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源动力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05124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冷源动力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能与动力领域,尤其是一种冷源动力系统。
背景技术
在热能与动力领域中,热气体(所谓的热气体是指温度高于环境的气体)广泛存在,例如热机的排气等。在很多情况下需要对热气进行冷却,特别是在有些情况下,需要将热气体冷却到低于环境温度的状态,这些冷却过程,往往需要消耗很多动力,造成系统的效率降低。热气体特别是温度较高的热气体,例如内燃机的排气(内燃机的排气的温度一般在500°C以上),本身具有相当多的能量,如果能够利用这些能量,对外做功或对其自身进行冷却,将能大大提闻内燃机的效率,减少能源消耗。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如下
方案1. 一种冷源动力系统,包括设有热气体入口和气体出口的做功机构A,还包括压缩机构A和降温器A,所述做功机构A的所述气体出口与所述降温器A连通,所述降温器A与所述压缩机构A的气体入口连通。方案2,在方案I的基础上,进一步可选择,所述做功机构A对所述压缩机构A输出动力。方案3,在方案I的基础上,进一步可选择,所述压缩机构A的气体出口与降温器B的工质入口连通。方案4,在方案3的基础上,进一步可选择,所述降温器B的工质出口与节流膨胀器的工质入口连通。方案5,在方案3的基础上,进一步可选择,所述降温器B的工质出口与做功机构B的工质入口连通,以实现进一步降温的目的。方案6,在方案5的基础上,进一步可选择,所述做功机构B的工质出口经降温器C与压缩机构B的工质入口连通。方案7,在方案6的基础上,进一步可选择,在所述降温器C与所述压缩机构B之间的连通通道上设冷凝器C,所述冷凝器C的被加热流体入口与所述降温器C的工质出口连通,所述冷凝器C的被加热流体出口与所述压缩机构B工质入口连通;所述压缩机构B的工质出口与所述冷凝器C的被冷凝流体入口连通。方案8,在方案5的基础上,进一步可选择,所述降温器B还与冷凝器A的被冷凝流体入口直接连通,所述做功机构B的工质出口与所述冷凝器A的被加热流体入口连通。方案9,在方案I至方案4中任一个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可选择,所述做功机构A的所述热气体入口与内燃机的排气口连通。方案10,在方案I至方案4中任一个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可选择,所述压缩机构A的气体出口与内燃机的进气口连通。
方案11,在方案I的基础上,进一步可选择,所述冷源动力系统还包括射流泵,所述做功机构A的所述气体出口与所述射流泵的低压流体入口连通,所述射流泵的流体出口与所述降温器A连通,在所述降温器A上设气液分离器,所述气液分离器的气体出口与所述压缩机构A的所述气体入口连通,所述气液分离器的液体出口与液体泵连通,所述液体泵的液体出口与所述射流泵的动力流体喷射口连通。方案12,在方案I的基础上,进一步可选择,所述冷源动力系统还包括射流泵,所述做功机构A的所述气体出口与所述射流泵的低压流体入口连通,所述射流泵的流体出口与所述降温器A连通,在所述降温器A上设气液分离器,所述气液分离器的气体出口与所述压缩机构A的所述气体入口连通,所述气液分离器的液体出口与液体泵连通,在所述做功机构A的所述气体出口与所述射流泵的低压流体入口之间的连通通道上设回热汽化器,所述液体泵的液体出口与所述回热汽化器的被加热汽化液体入口连通,所述回热汽化器的被加热汽化气体出口与所述射流泵的动力流体喷射口连通。方案13,在方案I至方案4中任一个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可选择,所述做功机构A对负载做功。方案14,在方案13的基础上,进一步可选择,所述负载设为压气机构。方案15,在方案I的基础上,进一步可选择,在所述热气体入口的连通通道上设旁通口。方案16,在方案15的基础上,进一步可选择,所述旁通口经降温装置与压缩机构C的工质入口连通,所述压缩机构C的工质出口分别与做功机构C的工质入口和冷凝器B的被冷凝流体入口直接连通,所述做功机构C的工质出口与所述冷凝器B的被加热流体入口连通。方案17,在方案8的基础上,进一步可选择,所述冷凝器A的被加热流体出口与压缩机构D的工质入口连通。方案18,在方案16的基础上,进一步可选择,所述冷凝器B的被加热流体出口与压缩机构D的工质入口连通。方案19,在方案17或方案18的基础上,进一步可选择,所述压缩机构D设为速度式压缩机构或容积式压缩机构。方案20,在方案17或方案18的基础上,进一步可选择,所述压缩机构D设为往复活塞式压缩机构、转子活塞式压缩机构或叶轮式压缩机构。方案21,在方案1、方案6、方案16或方案17的基础上,进一步可选择,所述压缩机构A设为速度式压缩机构或容积式压缩机构。方案22,在方案6的基础上,进一步可选择,所述压缩机构B设为速度式压缩机构或容积式压缩机构。方案23,在方案16的基础上,进一步可选择,所述压缩机构C设为速度式压缩机构或容积式压缩机构。方案24,在方案1、方案6、方案16或方案17的基础上,进一步可选择,所述压缩机构A设为往复活塞式压缩机构、转子活塞式压缩机构或叶轮式压缩机构。方案25,在方案6的基础上,进一步可选择,所述压缩机构B设为往复活塞式压缩机构、转子活塞式压缩机构或叶轮式压缩机构。
方案26,在方案16的基础上,进一步可选择,所述压缩机构C设为往复活塞式压缩机构、转子活塞式压缩机构或叶轮式压缩机构。方案27,在方案1、方案5或方案16的基础上,进一步可选择,所述做功机构A设为往复活塞式做功机构、转子活塞式做功机构或叶轮式做功机构。方案28,在方案5的基础上,进一步可选择,所述做功机构B设为往复活塞式做功机构、转子活塞式做功机构或叶轮式做功机构。 方案29,在方案16的基础上,进一步可选择,所述做功机构C设为往复活塞式做功机构、转子活塞式做功机构或叶轮式做功机构。方案30,在方案1、方案5或方案16的基础上,进一步可选择,所述做功机构A设为速度式做功机构或容积式做功机构。方案31,在方案5的基础上,进一步可选择,所述做功机构B设为速度式做功机构或容积式做功机构。方案32,在方案16的基础上,进一步可选择,所述做功机构C设为速度式做功机构或容积式做功机构。方案33,在方案I的基础上,进一步可选择,所述做功机构A的所述热气体入口与内燃机的涡轮动力机构的工质出口连通;所述做功机构A、所述压缩机构A、所述内燃机的所述涡轮动力机构和所述内燃机的叶轮压气机共轴设置。方案34,在方案33的基础上,进一步可选择,所述叶轮压气机的工质入口和与其共轴设置的压气机构的连通。方案35,在方案I的基础上,进一步可选择,所述做功机构A的所述热气体入口与内燃机的涡轮动力机构的工质出口连通,所述内燃机的叶轮压气机的工质入口和与其共轴设置的压气机构连通;所述做功机构A、所述压缩机构A和所述压气机构为共轴设置,且与所述涡轮动力机构或所述叶轮压气机不共轴。方案36,在方案I至方案35中任一个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可选择,所述做功机构A的所述气体出口与所述压缩机构A的所述气体入口连通通道中气体压力小于I个大气压。本发明的原理是利用常压高温热气体作为热源,利用所述降温器A作为冷源,使所述做功机构A产生动力,做功后的热气体的温度和压力均有降低;而利用所述做功机构A的动力推动所述压缩机构A,再利用所述压缩机构A对温度和压力已被降低的热气体进行压缩增压,从而获得温度的降低和压力的提升;在本发明中,还可以利用所述降温器B和所述节流膨胀器可以使气体的温度进一步降低,其中经过所述做功机构A的热气体的压力优选的小于I个大气压,更优选的为小于O. 5个大气压、小于O. 2个大气压。本发明中,所谓的降温器(包含所述降温器A、所述降温器B和所述降温器C),是指对气体进行降温的装置,可以是散热器,也可以是以降温为目的的热交换器,还可以是混合式降温器;所谓混合式降温器,是指将温度较低的膨胀剂与高温高压气体混合使高温高压气体降温的装置。本发明中,所谓的做功机构(包含所述做功机构A、所述做功机构B、所述做功机构C),是指一切可利用气体的流动和/或容积变化产生动力的装置,如往复活塞式做功机构、转子活塞式做功机构或叶轮式做功机构等。
本发明中,所谓的压缩机构(包含所述压缩机构A、所述压缩机构B、所述压缩机构C、所述压缩机构D),是指一切可以对气体进行压缩的机构,如往复活塞式压缩机构、转子活塞式压缩机构或叶轮式压缩机构等。本发明中,所谓负载,是指除本发明中所述压缩机构以外的耗功单元,如发电机、动力输出机构等。本发明中,所谓的射流泵是指通过动力流体引射非动力流体,两流体相互作用从一个出口排出的装置,所谓的射流泵可以是气体射流泵(即喷射泵),也可以是液体射流泵;所谓的射流泵可以是传统射流泵,也可以是非传统射流泵。本发明中,所谓的传统射流泵,是指由两个套装设置的管构成的,其中内管的一端设在外管中;向内管提供高压动力流体,内管高压动力流体在外管内喷射,在内管高压动力流体喷射和外管的共同作用下使内外管之间的其他流体(从外管进入的流体)沿内管高压动力流体的喷射方向产生运动的装置;所谓射流泵的外管可以有缩扩区,外管可以设为文丘里管,内管喷嘴可以设为拉瓦尔喷管,所谓的缩扩区是指外管内截面面积发生变化的区域;所述射流泵至少有三个接口或称通道,即动力流体喷射口(高压动力流体的入口)、低压流体入口(两管之间的空隙)和流体出口。所谓的非传统射流泵,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套装设置或相互并列设置的管构成的,其中至少一个管与动力流体源连通,并且动力流体源中的动力流体的流动能够引起其他管中的流体产生定向流动的装置;所谓射流泵的管可以有缩扩区,可以设为文丘里管,管的喷嘴可以设为拉瓦尔喷管,所谓的缩扩区是指管内截面面积发生变化的区域;所述射流泵至少有三个接口或称通道,即动力流体喷射口、低压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 ;所述射流泵可以包括多个动力流体喷射口,在包括多个动力流体喷射口的结构中,所述动力流体喷射口可以布置在所述低压流体入口的管道中心区,也可以布置在所述低压流体入口的管道壁附近,所述动力流体喷射口也可以是环绕所述低压流体入口管道壁的环形喷射口。所述射流泵包括多级射流泵,多股射流泵和脉冲射流泵等。本发明中,根据发动机领域的公知技术,在必要的地方设置必要的部件、单元或系统。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不仅能够降低对热气机冷却过程的功耗,而且可以实现利用热气体自身的能量使热气体本身冷却到低于环境温度的状态;并且还可利用热气体本身的能量对外做功,利用排气温度进行深度提取功,从而提高了热机的效率。


图1所示的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 图2所示的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 图3所示的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 图4所示的是本发明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 图5所示的是本发明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 图6所示的是本发明实施例6的结构示意 图7所示的是本发明实施例7的结构示意 图8所示的是本发明实施例8的结构示意图; 图9所示的是本发明实施例9的结构示意 图10所示的是本发明实施例10的结构示意 图11所示的是本发明实施例11的结构示意 图12所示的是本发明实施例12的结构示意 图13所示的是本发明实施例13的结构示意 图14所示的是本发明实施例14的结构示意 图15所示的是本发明实施例15的结构示意 图16所示的是本发明实施例16的结构示意 图17所示的是本发明实施例17的结构示意 图18所示的是本发明实施例18的结构示意 图中
I做功机构A、ll热气体入口、12气体出口、2压缩机构A、21气体入口、22气体出口、3降温器A、31气液分离器、32液体泵、4降温器B、5节流膨胀器、6内燃机、61进气口、62排气口、63叶轮压气机、64涡轮动力机构、9射流泵、91回热汽化器、101做功机构B、111降温器C、121压缩机构B、131冷凝器A、10旁通口、1001做功机构C、1201压缩机构C、1301冷凝器B、141压缩机构D、1302冷凝器C、201压气机构。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的冷源动力系统,包括设有热气体入口 11和气体出口 12的做功机构A 1,还包括压缩机构A 2和降温器A 3,所述做功机构A I的所述气体出口 12与所述降温器A3的工质入口连通,所述降温器A 3的工质出口与所述压缩机构A 2的气体入口 21连通。高温常压的热气体,如内燃机的排气沿图1中箭头所示,经所述热气体入口 11进入所述做功机构A I,推动所述做功机构A I做功并对外输出动力,然后从所述气体出口 12排出;从所述气体出口 12排出的气体压力可选择性的设为小于I个大气压、小于O. 5个大气压或设为小于O. 2个大气压,再经所述降温器A 3的降温处理,最后进入所述压缩机构A2中压缩处理,从所述气体出口 22排出。其中从所述气体出口 22排出的气体温度小于从所述热气体入口 11进入所述做功机构A I的热气体温度,而气体压力大于进入所述做功机构A I的热气体的压力。本实施例中,所述做功机构A I设为叶轮式做功机构,所述压缩机构A 2设为叶轮式压缩机构。具体实施时,所述做功机构A I可以设为速度式做功机构或容积式做功机构。或者,更具体的,所述做功机构A I可以设为往复活塞式做功机构、转子活塞式做功机构或叶轮式做功机构。同理,下面所有涉及到所述做功机构A1、所述做功机构B 101和/或所述做功机构C 1001实施方式中,都可以将所述做功机构A1、所述做功机构B 101和/或所述做功机构C 1001也可设为上述的各种类型的做功机构。具体实施时,所述压缩机构A 2可以设为速度式压缩机构或容积式压缩机构。或者,更具体的,所述压缩机构A 2设为往复活塞式压缩机构、转子活塞式压缩机构或叶轮式压缩机构。或者,更具体的,下面所有涉及到所述压缩机构A 2、所述压缩机构B 121、所述压缩机构C 1201和/或所述压缩机构D 141实施方式中,都可以将所述压缩机构A 2、所述压缩机构B 121、所述压缩机构C 1201和所述压缩机构D 141也可分别设为上述的各种类型的压缩机构。本发明的所有实施方式中,都可以参照本实施例将从所述气体出口 12排出的气体压力选择性的设为小于I个大气压、小于O. 5个大气压或设为小于O. 2个大气压,即将所述做功机构A I的气体出口 12与所述压缩机构A 2的气体入口 21连通通道中气体压力小于I个大气压、小于O. 5个大气压或设为小于O. 2个大气压。实施例2
如图2所示的冷源动力系统,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做功机构A I与所述压缩机构A 2共轴设置,所述做功机构A I对所述压缩机构A 2输出动力。利用所述做功机构A I的输出动力来对所述压缩机构A 2做功,即利用了热气体自身的能量。本发明的所有实施方式中,都可以参照本实施例使所述做功机构A I对所述压缩机构A 2输出动力。实施例3
如图3所示的冷源动力系统,其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所述压缩机构A 2的气体出口22与降温器B 4的工质入口连通。采用所述降温器B 4对压缩后的气体进一步降温作用。实施例4
如图4所示的冷源动力系统,其与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所述降温器B 4的工质出口与节流膨胀器5的工质入口连通。经所述降温器B 4降温后的高压气体,使用所述节流膨胀器5来节流膨胀,达到更深程度的降温,使得气体的温度远远低于所述热气体入口 11处的温度。实施例5
如图5所示的冷源动力系统,其与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所述降温器B 4的工质出口与做功机构B 101的工质入口连通,以实现进一步降温的目的。实施例6
如图6所示的冷源动力系统,其与实施例5的区别在于所述做功机构B 101的工质出口经降温器C 111与压缩机构B 121的工质入口连通。实施例7
如图7所示的冷源动力系统,其与实施例6的区别在于所述降温器C 111与所述压缩机构B 121之间的连通通道上设冷凝器C 1302,所述冷凝器C 1302的被加热流体入口与所述降温器C 111的工质出口连通,所述冷凝器C 1302的被加热流体出口与所述压缩机构B121的工质入口连通;所述压缩机构B 121的工质出口与所述冷凝器C 1302的被冷凝流体入口连通。本实施例中,所述做功机构A1、所述压缩机构A 2和所述做功机构B 101共轴设置。作为可以变换的实施方式,所述做功机构A1、所述压缩机构A 2和所述做功机构B 101可以不共轴设置,而是采用其它的设置方式。实施例8 如图8所示的冷源动力系统,其与实施例5的区别在于所述降温器B 4还与冷凝器A131的被冷凝流体入口直接连通,所述做功机构B 101的工质出口与所述冷凝器A 131的被加热流体入口连通。可从所述冷凝器A 131的A出口(即被冷凝流体出口)得到工质液化物。所述冷凝器A 131的被加热流体出口与压缩机构D 141的工质入口连通;经压缩机构D 141来将膨胀做功后的低压气体顺利导出所述冷凝器A 131。作为可以变换的实施方式,所述压缩机构D 141可以不设。实施例9
如图9所示的冷源动力系统,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做功机构A I的所述热气体入口 11与内燃机6的排气口 62连通。经所述内燃机6的排气口 62排出的气体,仍然具有很高的温度,如果此时将所述排气排入环境中,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能量,还造成了环境的热污染,利用所述排气可以带动所述做功机构A I对外输出动力,然后再经过所述降温器A 3的降温、所述压缩机构A 2压缩和所述降温器B 4降温后排出的气体的温度远远低于经所述排气口 62排出的气体的温度。本发明中所有所述热气体入口 11未连接其他装置的实施方式中,都可以参考本实施例将所述热气体入口 11与所述内燃机6的所述排气口 62连通。实施例10
如图10所示的冷源动力系统,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压缩机构A 2的气体出口 22与内燃机6的进气口 61连通,被所述压缩机构A 2压缩后的气体由于压力很高,可以被所述内燃机6再次利用,在所述气体进入所述内燃机6时,可以同时向所述内燃机6导入氧化剂和还原剂,以供所述内燃机6进行燃烧化学反应。本发明中,所有所述压缩机构A 2的所述气体出口 22未连接其它装置的实施方式中,都可以参照本实施例将所述压缩机构A 2的所述气体出口 22与所述内燃机6的所述进气口 61连通。实施例11
如图11所示的冷源动力系统,其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所述冷源动力系统还包括射流泵9,所述做功机构A I的所述气体出口 12与所述射流泵9的低压流体入口连通,所述射流泵9的流体出口与所述降温器A 3连通,在所述降温器A 3上设气液分离器31,所述气液分离器31的气体出口与所述压缩机构A 2的气体入口 21连通,所述气液分离器31的液体出口与液体泵32连通,所述液体泵32的液体出口与所述射流泵9的动力流体喷射口连通。具体实施时,所述射流泵可设为传统射流泵或非传统射流泵,或设为多级射流泵,多股射流泵和脉冲射流泵;所述做功机构A I可以不对所述压缩机构A 2输出动力,而是对其它负载输出动力。实施例12
如图12所示的冷源动力系统,其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所述冷源动力系统还包括射流泵9,所述做功机构A I的所述气体出口 12与所述射流泵9的低压流体入口连通,所述射流泵9的流体出口与所述降温器A 3连通,在所述降温器A 3上设气液分离器31,所述气液分离器31的气体出口与所述压缩机构A 2的气体入口 21连通,所述气液分离器31的液体出口与液体泵32连通,在所述做功机构A I的所述气体出口 12与所述射流泵9的低压流体入口之间的连通通道上设回热汽化器91,所述液体泵32的液体出口与所述回热汽化器91的被加热汽化液体入口连通,所述回热汽化器91的被加热汽化气体出口与所述射流泵9的动力流体喷射口连通。所述气液分离器31分离的液体经所述液体泵32进入所述回热汽化器91中,通过所述回热汽化器91对所述液体进行汽化为气体,从而使流至所述射流泵9的动力流体喷射口的气体的压力大大的增加。具体实施时,所述射流泵可设为传统射流泵或非传统射流泵,或设为多级射流泵,多股射流泵和脉冲射流泵;所述做功机构A I可以不对所述压缩机构A 2输出动力,而是对其它负载输出动力。实施例13
如图13所示的冷源动力系统,其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所述做功机构A I在对所述压缩机构A 2输出动力的同时还对负载输出动力进行做功,本实施例中所述负载设为与所述做功机构A I和所述压缩机构A 2共轴设置的压气机构201。作为可以变换的实施方式,所述负载还可以设为其它装置,比如发电机;所述做功机构A I可以不对所述压缩机构A 2输出动力,而是对其它负载输出动力。实施例14
如图14所示的冷源动力系统,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在所述热气体入口 11的连通通道上设旁通口 10。实施例15
如图15所示的冷源动力系统,其与实施例14的区别在于所述旁通口 10经降温装置与压缩机构C 1201的工质入口连通,所述压缩机构C 1201的工质出口分别与做功机构C1001的工质入口和冷凝器B 1301的被冷凝流体入口直接连通,所述做功机构C 1001的工质出口与所述冷凝器B 1301的被加热流体入口连通,即可从所述冷凝器B 1301的A出口(即被冷凝流体出口)得到工质液化物。所述冷凝器B 1301的被加热流体出口与压缩机构D 141的工质入口连通;采用压缩机构D 141来将膨胀做功后的低压气体顺利导出所述冷凝器B 1301。在实际使用中,可根据工质具体情况,增添多个做功机构。作为可以变换的实施方式,所述压缩机构D 141可以不设。实施例16
如图16所示的冷源动力系统,其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所述做功机构A I的所述热气体入口 11与内燃机6的涡轮动力机构64的工质出口连通,所述内燃机6的叶轮压气机63的工质出口与所述内燃机6的进气口 61连通;所述做功机构A1、所述压缩机构A 2、所述内燃机的所述涡轮动力机构64和所述内燃机的所述叶轮压气机63为共轴设置。实施例17
如图17所示的冷源动力系统,其与实施例16的区别在于所述叶轮压气机63的工质入口连通和与其共轴设置的压气机构201连通。实施例18
如图18所示的冷源动力系统,其与实施例17的区别在于所述做功机构A1、所述压缩机构A 2和所述压气机构201为共轴设置,且与所述涡轮动力机构64和所述叶轮压气机63不共轴,即所述做功机构A I不对所述叶轮压气机63输出动力。图中所示的所述涡轮动力机构64和所述叶轮压气机63为共轴设置,两者也可为不共轴。作为可以变换的实施方式,所述所述做功机构A1、所述压缩机构A 2和所述压气机构201可以与所述涡轮动力机构64和所述叶轮压气机63两者之一共轴设置。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以上实施例,根据本领域的公知技术和本发明所公开的技术方案,可以推导出或联想出许多变型方案,所有这些变型方案,也应认为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冷源动力系统,包括设有热气体入口(11)和气体出口(12)的做功机构A (I),还包括压缩机构A (2)和降温器A (3),其特征在于所述做功机构A (I)的所述气体出口(12)与所述降温器A (3)连通,所述降温器A (3)与所述压缩机构A (2)的气体入口(21)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冷源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做功机构A(I)对所述压缩机构A (2)输出动力。
3.如权利要求1所述冷源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构A(2)的气体出口(22)与降温器B (4)的工质入口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冷源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器B(4)的工质出口与节流膨胀器(5)的工质入口连通。
5.如权利要求3所述冷源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器B(4)的工质出口与做功机构B (101)的工质入口连通,以实现进一步降温的目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冷源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做功机构B(101)的工质出口经降温器C (111)与压缩机构B (121)的工质入口连通。
7.如权利要求6所述冷源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降温器C(Ill)与所述压缩机构B (121)之间的连通通道上设冷凝器C (1302),所述冷凝器C (1302)的被加热流体入口与所述降温器C (111)的工质出口连通,所述冷凝器C (1302)的被加热流体出口与所述压缩机构B (121)工质入口连通;所述压缩机构B (121)的工质出口与所述冷凝器C (1302)的被冷凝流体入口连通。
8.如权利要求5所述冷源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器B(4)还与冷凝器A(131)的被冷凝流体入口直接连通,所述做功机构B (101)的工质出口与所述冷凝器A (131)的被加热流体入口连通。
9.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冷源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做功机构A(I)的所述热气体入口( 11)与内燃机(6 )的排气口( 62 )连通。
10.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冷源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构A(2)的气体出口(22)与内燃机(6)的进气口(61)连通。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冷源动力系统,包括设有热气体入口和气体出口的做功机构A、压缩机构A和降温器A,所述做功机构A的所述气体出口与所述降温器A连通,所述降温器A与所述压缩机构A的气体入口连通。本发明不仅能够降低对热气机冷却过程的功耗,而且可以实现利用热气体自身的能量使热气体本身冷却到低于环境温度的状态,并且还可利用热气体本身的能量对外做功,利用排气温度进行深度提取功,从而提高了热机的效率。
文档编号F02B37/00GK103032119SQ20121053668
公开日2013年4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12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19日
发明者靳北彪 申请人:摩尔动力(北京)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