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增压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149496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发动机增压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领域,公开了一种发动机增压器,包括增压器主体和安装在增压器主体外壳上的隔热组件,隔热组件包括第一隔热罩和第二隔热罩,第一隔热罩安装在涡壳外,第二隔热罩安装在排气歧管与涡壳连接位置处;第一隔热罩和第二隔热罩通过螺栓相连接。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隔热罩和第二隔热罩将整个涡壳及涡壳与排气歧管的连接位置处进行包裹,隔离热辐射,提高隔热效果,第一隔热罩和第二隔热罩通过螺栓连接,防止隔热罩的边缘因震动出现裂纹。
【专利说明】发动机增压器【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发动机增压器。
【背景技术】
[0002]增压器是利用发动机排出的废气使用涡壳内的涡轮将进入发动机的空气进行压缩,以提高空气的密度。发动机排出的气体为700-900度的高温气体,在涡壳及排气歧管部位向外辐射热能。现在的发动机增压器一般在涡壳外设有涡壳隔热罩,其主要目的就是将发动机排出的高温废气辐射的热与发动机本体之间相互隔开,但是仅在一部分进行隔热,隔热效果不佳。
[0003]目前,多数增压器的涡壳隔热罩采用一体冲压成型,涡壳隔热罩一体冲压时,不能有较大的冲压圆角,如果冲压大角度的圆,会出褶皱,影响增压器的美观。也有部分采用分体式的涡壳隔热罩,通过铆接将分开的多个隔热部件连接到一起,铆接后的涡壳隔热罩会因长时间的振动使铆接的部分松动,最终造成隔热的效果降低甚至消失。另外,大多数隔热罩采用单层的隔热型材,隔热效果差,高温辐射能轻易的透过隔热罩到达其它零部件。
实用新型内容
[0004](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发动机增压器,在增压器主体外安装隔热组件,隔热组件包括多个隔热罩,提高隔热效果。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动机增压器,包括增压器主体和安装在增压器主体外壳上的隔热组件,所述隔热组件包括第一隔热罩和第二隔热罩,所述第一隔热罩安装在涡壳外,所述第二隔热罩安装在排气歧管与涡壳连接位置处;所述第一隔热罩和第二隔热罩通过螺栓相连接。
[0008]其中,所述第一隔热罩包括第一隔热板和第二隔热板,所述第一隔热板由不锈钢板制成,所述第二隔热板由两层的镀铝钢板通过冲压制成,所述第一隔热板和第二隔热板通过焊接连接。
[0009]其中,在所述第二隔热板的周边设有第一翻边,在所述第二隔热板的冲压位置设有第一加强筋。
[0010]其中,在所述第一隔热板和第二隔热板上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用于与所述增压器主体连接。
[0011]其中,所述第二隔热板的两层镀铝钢板之间设有隔热材料。
[0012]其中,所述隔热材料为金属网、玻璃纤维或陶瓷纤维。
[0013]其中,所述第二隔热板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隔热罩设有耳板,所述耳板设有第二连接孔,在所述第二连接孔上焊接一个与第二连接孔相通的螺母,所述第一隔热罩和第二隔热罩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连接。[0014]其中,所述第二隔热罩外表面设有的第二加强筋。
[0015]其中,所述第二隔热罩的周边设有第二翻边。
[0016]其中,所述隔热组件还包括第三隔热罩和第四隔热罩,所述第三隔热罩安装在涡壳出气口与增压器执行器连接位置处;所述第四隔热罩设置在排气歧管与增压器进气管之间。
[0017](三)有益效果
[001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动机增压器具有以下优点:
[0019](1)采用第一隔热罩和第二隔热罩将整个涡壳及涡壳与排气歧管的连接位置处的热辐射进行隔离,提高隔热效果;
[0020](2)第一隔热罩采用分体结构,通过焊接连接,冲压部分的结构较为简单,提高材料的利用率,焊接结构保证第一隔热罩具有稳定的隔热效果;
[0021](3)每个隔热罩的周边设有翻边,提高边缘的强度,减小隔热罩因震动产生的噪音,并且使周边形成光滑的结构,避免人员受到伤害。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装配结构图;
[002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0024]图3为第一隔热罩的正视图;
[0025]图4为第一隔热罩的俯视图;
[0026]图5为图4沿八-六方向的剖视图;
[0027]图6为第二隔热罩的结构图;
[0028]图7为第三隔热罩的结构图;
[0029]图8为第四隔热罩的结构图;
[0030]图中,1:第一隔热罩;2:第二隔热罩;3:第三隔热罩;4:第四隔热罩;5:增压器主体;11:第一隔热板;12:第二隔热板;13:第一安装孔;21:耳板;22:第二连接孔;23:螺母;24:第二加强筋;25:第二翻边;26:第二安装孔;31:第三安装孔;32:安装凸台;33:第三翻边;41:第四安装孔;42:第四翻边;121:第一翻边;122:第一加强筋;123:防烫标识;124:第一连接孔;100:镀铝钢板;200:隔热材料。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0032]如图1至2所示,本实用新型发动机增压器,包括增压器主体5和安装在增压器主体5外壳上的隔热组件,隔热组件包括第一隔热罩1、第二隔热罩2、第三隔热罩3和第四隔热罩4,第一隔热罩1安装在涡壳外,第二隔热罩2安装在排气歧管与涡壳连接位置处,第三隔热罩3安装在涡壳出气口与增压器执行器连接位置处,第四隔热罩4设置在排气歧管与增压器进气管之间。第一隔热罩1和第二隔热罩2通过螺栓(图中未示出)相连接。使涡壳及与涡壳连接的排气歧管部分都被包裹在隔热罩中,最大程度的降低增压器主体对周围零部件的热辐射,提高隔热效果。通过螺栓将第一隔热罩和第二隔热罩进行连接,增加隔热罩的强度,防止边缘处因振动较大出现裂纹,保证隔热的稳定性。
[0033]如图3至5所示,第一隔热罩1包括第一隔热板11及第二隔热板12,第一隔热板11由厚度为的不锈钢板制成,第二隔热板12由两层的镀铝钢板100通过冲压制成,镀铝钢板的厚度为0.4?0.8皿。第一隔热板11和第二隔热板12通过点焊焊接的方式连接,第二隔热板12设有第一连接孔124。第二隔热板12的周边设有第一翻边121,在第二隔热板12的冲压部分的折弯位置设有第一加强筋122。为了增大强度,在第二隔热板12的无固定点部分也设置有第一加强筋122。在第二隔热板12设有防烫标识123,防烫标识123通过加厚第二隔热板12形成,增大第一隔热罩1的强度,提高隔热效果。为了使第一隔热罩1能够顺利安装在增压器主体上,在第一隔热罩1的第一隔热板11和第二隔热板12上设有多个用于与增压器主体5连接的第一安装孔13。第一隔热罩1采用两个隔热板通过焊接的方式形成的隔热罩,相对于直接冲压制作整个第一隔热罩的方式提高材料的利用率。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多块隔热板松动分离,保证第一隔热罩具有稳定的隔热效果。在第二隔热板的周边设置翻边结构,提高隔热板边缘的强度,减小隔热罩因震动产生的噪音,并且使周边形成光滑的结构,避免人员受到伤害。在冲压部分设置加强筋,提高隔热罩的强度,避免第一隔热罩从冲压部分开裂。采用两层结构的隔热罩,提高隔热效果。
[0034]如图5所示,优选的,第二隔热板12的两层镀铝钢板100之间设有隔热材料200。隔热材料200选用金属网、玻璃纤维或陶瓷纤维的一种。通过在隔热罩内增设隔热材料进一步优化隔热效果。
[0035]如图6所示,第二隔热罩2的右端位置设有耳板21,耳板21设有第二连接孔22,在第二连接孔22上焊接一个与第二连接孔22相通的螺母23,第二隔热罩2和第一隔热罩1通过第一连接孔124和第二连接孔22连接,具体的,使用一个与螺母23相匹配的螺栓将第一隔热罩1与第二隔热罩2连接起来。第二隔热罩2的横截面为形;第二隔热罩2的外表面设有第二加强筋24,第二加强筋24沿形弯曲的方向延伸。第二隔热罩2的内壁与排气歧管之间的间距不小于5皿,提高第二隔热罩2的隔热效果。在第二隔热罩2边缘设有弯曲角度为120。的冲压边,由于第二隔热罩与排气歧管的距离较大,通过冲压边防止热气从缝隙流出。第二隔热罩2的周边设有第二翻边25。第二隔热罩2还设有多个用于与增压器主体5连接的第二安装孔26。由于排气歧管与涡壳连接处的结构较为复杂,若要将第二隔热罩与第一隔热罩合为一体,使得整体隔热罩结构复杂,难以进行冲压和安装,设置成第一隔热罩和第二隔热罩连接的结构,其结构简单,制作容易,提高隔热罩的生产效率,并且方便安装和拆卸。第一隔热罩和第二隔热罩能够较好的将涡壳和部分排气歧管包裹在隔热罩内,提高隔热效果。第一隔热罩和第二隔热罩通过螺栓连接,防止周边因为震动产生裂纹,提闻隔热的稳定性。
[0036]优选的,为了提高隔热效果,第二隔热罩也采用两层镀铝钢板100通过冲压制成,并且在两层镀铝钢板100之间设有隔热材料200。
[0037]如图7所示,第三隔热罩3设有多个用于与增压器主体连接的第三安装孔31,第三安装孔31的设置与增压器主体本身的零件固定孔相对应,通过增压器主体5本身具有的安装孔对第三隔热罩3进行固定。这样设置的好处是一方面减少增压器主体上安装孔的数量,另一方面利用隔热罩较薄,不会影响增压器主体其它零部件的装配性。在部分第三安装孔31上设置有安装凸台32,在第三隔热罩3的周边设有第三翻边33。[0038]如图8所示,第四隔热罩4安装在排气歧管与增压器进气管之间,用以阻隔排气歧管散发的的热辐射,减小增压器进气管的受热,间接地增大了增压器进气管中的空气密度,增大进气量。第四隔热罩4设有多个用于与增压器主体5连接的第四安装孔41,第四隔热罩4的周边设有第四翻边42。
[0039]优选的,为了提高隔热效果,第三隔热罩3和第四隔热罩4也采用两层镀铝钢板100通过冲压制成,并且在两层镀铝钢板100之间设有隔热材料200。
[004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发动机增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增压器主体和安装在增压器主体外壳上的隔热组件,所述隔热组件包括第一隔热罩和第二隔热罩,所述第一隔热罩安装在涡壳外,所述第二隔热罩安装在排气歧管与涡壳连接位置处;所述第一隔热罩和第二隔热罩通过螺栓相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增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热罩包括第一隔热板和第二隔热板,所述第一隔热板由不锈钢板制成,所述第二隔热板由两层的镀铝钢板通过冲压制成,所述第一隔热板和第二隔热板通过焊接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增压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隔热板的周边设有第一翻边,在所述第二隔热板的冲压位置设有第一加强筋。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增压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隔热板和第二隔热板上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用于与所述增压器主体连接。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增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热板的两层镀铝钢板之间设有隔热材料。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动机增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材料为金属网、玻璃纤维或陶瓷纤维。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增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热板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隔热罩设有耳板,所述耳板设有第二连接孔,在所述第二连接孔上焊接一个与第二连接孔相通的螺母,所述第一隔热罩和第二隔热罩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动机增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热罩外表面设有的第二加强筋。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动机增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热罩的周边设有第二翻边。
10.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增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组件还包括第三隔热罩和第四隔热罩,所述第三隔热罩安装在涡壳出气口与增压器执行器连接位置处;所述第四隔热罩设置在排气歧管与增压器进气管之间。
【文档编号】F02B77/11GK203626967SQ201320673899
【公开日】2014年6月4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29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29日
【发明者】杨于奇, 罗伟, 刘杰, 张云通, 任贞贞 申请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