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线发生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144174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红外线发生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红外线发生器属航空发动机领域,为了解决传统的红外线靶标用炸药爆燃来获取红外线的方法使打靶训练效率低下、国内还没有高水平红外线靶标的问题,本人发明了一种专门用于红外线靶标的红外线发生器。本红外线发生器是由微型涡轮喷气发动机、助燃器和红外线发生室组成的,其原理是用微型涡轮喷气发动机作为热动力,经助燃器喷油再次点燃发动机排出的气体,并在红外线发生室内进一步燃烧,使其壳体温度更高,从而在表面产生了较高强度的红外线。这种红外线发生器不仅克服了用炸药爆燃而获取红外线的弊端,还因其所用燃油、燃烧方式等与军机相同,所以产生的红外线特征更接近实际,仿真度更高。
【专利说明】红外线发生器【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航空发动机领域【背景技术】
[0002]用红外线靶标的目的就是模拟敌机尾喷管由于高温而产生的红外线,供以红外线制导的导弹进行射击训练。红外线靶标的关键部件就是红外线发生器,目前我国红外线靶标的红外线基本都是利用炸药爆燃所产生的高温而获得的,因为炸药燃烧时间是比较短的,且一次性使用,所以产生红外线的时间也是有限的,有时会造成战机还没瞄准靶标炸药已燃烧完毕,此时靶标再也不能产生红外线了,这样就会影响训练效果和效益。

【发明内容】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人发明了一种以微型涡轮喷气发动机为热动力,经二次燃烧产生高强度红外线的红外线发生器。这种红外线发生器是由微型涡轮喷气发动机、助燃器和红外线发生室组成。取消微型涡轮喷气发动机的尾喷管,将助燃器直接固定在微型涡轮喷气发动机的排气端,红外线发生室固定在助燃器上;当发动机所产生的高温、高速、高压气体流经助燃器时,经再次喷油燃烧使温度更高的气体到达红外线发生室(此处的温度可达1400°C左右),这样就会使其表面辐射出很强的红外线,从而达到获取红外线的目的。据初步测定波长3-6 η,最大强度为360w / S,这个水平完全可以满足打靶训练要求。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4]是红外线发生器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0005]红外线发生器的工作原理:首先启动微型涡轮喷气发动机,当其排气达到一定温度时,经助燃器喷入燃油点燃发 动机的排气,在红外线发生室里再次进一步燃烧,使红外线发生室壳体温度更高,并使其外表面幅射出较强的红外线。
[0006]本发明的优点:第一在空中工作时间长且可重复使用。只要备足油料就可以按计划全程工作,熄火了还可以重复点燃,这样就克服了炸药由于爆燃时间短且一次性而影响训练效果的问题;第二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本红外线发生器最大直径160mm、长410mm左右、不含油料总重2.43Kg ;第三红外线强度可根据需要进行调节。在二次供油量一定的情况,利用发动机的转速可以调节红外线的辐射强度,也可以利用同时调节发动机供油量(称一次供油,或一次点火)和助燃器供油量(称二次供油,或二次点火),来调节红外线的辐射强度。从而改变了炸药一次爆燃只能一种红外线强度的现状,使靶标的适用范围更广。第四本红外线发生器使用的燃油与飞机使用的燃油一样,燃烧方式也一样,这就会使两者所产生的红外线特征也基本一样。因此,用本红外线发生器作靶标仿真程度更高。
【权利要求】
1.本红外线发生器是由微型涡轮喷气发动机、助燃器和红外线发生室构成的,是用微型涡轮喷气发动机作为热动力,经助燃器喷油再次点燃发动机排出的气体,使其在红外线发生室内进一步燃烧,并致使红外线发生室壳体温度更高,从而产生较强的红外线;红外线发生器的主要特征是用飞机燃油燃烧来获取红外线,发生时间长且可重复使用、仿真程度高、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
【文档编号】F01N5/00GK103470376SQ201310435278
【公开日】2013年12月25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23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23日
【发明者】蔡肃民 申请人:蔡肃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