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逆风式风杯和采风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96375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透逆风式风杯和采风盘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能发热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透逆风式风杯和采风盘。
背景技术
目前,利用风能发热的研究已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在风能发热技术中,如何提高风杯的驱动力始终是一个研究热点。发明人在实现本实用新型过程中发现现有的风杯通常为半球形空心风杯,该风杯的迎风口为圆形,现有风杯的该结构使风杯处于逆风状态下时,阻力较大,从而使风能发热的效率较低。有鉴于上述现有的风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的透逆风式风杯和采风盘,能够克服现有的风杯存在的问题,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过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风杯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透逆风式风杯和采风盘,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透逆风式风杯处于逆风状态下时,能够减小透逆风式风杯的阻力,从而提高风能发热的效率,非常适于实用。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透逆风式风杯,主要包括透逆风式风杯的形状为空心的半圆柱体,所述透逆风式风杯的迎风口为方形,所述透逆风式风杯的底部开设有透逆风窗口,所述透逆风式风杯的底部内侧设置有透逆风窗门,所述透逆风窗门在关闭状态下将所述透逆风窗口完全封挡。较佳的,前述的透逆风式风杯,其中透逆风式风杯的迎风口为长方形。较佳的,前述的透逆风式风杯,其中所述透逆风窗门通过合页设置在所述透逆风式风杯的底部内侧。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采风盘,包括传动轴;两个连接环,分别与所述传动轴连接;多个如上所述透逆风式风杯,所述多个透逆风式风杯以所述连接环为中心均匀布设在所述两个连接环的周围,并与所述两个连接环分别固定连接。较佳的,前述的采风盘,其中所述采风盘包括三个透逆风式风杯,且所述三个透逆风式风杯按照0°位置、120°位置和240°位置与两个连接环分别固定连接。较佳的,前述的采风盘,其中所述连接环的材质为钢。较佳的,前述的采风盘,其中所述三个透逆风式风杯与所述两个连接环焊接。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透逆风式风杯和采风盘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及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透逆风式风杯在处于逆风状态下时,可以通过透逆风窗口和透逆风窗门减小风杯的阻力;这样,采风盘上的透逆风式风杯在旋转过程中,随着透逆风式风杯的位置和角度的不断变化,在风力的作用下,透逆风式风杯上的透逆风窗门的位置也在不断的变化,有效地减少了风杯在旋转过程中处于逆风状态时风力对其的阻力,从而提高了采风盘在风吹动力状态下旋转的扭力,为将风能通过机械能转换为热能提供了较大的动力支持,最终有效地提闻了风能发热的效率。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在技术上有显著的进步,并具有明显的积极技术效果,成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以及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图I是具有本实用新型的三个透逆风式风杯的采风盘的平面示意图;图2是具有本实用新型的三个透逆风式风杯的采风盘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
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透逆风式风杯和采风盘其具体实施方式
、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本实用新型的透逆风式风杯的形状为半圆柱体空心形状,且迎风口的形状是方形如长方形。迎风口内侧的底部(即透逆风式风杯内侧底部)设置有透逆风窗门。透逆风窗门可以通过合页(如钢合页)固定在透逆风式封闭内侧底部。透逆风窗门的下面开设有透逆风窗口,透逆风窗门在关闭时可以将透逆风窗口完全封闭。多个透逆风式风杯可以组成一个采风盘,如附图I和附图2所示,三个透逆风式风杯组成一个采风盘。本实用新型可以采用钢结构支架和两个钢结构连接环,将三个半圆柱体空心形状的风杯分别按照甲风杯在0°位置,乙风杯在120°,丙风杯在240°位置,以连接环为中心,向三个角度呈放射性形状焊接在一起,从而组成一个采风盘。采风盘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甲风杯旋转到0°的位置时,甲风杯的迎风口接受风力吹动,此时,甲风杯95%左右地接受了风吹动力。当乙风杯旋转到120°的位置时,乙风杯的透逆风窗门在风力的作用下,处于打开状态,大约有70%左右的逆风量从乙风杯的透逆风窗口穿过。当乙风杯旋转到180°的位置时,乙风杯的透逆风窗门全部打开,大约有70%左右的逆风穿过乙风杯的透逆风窗口,从而大幅度地减轻了乙风杯在逆风状态下的阻力。丙风杯旋转到270°的位置时,丙风杯的透逆风窗门在风力的作用下已经开始向透逆风窗口移动,大约有70%左右的逆风量从丙风杯的透逆风窗口穿过。当丙风杯移动到300°的位置时,丙风杯的透逆风窗门已经基本将透逆风窗口封闭严密。随着丙风杯不断地旋转,进入丙风杯迎风口的风力越来越多,丙风杯透逆风窗门被风力挤压的越来越严密,这时的丙风杯开始在移动的状态中接受着95%左右的风力吹动。此时,甲风杯处于透逆风窗门刚刚开启的状态,没有形成逆风状态下的阻力。乙风杯处于透逆风窗门全部打开的状态下,逆风量中的70%左右穿过透逆风窗口。在整个采风盘的旋转过程中,出现了逆风量20%左右的阻力。丙风杯已经开始关闭透逆风窗门,在丙风杯关闭透逆风窗门的移动过程中,有20 %左右的逆风量形成阻力。这时,三个风杯在不同的角度上,利用关闭、打开和准备关闭透逆风窗门的动作,共同处于有利于采风盘旋转的位置上,提高了采风盘在风吹动力状态下旋转的扭力,从而有效地提高了采风盘的旋转力。由上述描述可知,采风盘上的三个透逆风式风杯在旋转过程中,随着透逆风式风杯的位置和角度的变化,在风力的作用下,透逆风式风杯上的透逆风窗门的位置不断的变化,有效地减少了风杯在旋转过程中处于逆风状态时风力对其的阻力。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三个透逆风式风杯的采风盘减少阻力的试验数据是甲风杯的进风量是95%左右,乙风杯的排风量是70%左右,丙风杯的排风量是70%左右。采风盘的有效驱动力的具体计算公式是甲风杯的进风量是95%减去乙风杯的阻风量25%左右再减去丙风杯的阻风量25%左右。在采风盘旋转的过程中,三个风杯实际克服的阻风量是 95% -25% -25%= 45%。也就是说,采风盘的有效驱动力为95_25_25 = 45。采用现有技术的风杯的采风盘(即在没有使用透逆风式风杯)减少阻力的试验数据是甲风杯的进风量是95%,乙风杯的阻风量是35%左右,丙风杯的阻风量是35%左右。也就是说,采风盘的有效驱动力为95-35-35 = 25。将采用本实用新型的透逆风式风杯的采风盘与采用现有的风杯的采风盘相比较可知,采用本实用新型的透逆风式风杯的采风盘能够提高20%以上的驱动力,较大的提高了风能发热的效率。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透逆风式风杯,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透逆风式风杯的形状为空心的半圆柱体,所述透逆风式风杯的迎风口为方形,所述透逆风式风杯的底部开设有透逆风窗口,所述透逆风式风杯的底部内侧设置有透逆风窗门,所述透逆风窗门在关闭状态下将所述透逆风窗口完全封挡。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透逆风式风杯,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逆风式风杯的迎风口为长方形。
3.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透逆风式风杯,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逆风窗门通过合页设置 在所述透逆风式风杯的底部内侧。
4.一种采风盘,其特征在于,包括 传动轴; 两个连接环,分别与所述传动轴连接; 多个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所述的透逆风式风杯,所述多个透逆风式风杯以所述两个连接环为中心均匀布设在所述两个连接环的周围,并与所述连接环固定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采风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风盘包括三个透逆风式风杯,且所述三个透逆风式风杯按照O。位置、120°位置和240°位置与两个连接环分别固定连接。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采风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环的材质为钢。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采风盘,其特征在于,所述三个透逆风式风杯与所述两个连接环焊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透逆风式风杯和采风盘。其中的透逆风式风杯包括所述透逆风式风杯的形状为空心的半圆柱体,所述透逆风式风杯的迎风口为方形,所述透逆风式风杯的底部开设有透逆风窗口,所述透逆风式风杯的底部内侧设置有透逆风窗门,所述透逆风窗门在关闭状态下将所述透逆风窗口完全封挡。本实用新型的透逆风式风杯在处于逆风状态下时,可以通过透逆风窗口和透逆风窗门减小风杯的阻力,从而提高了采风盘在风吹动力状态下旋转的扭力,为将风能通过机械能转换为热能提供了较大的动力支持,最终有效地提高了风能发热的效率,非常适于实用。
文档编号F03D11/00GK202370762SQ201120526440
公开日2012年8月8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16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16日
发明者刘峰 申请人:洛阳市丰热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