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轴箱通风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20478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曲轴箱通风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动机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曲轴箱通风系统。
背景技术
每部车都有排气管将发动机燃烧的废气排出车外,但并没有办法将废气百分之百地排出去,仍会有少部份的燃烧废气经由活塞与汽缸壁的间隙钻进曲轴箱中,一旦进入曲轴箱的油气累积多了,就会形成气压,不但会稀释机油,造成发动机机件润滑不良,还会造成机油异常消耗等严重后果。所以曲轴箱中的油气必须经分离处理。图I示出了一种常见的曲轴箱通风系统,包括曲轴箱I、与曲轴箱I连接的进气歧管2、第一栅板3、第二栅板4、PCV阀5、节气门6、增压器7、空气过滤器8以及连接上述器件的通风管道,其中,空气过滤 器8、增压器7、节气门6、进气歧管2通过第一通风管道11依次连接,曲轴箱I的出风口通过第二通风管道12连接于第一通风管道11上的进气歧管2与节气门6之间,第二通风管道12上设置有第一栅板3和PCV阀5,曲轴箱I的出风口通过第三通风管道13连接于第一通风管道11上的空气过滤器8与节增压器7之间,第三通风管道13上设置有第二栅板4。在部分负荷时(增压器7未起作用阶段),气体主要通过第二通风管道12和第一通风管道11流通,即曲轴箱I排出的气体经过第一栅板3和PCV阀5进入第一通风管道11后与经过空气过滤器8过滤的空气混合,然后进入进气歧管2 ;在全负荷时(增压器8起作用阶段),气体主要通过第三通风管道13和第一通风管道11流通,曲轴箱I排出的气体经过第二栅板4排入第一通风管道11后与经过空气过滤器8过滤的空气混合,在增压器7的作用下进入进气歧管2。这种结构的曲轴箱通风系统存在以下缺陷一、在既定边界条件都已经固定的情况下,只能调节曲轴箱压力在某一范围区间进行浮动,范围区间大小基本很难调节,对曲轴前后油封的要求边界比较苛刻;二、在部分负荷(增压器未起作用时)从气缸盖罩导入气体进入进气歧管,而且这部分气体不通过节气门控制,所以在低速或低负荷时容易导致速度不稳,排放增加;三、由于有新鲜空气从空滤后导入,所以容易使机油在循环过程中受到氧气的氧化而影响粘度,降低机油使用寿命。四、由于PCV阀为针阀,其流量受到限制,所以对于曲轴箱内压力的控制范围比较有限。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对曲轴箱内压力可以更大范围调节的曲轴箱通风系统。本实用新型的曲轴箱通风系统,包括曲轴箱、与曲轴箱连接的进气歧管、节气门、增压器、空气过滤器,所述空气过滤器、所述增压器、所述节气门、所述进气歧管通过第一通风管道依次连接,所述曲轴箱的出风口通过第二通风管道连接于第一通风管道上的所述进气歧管与所述节气门之间,所述第二通风管道上设置有向所述第一通风管道导通的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与所述曲轴箱的出风口之间的第二通风管道上设置有PRV阀,第三通风管道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单向阀与所述PRV阀之间的第二通风管道上,所述第三通风管道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空气过滤器与所述增压器之间的第一通风管道上。本实用新型的曲轴箱通风系统,其中,所述第三通风管道上设置有向所述第一通风管道导通的第二单向阀。本实用新型的曲轴箱通风系统,其中,所述第二通风管道上设置有栅板。本实用新型的曲轴箱通风系统,其中,所述栅板设置于PRV阀与曲轴箱的出风口之间。本实用新型的曲轴箱通风系统在既定边界条件都已经固定的情况下,能调节曲轴箱压力在较大范围区间内浮动,更容易适应曲轴前后油封的压力要求,简化设计。

图I为现有技术的曲轴箱通风系统的连接不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曲轴箱通风系统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曲轴箱通风系统,包括曲轴箱10、与曲轴箱10连接的进气歧管11、节气门20、增压器30、空气过滤器40,空气过滤器40、增压器30、节气门20、进气歧管11通过第一通风管道I依次连接,曲轴箱10的出风口通过第二通风管道2连接于第一通风管道I上的进气歧管11与节气门20之间,第二通风管道2上设置有向第一通风管道I导通的第一单向阀4,第一单向阀4与曲轴箱10的出风口之间的第二通风管道2上设置有PRV阀5,第三通风管道3的一端连接于第一单向阀4与PRV阀5之间的第二通风管道上,第三通风管道3的另一端连接于空气过滤器40与增压器30之间的第一通风管道I上。本实用新型的曲轴箱通风系统,其中,第三通风管道3上设置有向第一通风管道导通的第二单向阀6。第二单向阀6防止经过空气过滤器40过滤的空气进入第二通风管道2,进而进入曲轴箱10。本实用新型的曲轴箱通风系统,其中,第二通风管道2上设置有栅板7。栅板7的作用在于使气体中的油滴分离出去,当气体穿过栅板7,利用惯性将油气分离,使得大部分油被挡下。本实用新型的曲轴箱通风系统,其中,栅板7设置于PRV阀5与曲轴箱10的出风口之间。PCV阀的中文名称为压力控制阀,PRV阀的中文名称为压力释放阀。本实用新型的曲轴箱通风系统,其中,PRV阀5是膜片阀,与通常为针阀的PCV阀相比,PRV阀5控制流量比较大。本实用新型的曲轴箱通风系统在工作中,在部分负荷时(增压器30未起作用阶段),气体主要通过第二通风管道2和第一通风管道I流通,即曲轴箱10排出的气体经过栅板7和PRV阀5进入第一通风管道I后与经过空气过滤器40过滤的空气混合后进入进气歧管11 ;在全负荷时(增压器30起作用阶段),气体主要通过第二通风管道2、第三通风管道3和第一通风管道I流通,曲轴箱I排出的气体经过栅板7和PRV阀5进入第三通风管道3,然后通过第三通风管道3排入第一通风管道I,在第一通风管道I中与经过空气过滤器40过滤的空气混合,在增压器30的作用下进入进气歧管11。上述两种负荷条件下的曲轴箱10内的压力均为负压,并且通过相应的油气分离装置将汽油和机油分离,防止机油变质。本实用新型的曲轴箱通风系统,因为PRV阀为膜片阀,所以能够允许较大量的气体通过该阀,在既定边界条件都已经固定的情况下,所以能够调节曲轴箱压力在较大范围区间内浮动,更容易适应曲轴前后油封的压力要求,简化设计。在部分负荷时,本实用新型的曲轴箱通风系统中直接进入进气歧管的气体极少(因为没有新鲜空气通过空气过滤器导入,仅仅是活塞漏气那部分气体),对于发动机的低速运行或低负荷的影响很小。 本实用新型的曲轴箱通风系统由于不导入新鲜空气,所以空气对机油的氧化程度极低,保证机油使用寿命。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ー种曲轴箱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曲轴箱、与曲轴箱连接的进气歧管、节气门、增压器、空气过滤器,所述空气过滤器、所述增压器、所述节气门、所述进气歧管通过第一通风管道依次连接,所述曲轴箱的出风ロ通过第二通风管道连接于第一通风管道上的所述进气歧管与所述节气门之间,所述第二通风管道上设置有向所述第一通风管道导通的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与所述曲轴箱的出风ロ之间的第二通风管道上设置有PRV阀,第三通风管道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单向阀与所述PRV阀之间的第二通风管道上,所述第三通风管道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空气过滤器与所述增压器之间的第一通风管道上。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曲轴箱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通风管道上设置有向所述第一通风管道导通的第二单向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曲轴箱通风系统,其特征在干,所述第二通风管道上设置有栅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曲轴箱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板设置于PRV阀与曲轴箱的出风ロ之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的曲轴箱通风系统,包括曲轴箱、进气歧管、节气门、增压器、空气过滤器,空气过滤器、增压器、节气门、进气歧管通过第一通风管道依次连接,曲轴箱的出风口通过第二通风管道连接于第一通风管道上的进气歧管与节气门之间,第二通风管道上设置有向第一通风管道导通的第一单向阀,第一单向阀与曲轴箱的出风口之间的第二通风管道上设置有PRV阀,第三通风管道的一端连接于第一单向阀与PRV阀之间的第二通风管道上,第三通风管道的另一端连接于空气过滤器与增压器之间的第一通风管道上。本实用新型的曲轴箱通风系统在既定边界条件都已经固定的情况下,能调节曲轴箱压力在较大范围区间内浮动,更容易适应曲轴前后油封的压力要求,简化设计。
文档编号F01M13/02GK202768111SQ20122051095
公开日2013年3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29日
发明者张瑞凯, 魏延奇, 张艳青, 贺燕铭, 马童立, 李红强, 周启顺, 赵锦伦 申请人:北京汽车动力总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