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式工作器械和用于手持式工作器械的弹性连接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56474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手持式工作器械和用于手持式工作器械的弹性连接管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手持式工作器械和用于手持式工作器械的弹性连接管,手持式工作器械具有由内燃机驱动的至少一个工具。内燃机的抽吸通道的区段构造在弹性连接管中,其具有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在它们之间布置有伸展褶皱。伸展褶皱具有第一侧壁和布置在第一侧壁下游的第二侧壁。在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之间的流动方向上布置有周缘壁,其在伸展褶皱的最大外直径的区域中延伸。连接管具有用于伸展褶皱的止挡,其防止第一侧壁的邻接到周缘壁处的区段可贴靠到第二侧壁处。
【专利说明】手持式工作器械和用于手持式工作器械的弹性连接管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在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中所说明的类型的手持式工作器械和一种在权利要求17的前序部分中所说明的类型的用于手持式工作器械的弹性连接管(Verbindungsstutzen)。

【背景技术】
[0002]由文件DE 101 43 435 B4已知一种用于手持式工作器械的内燃机,其具有带有伸展褶皱(Dehnfalte)的弹性抽吸接管。内燃机具有通道,其将伸展褶皱的内部与曲轴箱相连接。在伸展褶皱中聚集的燃料经由该通道被导出到曲轴箱中。然而,单独的通道的构造比较复杂。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该类型的手持式工作器械,其具有简单的结构且具有良好的运行特性。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手持式工作器械的连接管,其允许手持式工作器械的良好的运行特性和简单的结构。
[0004]关于工作器械,该目的通过一种带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手持式工作器械来实现。关于连接管,该目的通过一种带有权利要求17的特征的弹性连接管来实现。
[0005]显示出,对于内燃机的运转特性且因此对于工作器械的运行特性从伸展褶皱波浪式地溢出到曲轴箱中的燃料是有问题的。燃料波浪式地溢出会导致燃烧中断且因此导致不平稳的运转直至内燃机的熄火(Ausgehen)。如果燃料积聚在伸展褶皱中且伸展褶皱然后通过连接管的两个区段彼此的相对运动被压在一起且聚集在其中的燃料被压出,那么出现燃料的该波浪式的溢出。还确定的是,邻近于伸展褶皱的周缘壁积聚的燃料体积尤其是关键的,因为此处由于较大的周长积聚了较大的燃料体积,其通过比较小的相对运动被压出。
[0006]为了避免邻近于周缘壁布置的燃料体积的压出,设置有用于伸展褶皱的止挡,其防止第一侧壁的邻接到周缘壁处的区段能够贴靠到第二侧壁处。由此可以以简单的方式防止在伸展褶皱的周缘壁处的燃料体积可被压出到抽吸通道中。由此可获得内燃机的平稳的均匀的运转特性。用于将积聚在伸展褶皱中的燃料导出到曲轴箱内腔中的附加的通道可取消,从而得到一种简单的结构。
[0007]第一侧壁的不能贴靠到第二侧壁处的区段有利地是圆环形的区段,其在第一侧壁的宽度的至少30%上延伸。在此,第一侧壁的宽度关于抽吸通道的纵向中轴线径向向外来测量。有利地,圆环形的区段的宽度为至少大约1.5mm、尤其至少大约2.0mm、优选地至少大约2.5mm。有利地,在周缘壁处第一区段相对于第二区段的任何位置中剩余体积被伸展褶皱包围。该剩余体积有利地为在连接管未负载的情况下由伸展褶皱所包围的体积的至少50%。
[0008]所提出的设计方案尤其对于带有非常大外直径的伸展褶皱是有利的。伸展褶皱的周缘壁的外直径越大,越多的燃料可邻近于伸展褶皱的周缘壁积聚。较大的外直径尤其对于抽吸接管(其须使抽吸接管的两个区段彼此间较大的相对运动成为可能)是必要的。此外,通过伸展褶皱的较大的外直径可尤其在较低的温度下达到较高的耐久性(Dauerhaltbarkeit)。所设置的止挡有利地设置用于连接管,在其中伸展褶皱的周缘壁的最大外直径至少为就在伸展褶皱上游在第一区段中连接管的内直径的至少大约175%、尤其至少大约185%。
[0009]为了保持积聚在连接管中的燃料体积尽可能少,设置成,在连接管的未负载的状态中伸展褶皱在周缘壁处的内半径(以其第一侧壁过渡到周缘壁中而周缘壁过渡到第二侧壁中)小于伸展褶皱在周缘壁处的最大外直径的大约10%、尤其小于大约5%。因为伸展褶皱在周缘壁处的内半径比较小,可在伸展褶皱处邻近于周缘壁积聚的燃料体积小于在连接管(在其中伸展褶皱的内半径较大)中。然而,在伸展褶皱的周缘壁处的内半径较小的情况中存在该危险,即这两个侧壁彼此完全贴靠且由此在伸展褶皱中的剩余体积在连接管的两个区段彼此相应的运动中完全被压出。这可通过所设置的止挡来防止。
[0010]有利地,该止挡连续地环绕抽吸通道来构造。该止挡优选地构造成环形。然而也可设置成,该止挡由布置在至少一个侧壁处的多个隆起(Erh0hung)形成。也可在两个侧壁处设置有隆起。隆起可均匀地围绕抽吸通道分布或不均匀地布置。当该止挡构造为在至少一个侧壁处的加厚部(Aufdickung)时,得到一种简单的设计。在加厚部处侧壁的壁厚有利地为在不带加厚部的部位处侧壁的壁厚的至少1.5倍、尤其至少双倍。为了实现连接管的尽可能均匀的壁厚,然而也可设置成,至少一个侧壁具有不规则的走向,其形成止挡。在此,侧壁的壁厚有利地尽可能均匀。壁厚的厚度变化有利地为侧壁的最大壁厚的小于大约30%、尤其小于大约20%、优选地小于大约10%。通过均匀的壁厚可简化地来改善制造。有利地,壁厚比较小。大约0.5mm至大约2.5mm、尤其大约Imm至大约2mm、优选地大约1.3mm至大约1.5mm的壁厚证实为有利的。较薄的均勻的壁厚使较高的耐寒性(Kiltebestjindigkeit)和耐久性成为可能。伸展褶皱的壁厚有利地小于在伸展褶皱上游和下游在连接管的区段中的壁厚。
[0011]特别有利地,该止挡布置在伸展褶皱的第一侧壁处。然而也可设置成,该止挡构造在置入伸展褶皱中的单独的构件处。该单独的构件减小可在伸展褶皱中积聚的最大的燃料体积。该单独的构件有利地是垫片(Scheibe),其外周缘与周缘壁具有小于大约2.5mm的间距。在此在伸展褶皱中也可设置有两个或更多个形成止挡的垫片。
[0012]有利地,连接管具有唇部(Lippe),其在连接管的被完全压在一起的状态中朝向抽吸通道遮盖伸展褶皱。由此,在伸展褶皱的区域中减少流动的漩涡。止挡尤其布置在唇部的背对抽吸通道的侧面处。
[0013]工作器械有利地具有把手单元(Griffeinheit),其经由至少一个抗振元件(Antivibrat1nselement)与包括内燃机的发动机单元相连接。连接管有利地以一端与把手单元而以另一端与发动机单元相连接。
[0014]对于用于手持式工作器械的弹性连接管而言,该连接管具有第一和第二区段,在其之间布置有伸展褶皱,该伸展褶皱使得在第一与第二区段之间的相对运动成为可能,其中,伸展褶皱具有第一和第二侧壁,在其之间布置有伸展褶皱的周缘壁,其连接两个侧壁且布置在最大外直径的区域中,设置有止挡,其防止如下,即,第一侧壁的邻接到周缘壁的区段能够贴靠到第二侧壁处。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接下来根据附图来阐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
图1以侧视图显示了机动锯的示意性图示,
图2显示了通过图1中的机动锯的内燃机的剖面,
图3显示了在未负载的状态中图1中的机动锯的连接管的侧视图,
图4显示了通过图3中的连接管的剖面,
图5以放大的图示显示了在伸展褶皱的区域中图4中的截段,
图6在完全压在一起的状态中以侧视图显示了机动锯的连接管,
图7显示了通过图6中的连接管的剖面,
图8至图10显示了在未负载的状态中连接管的实施例的剖示图,
图11以示意性图示显示了沿着图10中的线X1-XI的剖面,
图12显示了对于连接管的一实施例沿着图10中的线X1-XI的剖面,
图13显示了通过在未负载的状态中的连接管的一实施例的剖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图1作为对于手持式工作器械的实施例显示了机动锯I。手持式工作器械然而也可以是其它工作器械,例如切割机(Trennschleifer)、自由切削器(Freischneider)、吹风机、收割机等。
[0017]机动锯I具有壳体2,在其处固定有后面的手柄3以及把手箍(Griffbuegel) 4。后面的手柄3和把手箍4是把手单元47的部分。把手单元47包括接片51,在其处固定有把手箍4的前端。把手单元47经由多个抗振元件10与发动机单元48相连接。把手单元47和发动机单元48经由振动缝隙(Schwingspalt) 11 (其被抗振元件10跨接且其允许在把手单元47与发动机单元48之间的相对运动)彼此分离。
[0018]在壳体2中布置有内燃机7,其用于驱动机动锯I的工具、即锯链6。锯链6环绕地布置在导轨5处。导轨5在壳体2的与后面的手柄3相对而置的侧面处向前伸。在把手箍4的面向锯链6的侧面处,在壳体2处布置有护手箍(Handschutzbuegel) 12,其能够可摆动地来支承且可用于触发未示出的用于锯链6的制动装置。
[0019]在后面的手柄3处可摆动地支承有加速杆(Gashebel) 8和加速杆锁(Gashebelsperre) 9。内燃机7经由布置在把手单元47处的空气过滤器25抽吸燃烧空气。空气过滤器25与内燃机7经由跨接振动缝隙11的弹性连接管30相连接。
[0020]如图2所示,内燃机7具有缸体13,在其中构造有燃烧室14。燃烧室14由活塞15 (其往复运动地支承在缸体13中且其经由连杆17驱动可旋转地支承在曲轴箱16中的曲轴18)来限制。曲轴18围绕旋转轴线19可旋转地来支承。当活塞15位于其下止点的区域中时,曲轴箱16的内腔经由溢流通道23与燃烧室14相连接。用于点燃在燃烧室14中的燃料/空气混合物的火花塞24伸到燃烧室14中。
[0021]空气过滤器25经由抽吸通道20与内燃机7相连接。抽吸通道20与在缸孔(Zylinderbohrung)处的入口 21 (其由活塞15来控制)连通。在活塞15的上止点的区域中,入口 21朝向曲轴箱16的内腔打开。从燃烧室14引出有出口 22,其同样由活塞15进行气口控制且其在活塞15的下止点的区域中打开。
[0022]抽吸通道20的一区段构造在化油器26中。在化油器26中,将经由空气过滤器25抽吸的燃烧空气输送给燃料。在该实施例中,在化油器26中可摆动地支承有节流元件27和阻流元件28。节流元件27构造为节流阀而阻流元件28构造为阻流阀(Chokeklappe)。在化油器26下游布置有连接管30。在该实施例中,化油器26直接布置在空气过滤器底部处。连接管30具有处于上游的第一端部32以及处于下游的第二端部33。连接管30的第一端部32固定在化油器26的处于下游的侧面处。在该实施例中,连接管30的第二端部33固定在缸体13的缸体法兰(Zylinderflansch) 29处。连接管30在其第二端部33处具有搭接缸体法兰29的轮缘(Kragen) 35。轮缘35具有向内伸的隆起37,其接合到缸体法兰29的周缘槽(Umfangsnut) 54中。
[0023]在运行中,在活塞15的上行冲程中燃料/空气混合物经由抽吸通道20被抽吸到曲轴箱16的内腔中。在活塞15的下行冲程中,燃料/空气混合物在曲轴箱16中被压缩。一旦溢流通道24朝向燃烧室14被活塞15打开,燃料/空气混合物从曲轴箱16的内腔溢流到燃烧室14中。在活塞15的紧接于此的上行冲程中,燃料/空气混合物在燃烧室14中被压缩且在活塞15的上止点的区域中被火花塞24点燃。在燃烧室14中的紧接于此的燃烧在向曲轴箱16的方向上加速活塞15。一旦出口 22打开,废气从燃烧室14中流出。经由溢流通道23,用于下一发动机循环的新鲜混合物接着流入燃烧室14中。为了输送燃料,在化油器26处设置有未示出的燃料泵。燃料泵经由在曲轴箱16的内部中的波动的压力来驱动且对此经由脉冲通道(Impulskanal) 31与曲轴箱16的内腔相连接。
[0024]图3和4具体地显示了连接管30的结构。连接管30具有第一区段38和第二区段39。在这两个区段38与39之间布置有伸展褶皱40。第一区段38关于在图4中所示的在抽吸通道20中的流动方向50布置在第二区段39上游。在此,流动方向50是燃料/空气混合物从化油器26流动至曲轴箱16的方向。
[0025]在第一端部32处,连接管30具有边缘34,其向外伸且用于将连接管30固定在化油器26处。如图3所示,轮缘35在第二端部33处具有环绕的槽36,在其中布置有用于将连接管30固定在缸体法兰29(图2)处的卡圈(Spannschelle)。卡圈将隆起37压到周缘槽54中,使得连接管30被可靠地保持在缸体法兰29处。如图3所示,连接管30在第一区段38中就在伸展褶皱40上游具有外直径b。在伸展褶皱40处,连接管30具有最大外直径
a。第二区段39就在伸展褶皱40下游具有外直径C。在伸展褶皱40处的外直径a明显大于在伸展褶皱40上游和下游的外直径b和C。在伸展褶皱40处,连接管30扩大。伸展褶皱40构造成波纹管式(faltenbalgartig)且具有布置在上游的第一侧壁44和布置在下游的第二侧壁45。侧壁44和45经由周缘壁46 (在其处测得最大外直径a)相互连接。
[0026]如图4所示,第一侧壁44倾斜于连接管30的纵向中轴线49向外延伸。纵向中轴线49通过所有垂直于流动方向50布置的横截面的面重心(Fljichenschwerpunkt)延伸通过连接管30。侧壁44在此可在包含纵向中轴线49的剖切平面中直线延伸。在该实施例中,侧壁44在所示的剖切平面中直线延伸。在第一侧壁44处,伸展褶皱40的外直径以及内直径连续地增大。在第二侧壁45处,外直径以及内直径连续地减小。侧壁45也可在包含纵向中轴线49的剖切平面中直线延伸。
[0027]在第一区段38中,连接管30具有大量隆起42,其在该实施例中构造成锥形且直接彼此邻接地来布置。隆起42布置成使得在隆起42之间形成有通道,其螺旋形地在连接管30的内周缘处顺着延伸。在隆起42之间可积聚燃料。在第一区段38中,连接管30具有在隆起42的基底处测得的壁厚S。
[0028]如图4所示,第一区段38就在伸展褶皱40上游具有内直径f。第二区段39就在伸展褶皱40下游具有内直径g。内直径f和g可近似相同大小。在伸展褶皱40处,连接管30具有内直径e,其明显大于内直径f和g。伸展褶皱40的周缘壁46的最大外直径a为就在伸展褶皱40上游在第一区段38中连接管的内直径f的至少大约175%。周缘壁46的最大外直径a有利地为连接管30的内直径f的至少大约185%。在该实施例中,周缘壁46的最大外直径a近似为连接管30的内直径f的两倍。
[0029]在图4中还绘出了伸展褶皱40的侧壁44的宽度d。连接管30具有唇部41,其在这两个区段38和39的部分地和完全地压在一起的状态中相对抽吸通道20封闭伸展褶皱40的内腔。侧壁44的宽度d从侧壁44过渡到唇部41中的区域直至周缘壁46的开始来测量。宽度d有利地为最大外直径a的至少5%、尤其至少10%。在该实施例中,宽度d近似为外直径a的15%。在伸展褶皱40上游的内直径f有利地为在伸展褶皱40处的内直径e的大约40%至大约70%、尤其大约50%至大约60%。
[0030]在伸展褶皱40中布置有垫片43,其减小了伸展褶皱40的自由横截面。垫片43在唇部41与周缘壁46之间延伸。垫片43具有外直径O,其略小于伸展褶皱40的内直径e。外直径ο有利地为内直径e的大约90%至大约99.5%、尤其大约95%至大约99%。垫片43具有厚度P,其有利地为垫片43的外直径ο的大约2%至大约10%、尤其大约3%至大约8%。厚度P在图5中绘出。厚度P例如可为大约Imm至大约3mm。
[0031]图5具体地显示了伸展褶皱40的设计。伸展褶皱40在周缘壁46处具有内半径ho内半径h是第一侧壁44以其过渡到周缘壁46中且周缘壁46过渡到第二侧壁45中的半径。在此,内半径h可在从第一侧壁44至第二侧壁45的走向中变化而无须是恒定的。内半径h的恒定走向然而也可以是有利的。内半径h有利地小于伸展褶皱40在周缘壁46处的最大外直径a的大约10%。内半径h尤其小于最大外直径a(图3)的大约5%。因为内半径h比较小,得到伸展褶皱40的较高的弹性。在此,伸展褶皱40的壁厚q有利地在第一侧壁44、周缘壁46和第二侧壁45上近似恒定。当最大壁厚为伸展褶皱40的最小壁厚的最高130%、有利地最高大约120%、尤其最高大约110%时,得到壁厚q的近似恒定的走向。在此,伸展褶皱40的壁厚q有利地小于在第一区段38中的壁厚S。在第二区段39中的壁厚有利地大于伸展褶皱40的壁厚q且尤其大约相应于壁厚S。伸展褶皱40的壁厚q有利地为大约0.5mm至大约2.5mm、尤其大约Imm至大约2mm、优选地大约1.3mm至大约1.5mm。
[0032]如图5所示,垫片43具有宽度r,其相应于垫片43的外半径于内半径的差。宽度r有利地仅略小于第一侧壁44的在图4中所示的宽度d。垫片43具有外壁53,其与周缘壁46具有间距i。间距i有利地非常小且尤其小于大约2.5mm。间距i尤其小于垫片43的厚度P的一半。
[0033]如图3所示,连接管30在未负载的状态中具有长度X。图6和7显示了在完全压在一起的状态中的连接管30。在该状态中,连接管30具有长度y,其小于长度X。在该实施例中,长度X和I垂直于在第二端部33处的联接面来测量。如图7所示,第一侧壁44在连接管30的完全压在一起的状态中贴靠在垫片43的止挡52处。第二侧壁45也贴靠在构造在垫片43处的止挡52处。由此,第一侧壁44在连接管30的完全压在一起的状态中也不能贴靠到第二侧壁45处。侧壁44和45彼此间具有间距,其在任何部位处至少相应于垫片43的厚度p。伸展褶皱40限制剩余体积59,其在连接管30未负载的情况下(图5)为由伸展褶皱40所包围的体积58的至少50%。在此,体积58还包括垫片43的体积。剩余体积59也包括垫片43的体积。通过在垫片43处的止挡52,可将在体积58与剩余体积59之间的差保持得比较小,使得在连接管30压在一起时仅少量燃料可到达抽吸通道20中。尽管如此,由于垫片43可实现在伸展褶皱40处非常大的外直径a,使得连接管30具有较大的弹性和耐久性。由于在它的在流动方向上处于下游的侧面处的倾斜,唇部41自身不形成止挡、而是贴靠在第二区段39的内侧处。
[0034]图8显示了连接管60的一实施例,其结构大致相应于连接管30。在此,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彼此相应的元件。连接管60具有伸展褶皱61,其布置在连接管60的第一区段38与第二区段39之间。伸展褶皱61具有布置在上游的第一侧壁64和布置在下游的第二侧壁65。第一侧壁64经由周缘壁46与第二侧壁65相连接。图8显不了在未负载的状态中的连接管60。在该状态中,伸展褶皱61包围体积68。在此,体积68直至第二区段39的壁的延长部来测量。唇部41也限制由伸展褶皱61所包围的体积68。在图8中示意性地显示了在连接管60的完全压在一起的状态中伸展褶皱61的位置。在此,第一侧壁64变形。第一侧壁64的变形的状态以64’来表示。也如图8所示,第一侧壁64具有隆起62,其有利地构造为圆环形的隆起。第一侧壁64的壁厚k是近似恒定的。隆起62由于第一侧壁64的不规则的弯曲的走向而得到。隆起62是伸出超过第一侧壁64的底部66直至周缘壁46的直线连接的区域。在此,侧壁64的底部66是在其处侧壁64过渡到第一区段38中的区域。第一侧壁64的最大壁厚k有利地为最小壁厚k的最高大约130%、尤其小于大约120%、优选地小于大约110%。
[0035]如图8所示,隆起62在连接管60的完全压在一起的状态中形成止挡63,其贴靠在第一侧壁64处。由此,第一侧壁64不能完全贴靠到第二侧壁65处。尤其避免侧壁64的邻近于周缘壁46布置的外部的区域贴靠到第二侧壁65处。第一侧壁64具有区段67,其邻近于周缘壁46延伸且其由于止挡63不能贴靠到第二侧壁65处。伸展褶皱61在连接管60的完全压在一起的状态中包围剩余体积69,其由邻近于周缘壁46布置的剩余体积和布置在止挡63与唇部41之间的剩余体积组成。剩余体积69相应于在连接管60的未负载的状态中由伸展褶皱61所包围的体积68的至少50%。
[0036]图9显示了对于连接管70的一实施例,其设计类似于连接管60的设计。此处,相同的附图标记也表示彼此相应的元件。连接管70具有伸展褶皱71,其具有处于上游的第一侧壁74和处于下游的第二侧壁75。这两个侧壁74、75经由周缘壁46相互连接。如图9所示,第一侧壁74具有隆起72,其由侧壁74的加厚部形成。在隆起72的区域中,伸展褶皱71具有壁厚I,其有利地如在不具有隆起72的侧壁74的区域中的壁厚m的至少1.5倍那么大。壁厚I有利地至少为壁厚m的双倍。在连接管70的未负载的状态中,伸展褶皱71包围体积78,其直至区段38或唇部41的以虚线绘出的延长部来测量。
[0037]如果连接管70被压在一起,则第一侧壁74变形。在连接管70的完全压在一起的状态中的侧壁74的位置示意性地以虚线绘出且以74’来表示。在该位置中,隆起72形成止挡73,其防止第一侧壁74能够完全贴靠到第二侧壁75处。也可设置有第二侧壁75的变形。第一侧壁74具有区段77,其邻接到周缘壁46处且其在侧壁74的宽度d的大约一半上延伸。在完全压在一起的状态中,伸展褶皱71包围剩余体积79,其由邻近于周缘壁46布置在侧壁74与75之间的体积以及邻近于唇部41布置在侧壁74与75之间的体积组成。剩余体积79有利地为体积78的至少50%。由此,即使在连接管70的压在一起的状态中在伸展褶皱71中积聚的燃料的至少一半可留在伸展褶皱71中。还如图9所示,隆起72邻近于第一侧壁74的底部76布置且延伸大约直至第一侧壁74的中间。
[0038]在连接管80的图10中所示的实施例中,在伸展褶皱81的第一侧壁84处设置有隆起82。隆起82邻近于第一侧壁84的底部86布置。在底部86处,第一侧壁84过渡到连接管80的第一区段38中。在连接管80的未负载的状态中,由第一侧壁84和第二侧壁85包围有体积88,其直至唇部41的以虚线绘出的延长部来测量。在连接管80的在图10中以84’表示的完全压在一起的状态中,在侧壁84和85与唇部41之间包围有剩余体积89,其有利地相应于体积88的至少50%、尤其至少大约60%。在此,隆起82形成止挡83,其贴靠在第二侧壁85处。在该实施例中,止挡83布置成使得其邻近于连接管80的第二区段39贴靠在第二侧壁85处。如图10所示,止挡83引起侧壁84的圆环形的邻接到周缘壁46处的区段87不能贴靠到第二侧壁85处。
[0039]在图11中示意性地显示了圆环形的区段87。圆环形的区段87在周缘壁46与在图11中以虚线绘出的止挡83之间延伸。圆环形的区段87具有宽度n,其有利地为第一侧壁84的宽度d的至少30%。有利地,宽度η大于宽度d的50%、尤其大于宽度d的70%。在所有实施例中,宽度η有利地为至少大约1.5_、尤其至少大约2_、优选地至少大约2.5_。
[0040]在对于通过连接管80的剖面的在图11中所示的实施例中,隆起83环绕连接管80的整个周缘构造为圆环。图12显示了一实施例,在其中在周缘上分布地布置有大量单个隆起91。在图12中的图示中,隆起91均匀地围绕唇部41的外周缘布置。备选地,隆起91的不规则的布置也可以是有利的。隆起91形成止挡90,其防止第一侧壁84可完全贴靠到第二侧壁85处。
[0041]在图8至12中所示的实施例中,止挡63、73、83、90分别布置在第一侧壁64、74、84处。然而,附加地或备选地在第二侧壁65、75、85处设置一个或多个止挡也可以是有利的。在所有实施例中,止挡52、63、73、83、90布置在唇部41的背对抽吸通道20的侧面处、即在抽吸通道20之外。
[0042]图13显示了连接管100的一实施例,其大致相应于连接管30。在此,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彼此相应的元件。在连接管100的伸展褶皱40中,代替垫片43布置有两个垫片103、104。在此,这两个垫片103、104的总厚度有利地大于垫片43的厚度P (图7)。垫片103、104形成对于伸展褶皱40的侧壁44和46的止挡113。在伸展褶皱100压到一起时,由此仅少量燃料可到达抽吸通道20中。在由伸展褶皱40在连接管100未负载的情况中所包围的体积与在连接管100完全压在一起的情况中由伸展褶皱40所限制的剩余体积之间的差很小。
【权利要求】
1.一种手持式工作器械,其带有由内燃机(7)驱动的至少一个工具,其中,所述内燃机(7)经由空气过滤器(25)通过抽吸通道(20)抽吸燃烧空气,其中,所述抽吸通道(20)的区段构造在弹性连接管(30,60,70,80,100)中,其中,所述弹性连接管(30,60,70,80,100)具有第一区段(38)和第二区段(39),在它们之间布置有伸展褶皱(40,61,71,81),其在运行中使在所述第一区段(38)与所述第二区段(39)之间的相对运动成为可能,其中,所述伸展褶皱(40,61,71,81)具有第一侧壁(44,64,74,84)和第二侧壁(45,65,75,85),其中,所述第一侧壁(44,64,74,84)关于在所述抽吸通道(20)中的流动方向(50)布置在所述第二侧壁(45,65,75,85)上游,其中,在流动方向(50)上在所述第一侧壁(44,64,74,84)与所述第二侧壁(45,65,75,85)之间布置有所述伸展褶皱(40,61,71,81)的周缘壁(46),其连接所述第一侧壁(44,64,74,84)和所述第二侧壁(45,65,75,85)且其在所述伸展褶皱(40,61,71,81)的最大外直径(a)的区域中延伸,其特征在于,设置有用于所述伸展褶皱(40,61,71,81)的止挡(52,63,73,83,90,113),其防止所述第一侧壁(44,64,74,84)的邻接到所述周缘壁(46)处的区段(67, 77, 87)能够贴靠到所述第二侧壁(45,65,75,85)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44,64,74,84)的不能贴靠到所述第二侧壁(45,65,75,85)处的区段(67,77,87)是圆环形的区段(67,77,87),其在所述第一侧壁(44,64,74,84)的宽度(d)的至少30%上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器械,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周缘壁(46)处所述第一区段(38)相对于所述第二区段(39)的任何位置中剩余体积(59,69,79,89)被所述伸展褶皱(40,61,71,81)包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作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剩余体积(59,69,79,89)在连接管(30,60,70,80,100)未负载的情况下为由所述伸展褶皱(40,61,71,81)所包围的体积(58,68,78,88)的至少 5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伸展褶皱(40,61,71,81)的周缘壁(46)的最大外直径(a)为就在所述伸展褶皱(40,61,71,81)上游在所述第一区段(38)中所述连接管(30, 60, 70, 80, 100)的内直径(f)的至少175%、尤其至少18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器械,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连接管(30,60,70,80,100)的未负载的状态中所述伸展褶皱(40,61,71,81)在所述周缘壁(46)处的内半径(h)小于所述伸展褶皱(40,61,71,81)在所述周缘壁(46)处的最大外直径(a)的10%,以所述内半径(h)所述第一侧壁(44,64,74,84)过渡到所述周缘壁(46)中而所述周缘壁(46)过渡到所述第二侧壁(45,65,75,85)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52,63,73,83,113)连续地环绕所述抽吸通道(20)来构造。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90)由布置在至少一个侧壁(84)处的多个隆起(91)形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73,83,90)构造为在至少一个侧壁(74,84)处的加厚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器械,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侧壁(64)具有不规则的走向,其形成所述止挡(63)。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出3,73,83,90)布置在所述伸展褶皱(61,71,81)的第一侧壁(64,74,84)处。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52,113)构造在被置入所述伸展褶皱(40)中的单独的构件处。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工作器械,其特征在于,单独的所述构件是垫片(43,103,104),其外壁(53)与所述周缘壁(46)具有小于2.5mm的间距⑴。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30,60,70, 80)具有唇部(41),其在所述连接管(30,60,70,80,100)的被完全压在一起的状态中朝向所述抽吸通道(20)遮盖所述伸展褶皱(40,61,71,81)。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工作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52,63,73,83,90,113)布置在所述唇部(41)的背对所述抽吸通道(20)的侧面处。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器械具有把手单元(47),其经由至少一个抗振元件(10)与包括所述内燃机(7)的发动机单元(48)相连接,并且所述连接管(30,60,70,80,100)以一端(32)与所述把手单元(47)而以另一端(33)与所述发动机单元(48)相连接。
17.一种用于手持式工作器械的弹性连接管,其中,所述弹性连接管(30,60,70,80,100)具有第一区段(38)和第二区段(39),在它们之间布置有伸展褶皱(40,61,71,81),其使在所述第一区段(38)与所述第二区段(39)之间的相对运动成为可能,其中,所述伸展褶皱(40,61,71,81)具有第一侧壁(44,64,74,84)和第二侧壁(45,65,75,85),其中,在所述第一侧壁(44,64,74,84)与所述第二侧壁(45,65,75,85)之间布置有所述伸展褶皱(40,61,71,81)的周缘壁(46),其连接所述第一侧壁(44,64,74,84)和所述第二侧壁(45,65,75,85)且其在所述伸展褶皱(40,61,71,81)的最大外直径(a)的区域中延伸,其特征在于,设置有用于所述伸展褶皱(40,61,71,81)的止挡(52,63,73,83,90,113),其防止所述第一侧壁(44,64,74,84)的邻接到所述周缘壁(46)处的区段(67, 77, 87)能够贴靠到所述第二侧壁(45,65,75,85)处。
【文档编号】F02M37/00GK104343596SQ201410357143
【公开日】2015年2月11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25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27日
【发明者】S.弗里德里希, J.克瑙斯, C.施密特, D.迪波尔德, C.埃舍尔, A.林根, J.贝纳特 申请人:安德烈·斯蒂尔股份两合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