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曲轴箱通风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60052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一种曲轴箱通风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曲轴箱通风系统,包括上壳体、下壳体和油气分离装置,入口位于所述下壳体上,出口位于所述上壳体上,且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通过注塑一体成型,所述油气分离装置被安装固定在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之间,其一体成型,结构简单成本低,且在内部形成油气分离,避免连接管路多且长,且在冬季有结冰的风险。
【专利说明】—种曲轴箱通风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汽车部件,特别是一种曲轴箱通风系统。
【背景技术】
[0002]发动机工作时,一部分可燃混合气和废气经活塞环泄漏到曲轴箱内。泄漏到曲轴箱内的汽油蒸汽凝结后,将使润滑油变稀。同时,废气的高温和废气中的酸性物质及水蒸汽将侵蚀零件,并使润滑油性能变坏。另外,由于混合气和废气进入曲轴箱,使曲轴箱内的压力增大,温度升高,易使机油从油封、衬垫等处向外渗漏。
[0003]为此,汽车发动机都有曲轴箱通风装置,以便及时将进入曲轴箱内的混合气和废气抽出,使新鲜气体进入曲轴箱,形成不断地对流。曲轴箱通风方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自然通风,另一种是强制通风。由于自然通风会对空气造成污染,所以越来越多的厂家都采用强制通风。
[0004]常见的柴油机多是铝合金缸盖护罩,且多采用外挂式油气分离器,连接管路多且长,难布置,还需要定期维护,回油直接回到油底壳,没有安装单向阀容易倒吸机油。
[0005]因此存在铝合金缸盖护罩重量重,且不美观,曲轴箱通风系统多采用外部油气分离器,连接管路多且长,且在冬季有结冰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曲轴箱通风系统,其包括壳体,在所述壳体上设有混合油气入口和分离油气出口,其中: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以及位于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的油气分离装置,所述入口位于所述下壳体上,所述出口位于所述上壳体上,且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分别通过注塑一体成型。
[0007]可选的,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之间通过摩擦焊接方式固定连接,所述油气分离装置被安装固定在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之间。
[0008]可选的,在所述分离油气出口处还设有PCV阀。
[0009]可选的,所述PCV阀通与所述上壳体固定连接。
[0010]可选的,所述油气分离装置包括与所述混合油气路径平行的分离板,以及与所述混合油气路径垂直的吸附装置。
[0011]可选的,所述吸附装置包括加速孔板和纤维吸附物,且所述加速孔板中的孔直径为2.5mm,孔间间距为2.5mm。
[0012]可选的,所述PCV阀和所述油气分离装置位于发动机的排气侧。
[0013]可选的,所述PCV阀的出口与进气歧管相连。
[0014]可选的,所述下壳体具有收集被分离油滴的储油腔。
[0015]可选的,在所述储油腔的底部具有回油单向阀,所述单向阀与摇臂室相连接,且所述回油单向阀6通过摩擦焊接方式与所述下壳体8固定相连。
[0016]本实用新型中的通风系统,采用一体成型壳体部分,结构简单成本低,且在内部形成油气分离,避免了铝合金缸盖护罩重量重,且不美观,曲轴箱通风系统多采用外部油气分离器,连接管路多且长,且在冬季有结冰的风险。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曲轴箱通风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实用新型油气分离装置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下壳体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I入口,2加速孔板,3纤维吸附物,4PCV阀,5储油腔,6回油单向阀,7上壳体,8下壳体,9分离板,10油气分离装置,11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如图1至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曲轴箱通风系统,其包括壳体,在所述壳体上设有混合油气入口 I和分离油气出口 11,其中: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7和下壳体8,以及位于所述上壳体7和下壳体8之间的油气分离装置10,所述入口 I位于所述下壳体8上,所述出口 11位于所述上壳体7上,且所述上壳体7和所述下壳体8分别通过注塑一体成型。
[0022]本实用新型中的通风系统,采用一体成型壳体部分,结构简单成本低,且在内部形成油气分离,避免了铝合金缸盖护罩重量重,且不美观,曲轴箱通风系统多采用外部油气分离器,连接管路多且长,且在冬季有结冰的风险。
[002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上壳体7与所述下壳体8之间通过摩擦焊接方式固定连接,所述油气分离装置10被安装固定在所述上壳体7和所述下壳体8之间。
[0024]本实用新型中通风系统其集成度高,塑料缸盖护罩重量轻,美观,节约成本,省去发动机装饰罩盖;连接管路少且短,降低冬季使用结冰的风险。
[002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分离油气出口 11处还设有PCV阀4。优选的所述PCV阀4与所述上壳体7固定连接。
[002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油气分离装置10包括与所述混合油气路径平行的分离板9,以及与所述混合油气路径垂直的吸附装置。如图1所示,混合油气沿着箭头方向被进行分离后,由出气口 11分离气体。而油气分离装置10在其运动线路上对其进行分离。
[0027]作为优选的分离方式,所述吸附装置10包括加速孔板2和纤维吸附物3,其中所述加速孔板中的孔直径为2.5mm,孔间间距为2.5mm。
[002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PCV阀4和所述油气分离装置10位于发动机的排气侧。其中优选的,所述PCV阀4的出口与进气歧管(未示出)相连。
[002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改进,所述下壳体8具有收集被分离油滴的储油腔5。作为更进一步的改进,在所述储油腔5的底部具有回油单向阀6,所述单向阀6与摇臂室(未示出)相连接,且所述回油单向阀6通过摩擦焊接方式与所述下壳体8固定相连。
[0030]该系统在使用时,混合油气经入口 I进入壳体内,在上壳体7中经加速孔板2加速后撞击到纤维吸附物3上,形成油气分离。分离后的气体经出口 11处的PCV阀4进入进气歧管,分离后的油滴进入下壳体8中的储油腔5,经回油单向阀6回油到摇臂室。
[0031]应了解本实用新型所要保护的范围不限于非限制性实施方案,应了解非限制性实施方案仅仅作为实例进行说明。本申请所要要求的实质的保护范围更体现于独立权利要求提供的范围,以及其从属权利要求。
【权利要求】
1.一种曲轴箱通风系统,其包括壳体,在所述壳体上设有混合油气入口和分离油气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以及位于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的油气分离装置,所述入口位于所述下壳体上,所述出口位于所述上壳体上,且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分别通过注塑一体成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之间通过摩擦焊接方式固定连接,所述油气分离装置被安装固定在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分离油气出口处还设有PCV阀。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PCV阀通与所述上壳体固定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气分离装置包括与所述混合油气路径平行的分离板,以及与所述混合油气路径垂直的吸附装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装置包括加速孔板和纤维吸附物,且所述加速孔板中的孔直径为2.5mm,孔间间距为2.5mm。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PCV阀和所述油气分离装置位于发动机的排气侧。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PCV阀的出口与进气歧管相连。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具有收集被分离油滴的储油腔。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储油腔的底部具有回油单向阀,所述单向阀与摇臂室相连接,且所述回油单向阀6通过摩擦焊接方式与所述下壳体8固定相连。
【文档编号】F01M13/04GK203717078SQ201420082680
【公开日】2014年7月16日 申请日期:2014年2月25日 优先权日:2014年2月25日
【发明者】杜柏超, 孟祥山, 高巧, 胡必谦, 徐涛 申请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