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调控式新型化油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143172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三级调控式新型化油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汽车、摩托车用三级调控式新型化油器,属于机械制造【技术领域】,在汽车用的挡板节气门式化油器的主喷管和主量孔处增加一根与节气门联动的气门针,该针在主喷管段和主量孔段有不同的直径和圆锥度,能使主喷管口及主量孔二处的间隙截面积随节气门开度的加大而增大,该两处截面积的增大,就可以多供油,与节气门开度变大需要多供油的状况相适应,通过改变该两处气门针的直径和圆锥度,就能改变主喷管口和主量孔处与节气门开度相对应的间隙截面积,实现该两处供油量的二级调控,变老式化油器的单级调控为三级调控,这样就能实现:精确控制汽车、大排量摩托车在各种工况下的供油量,而达到“节能减排”之目的。中小排量摩托车用的柱塞节气门式化油器,加长原有的气门针至主量孔下侧,仍然是上述这种三级调控式化油器,其工作原理和节能减排效果与上述挡板节气门式化油器相同。
【专利说明】三级调控式新型化油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机械制造【技术领域】,是一种汽车、摩托车用三级调控式新型化油器。
【背景技术】:
[0002]在当今人们追求方便、快捷、交通发达的时代,汽车、摩托车成为重要的国内外普遍使用的交通工具,仅就中国而言,正在使用的汽车就有两亿多辆,正在使用的摩托车壹亿多辆;除此之外,每年新生产的汽车两千万辆,摩托车五百万辆。这些使用燃油的车辆每年消耗的燃油约五亿吨,价值约五万亿元人民币。然而资料显示:已经探明的世界石油储量仅够使用百年左右。现在正处在世界性能源紧缺阶段,尤其是我国,情况更为严重:即我国是石油进口大国,约一半的石油要依靠进口。有的专家预测:如果海湾发生战争,尤其若是伊朗封锁了霍尔木兹海峡,石油价格至少翻一番。燃油价格成为左右物价的重要因素之一。自内燃机问世以来,就存在热效率不高问题,即使利用目前最先进的供油技术——电喷式供油,也只能达到20%左右,即绝大部分燃油没做有用功,这同时还存在尾气排放超标、污染大气环境等问题,尤其是我们已经认识到“汽车尾气是造成阴霾天气的重要原因”的情况下,更是要注重这些污染大户的“节能减排”问题。国家每年都拿出大笔资金支持“节能减排”型技术创新产品的研发和生产。旧式化油器和目前普遍使用的电喷式供油,均系单级调控式供油,因调控级数所限,其控制精度均不高,故而造成燃油热效率不高,尾气排放超标、污染大气环境等问题。我们知道:混合气过浓或过稀都会增加燃油的消耗量,而且还有过浓会增大积碳量、过稀会使发动机过热、输出功率下降之负作用,最好是:能随时供给的燃油量不多不少,混合气不浓不稀这种最佳状态。这种状态是相关科技工作者多年来孜孜以求的理想状态。为此,急需一种能精确控制供油量的新型化油器面世,以解决“节能减排”之实际需求。

【发明内容】
:
[0003]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公开一种“三级调控式新型化油器”,能夠精确控制汽油发动机在各种工况下最佳的供油量,从而达到“节能减排”之实际效果。
[0004]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是:在挡板式节气门的旧式化油器的基础上,增加一根在主喷管及主量孔段各有不同直径和圆锥度的上粗下细的“气门针”,该“气门针”通过与节气门联动,能夠随节气门开度的增大或缩小而相应地升或降,从而改变了主喷管口及主量孔两处的间隙大或小,显见的是:该间隙大,即间隙截面积大,供油量就多;间隙小,即间隙截面积小,供油量就少。通过优选“气门针”在该两段的直径和圆锥度,即增加了这二级调控,变原来的单级调控为现在的三级调控,这样就能实现精确控制汽油发动机在各种工况(即节气门各种开度)下的最佳供油量。新增加的气门针顶端有微调机构,可实现新增加的气门针的初始位置的微调,并有压簧固定之。对柱塞式节气门的旧式化油器,加长原气门针的长度至主量孔下端,新加长的这段气门针仍然为上粗下细的圆锥形,该气门针的上端通过螺纹能与节气门形成位移,从而达到气门针初始位置微调目的,该微调要在气温和海拔高度有较大变化时使用。通过实测,发现:调控主量孔处的间隙,对提高化油器控制精度最为灵敏。
[0005]本发明由附图1所示的原有的化油器体、阻风门、节气门、喉管、主喷管、浮子,浮子油针及新增加的气门针、行程放大机构组成。气门针通过螺纹与行程放大机构的基托相联,基托通过基托挂耳与行程放大机构的长臂相联,行程机构的短臂与油门拉杆相联,长短臂间呈90度夹角,以便将油门拉杆的水平运动改变为基托的、也就是气门针的垂直运动并放大之。气门针通过螺纹旋进或旋出与基托的相对位置实现气门针初始位置的微调,基托能在防尘套内滑动,防尘套兼有:防止气门针升、降运动时跑偏之作用。橡胶质O型圈对化油器体和气门针间密封。
[0006]汽油发动机怠速状态时,基本上是无负荷低速运转的,节气门开度甚小,此时喉管处的空气流速很小,只能产生极小负压,燃油不能从主喷管喷出。主喷管不工作。而节气门两边留有很小的缝隙,空气经过时,速度很高,产生了较高的负压,处在节气门缝隙附近的怠速喷口,在负压吸力的作用下,燃油流经怠速量孔由怠速喷口喷出,被高速气流粉碎雾化而维持汽油发动机的怠速运转,此时新增加的气门针在初始位置,也不工作。
[0007]随着节气门开度的不断增大,怠速供油逐渐减少,而主喷管供油不断增加,汽油机则从小负荷向大负荷过渡,此时气门针随之做上升运动,使主喷管口及主量孔处的间隙不断变大,即增加了供油量,通过优选主喷管段和主量孔段的气门针的直径和圆锥度,就能选择出合适的“间缝”与节气门的开度相对应而发挥了两级调控作用。
[0008]当节气门开度增大到最大开度的4/5以上时,是汽油机超负荷运转状态,需要有足量的供油来支持,此时主喷管口处的间隙截面积等于原来的截面积,气门针最下端移出了主量孔处,即该两处均恢复了原设计的截面积。这样,不但不影响原设计的供油量,不影响原标定的最大输出功率,而且变主喷管处的孔式供油为环形间隙式供油,有利于雾化,还能少许增加最大输出功率,兼有防止主量孔堵塞故障的发生(摩托车常有此种故障)。
[0009]对柱塞式节气门的老式化油器而言,新加长至主量孔下端的这一段上粗下细的圆锥形的气门针,其工作原理与上述的化油器相同,仍然是一种三级调控式化油器。
[0010]本发明工作性能安全可靠,不使用添加剂,不改变原设计的接口尺寸,不但不影响原设计的各项性能指标,而且由于节油必然使积碳减少能延长发动机寿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附图1、为本发明档板节气门式化油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2]附图2、为本发明放大机构示意图。
[0013]附图3、为本发明在主喷管口及主量孔处的局部剖面图。
[0014]附图4、为本发明柱塞节气门式化油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本发明对挡板式节气门的旧式化油器,由原有的浮子1、浮子油针4、阻风门7、化油器体9、喉管10、节气门15、主喷管20、主量孔21及新增加的气门针22、行程放大机构25构成。浮子I和浮子油针4、浮子室通气孔19相配合,控制进油孔5流出的燃油量,使浮子室3中,保持浮子室油位2基本不变,主空气量孔6控制进入主喷管一级雾化的空气量,阻风门7在汽油机启动时关闭,供给较多燃油形成较浓的混合气以利于冷态下汽油发动机启动,怠速空气量孔8给定怠速状态下空气的量,处于化油器体9中部位置的喉管10能形成喷油所需的负压,怠速喷口 16、17是在节气门15开度甚小时的怠速状态下供油,并与怠速量孔18相配合,供给所需的怠速油量。气门针22由压簧11保持与基托12的相对位置,基托12可以在防尘套13中滑动,用橡胶质的O型圈14对化油口器体9和气门针22密封。气门针22与主喷管20、主量孔21相配合,实现新增加的二级调控总计为三级调控,基托12通过滚套23、基托挂耳24与行程放大机构(25)的长臂相结合,放大机构(25)的短臂26与油门拉杆相联且放大机25能绕固定轴27转动。
[0016]对柱塞式节气门的老式化油器,由原有的浮子1、浮子油针4、阻风门7、化油器体
9、喉管13、节气门11、主喷管18、主量孔19、及新增加的气门针初始位置微调机构用定位压簧12构成。浮子1、浮子油针4、浮子室通气孔16相配合,控制进油孔5流出的燃油量,使浮子室3中,保持浮子室油位2基本不变,主空气量孔6控制进入主喷管一级雾化用的空气量,阻风门7在汽油机冷启动时关闭,能供给较多燃油形成较浓的混合气以利于冷启动,怠速空气量孔8给定怠速状态下空气的量,处于化油器体9中部位置的喉管13能形成喷油所需的负压,怠速喷口 14在节气门11开度甚小时的怠速状态下供油,并与怠速量孔15相配合,供给所需的怠速油量,压簧12保持气门针17微调后的初始位置。气门针17与节气门11连为一体。
【权利要求】
1.一种汽车及大排量摩托车用、三级调控式、能精确控制在各种工况下的最佳供油量的新型化油器,其特征在于:在原有挡板式节气门的老式化油器各项结构不变的情况下,在主喷管及主量孔处增加一根气门针,其顶端有行程放大机构与挡板式节气门相联动,可以使新增加的气门针随节气门的开度增大而产生相对应的上升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化油器,其特征在于:新增加的气门针在主喷管口段及主量孔段有不同的直径和锥度,可以使该两处的间隙随节气门开度的增大而增大,该气门针的末端在主量孔下侧,其形状在主喷口段和主量孔段两处均为上粗下细的圆锥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其特征在于:新增加的气门针的顶端有:由基托、压簧组成的气门针初始位置微调机构,在化油器体顶端有O型圈密封。
4.一种能精确控制中小排量摩托车在各种工况下最佳供油量的三级调控式新型化油器,其特征在于:将原有的柱塞式节气门下端的气门针加长至主量孔下侧,新增长的这段气门针为上粗下细的圆锥形,气门针顶端有螺纹式初始位置微调机构。
【文档编号】F02M11/00GK103883429SQ201310325750
【公开日】2014年6月25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24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24日
【发明者】王树卿 申请人:王树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