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交通运输工具使用燃油达到省油减碳的方法

文档序号:5261381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让交通运输工具使用燃油达到省油减碳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ー种让交通运输工具使用燃油达到省油减碳的方法,尤指ー种使燃油于喷入引擎前先加热使其雾化,进而使燃油的挥发汽化更快,以达到完全燃烧达到省油减碳效果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根据有关的实验,汽车、船舶、航空器等交通运输工具喷入引擎的燃油80%还是处在液体状态,而无法燃烧完全。众所周知,燃油给多少热能,其燃烧就越完全,交通运输工具本身燃烧率仅30 %左右,其余大多排放掉,如此实为浪费能源,且为制造空气污染,形成环境保护隐忧的根本原因。虽然,坊间有许多省油装置贩售,惟因并未使燃油达到完全燃烧,故而无法达到确实的省油减碳的目的。而如将燃油加热,让它先汽化后再燃烧,即可把燃油完全燃烧,故而,基本上给燃油多少热,其燃烧的程度就会随热温高低有所不同,省油及排碳的程度亦会不同。申请人有鉴于此,乃秉持从事该项业务多年的经验,经不断研 究、实验,遂萌生设计ー种可让燃油完全燃烧的方法,祈使交通运输工具得以达到最佳的省油减碳效果,且可有效的及減少空气污染。

发明内容
为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即在提供ー种让交通运输工具使用燃油达到省油减碳的方法,使汽车、船舶、航空器等交通运输工具的燃油于喷入引擎前先加热使其雾化,进而使燃油的挥发汽化更快,以达到完全燃烧达到省油减碳效果的方法。前述的让交通运输工具使用燃油达到省油减碳的方法,设有热处理单元,于该热处理单元设有迂回弯折的通管,通管两端分别设有输入部、输出部,将交通运输工具的油箱以管体连接于热处理単元的输入部,且于输出部以另一管体连接至交通运输工具的引擎,使油箱的燃油流经该热处理单元时被加热,借由加热,使燃油喷入引擎前先加热使其雾化,进而使燃油的挥发汽化更快,以达到完全燃烧的作用,从而达到省油减碳的效果。优选的,前述的让交通运输工具使用燃油达到省油减碳的方法,其中,该设于热处理单元的通管,设为迂回弯折状,借以延长汽油于热处理単元的停留时间,可将汽油加热至一定的温度。优选的,前述的让交通运输工具使用燃油达到省油减碳的方法,其中,在该热处理単元的底部设有电热元件,将电热元件连接于交通运输工具的蓄电池或发电机,借由电热元件构成热处理单元的加热作用。优选的,前述的让交通运输工具使用燃油达到省油减碳的方法,其中的电热元件,为电热丝或陶瓷电热片。优选的,前述的让交通运输工具使用燃油达到省油减碳的方法,将通管圈绕于交通运输工具的排气管(或本身的热源),可借由排气管(或本身的热源)的热温构成加热作用。
本发明的方法,通过设有热处理单元,使油箱的燃油流经该热处理单元时,借由电热元件或排气管(或本身的热源)的热温的加热,使燃油喷入引擎前先加热使其雾化,进而使燃油的挥发汽化更快,以达到完全燃烧的作用,从而达到省油减碳的效果。


图I是本发明的结构图。图2是本发明组装于车辆实施例图。图3是本发明的动作实施例图。图4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结构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I热处理单元11通管12输入部13输出部14电热元件2车辆21蓄电池(发电机)22油箱221管体23引擎231管体3燃油4排气管
具体实施例方式请参阅图1,是为本发明的结构图。如图所示,本发明设有一热处理单元1,于本实施例中,该热处理单元I可为一箱体或盒体,该热处理单元I内部设有迂回弯折的通管11,通管11的两端分别设有输入部12及输出部13,热处理单元I的底部则设有电热元件14,于本实施例中,该电热元件14可为电热丝、陶瓷电热片等;该热处理单元1,是将其中的电热元件14连接于汽车、船舶、航空器等交通运输工具的蓄电池(或发电机)21,并将交通运输工具的油箱22以管体221连接于热处理单元I的输入部12,且于输出部13以另一管体231连接至车辆的引擎23,使油箱22的燃油流经该热处理单元I时,得以借由电热元件14的加热,使燃油喷入引擎23前先加热使其雾化,进而使汽油的挥发汽化更快,以达到完全燃烧,以构成省油减碳的效果。为使前述的雾化效果进一步证实,申请人将汽油经由不同温度的加热,其加热所产生的变化如下I、汽油于160°C以下无太大的变化,燃烧程度只有15% -20%。2、当汽油的温度加温至180°C时,可将汽油的液体分解成为分子,当分子链分离后,即变成雾状,如此可让汽油燃烧程度提高至60%以上,且温度每提高10°C以上,变化就不同。故而,燃烧程度可再提高,且可更为省油及减碳。3、当汽油的温度加温至230°C时,分子即可气化,汽油燃烧程度即可达到±95%以上。4、当柴油的温度加温至±230°C时,可将柴油的液体分解成为分子,当分子链分离后,即变成雾状,如此可让柴油燃烧程度提高60%以上。5、柴油气化的温度约为±380°C以上。
借由上述的实验数据,可得知汽油于加温至260°C时,汽油燃烧程度即可提升至300 %以上,如此加温至260°C吋,分子即可完全气化,汽油燃烧程度即可达到300 %以上,使汽油喷入引擎前先加热使其雾化,进而使汽油的挥发汽化更快,以达到完全燃烧,以构成省油减碳的效果。请參阅图2,是为本发明组装于车辆实施例图。如图所示,本发明于使用时,是将热处理単元I装设于车辆2的适当位置,将电热元件14连接于车辆2的蓄电池(或发电机)21,并将车辆2后方的油箱22以管体221连接至热处理单元I的输入部12,且于输出部13以另一管体231连接至车辆2前方的引擎23。如此,车辆2的引擎23所接收的燃油,将不会直接由油箱22所供应,而是由热处理単元I于加热后,再喷入引擎23使车辆2行走。请參阅图3,是为本发明的动作实施例图。敬请配合图2,如图所示,本发明于车辆2启动时,车辆2的油箱22的燃油3,是先流过该热处理单元1,其中,由于热处理单元I底部,设有连接于蓄电池(或发电机)21的电热元件14,当车辆2启动后同时开启该电热元件14,借由电热元件14对热处理单元I内部的通管11进行加热。由于该通管11是设为迂回弯折状,当燃油3流过该通管11时,借由该迂回弯折段延长燃油3于热处理单元I的停 留时间,可将燃油3加热至一定的温度。如此,燃油3即得以于喷入引擎23前先加热使其雾化,进而使燃油3的挥发汽化更快,以达到完全燃烧的作用。因此,传统车辆喷入引擎23的是处在液体状态的燃油3时,燃油3的燃烧程度只有15-20%。随着喷入引擎23的燃油3的温度不同,燃油3的燃烧程度即随之不同。亦即,燃油3的温度超过160°C时燃油3的燃烧程度开始变化,每增加10°c燃烧更完全,借由如此的递增,省油及减碳效果即可更能发挥功效,最終即可予以燃烧完全,故而至少节省了 15% -100% -300%,甚至无限大,且使碳排放量减少15% _100%,进而使省油减碳的效果更为确实有效,让燃油发挥最大的作功效率。请參阅图4,是为本发明的另ー实施例结构图,如图所示,本发明的热处理単元1,可将迂回弯折的通管11圈绕于车辆的排气管4 (或本身的热源),通管11的两端是分别设有输入部12及输出部13 ;将车辆的油箱22以管体221连接于热处理单元I的输入部12,且于输出部13以另一管体231连接至车辆的引擎23。当车辆发动使排气管4 (或本身的热源)产生高温(排气管4的温度可达600°C ),使油箱22的燃油流经该热处理单元I时,得以借由排气管4 (或本身的热源)的加热,使燃油喷入引擎23前先加热使其雾化,进而使燃油的挥发汽化更快,以达到完全燃烧,以构成省油减碳的效果。前述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而非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凡经由些微修饰、变更,仍不失本发明的要义所在,亦不脱本发明的精神范畴。综上所述,本发明以热处理単元,以供连接交通运输工具的油箱及引擎,以构成让交通运输工具使用燃油以达到省油减碳的方法,使汽车、船舶、航空器等交通运输工具的燃油于喷入引擎前先加热使其雾化,进而使燃油的挥发汽化更快,以达到完全燃烧,构成确实有效的省油减碳效果。为ー实用的设计,诚属一俱新颖性的创作,爰依法提出专利的申请,祈钧局予以审查,早日赐准专利,至感德便。
权利要求
1.一种让交通运输工具使用燃油达到省油减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设有热处理单元,于该热处理单元设有通管,通管两端分别设有输入部、输出部,将交通运输工具的油箱以管体连接于热处理单元的输入部,且于输出部以另一管体连接至交通运输工具的引擎,使油箱的燃油流经该热处理单元时被加热。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让交通运输工具使用燃油达到省油减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设于热处理单元的通管,设为迂回弯折状。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让交通运输工具使用燃油达到省油减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该热处理单元的底部设有电热元件,将电热元件连接于交通运输工具的蓄电池或发电机。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让交通运输工具使用燃油达到省油减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电热元件为电热丝或陶瓷电热片。
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让交通运输工具使用燃油达到省油减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通管圈绕于交通运输工具的排气管。
全文摘要
本发明一种让交通运输工具使用燃油达到省油减碳的方法,设有热处理单元,于该热处理单元设有迂回弯折的通管,通管两端分别设有输入部、输出部,于热处理单元底部则设置电热元件,或将通管圈绕于交通运输工具的排气管(或本身的热源)。可将电热元件连接于交通运输工具的蓄电池或发电机,并将交通运输工具的油箱以管体连接于热处理单元的输入部,且于输出部以另一管体连接至交通运输工具的引擎,使油箱的燃油流经该热处理单元时,借由电热元件或排气管(或本身的热源)的热温的加热,使燃油喷入引擎前先加热使其雾化,进而使燃油的挥发汽化更快,以达到完全燃烧的作用,从而达到省油减碳的效果。
文档编号F02M31/125GK102817751SQ20111015198
公开日2012年1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8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8日
发明者吴文镇 申请人:吴文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