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消声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04898阅读:5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发动机消声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工程机械发动机上的消声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配置在工程机械上的发动机特别是柴油机,为了降低柴油机机体本身的 辐射噪音,工程机械产品大多应用转速较低的柴油机,随着其转速的不断下降,排气噪音的 低频特性越来越突出,而通常采用的进气管、排气管上布置微穿孔结构和增添玻璃丝棉的 方法,能明显削弱中高频噪音,但对柴油机的低频噪音效果不佳,低频消声量一般在IOdB 以内,共振原理可对较低频率的排气噪音进行共振消声,但在不同工况下,柴油机转速不相 同,则排气噪音的基频也就不同,而共振腔的共振频率与其容积成反比,且共振频带比较 窄,以致柴油机转速改变了,低频共振消声效果消失,很难满足对频率可变的低频噪音的消 声效果。再者,复杂的内部结构会导致压力损失变大、加工成本变高。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的一种发动机消声器,它可以解决现有消声器对频 率可变的低频噪音消声效果不佳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种发动机消声器包括连通有 进气管和排气管的壳体,所述壳体内腔由活动隔板和固定隔板分隔为进气腔,排气腔和共 振腔。
上述技术方案中,更为具体的方案还可以是所述活动隔板与所述壳体螺纹连接; 所述活动隔板一侧连接有伸出所述壳体外的调节杆,在与所述调节杆连接的所述活动隔板 一侧还连接有共振颈管。
进一步地所述进气管与所述进气腔相连通,所述排气管与所述排气腔相连通; 所述进气腔与所述排气腔由中间管连通,所述共振腔与所述排气腔由所述共振颈管相连 通。
进一步地所述进气管与所述进气腔相连通,所述排气管与所述排气腔相连通; 所述进气腔与所述排气腔由中间管连通,所述共振腔与所述进气腔由所述共振颈管相连 通。
进一步地在所述壳体内腔的所述共振腔腔壁段上固定设置有带螺纹的导圈,所 述导圈靠近所述排气腔一端设置有凸台,所述活动隔板与固定连接在所述壳体上的所述导 圈螺纹连接;所述进气腔腔壁上铺设有玻璃丝棉,分布有微小穿孔的网箍压紧在所述玻璃 丝棉上;所述进气管和所述排气管上一段均分布有微小穿孔,所述进气管和所述排气管的 末端均封闭。
进一步地所述共振颈管的管径约为所述壳体外径的1/8 1/10之间,长度为50 毫米 100毫米,且共振颈管的末端用穿微孔板封挡,穿孔率为O.1 O. 5。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1、本发明在消声器内部设计传动机构,实现共振腔容积的动态调节,以改变共振腔的 共振频率,满足发动机不同转速下的低频消声要求;2、本发明采用进气管、排气管上布置微穿孔结构和增添玻璃丝棉的方法,较好地削弱 中高频噪音,兼顾消声器的高频消声性能;3、本发明结合双节消声器的中频消声效果好的优点,将共振腔集成于消声器内部,具 有结构简单、易于制造、消声量大、消声频带宽等优点。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实例对本发明的结构作进一步详述实施例1:图1所示的发动机消声器,包括连通有进气管10和排气管8的壳体I ;壳体I内腔由 活动隔板7和固定隔板9分隔为进气腔,排气腔和共振腔。
活动隔板7 —侧连接有伸出壳体I外的调节杆6,在与调节杆6连接的活动隔板7 一侧焊接有共振颈管5,共振颈管5管径为壳体I的1/9,长度为80毫米,末端用穿微孔板 封挡,穿孔率为O.1。
进气管10与所述进气腔相连通,排气管8与所述排气腔相连通;所述进气腔与所 述排气腔由中间管3连通,所述共振腔与所述排气腔由所述共振颈管5相连通;在壳体I内腔的所述共振腔腔壁段上固定设置有带螺纹的导圈4,导圈4靠近所述排气 腔一端设置有凸台,该凸台对活动隔板7起限位作用,活动隔板7与固定连接在壳体I上的 导圈4螺纹连接;活动隔板7在调节杆6的作用下在导圈4上移动,从而实现所述排气腔和 所述共振腔容积的变化,实现共振腔容积的动态调节,以改变共振腔的共振频率,满足发动 机不同转速下的低频消声要求;进气管10和排气管8沿消声器的径向穿过外壳体1,两者管径相等、末端都封闭,并成 90°交叉布置,自封闭端向进气端或排气端布置多排微穿孔,穿孔率为O. 15,孔间距同为 10毫米;隔板9将所述进气腔与所述排气腔分为等容积腔体,中间管3与壳体I同轴,中 间管3的管径比进气管10和排气管8稍大;所述进气腔内壁铺设大密度玻璃丝棉11,其 吸声系数O. 5以上,厚度30毫米,玻璃丝棉11用网箍2压紧于壳体I的内壁上,网箍2的 穿孔率为O. 3,孔间距为10毫米;这些结构较好地削弱中高频噪音,兼顾发动机消声器的高 频消声性能。
实施例2:如图2所示的发动机消声器,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所述共振腔布置在所述进气腔的左 侧,所述共振腔与所述进气腔由共振颈管5相连通,所述共振腔内导圈4凸台设置在靠近所 述进气腔一端;活动隔板7在调节杆6的作用下在导圈4上移动,改变的是所述进气腔和所 述共振腔的容积,同样实现共振腔容积的动态调节,从而改变共振腔的共振频率,同样满足 发动机不同转速下的低频消声要求;其它结构和原理与实施例1相同。
权利要求
1.一种发动机消声器,包括连通有进气管(10)和排气管(8)的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I)内腔由活动隔板(7)和固定隔板(9)分隔为进气腔,排气腔和共振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隔板(7)与所述壳体(I)螺纹连接;所述活动隔板(7)—侧连接有伸出所述壳体(I)外的调节杆(6),在与所述调节杆(6 )连接的所述活动隔板(7 ) —侧还连接有共振颈管(5 )。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动机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10)与所述进气腔相连通,所述排气管(8)与所述排气腔相连通;所述进气腔与所述排气腔由中间管(3)连通,所述共振腔与所述排气腔由所述共振颈管(5)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动机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10)与所述进气腔相连通,所述排气管(8)与所述排气腔相连通;所述进气腔与所述排气腔由中间管(3)连通,所述共振腔与所述进气腔由所述共振颈管(5)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消声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I)内腔的所述共振腔腔壁段上固定设置有带螺纹的导圈(4),所述导圈(4)靠近所述排气腔一端设置有凸台,所述活动隔板(7)与固定连接在所述壳体(I)上的所述导圈(4)螺纹连接;所述进气腔腔壁上铺设有玻璃丝棉(11),分布有微小穿孔的网箍(2)压紧在所述玻璃丝棉(11)上;所述进气管(10)和所述排气管(8)上一段均分布有微小穿孔,所述进气管(10)和所述排气管(8)的末端均封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动机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共振颈管(5)的管径为所述壳体(I)外径的1/8 1/10之间,长度为50毫米 100毫米,且共振颈管(5)的末端用穿微孔板封挡,穿孔率为0.1 0. 5。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动机消声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I)内腔的所述共振腔腔壁段上固定设置有带螺纹的导圈(4),所述导圈(4)靠近所述排气腔一端设置有凸台,所述活动隔板(7)与固定连接在所述壳体(I)上的所述导圈(4)螺纹连接;所述进气腔腔壁上铺设有玻璃丝棉(11),分布有微小穿孔的网箍(2)压紧在所述玻璃丝棉(11)上;所述进气管(10)和所述排气管(8)上一段均分布有微小穿孔,所述进气管(10)和所述排气管(8)的末端均封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动机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共振颈管(5)的管径为所述壳体(I)外径的1/8 1/10之间,长度为50毫米 100毫米,且共振颈管(5)的末端用穿微孔板封挡,穿孔率为0.1 0. 5。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动机消声器,涉及机械制造技术领域,包括连通有进气管和排气管的壳体,所述壳体内腔由活动隔板和固定隔板分隔为进气腔,排气腔和共振腔。所述活动隔板与所述壳体螺纹连接;所述活动隔板一侧连接有伸出所述壳体外的调节杆,在与所述调节杆连接的所述活动隔板一侧还连接有共振颈管。所述共振腔内壁嵌有带螺纹的导圈,活动隔板在调节杆的作用下在导圈上移动,实现共振腔容积的动态调节。本发明可以解决已有发动机消声器对频率可变的低频噪音消声效果不佳的问题。
文档编号F01N1/08GK102996203SQ20121049802
公开日2013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29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29日
发明者俞松松, 林明智, 唐建国, 韩国胜 申请人:柳州柳工挖掘机有限公司, 柳工常州挖掘机有限公司, 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