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油发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153807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汽油发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汽油发动机,包括:一活塞,由活塞顶部、头部、销座以及裙部组成,其中,裙部的高度和所述头部与裙部构成的总高度的比值在0.6-0.7之间,裙部的型线在活塞顶部所在平面投影弦长与汽缸直径之比在0.5-0.6之间;一燃烧室,呈半球形,由气缸盖、活塞顶部、气缸盖垫片以及箱体的一部分共同组成,燃烧室的面容比δ在0.15~0.25之间;一燃油供给系统,包括汽油泵、通风管以及负压管,汽油泵采用负压脉冲式汽油泵,通风管设置在气缸盖罩上,负压管的一端与气缸盖罩的通风管相连接,另一端连接至负压脉冲式汽油泵。通过对活塞、连杆、摇臂等结构的改进,摩擦功得以降低,使得汽油发动机的机械效率大为提升。
【专利说明】汽油发动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发动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油发动机。
【背景技术】[0002]当今社会的能源日益紧张,且人们对环境污染的呼声也日益高涨,汽油发动机也要尽可能地发挥每一滴燃油的能量,并尽可能地降低排放物的污染,而汽油发动机在其内部燃烧汽油来获得动能,汽油发动机主要的部件如:燃烧室,其容积分布情况反映了气体的分布情况,与火花塞位置相配合,决定了燃烧的放热规律、压力上升速度以及工作稳定性能;进气系统,为汽油的充分燃烧提供洁净而充分的空气;活塞结构,承受燃气压力在气缸内做直线往复运动,通过连杆转换成曲轴的旋转运动,并从曲轴输出端对外输出动力等共同作用以完成热能到动能的转换。
[0003]汽油发动机的结构复杂,且各结构之间连接紧密,因此牵一发而动全身,基于节能减排以及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本发明从进气系统、燃烧系统、机油冷却系统、燃油供给系统以及连杆、活塞、摇臂结构等多处进行改进,获得了一种具有良好动力性、经济性且低排放的高效节能环保汽油发动机,以解决目前已有的汽油发动机在节能减排方面的不足之处。

【发明内容】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油发动机,使得热能与动能的转换率提高,输出功率在较长时间内平稳无变化。
[0005]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汽油发动机,包括:
一活塞,由活塞顶部、头部、销座以及裙部组成,其中,所述裙部的高度和所述头部与裙部构成的总高度的比值在0.6-0.7之间,所述裙部的型线在所述活塞顶部所在平面投影弦长与汽缸直径之比在0.5-0.6之间;
一燃烧室,呈半球形,由气缸盖、所述活塞顶部、气缸盖垫片以及箱体的一部分共同组成,所述燃烧室的面容比S在0.15^0.25之间;
一燃油供给系统,包括汽油泵、通风管以及负压管,所述汽油泵采用负压脉冲式汽油泵,所述通风管设置在气缸盖罩上,所述负压管的一端与所述气缸盖罩的通风管相连接,另一端连接至所述负压脉冲式汽油泵。
[0006]上述的汽油发动机,在所述燃烧室的顶部还包括进气门/排气门,以及由进气门/排气门所形成的进气道、排气道,所述进气道的中心线与所述排气道的中心线在气缸盖上的投影之间的角度α的范围为120°~160°,所述进气门的导杆中心线与所述排气门的导杆中心线的夹角β在10°~30°之间。
[0007]上述的汽油发动机,所述活塞顶部设有凹坑,该凹坑的深度与所述活塞头部第一火力岸的高度的比值在0.65-0.75之间,且所述活塞顶部与气缸盖的表面之间形成至少两个挤气区域,该挤气区域与活塞顶部面积之间的比例?为5%~20%之间。
[0008]上述的汽油发动机,所述活塞设有至少四个回油孔,各所述回油孔分布在所述活塞裙部之外。
[0009]上述的汽油发动机,还包括进气系统,所述进气系统由空滤器盖、滤芯、滤芯支撑架以及空滤器连接座组成,所述空滤器连接座为发动机的一部分,所述空滤器盖固定于发动机,所述滤芯通过所述滤芯支撑架的一端压制固定于所述空滤器盖上,所述滤芯支撑架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空滤器连接座,所述滤芯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直接暴露于空气中。
[0010]上述的汽油发动机,还包括一机油冷却系统,该机油冷却系统包括机油泵、机油滤清器、机油散热器、机油管路,所述机油散热器安装在所述汽油机的冷却系统中,它还设有导风罩,所述导风罩内设有所述机油散热器的支撑骨架,机油散热器的一侧设有冷却风扇,汽油机箱体一侧设有后导风板,后导风板开有缺槽,所述机油散热器通过所述的后导风板缺槽插入,并支撑在所述的导风罩内的支撑骨架上。
[0011]上述的汽油发动机,在所述进气门/排气门处各设有一套摇臂结构,包括有摇臂和摇臂支架,其中,摇臂安装在所述摇臂支架上,所述摇臂支架的底部具有缺槽,在气门室内的底部位置成型有一定位柱,所述缺槽与所述定位柱相配合固定,以对所述摇臂支架形成一定位作用。
[0012]上述的汽油发动机,所述摇臂的一侧具有摇臂球窝,另一侧具有一纵向的第一安装螺孔和安装在该第一安装螺孔内的调整螺杆,所述调整螺杆的下部与进气门/排气门的顶端相接。
[0013]上述的汽油发动机,所述调整螺杆位于所述摇臂表面以上的部分还连接有一锁紧螺母,用以调节所述调整螺杆与进气门/排气门之间的间隙大小。
[0014]上述的汽油发动机,所述调整螺杆与进气门/排气门相接触的部分为弧面结构。
[0015]上述的汽油发动机,特别是V型汽油发动机布置时,还包括并列式连杆,所述并列式连杆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均为斜切口连杆,均连接于曲轴同一曲拐曲柄销上,所述曲轴曲柄销中心线和曲轴回转中心线确定的平面分别与第一、第二汽缸中心线的夹角相同时,所述第二连杆大头盖连杆螺栓两安装孔的孔中心连线与所述曲轴曲柄销中心线和曲轴回转中心线确定的平面之间夹角在65°到88°之间,所述第一连杆大头盖连杆螺栓两安装孔的孔中心连线和第二连杆大头盖连杆螺栓两安装孔的孔中心连线之间的夹角在22.5°到30.5°之间。
[001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对活塞、连杆、摇臂等结构的改进,摩擦功得以降低,使得汽油发动机的机械效率大为提升;
(2)半球型燃烧室的最优化的面容比大幅减少碳氢化合物的排放,挤气强度提升加快了燃烧速率,降低了高温持续时间进而降低了污染物中氮氧化合物的排放,进气系统的改进使得充气效率得以大幅提升,从另一方面提高了发动机热效率、有用功;
(3)采用负压脉冲式汽油泵,其负压管与设置在气缸盖罩上的通风管过盈配合,减少了负压管长度的同时,也减小了负压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时间,提高了汽油泵的工作效率,提高了燃油经济性;
(4)活塞裙部相对较短且展开角度小,减轻了活塞的重量,节省了材料、降低了加工成本,使得活塞在运动时的往复惯性作用力减小,动平衡得以改善,降低了发动机振动;
(5)顶部凹坑的深度为第一火力岸高度的68%,在保证性能的同时,可以组织缸内气流运动,作为燃烧室的一部分,使燃烧的效率达到了最大提升;
(6)至少两个且较大的挤气区域在临近压缩上止点能够形成较强的挤气效果,在着火点前获得适度挤流和小尺度涡流,使混合气更加均匀,燃烧速率更快;
(7)摇臂铰链传动准确、磨损小,与进气门、排气门分别连接一摇臂,使得单个的摇臂独立工作,降低了摇臂的侧向磨损和气门导管的偏磨,拆卸时也极为方便;
(8)锁紧螺母与调整螺杆之间的螺纹配合,可以精密地调整摇臂与气门之间的间隙大
小;
(9)机油油冷器布置在汽油机冷却系统中进行强制风冷换热,能够降低机油温度,提高发动机动力输出热稳定性,降低机油氧化时间,提高更滑机油周期;
(10)在不改变连杆结构以及曲轴传动结构的前提下,所述曲轴曲柄销中心线和曲轴回转中心线确定的平面分别与第一、第二汽缸中心线的夹角相同时,即汽油发动机的汽缸运行到下止点时(曲轴的曲柄运行到竖直朝上),两连杆形成特殊角度,使得曲柄连杆结构在工作过程中的运转包络线足够小,运转更加灵活,传动磨损降低,从而使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得到一定幅度的提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发明所述汽油发动机之活塞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汽油发动机之活塞侧示图;
图3是本发明所述汽油发动机之活塞的俯视图;
图4是本发明所述汽油发动机之燃烧室的剖面图;
图5是本发明所述汽油发动机的燃烧室的角度α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所述汽油发动机的燃烧室的角度β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所述汽油发动机的燃油供给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所述汽油发动机的负压脉冲式汽油泵在导风罩内的支撑架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所述汽油发动机的进气系统的结构剖面图;
图10是本发明所述汽油发动机之进气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所述汽油发动机的机油冷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所述汽油发动机的机油冷却系统的油泵位置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所述汽油发动机之机油冷却系统的侧面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所述汽油发动机之机油冷却系统机油散热器在导风罩内支撑骨架示意
图;
图15是本发明所述汽油发动机的摇臂结构的俯视图;
图16是图15在A-A方向上的剖示图;
图17是本发明所述汽油发动机的摇臂结构的爆炸式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所述汽油发动机的并列式连杆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所述汽油发动机的并列式连杆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发明所述汽油发动机的并列式连杆的曲轴结构示意图; 图中:活塞顶部101、活塞头部102、活塞裙部103、销座104、回油孔105、气缸盖202、箱体203、进气道204、进气门导管2401、排气道205、排气门导管2501、挤气区域206、燃烧室207、气缸盖垫片208、进气门209、排气门210、负压脉冲式汽油泵301、进油口 3101、出油口 3102、负压管302、气缸盖罩303、通风管304、导风罩305、支撑架3501、空滤器盖401、滤芯402、滤芯支撑架403、压制部4301、支脚部4302、空滤器连接座404、定位柱凹槽406、机油散热器501、冷却风扇502、机油管路503、后导风板505、机油滤清器506、机油滤清器底座5601、汽油机508、机油泵509、支撑骨架3502、摇臂601、摇臂球窝6101、摇臂支架602、第一螺栓6201、第二螺栓6202、推杆603、调整螺杆604、锁紧螺母6401、摇臂轴套605、定位柱606、缺槽607、第一连杆701、第二连杆702、曲轴703、大头盖连杆螺栓安装孔704、曲轴曲柄销中心线705、曲轴回转中心线706、第一汽缸中心线707、第二汽缸中心线708。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以下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方案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方案的部分和特征。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书的整个范围,以及权利要求书的所有可获得的等同物。在本文中,本发明的这些实施方案可以被单独地或总地用术语“发明”来表示,这仅仅是为了方便,并且如果事实上公开了超过一个的发明,不是要自动地限制该应用的范围为任何单个发明或发明构思。
[0019]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汽油发动机,包括活塞、燃烧室和燃油系统,所述燃油供给系统通过负压管302从气缸盖罩303内取得脉冲式负压,驱动负压脉冲式汽油泵301工作,使得油箱里面的油能够从低油位供应到高油位的化油器中,进而向发动机供油,并经燃烧室充分燃烧以后将汽油的热能转化成活塞的动能,进而带动曲柄连杆机构工作。
[0020]如图1、图2、图3所不,为本发明汽油发动机的活塞部分,包括顶部101、头部102、裙部103以及销座104,所述头部102和裙部103构成的活塞总高度为H,所述裙部103的高度为h,h/H在0.6-0.7之间。
[0021]所述裙部103的型线在所述活塞顶部101所在平面投影弦长LI与汽缸直径D之比在0.5-0.6之间。
[0022]所述活塞销座104宽度L2与汽缸直径D之比在0.6-0.8之间。
[0023]所述活塞顶部101设有凹坑,该顶部凹坑的深度为h2,所述活塞头部第一火力岸的高度为hi, h2/ hi的比值在0.65-0.75之间。
[0024]从发动机的整体结构以及效率转化考虑,优选地,h/H = 0.63,Ll/D = 0.54,L2/D = 0.63,h2/ hl=0.68。
[0025]销座104是活塞销与连杆连接的支承部分,位于裙部103的上方,头部102的油环槽内布有回油孔105,且回油孔在裙部103外,优选地,回油孔为矩形,回油孔的个数至少为4个。
[0026]经实验得出,发动机经过500小时的连续运转,本发明的活塞结构可靠,发动机性能平稳。
[0027]如图4所示,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汽油发动机的燃烧室剖面图,其是一种半球形或者球冠形的燃烧室,该燃烧室由气缸盖202、所述活塞的顶部101、气缸盖垫片208以及箱体203的一部分共同组成,在所述燃烧室的顶部布置有进气门209、排气门210,以及由进气门209、排气门210所形成的进气道204、排气道205,在所述进气道204内设置进气门导管2401,在所述排气道205内设置排气门导管2501。
[0028]燃烧室207的面容比,即面积与体积的比值δ在0.15^0.25之间;采用较小的面容比不仅使燃烧室的结构紧凑,而且使火花塞居中,与燃烧室四周之间的距离最短,优选地,所述δ为0.2。
[0029]所述活塞顶部101与气缸盖202的表面之间形成挤气区域206,所述挤气区域206至少设置2个,以增强被压缩的混合气挤流强度,该挤气区域206与活塞顶部101面积之间的比例?为5%~20%之间;优选地,所述ζ为12%。
[0030]所述进气门209的头部与所述排气门210的头部直径之比Y在1.f 1.2之间;优选地,所述Y为1.13。
[0031]如图5所示,进气门209、排气门210均倾斜设置,并且允许较大的气门直径,进气道204转弯较小,可以获得最大的充气效率。[0032]所述进气道204的中心线与所述排气道205的中心线在气缸盖202上的投影之间的角度α的范围为120°~16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α为145°,配合气道内壁过渡光滑顺畅,进排气道、进排气门空间布置合理,使其具备了良好的换气流通能力。
[0033]如图6所示,所述进气门209的导杆中心线与所述排气门210的导杆中心线夹角β在10°~30°之间,优选地,所述β为20°。
[0034]具体使用或制造时,将汽油发动机的燃烧室的面容比控制在0.15^0.25之间,挤气区域206与活塞顶部101面积之间的比例在5%~20%之间,进气门的头部与所述排气门的头部直径之比在1.1~1.2之间,进气道204的中心线与所述进气道5的中心线在气缸盖202上的投影之间的角度α在120°~160°间,所述进气门的导杆中心线与所述排气门的导杆中心线夹角β在10°~30°间,形成一种结构紧凑、燃烧效率高的燃烧室。
[0035]如图7、图8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汽油机的燃油供给系统,由燃油供给装置和脉冲负压取压部分所组成,包括汽油泵、负压管302以及通风管304,所述汽油泵采用负压脉冲式汽油泵301,负压脉冲式汽油泵301利用负压原理,在发动机曲轴往复运动时利用负压通道从与曲轴箱相通的气门室内取得脉冲式负压,驱动负压脉冲式汽油泵301工作,使得油箱里面的油能够从低油位供应到高油位的化油器中,进而发挥其供油作用。
[0036]所述通风管304设置在气缸盖罩303上,所述气缸盖罩303安装于汽油机气缸盖202,减小了该通风管304与负压脉冲式汽油泵301之间的传输距离,进而使得负压信号从汽油泵传输至通风管304的时间也减小,提高了效率。
[0037]所述负压管302的一端与所述气缸盖罩303的通风管304相连接,另一端连接至所述负压脉冲式汽油泵301,以使供油路导通。
[0038]所述负压管302的内径与所述气缸盖罩303的通风管304外径过盈配合,所述负压管302的内径与所述气缸盖罩303的通风管304外径的比值在0.8-0.9之间。
[0039]优选地,所述负压管302内径与所述气缸盖罩303的通风管304外径之比为0.86。
[0040]所述负压脉冲式汽油泵301还包括进油口 3101、出油口 3102,所述进油口 3101与供油箱连接,所述出油口 3102连接至一高位的化油器,从而形成一以稳定脉冲负压驱动、定量地输出供油。
[0041]进一步地,如图8所不,在发动机一侧还包括一导风罩305,所述导风罩305内还设有一支撑架3501,所述负压脉冲式汽油泵301安装在所述支撑架3501上,其进油口 3101从所述导风罩305的内侧向外伸出。
[0042]由于在气缸盖罩303处的负压信号稳定,有利于汽油泵平稳地向发动机输送燃料,避免了由于信号不稳定而向气缸暴急或者暴缓地输油的情况发生。
[0043]如图9、图10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进气系统,包括空滤器盖401、滤芯402、滤芯支撑架403以及空滤器连接座404,所述空滤器连接座404为发动机的一部分,所述空滤器盖401固定于汽油机,滤芯402通过滤芯支撑架403的一端压制固定于空滤器盖401上,滤芯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空滤器连接座404,滤芯402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直接暴露于空气中。
[0044]所述空滤器盖401呈“,”型,“,”型空滤器盖401的上部一般地通过螺栓或者铆接方式固定于所述汽油发动机,空滤器盖的内壁设有固定滤芯支撑架的定位柱凹槽406,空滤器盖401围绕但不完全封闭所述滤芯402,以减小对空气流的进气阻力,使进气系统更加开放进而提升进气充量。
[0045]滤芯支撑架403呈U型,包括压制部4301和支脚部4302,压制部4301与滤芯压紧配合,以产生一方向朝向所述发动机的推力。支脚部为定位柱,与所述空滤器盖定位柱凹槽胀紧配合。滤芯支撑架支脚部4302为成型于所述压制部一侧的两定位柱,各定位柱均为中空结构,两定位柱之间设有加强筋。各定位柱与所述定位柱凹槽406胀紧配合固定,从而使滤芯402、滤芯支撑架403不致因长时间使用而破坏。
[0046]优选地,所述滤芯402为纸滤芯,所述滤芯402内部可以有钢丝网支架,所述滤芯402外部可以有海绵滤芯。钢丝网支架是可以有也可以没有,外部可以有海绵滤芯也可以没有,根据使用环境和成本确定。
[0047]如图11、图12、图13、图14所示,为本发明一种汽油发动机的机油冷却系统,包括机油泵509、机油滤清器506、机油散热器501和机油管路503。
[0048]机油散热器501安装在汽油发动机的冷却系统中。机油散热器501的一侧设有冷却风扇502,汽油机508箱体203 —侧设有后导风板505,冷却风扇502外侧设有一导风罩305,所述导风罩305固定于汽油机508箱体203。
[0049]导风罩305内设有所述的机油散热器501的支撑骨架3502,后导风板505开有缺槽,机油散热器501通过后导风板505缺槽插入,并支撑在所述的导风罩305内的支撑骨架3502上。机油散热器501全部或部分插入到所述的导风罩305内。
[0050]冷却风扇502工作时,形成的冷却风能够提供给所述机油散热器501,对机油散热器501进行强制热交换。
[0051]机油散热器501与机油泵509的主油路之间串联有机油滤清器506,该机油滤清器506通过底座5601固定于汽油机508箱体203,所述机油泵509压送机油经过所述机油滤清器506的过滤以及所述机油散热器501的冷却后至汽油机的各运动部件表面,形成润滑油膜进行润滑。机油滤清器底座5601直接安装在所述的汽油机箱体203上。
[0052]优选地,所述机油泵509为转子泵,且该转子泵安装于所述汽油机箱体203内,采用内外转子啮合的结构,齿数较少,结构尺寸紧凑,其密封腔的形成不借助其它元器件。
[0053]由于汽油机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金属磨屑或者空气中渗入的杂物,机油经过滤清以及降温以后,降低了因杂质带来的运动部件之间产生的副摩擦作用,减少了对运动部件的损害。
[0054]所述机油散热器501采取风冷式散热,其散热的芯体部分包括若干个冷却管相互串联组成,每两个相邻的冷却管之间还设有冷却板;所述机油散热器501的一侧有机油管路503的接口,该油管和机油泵的主油路相连通形成一机油回路以向汽油机提供润滑机油。
[0055]如图15至图17所示,为本发明汽油发动机的摇臂结构,包括进气门/排气门摇臂601和进气门/排气门摇臂支架602,所述进气门/排气门摇臂601包括分别在进气门、排气门的位置各对应设置的进气门摇臂和排气门摇臂,当推杆603上行推动所述摇臂601时,作用于摇臂601的推力会使摇臂601绕轴转动,进而打开进气门或者排气门。
[0056]所述进气门/排气门摇臂601的一侧为摇臂球窝6101,所述摇臂球窝6101具有与推杆603的顶部相配合的结构,而且为了减小摩擦,用机油油雾润滑,所述摇臂601的另一侧具有一纵向的第一安装螺孔,在所述摇臂601的中部还设有横向的第二安装螺孔。
[0057]第二螺栓6202通过该横向的第二安装螺孔将摇臂601固定在摇臂支架602的两个侧面之间,所述摇臂支架602为三面U型结构,摇臂支架602底面通过第一螺栓6201固定在气缸盖上。
[0058]所述摇臂支架602的底部还设有一缺槽607,所述缺槽607设置于所述摇臂支架602的竖直安装孔的一侧,且为与定位柱606吻合的形状,所述缺槽607与气缸盖的气门室对应有的定位柱606相配合固定,竖直安装孔与所述缺槽607两点形成一条直线,这样的安装方式既方便又能使摇臂安装时能准确定位。
[0059]所述摇臂支架602两侧的安装孔为对称结构,从而使第二螺栓在发动机正常运行状态下保持水平。
[0060]所述第二螺栓6202与所述第二安装螺孔之间设有一摇臂轴套605,防止所述摇臂601按图16所示的面向轴向窜动,使其只能做旋转运动,能有效的减少摇臂的磨损。
[0061]所述第一安装螺孔为内螺孔,其内固定有一调整螺杆604,所述调整螺杆604的下部与进气门/排气门的顶端相接,所述调整螺杆604位于所述摇臂601表面以上的部分还螺纹配合连接有一锁紧螺母6401,通过所述锁紧螺母6401与所述调整螺杆604向上或者向下的螺合的牙数的多少,能够很方便而且较精确地调节所述调整螺杆604与进气门/排气门之间的间隙大小。
[0062]进一步地,所述调整螺杆604与进气门/排气门相接触的部分为弧面结构,弧形工作面只有在其尖端接触到气门时才会产生作用力,其作用面积小,克服了当接触面大时接触不精确的问题。
[0063]如图18至图20所示,为本发明所述汽油发动机的并列式连杆,特别适用于V型布置的汽油发动机,包括第一连杆701和第二连杆702,所述第一连杆701和所述第二连杆702均为斜切口连杆,均连接于曲轴703同一曲柄销上,所述第一连杆701和所述第二连杆702均包括有一连杆大头盖。
[0064]当曲轴曲柄销中心线705和曲轴回转中心线706确定的平面分别与第一、第二汽缸中心线707、708的夹角相同时,所述第二连杆702大头盖连杆螺栓两安装孔704的孔中心连线与所述曲轴703曲柄销中心线705和曲轴回转中心线706确定的平面之间夹角在65°到88°之间,优选地,该夹角为76.5°。
[0065]所述第一连杆701大头盖连杆螺栓两安装孔的孔中心连线和第二连杆702大头盖连杆螺栓两安装孔704的孔中心连线之间的夹角在22.5°到30.5°之间,优选地,该角度为 26.5。。
[0066]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创造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本发明创造【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定。为了清楚地说明各部件的组合关系,上面对各种说明性的部件及其连接关系围绕其功能进行了一般地描述,至于这种部件的组合是实现哪种功能,取决于特定的应用和对整个装置所施加的设计约束条件。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引伸出的任何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中。
【权利要求】
1.一种汽油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活塞,由活塞顶部、头部、销座以及裙部组成,其中,所述裙部的高度和所述头部与裙部构成的总高度的比值在0.6-0.7之间,所述裙部的型线在所述活塞顶部所在平面投影弦长与汽缸直径之比在0.5-0.6之间; 一燃烧室,呈半球形,由气缸盖、所述活塞顶部、气缸盖垫片以及箱体的一部分共同组成,所述燃烧室的面容比S在0.15、.25之间; 一燃油供给系统,包括汽油泵、通风管以及负压管,所述汽油泵采用负压脉冲式汽油泵,所述通风管设置在气缸盖罩上,所述负压管的一端与所述气缸盖罩的通风管相连接,另一端连接至所述负压脉冲式汽油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油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燃烧室的顶部还包括进气门/排气门,以及由进气门/排气门所形成的进气道、排气道,所述进气道的中心线与所述排气道的中心线在气缸盖上的投影之间的角度α的范围为120°~160°,所述进气门的导杆中心线与所述排气门的导杆中心线的夹角β在10°~30°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油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顶部设有凹坑,该凹坑的深度与所述活塞头部第一火力岸的高度的比值在0.65-0.75之间,且所述活塞顶部与气缸盖的表面之间形成至少两个挤气区域,该挤气区域与活塞顶部面积之间的比例4为5%~20%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油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设有至少四个回油孔,各所述回油孔分布在所述活塞裙部之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油发动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气系统,所述进气系统由空滤器盖、滤芯、滤芯支撑架以及空滤器连接座组成,所述空滤器连接座为发动机的一部分,所述空滤器盖固定于发`动机,所述滤芯通过所述滤芯支撑架的一端压制固定于所述空滤器盖上,所述滤芯支撑架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空滤器连接座,所述滤芯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直接暴露于空气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油发动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机油冷却系统,该机油冷却系统包括机油泵、机油滤清器、机油散热器、机油管路,所述机油散热器安装在所述汽油机的冷却系统中,它还设有导风罩,所述导风罩内设有所述机油散热器的支撑骨架,机油散热器的一侧设有冷却风扇,汽油机箱体一侧设有后导风板,后导风板开有缺槽,所述机油散热器通过所述的后导风板缺槽插入,并支撑在所述的导风罩内的支撑骨架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油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进气门/排气门处各设有一套摇臂结构,包括有摇臂和摇臂支架,其中,摇臂安装在所述摇臂支架上,所述摇臂支架的底部具有缺槽,在气门室内的底部位置成型有一定位柱,所述缺槽与所述定位柱相配合固定,以对所述摇臂支架形成一定位作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油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摇臂的一侧具有摇臂球窝,另一侧具有一纵向的第一安装螺孔和安装在该第一安装螺孔内的调整螺杆,所述调整螺杆的下部与进气门/排气门的顶端相接,所述调整螺杆位于所述摇臂表面以上的部分还连接有一锁紧螺母,用以调节所述调整螺杆与进气门/排气门之间的间隙大小。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油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螺杆与进气门/排气门相接触的部分为弧面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任一所述的汽油发动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并列式连杆,所述并列式连杆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均为斜切口连杆,均连接于曲轴的同一曲拐曲柄销上,所述曲轴曲柄销中心线和曲轴回转中心线确定的平面分别与第一、第二汽缸中心线的夹角相同时,所述第二连杆大头盖连杆螺栓两安装孔的孔中心连线与所述曲轴曲柄销中心线和曲轴回转中心线确定的平面之间夹角在65°到88°之间,所述第一连杆大头盖连杆螺栓两安装孔的孔中心连线和第二连杆大头盖连杆螺栓两安装孔的孔中心连 线之间的夹角在22.5°到30.5°之间。
【文档编号】F02M37/04GK103867296SQ201410074820
【公开日】2014年6月18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3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3日
【发明者】朱剑雄, 周银锋, 陈明 申请人:浙江耀锋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