以朝向排气 侧逐渐变小的方式形成。在扁平面部13、14上形成有冲孔P,这里,为了明确地表示冲孔P,在图7中,局部 强调地示出了冲孔P。而且,图8所示的区域Al、图9所示的区域A2(分别由斜线所示的区 域)表示形成有冲孔P的区域。区域Al、A2是,在前后方向上从前部连接部9附近至后部 连接部11附近,在宽度方向上从扁平面部13、14的端部间,即侧端部15附近至侧端部16 附近。冲孔P在区域Al、A2中以恒定的形成密度形成,而在扁平面部13、14的两侧部的 侧端部15、16不形成冲孔P。作为区域A1、A2中的冲孔P的形成方式,可以考虑以使孔径为 3mm左右、相邻的冲孔P的中心间距为4mm左右的方式,以恒定的形成密度形成等。此外,该 形成方式为一例,当然还可以为其他的方式。另外,参照图8、图9,在扁平面部13、14上分别形成有一个沿前后方向即废气的流 向延伸的凹部17、18,这些凹部17、18在扁平面部13、14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附近形成在大 致相对的位置,以从前方逐渐凹入、之后维持大致恒定深度、并朝向后方逐渐变浅的方式形 成。由此,在扁平面部13、14的内表面上,如图7所示,形成有向内侧突出且沿前后方向即 废气的流向延伸的整流部19、20。整流部19、20以相互相对的方式形成。整流部19、20是在内筒主体10内部划分出单个的排气通路并使其分支的部分,内 筒主体10的内部通过整流部19、20被分支为通路21、22。由此,在内筒3中,流入到内筒主 体10的废气流入通路21、22并沿宽度方向扩张地流动。即,通过整流部19、20,内筒主体 10为截面扁平形状,即形成为设在细长侧一端的通路21和设在另一端的通路22经由缩径 部23连结而成的花生形状。此外,缩径部23是指由凹部17、18形成的扁平面部13、14之 间的空间,即整流部19、20之间的空间。这里,参照图5、图7,图中Wl表示从连结前部连接部9和作为排气出口的后部连 接部11的中心线Cl到侧端部16的长度,W2表示从中心线Cl到侧端部15的长度。另外, Tl表示在通路21侧的扁平面部13、14之间厚度最厚的部位的厚度,T2表示在通路22侧的 扁平面部13、14之间厚度最厚的部位的厚度。而且,在这些部分之间,“长度Wl >长度W2”、 “厚度Tl <厚度T2”的关系成立,即,通路21的宽度比通路22的宽度小、通路21的厚度比 通路22的厚度大的关系成立。S卩,整流部19、20用于使通路21、22的宽度不同、从扁平面部13、14的宽度方向中 央向一侧偏置地形成。内筒主体10用于使通路21、22的扁平面部13、14的内表面间的厚 度(距离)不同、为调整厚度形成。此外,在图5中,C2表示内筒主体10的宽度方向的中 心线。该中心线C2从中心线Cl偏置,整流部19、20(凹部17、18)的宽度方向的中央沿连 结前端连接部9和后部连接部11的中心的线Cl前后地延伸。因此,整流部19、20的宽度 方向的中央从内筒主体10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线C2偏置,通路21、22的宽度变得不同。
这样的内筒3设在外筒2内,这里,在图3中,L2表示从内筒主体10到外筒2的 内周面之间的长度成为最长的、连结内筒主体10的规定部位Pl和外筒3的规定部位P2的 线,L3表示扁平面部13的大致面方向的,换言之剖视观察内筒主体10的情况下的长度方 向。而且,两者大致正交。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内筒3以从内筒主体10到外筒2的内周面之间的长度最长 的、连结内筒主体10的规定部位和外筒3的规定部位的线L2与扁平面部13的大致面方向 (L3)大致垂直的方式配置在外筒2内。而且,内筒3如上述地设在外筒2内,如图3所示,内筒主体10的外周面距外筒2 的内周面之间的长度即间隙存在差异。也就是说,从扁平面部13、14到外筒2的内周面之 间的长度(间隙)比从侧端部15、16到外筒2的内周面之间的长度(间隙)长。换言之, 扁平面部13、14和与扁平面部13、14相对的外筒2的内周面之间的长度比侧端部15、16和 与侧端部15、16相对的外筒2的内周面之间的长度长。而且,吸音材料4以填埋在外筒2和内筒3之间的间隙的方式被填充在内筒3和外 筒2之间。这里,吸音材料4作为一张片状的部件构成,在内筒主体10的侧端部15弯折, 然后,在扁平面部13、14上折叠地设置。即,吸音材料4较厚地设置在到外筒2的长度长的 扁平面部13、14上,并较薄地设置在到外筒2的长度短的侧端部15上。另外,在吸音材料4 弯折的内筒3中的与侧端部15相反侧的侧端部16和外筒2之间,形成吸音材料4的空白 部分S。消音器1以使该空白部分S指向车身内侧的方式被配置。这里,图中的L4表示二 轮摩托车1的上下方向,即,更详细地说,消音器1以使空白部分S指向车身内侧下方的方 式被安装在车身上。在这样构成的消音器1中,从排气管EX流入到内筒3的部分废气从冲孔P向较厚 地设有吸音材料4的部分吹出并被消音。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冲孔P仅形成在到外筒2 的长度较长且能够更多地确保吸音材料4的厚度的扁平面部13、14上,而在到外筒2的长 度较短且不能确保吸音材料4的厚度的侧端部15、16上不形成冲孔P。由此,在消音器1 中,从较厚地设有吸音材料4的部分能够较多地吸收废气的声压。在以上记载的本实施方式中,将作为筒体的内筒3分成宽度宽的扁平面部13、14 和厚度变窄的侧端部15、16的区域,将形成在从内筒3到外筒2的长度较长的扁平面部13、 14上的冲孔P的数量设定得比到外筒2的长度与扁平面部13、14相比短的侧端部15、16上 所形成的冲孔P的数量多。更具体地说,在侧端部15、16上不形成冲孔P。即,换言之,将形 成在从内筒3到外筒2的长度长的扁平面部13、14上的冲孔P的开口面积的总和设定成比 形成在与扁平面部13、14相比到外筒2的长度短的侧端部15、16上的冲孔P的开口面积的 总和大。因此,由于无需变更外筒2的大小来确保吸音材料4的厚度,能够在使从内筒3到 外筒2的长度长地确保吸音材料4的厚度的部分较多地消除声压,所以能够提高消音效果, 并且实现小型化。这里,使内筒3形成为扁平形状,并以使对距外筒2的长度成为最长的部分和外筒 2进行连接的直线的线方向(L2)和扁平面部13的面方向(L2)大致垂直的方式将内筒3配 置在外筒2内。由此,能够确保冲孔P的形成部分的表面积,同时,由于冲孔P指向吸音材 料4的厚度厚的部分,所以能够进一步提高消音效果。而且,如图7所示,在内筒3的扁平面部13、14的内表面形成向内侧突出的整流部19、20,该整流部19、20由形成在内筒3的扁平面部13、14上的凹部17、18形成。由此,能 够使通过内筒3的废气向内筒3内部的宽度方向分散,所以能够使内部的压力均勻化。另 外,由于由凹部17、18形成整流部19、20,所以成为一体形状,减小了内筒3的壁厚并实现了 轻量化。另外,以相互相对的方式在扁平面部13、14的相对的内表面上分别形成一个整流 部19、20,并且,使其从扁平面部13、14的宽度方向中央向一侧偏置地形成,如图7所示,使 由整流部19、20划分的通路21、22的宽度不同。由此,通过整流部19、20使内筒3内部的 排气通路分支,能够调整向各通路21、22的排气流量。另外,通过使由整流部19、20划分的 内筒3的内部,即通路21、22的一侧的扁平面部13、14的厚度不同,使这些相对的内表面间 的距离(厚度)与另一侧不同,由此也能够调整废气流动。这样的结构对于在内筒3中流 动的废气的流量发生偏差的情况是有效的。即,参照附图2,在本实施方式中,排气管EX在 与内筒3的连接位置的紧前方弯曲,在这样的情况下,在内筒3内流动的废气的流量产生偏 差。对这样的情况有效。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整流部19、20从扁平面部13、14的宽度方向中央向一侧 偏置,使通路21、22的宽度不同,但也可以使整流部19、20形成在扁平面部13、14的宽度方 向大致中央。在排气管EX直接连接在内筒3上的情况下,由于能够使向被整流部19、20分 支的排气通路的排气流量均勻,所以该方式对于被连接的排气管EX直接连接在内筒3上的 情况有效。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使内筒主体10以随着趋向排气的出口侧即随 着趋向后部连接部11,使其截面积变小的方式形成,并以使排气通路慢慢节流的方式形成。 这样,能够使其具有通气阻力,声压不会一下子向出口侧排出,能够在吸音材料侧消除,因 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消音效果。而且,使内筒3形成为对在扁平面部13、14的缘部即侧端部15、16上具有分割面 的内筒半体3A JB进行固定而成的对开构造,在扁平面部13、14的侧端部15、16侧不形成 冲孔P。这样,能够容易地制造内筒3,且能够形成为使声压在吸音材料厚的部分消除的构造。另外,将吸音材料4形成为一张片状部件,并将吸音材料4在扁平面部13、14的一 端部即侧端部15弯折,然后,折叠地设置在扁平面部13、14上。这样,能够以消除声压的扁 平面部13、14的厚度增加的方式通过吸音材料4有效地覆盖内筒3。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外筒2的截面形状形成为带圆角的大致五边形状,但在 外筒2的截面形状为例如圆形的情况下,内筒主体10的外周面和外筒2的内周面的长度也 要产生差异,外筒2的形状为与本实施方式的形状不同的形状即可。例如可以使外筒2的 截面形状为圆形。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内筒3为对开构造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也可 以为一体形成的结构。另外,内筒3的内筒主体10的形状也可以不是扁平形状。SM列如在使外筒2为 扁平形状、使内筒3的截面为圆形的情况下,在内筒3和外筒2之间也产生长度的差异。在 该情况下,使从内筒3到外筒2的长度长的部分的冲孔P数量、比与该长的部分相比到外筒 2的长度短的侧端部15、16的冲孔P的数量多即可,即,只要使形成在从内筒3到外筒2的 长度长的扁平面部13、14上的冲孔P的开口面积的总和比形成在与扁平面部13、14相比到外筒2的长度短的侧端部15、16上的冲孔P的开口面积的总和大,就能够通过从内筒3到 外筒2的长度长且能够确保吸音材料4的厚度的部分较多地消除声压,因此,能够提高消音 效果且实现小型化。此外,在本发明中,扁平是指在通过截面观察构成内筒3的筒体的情况 下,由相对的长边部和结合这些长边部的两端部且相对的短边部形成的截面构造,还包括 像本实施方式这样使长边部和短边部不严密地成为平行状态的假想构造。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在扁平面部13、14上形成冲孔P、在侧端部15、16上不形 成冲孔P的方式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在侧端部15、16上形成冲孔P。该情况下,只要形成 在侧端部15、16上的冲孔P的数量比扁平面部13、14中的数量少即可。另外,在本实施方 式中,对在扁平面部13、14的区域Al、A2中以恒定的形成密度形成冲孔P的例子进行了说 明,但是,也可以是在例如扁平面部13、14中使形成密度从宽度方向中央到侧端部15、16依 次减少的方式。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冲孔P的孔径为恒定,但也可以是通过改变孔径 的开口面积使吸音材料4厚的部分较多地消除声压的方式。即,也可以是使从内筒3到外 筒2的长度长的部分的冲孔P的孔径比与该长的部分相比到外筒2的长度短的侧端部15、 16的冲孔P的孔径大的方式。即,虽上面已经叙述,但还可以是使从内筒3到外筒2的长度 长的部分的冲孔P的孔径的开口面积比与该长的部分相比到外筒2的长度短的侧端部15、 16的冲孔P的孔径的开口面积大的方式。
权利要求
1.一种消音器,具有构成外壁的外筒、设在所述外筒内且形成有冲孔的内筒、被填充 在所述外筒和所述内筒之间的吸音材料,该消音器被安装在排出来自发动机的废气的排气 管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距所述外筒的长度长的部分的所述冲孔的数量设定得比与所述长度长的部 分相比距所述外筒的长度短的部分的所述冲孔的数量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形成为扁平形状,所述冲孔形成 在所述内筒的扁平面部上,所述内筒是以连结所述内筒距所述外筒的长度最长的部分和所 述外筒的直线的线方向与所述扁平面部的面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式配置在所述外筒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消音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筒的所述扁平面部的内表面上 形成有向内侧突出的整流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消音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筒的所述扁平面部上形成有凹 部,由该凹部形成所述整流部。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消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部以相互相对的方式在所述 扁平面部的相对的内表面上各形成一个,并且从该扁平面部的宽度方向中央向一侧偏置。
6.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消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部以相互相对的方式在所述 扁平面部的相对的内表面上各形成一个,并且形成在该扁平面部的宽度方向大致中央。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消音器,其特征在于,使由所述整流部划分出的一侧的所述 扁平面部间的厚度与另一侧不同。
8.如权利要求1 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消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以随着趋向废气 的出口侧,其截面积变小的方式形成。
9.如权利要求2 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消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是将在所述扁平 面部的缘部具有分割面的二个部件进行固定而成的对开构造,在所述扁平面部的所述缘部 侧不形成所述冲孔。
10.如权利要求2 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消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音材料为一张片 状部件,该吸音材料在所述扁平面部的一端部弯折,然后,以在所述扁平面部上折叠的方式设置。
11.如权利要求2 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消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为截面扁平形 状,且形成为设在细长侧的一端的第一主流路和设在另一端的第二主流路经由缩径部被连 结的花生形状。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消音器,能够提高消音效果且实现小型化。具有构成外壁的外筒(2)、设在外筒(2)内且形成冲孔的内筒(3)、被填充在外筒(2)和内筒(3)之间的吸音材料(4),该消音器被安装在排出来自发动机的废气的排气管上,内筒(3)距外筒(2)的长度长的部分(13、14)的冲孔的数量设定得比与该长度长的部分(13、14)相比距外筒(2)的长度短的部分(15、16)的冲孔的数量多。
文档编号F01N1/24GK102102568SQ201010570019
公开日2011年6月22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30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21日
发明者井上雄介, 松岛怜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