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轴单缸柴油机润滑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85724阅读:4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立轴单缸柴油机润滑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单缸柴油机润滑系统,尤其涉及一种立轴输出单缸柴油机的 润滑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单缸柴油机动力输出方式大多为水平轴输出,其润滑系统大多采用不带机油 泵的简易型甩油圈飞溅式润滑系统或带机油泵的压力油强制式润滑系统。在一些因结构布 置和用途等原因需要采用立轴(也称垂直轴)输出动力的场合,例如在坡度较大的山坡上 使用的草坪机械,或前后左右颠簸幅度较大的海洋船用舷外机等,现有的润滑系统结构均 无法满足柴油机长期可靠工作的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立轴单缸柴油机润滑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的润滑 系统无法满足一些特殊场合需求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出一种立轴单缸柴油机润滑系统, 包括吸油管、机油泵、机油滤清部件,设在曲轴箱盖和曲轴箱主轴承孔处的内油道,带动所 述机油泵工作的调速器轴和齿轮,还包括底座盖板,设于曲轴箱盖和带油底壳的底座之间;多个异形回油孔,设于所述曲轴箱盖上的主轴承孔周围;环形回油槽,设于所述底座盖板与曲轴箱盖相邻一侧在所述曲轴箱盖上异形回油 孔和主轴承孔相对应的位置;矩形回流孔,设于所述底座盖板与曲轴箱盖相邻一侧在所述曲轴箱盖上远离主轴 承孔的一端;连接油槽,设于所述矩形回流孔与环形回油槽之间。上述立轴单缸柴油机润滑系统中,所述异形回油孔设有3个。上述立轴单缸柴油机润滑系统中,所述异形回油孔相邻两边之间采用大圆角过渡。上述立轴单缸柴油机润滑系统中,所述吸油管设于所述底座盖板与所述油底壳的 相邻一侧。上述立轴单缸柴油机润滑系统中,所述曲轴箱盖与所述底座盖板之间,以及所述 底座盖板与所述带油底壳的底座之间均设有密封垫。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供的立轴单缸柴油机润滑系统中,油底壳与汽缸中心距离 较远,矩形回流孔又与曲轴中心距离较远,所以任何前后左右的大角度倾斜都不会使润滑 机油被倒灌入汽缸内活塞顶部,也不会出现吸油管吸不到润滑机油的情况,从而使本实用 新型能够胜任坡度较大山坡上使用的草坪机械、或颠簸幅度较大的海洋船用舷外机等特殊 场合的应用。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轴单缸柴油机润滑系统的纵向剖面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立轴单缸柴油机润滑系统的横向剖面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立轴单缸柴油机润滑系统中的机油泵工作示意图;图4A 4B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立轴单缸柴油机润滑系统中的曲轴箱盖结构正视、 后视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立轴单缸柴油机润滑系统中的底座盖板结构示意图;图6A 6B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立轴单缸柴油机润滑系统中的底座(油底壳)结构 正视、后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请参见图1 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立轴单缸柴油机润滑系统,包括现有技术中共 有的以下部件吸油管101、机油泵102、机油滤清部件103,设在曲轴箱盖104和曲轴箱主 轴承孔105处的内油道106,带动机油泵102工作的调速器轴107和齿轮108,这些部件的 结构和功能配置与现有技术中的大同小异,此处不再赘述。上述立轴单缸柴油机润滑系统 还包括本实用新型所特有的以下部件底座盖板201、异形回油孔202、环形回油槽203、矩 形回流孔204、连接油槽205。其中底座盖板201,设于曲轴箱盖104和带有油底壳109的 底座110之间,并且,曲轴箱盖104与底座盖板201之间,以及底座盖板201与底座110之 间分别设有密封垫206 207 ;3个异形回油孔202,设于曲轴箱盖104上的主轴承孔105周 围,以便于润滑机油回流到底座110的油底壳109中,并且,异形回油孔202相邻两边之间 采用较大圆角过渡(如图4所示),以提高曲轴箱盖的强度;环形回油槽203,设于底座盖板 201与曲轴箱盖104相邻一侧在曲轴箱盖104上异形回油孔202和主轴承孔105相对应的 位置;矩形回流孔204,设于底座盖板201与曲轴箱盖104相邻一侧在曲轴箱盖104上远离 主轴承孔105的一端;连接油槽205,设于矩形回流孔204与环形回油槽203之间,以使从 曲轴箱盖104三个异形回油孔202流下来的润滑油从远离曲轴中心的矩形回流孔204流进 下面的油底壳109里;并且,上述吸油管101设于底座盖板201与油底壳109的相邻一侧, 吸油管101的吸油口与油底壳109底部保持适当距离。以下结合上述说明并重点参考图3对本实用新型立轴单缸柴油机润滑系统的工 作过程加以简要说明。如图所示,柴油机工作时,机油泵102在调速器轴107带动下将润滑机油从安装在 底座盖板201靠近油底壳109 —侧的吸油管101吸入,通过曲轴箱盖104的内油道106首 先进入机油滤清部件103进行过滤,过滤后的润滑油通过内油道106被送到主轴承孔105 内对曲轴112的主轴径进行润滑,然后通过曲轴主轴径上与连杆轴径相连的斜油孔111到 达连杆轴径处润滑连杆轴瓦,再从连杆瓦两侧处甩出飞溅润滑活塞和缸套。各运动副处的 润滑油在完成润滑任务后,慢慢从各处流到曲轴箱盖104,再从曲轴箱盖104的三个异形回 油孔202流到底座盖板201环形回油槽203内通过连接油槽205从矩形回流孔204流回油 底壳109。[0025]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供的立轴单缸柴油机润滑系统中,油底壳与汽 缸中心距离较远,矩形回流孔又与曲轴中心距离较远,所以任何前后左右的大角度倾斜都 不会使润滑机油被斜灌入汽缸内活塞顶部,也不会出现吸油管吸不到润滑机油的情况,从 而使本实用新型能够胜任坡度较大山坡上使用的草坪机械、或颠簸幅度较大的海洋船用舷 外机等特殊场合的应用。以上为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方式,依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本领域的普通 技术人员能够显而易见地想到一些雷同、替代方案,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权利要求一种立轴单缸柴油机润滑系统,包括吸油管、机油泵、机油滤清部件,设在曲轴箱盖和曲轴箱主轴承孔处的内油道,带动所述机油泵工作的调速器轴和齿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座盖板,设于曲轴箱盖和带油底壳的底座之间;多个回油孔,设于所述曲轴箱盖上的主轴承孔周围;环形回油槽,设于所述底座盖板与曲轴箱盖相邻一侧在所述曲轴箱盖上回油孔和主轴承孔相对应的位置;矩形回流孔,设于所述底座盖板与曲轴箱盖相邻一侧在所述曲轴箱盖上远离主轴承孔的一端;连接油槽,设于所述矩形回流孔与环形回油槽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立轴单缸柴油机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孔设有3个。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立轴单缸柴油机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孔相邻两边 之间采用大圆角过渡。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立轴单缸柴油机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油管设于所述底 座盖板与所述油底壳的相邻一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立轴单缸柴油机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曲轴箱盖与所述底 座盖板之间,以及所述底座盖板与所述带油底壳的底座之间均设有密封垫。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立轴单缸柴油机润滑系统,包括吸油管、机油泵、机油滤清部件,设在曲轴箱盖和曲轴箱主轴承孔处的内油道,带动机油泵工作的调速器轴和齿轮,还包括底座盖板,设于曲轴箱盖和带油底壳的底座之间;多个异形回油孔,设于曲轴箱盖上的主轴承孔周围;环形回油槽,设于底座盖板与曲轴箱盖相邻一侧在曲轴箱盖上异形回油孔和主轴承孔相对应的位置;矩形回流孔,设于底座盖板与曲轴箱盖相邻一侧在曲轴箱盖上远离主轴承孔的一端;连接油槽,设于矩形回流孔与环形回油槽之间。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供的立轴单缸柴油机润滑系统能够胜任坡度较大山坡上使用的草坪机械、或颠簸幅度较大的海洋船用舷外机等特殊场合的应用。
文档编号F01M1/10GK201756989SQ201020226378
公开日2011年3月9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14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14日
发明者周夕娣, 王云龙 申请人:王云龙;周夕娣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