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级增温式强力雾化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143171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两级增温式强力雾化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汽车、摩托车用两级增温式强力雾化装置,属于机械制造【技术领域】,利用燃油随温度的提高其挥发性能会很大地提高的特性。通过对进入发动机的空气进行一级加温至30-50℃,对混合气进行二级加温至60-80℃,最终使雾化后的燃油由原本是微小颗粒状态变为单个分子状态,容易与混合气中的氧分子充分混合,最终能充分燃烧,而这种充分燃烧能提高燃油的热效率,从而可以达到“节能减排”之目的。
【专利说明】两级增温式强力雾化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机械制造【技术领域】,是一种利用发动机的余热对空气进行一级加温,对混合气进行二级加温提高汽车、摩托车雾化水平的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当今人们追求方便、快捷、交通发达的时代,汽车、摩托车成为重要的国内外普遍使用的交通工具,仅就中国而言,正在使用的汽车就有两亿多辆,正在使用的摩托车壹亿多辆;除此之外,每年新生产的汽车两千万辆,摩托车五百万辆。这些使用燃油的车辆每年消耗的燃油约五亿吨,价值约五万亿元人民币。然而资料显示:已经探明的世界石油储量仅够使用百年左右。现在正处在世界性能源紧缺阶段,尤其是我国,情况更为严重:即我国是石油进口大国,约一半的石油要依靠进口。有的专家预测:如果海湾发生战争,尤其若是伊朗封锁了霍尔木兹海峡,石油价格至少翻一番。燃油价格成为左右物价的重要因素之一。自内燃机问世以来,就存在热效率不高问题,即使利用目前最先进的供油技术——电喷式供油,也只能达到20%左右,即绝大部分燃油没做有用功,这同时还存在尾气排放超标、污染大气环境等问题,尤其是我们已经认识到“汽车尾气是造成阴霾天气的重要原因”的情况下,更是要注重这些污染大户的“节能减排”问题。国家每年都拿出大笔资金支持“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产品的研发和生产。目前使用的各种供油系统,燃油热效率均不高,究其原因,和燃油的雾化水平不高有直接关系。我们知道:燃油雾化越好,燃烧就越充分,也就是越节油。为此,急需一种能充分将燃油雾化的创新技术问世,以便实现“节能减排”之目的。

【发明内容】
:
[0003]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公开一种汽车、摩托车用二级增温式强力雾化装置。
[0004]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是:利用燃油随着温度的升高,其挥发性能也提高的特性,对进入发动机内的空气进行一级加温至30-50°C,对混合气进行二级加温至60-80°C。此温度使燃油分子的热运动加强,促使其发挥性能大大地提高了,促使雾化后原本燃油呈微小颗粒状而现在呈单个分子状态,并易与空气中的氧分子充分混合,达到极好的雾化状态,因而能充分燃烧,这就必然提高了燃油的热效率,同样的输出功率需求,可以使用较少的燃油完成。因而达到“节能减排”之实际效果。
[0005]本发明所需的二级加温,是利用发动机本身的余热实现的,不需要另外消耗能量。对空气的一级加温,有放置热气收集罩空间的,最好应用“热气收集”方式。没有放置空间的,可在空气滤清器后放置一个与二级加温器相类似的那样的加温器,在化油器后或电喷器后的各岐管处加二级加温器,并使各加温器的冷却液串联后与发动机的冷却回路并联。这样,就可以利用冷却液的热量来对空气和混合气进行加温。通过调节加温器球型阀的开度,即可调节冷却液的流量,也就调节了对空气和混合气的加温程度。加热后的混合气尽量延长至进气门的距离,以便使其充分发挥加温带来的雾化效果。喷油器配置在岐管末端的要改配置在岐管首端。没有散热器的车辆,可利用I型:在空气导管(俗称橡胶弯脖)内的导热带对空气加温及在混合气导管(俗称铝弯脖)内增加一个导热体对混合气加温的方式,也可以利用2型:在空气导管处,配置一个如图5所示的三通式比例阀、发动机缸头处的加热体、气路联接软管对空气加温,另加上述的混合气导管内的导热体对混合气加温的方式。I型的导热带将缸头处的热量收集板的热量传递给空气导管内的导热片对空气进行加温,并通过在导热带与导热片接口处,是联接一个导热带接头,还是联接二个导热带接头,来调节对空气的加温程度。导热片的蛇形形状,可以增加导热效果。2型:通过调节比例阀片的角度,并利用阀片处气路短而气阻小、软管及导热体气路长而气阻大的情况,就可以调节进入导热体的空气比例,也就可以对空气加温进行了调节。为了增加混合气的增温效果,在混合气导管(铝弯脖)的下端,取消原来的密封垫片,改为直接联接、两片金属直接接触并在中间加一小直径橡胶O型圈密封。对空气的加温,一般是根据室外气温进行,冬季,可最大限度地加温,春、秋两季,可减半加温,夏季可切除对空气的加温。对混合气的加温,一般是一年四季不变。
[0006]本发明工作性能安全可靠,燃油的雾化效果好,能使燃油充分燃烧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7]附图1、为本发明热气收集回路的结构示意图
[0008]附图2、为本发明二级加温器的结构示意图
[0009]附图3、为本发明I型空气加温用的导热带式结构示意图
[0010]附图4、为本发明混合气导管加温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1]附图5、为本发明2型空气加温用比例阀式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本发明有三种组合方式
[0013]第一种:发动机有散热器且有放置“热气收集罩”空间的;由热气收集罩1、粗滤网
2、软管3、比例阀4、比例阀空气进口 5、空气滤清器6、比例阀体7、热气收集器挂耳8、二级加温壳体9、导热体10、球阀11组成,比例阀4的出气口与空气滤清器6的入气口相联,其进、出水口用软管串联后与发动机冷却回路并联。二级加温器置于喷油器后的各岐管靠前处。
[0014]第二种:有散热器,但没有放置“热气收集罩”空间的:由一个二级加温器(置于喷油器前对空气加温)和与歧管数相同的二级加温器组成,即由若干个加温壳体9、导热体
10、球阀11组成,进、出水口串联后与发动机冷却回路并联。
[0015]第三种:没有散热器的(例如摩托车),由I型:进气管12、导热带13、余热收集板
14、传热接头15、传热接头16、导热片接头17、导热片支撑柱18、混合气导管20和导热体19构成,或者用2型:三通式比例阀21、比例阀片22、导热体23和联接气路的软导管及混合气导管20、导热体19组成。橡胶质的空气导管12和铝质的混合气导管20、导热体23等处通气孔的截面积之和应大于或等于原设计截面积。铝质的导管20与铝质的导热体19间过盈配合,导热带13、混合气导管20、导热体23及导气软管等处之外侧均有棉麻织物保温层。
【权利要求】
1.一种汽车、摩托车用二级增温式强力雾化装置,由热气收集罩、比例阀、热气软导管构成的一级加温和由加温器壳体、导热体、球阀构成的二级加温,热气收集罩内有粗滤网,其特征在于:调整比例阀阀片相对于热气进口和空气(凉气)进口的开度,就能调整进入空气滤清器的空气温度,使该空气温度达到30至50摄氏度。
2.对于有散热器但没有放置热气收集罩空间的汽车,采用第二级加温器代替热气收集回路对空气加温至30至50摄氏度;喷油器配置在歧管末端的要改配在歧管首端。
3.对混合气加温的第二级加温器配置在喷油器后侧的各岐管处的导热体的外圆与加温器壳体内圆处过盈配合,导热体各通气孔截面积之和大于进出气口截面积,最终使混合气的温度加热到60至80摄氏度。
4.没有散热器(即风冷)的车辆,例如:摩托车,采用I型:在空气导管(俗称橡胶弯脖)处,用导热带、导热卷片(对空气加热用)、热量收集板加混合气导管(俗称铝弯脖)构成,也可以采用2型:在空气导管处,由三通式比例阀、导热体、软导管加混合气管道内增加导热体(对混合气加温用)构成,其特征在于:导热带在与导热片联结处有两片调温用接头,导热片呈蛇形,混合气管道内的导热体与管道紧配合,导热体处的各通气管道内截面积之和不低于原设计截面积。最终使空气加温30-50摄氏度,使混合气加温至60-80摄氏度。
【文档编号】F02M31/10GK103883438SQ201310325748
【公开日】2014年6月25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24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24日
【发明者】王树卿 申请人:王树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