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投影叶片制动级定转子组合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60853阅读:98来源:国知局
线投影叶片制动级定转子组合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线投影叶片制动级定转子组合件,包括同轴套装的定子和转子:所述定子和转子均包括本体、叶片和叶冠;定子叶冠的内壁与转子本体外壁同轴套装;定子叶片和转子叶片均为线投影形成。等径圆柱面上的定子叶片倾斜角与转子叶片倾斜角,方向相同,大小相等,且沿径向逐渐减小;定子叶片或转子叶片的周向厚度沿径向逐渐增大;定子叶片或转子叶片前缘、后缘、压力面和吸力面与等值子午面的相贯线均指向半径方向。本实用新型专利制动扭矩大、水力损失小,一定数量线投影扭转楔子形叶片制动级定转子与一定数量涡轮级定转子组合装配在一起,可显著提高涡轮钻具的工作时间、过载能力、在低转速下工作的稳定性和涡轮钻井进尺。
【专利说明】线投影叶片制动级定转子组合件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专利涉及石油、天然气、煤层气、页岩气开采等领域的钻探或地质、铁路、电力、通讯等领域的钻进用井下涡轮钻具,尤其是一种线投影扭转楔子形叶片制动级定转子组合件,属于机械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涡轮钻具是工业应用最早的一种井下液动马达,其作用是将工作液的液体压力能量转变为输出轴旋转机械能量,驱动钻头转动以破碎井底岩石。涡轮钻具是石油矿场常用的一种井下动力钻具。由于由现有多级涡轮级定转子组合件构成的涡轮钻具转速过高,钻头轴承或牙齿磨损速度过快,一趟钻的进尺和纯钻时间比转盘钻井低很多。
[0003]鉴于上述现有涡轮钻具存在的缺点,本设计人基于长期从事相关科研及现场试验,对现有技术积极加以改进和创新,以期实现一种压降低、空转转速和工作转速低、工作扭矩适中的涡轮钻具。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动扭矩大、水力损失小的线投影叶片制动级定转子组合件。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线投影叶片制动级定转子组合件,包括同轴套装的定子和转子:所述定子与所述转子的中心轴线共线;所述定子包括同轴设置的圆筒状定子本体、若干个定子叶片和圆环状定子叶冠,若干个所述定子叶片沿周向设置于所述定子本体与所述定子叶冠之间;所述转子包括同轴设置的圆筒状转子本体、若干个转子叶片和圆环状转子叶冠,若干个所述转子叶片沿周向设置于所述转子本体与所述转子叶冠之间;所述定子叶冠内壁与所述转子本体外壁同轴套装,所述定子叶片外轮廓线上各点与其对应等值子午面的相交线为第一相贯线,该第一相贯线与贯穿于所述定子叶冠内的第一投影直线垂直相交;所述转子叶片外轮廓线上各点与其对应等值子午面的相交线为第二相贯线,该第二相贯线与贯穿于所述转子本体内的第二投影直线垂直相交;所述定子叶片的安装角与所述转子叶片的安装角方向相同;所述定子叶片安装角沿所述定子径向由内至外逐渐减小,所述转子叶片安装角沿所述转子径向由内至外也逐渐减小;所述定子叶片安装角和所述转子叶片安装角的余切值与对应的等径圆柱面的半径成正比。
[0006]如上所述的线投影叶片制动级定转子组合件,其中,所述第一投影直线为所述定子的中心轴线,所述第二投影直线为所述转子的中心轴线。
[0007]如上所述的线投影叶片制动级定转子组合件,其中,各所述定子叶片沿所述定子轴向等高度设置并沿所述定子周向等间隔设置;各所述转子叶片沿所述转子轴向等高度设置并沿所述转子周向等间隔设置。
[0008]如上所述的线投影叶片制动级定转子组合件,其中,所述定子叶片的厚度沿所述定子径向由内向外逐渐增大,且与对应的等径圆柱面的半径成正比;所述转子叶片的厚度沿所述转子径向由内向外也逐渐增大,且与对应的等径圆柱面的半径成正比。
[0009]如上所述的线投影叶片制动级定转子组合件,其中,所述定子叶片沿等径圆柱面的展开轮廓线包括定子叶片前缘、定子叶片后缘、定子叶片压力面和定子叶片吸力面,所述定子叶片前缘、定子叶片后缘、定子叶片压力面和定子叶片吸力面与所述定子的等值子午面的相贯线为直线,且所述定子叶片的相贯线与所述定子中心轴线垂直相交;所述转子叶片沿等径圆柱面的展开轮廓线包括转子叶片前缘、转子叶片后缘、转子叶片压力面和转子叶片吸力面,所述转子叶片前缘、转子叶片后缘、转子叶片压力面和转子叶片吸力面与所述转子的等值子午面的相贯线为直线,且所述转子叶片的相贯线也与所述转子的中心轴线垂直相交。
[0010]如上所述的线投影叶片制动级定转子组合件,其中,所述定子叶片和所述转子叶片沿各自的等径圆柱面的展开轮廓线呈一端厚度大于另一端厚度的楔形。
[0011]如上所述的线投影叶片制动级定转子组合件,其中,所述第一投影直线与所述定子的中心轴线互为平行直线,且所述第一投影直线与所述定子中心轴线间距小于或等于50mm ;所述第二投影直线与所述转子的中心轴线互为平行直线,且所述第二投影直线与所述转子中心轴线间距小于或等于50mm。
[0012]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定子或转子叶片的轴向高度沿径向方向相同,即不因轴向距离(等径圆柱面半径)而改变。所述定子叶片中心线或转子叶片中心线均为直线,该直线与垂直于所述定子或转子轴线的平面形成一倾斜角(又称安装角);所述定子叶片中心线或转子叶片中心线在等径圆柱面上的展开线均为直线,该直线与垂直于所述定子或转子轴线的平面形成一倾斜角;与定子或转子同中心轴线的等径圆柱面(同一轴线、半径相等的圆柱面)上的定子叶片倾斜角与转子叶片倾斜角,方向相同,大小相等,且沿径向(由内向外)逐渐减小,叶片倾斜角的余切值与定子或转子同中心轴线的等径圆柱面半径成正比。所述定子叶片或转子叶片的厚度沿径向(由内向外)逐渐增大,与定子或转子同中心轴线的等径圆柱面半径成正比。所述定子叶片或转子叶片与某I值(I值是涡轮叶片前缘与后缘之间任一与定子或转子轴线垂直的平面与前缘和后缘的相对位置,当该平面与前缘最高点处于相同位置时1=0,当该平面与后缘最低点处于相同位置时1=1.0)等值子午面相交,叶片前缘、压力面、吸力面和后缘与子午面相交形成两条直线,且两条直线的延长线与定子或转子轴线相交于同一点,即定子或转子叶片前缘、后缘及压力面和吸力面与等值子午面的相贯线均指向半径方向。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和优点:
[0014]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动扭矩大、水力损失小,一定数量线投影水力制动级定转子与一定数量涡轮级定转子组合装配在一起,显著降低了涡轮钻具空转转速及工作转速,提高了涡轮钻具的工作时间、过载能力、在低转速下工作的稳定性和涡轮钻井进尺。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在此描述的附图仅用于解释目的,而不意图以任何方式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范围。另外,图中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等仅为示意性的,用于帮助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并不是具体限定本实用新型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各种可能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来实施本实用新型。[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线投影叶片制动级定转子组合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线投影叶片制动级定转子组合件的局部剖切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定子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定子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定子叶片沿叶顶等径圆柱面(S=I)展开示意图;
[0021]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定子沿等值子午面(1=0.5)剖切示意图;
[0022]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转子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3]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转子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转子叶片沿叶顶等径圆柱面(S=I)展开示意图;
[0025]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转子沿等值子午面(1=0.5)剖切示意图。
[0026]附图标记说明:
[0027]1-定子;11-定子本体;12-定子叶片;121-定子叶顶;122-定子叶底;123-定子叶片前缘;124_定子叶片后缘;125_定子叶片吸力面;126_定子叶片压力面;13_定子叶冠;
[0028]2-转子;21_转子本体;22_转子叶片;221_转子叶顶;222_转子叶底;223_转子叶片前缘;224_转子叶片后缘;225_转子叶片压力面;226_转子叶片吸力面;23_转子叶冠;24_凸台;
[0029]3-等径圆柱面;4_等值子午面;41_第一相贯线;42_第二相贯线;51_第一投影直线;52-第二投影直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30]结合附图和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细节。但是,在此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而不能以任何方式理解成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技术人员可以构想基于本实用新型的任意可能的变形,这些都应被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0031]请参考图1至图10,图1为本实用新型线投影叶片制动级定转子组合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线投影叶片制动级定转子组合件的局部剖切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定子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定子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定子叶片沿叶顶等径圆柱面(S=I)展开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定子沿等值子午面(1=0.5)剖切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转子剖面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转子立体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转子叶片沿叶顶等径圆柱面(S=I)展开示意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转子沿等值子午面(1=0.5)剖切示意图。
[0032]如图1至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线投影叶片制动级定转子组合件,包括同轴套装的定子I和转子2,定子I与转子2的中心轴线00’共线,定子I包括同轴设置的圆筒状的定子本体11、若干个定子叶片12和圆环状定子叶冠13,若干个定子叶片12沿周向设置于定子本体11与定子叶冠13之间(如图4所示)。若干个定子叶片12沿定子本体11的内圆周表面均匀布设,定子叶冠13的外壁与定子叶片12的叶底122相连接。转子2包括同轴设置的圆筒状的转子本体21、若干个转子叶片22和圆环状转子叶冠23,若干个转子叶片22沿周向设置于转子本体21与转子叶冠23之间。如图8所示,在转子本体21一端外周设有径向凸出的凸台24,若干个转子叶片22沿凸台24的外圆周面均匀布设,转子叶冠23套接于转子叶片22的叶顶221,使得转子本体21、转子叶片22、转子叶冠23形成一体结构的转子2,可使涡轮马达主轴贯穿转子本体21并与转子2同步旋转。定子叶冠13内壁与转子本体21外壁同轴套装,使得定子I与转子2配合安装。
[0033]在本实用新型中,定子叶片12及转子叶片22的叶型均为线投影形成。如图4所示,定子叶片12邻接定子本体11的一侧为定子叶顶121,而其邻接定子叶冠13的一侧为定子叶底122。在定子叶顶121与定子叶底122之间具有任意多个与定子本体11和定子叶冠13共中心轴线的圆柱面,每个圆柱面称之为等径圆柱面3。定子叶顶121与定子叶底122之间的任一等径圆柱面3与定子叶顶121及定子叶底122的相对位置用S值表示,O ^ S ^ 1.0:当等径圆柱面3与定子叶底122所在圆柱面重合时S=O ;当等径圆柱面3与定子叶顶121所在圆柱面重合时S=L O。相应的,如图8所示,转子叶片22邻接转子本体21的凸台24的一侧为转子叶底222,而其邻接转子叶冠23的一侧为转子叶顶221,在转子叶顶221与转子叶底222之间具有任意多个与转子本体21和转子叶冠23共中心轴线的圆柱面,每个圆柱面也称之为等径圆柱面3。转子叶顶221与转子叶底222之间的任一等径圆柱面3与转子叶顶221及转子叶底222的相对位置用S值表示,O ^ S ^ 1.0:当等径圆柱面3与转子叶底222所在圆柱面重合时S=0,当等径圆柱面3与转子叶顶221所在圆柱面重合时S=L O。由于定子I与转子2上下共中心轴线套装叠合设置,因此在等S值的定子I上的等径圆柱面与转子2上的等径圆柱面实为同一等径圆柱面。
[0034]在本实用新型中,与定子I和转子2的中心轴线垂直相交的平面称之为子午面。如图5、图6所示,在定子叶片12的上端(入口)和下端(出口)之间的子午面与上端及下端的相对位置用I值 表示,O < I < 1.0。其中,等I值的子午面称为等值子午面4:当等值子午面4与定子叶片12的上端相切时1=0,当等值子午面4与定子叶片12的下端相切时1=1。相应的,如图9、图10所示,在转子叶片22的上端(入口)和下端(出口)之间的子午面与上端及下端的相对位置用I值表示,O ^ 1.0o其中,等I值的子午面也称为等值子午面4:当等值子午面4与转子叶片22的上端相切时1=0,当等值子午面4与定子叶片12的下端相切时1=1。
[0035]在本实用新型中,如图6所示,定子叶片12的外轮廓线上各点与其对应的等值子午面4的相交线为第一相贯线41,该第一相贯线41与贯穿于定子叶冠13内的第一投影直线51 (如图3所示)垂直相交;且转子叶片22的外轮廓线上各点与其对应的等值子午面4的相交线为第二相贯线42,该第二相贯线42与贯穿于转子本体21内的第二投影直线52(如图7所示)垂直相交。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投影直线51与第二投影直线52既可以是相重合的直线,也可以是不相重合的直线,只要保证第一投影直线51贯穿于环形定子叶冠13的中空腔,第二投影直线贯穿于圆筒状转子本体21中空腔即可。
[0036]如图2、图5、图9所示,转子叶片22与定子叶片12相对于转子2和定子I的中心轴线倾斜设置面形成一倾斜角(又称安装角),转子叶片22与定子叶片12的倾斜方向相同。即定子叶片12的安装角^11与转子叶片22的安装角β12方向相同,大小相等,定子叶片12安装角沿定子I径向由内至外逐渐减小,转子叶片22安装角β12沿转子2径向由内至外也逐渐减小,定子叶片安装角P11的余切值、转子叶片安装角β12的余切值与对应的等径圆柱面的半径成正比。经实验证明,本实用新型扭矩大、水力效率高、适于各类尺寸井眼钻进。如图5、图9所示,定子叶片12和转子叶片22的前缘和后缘(在某特定S值的等径圆柱面上的前缘圆弧半径为rn和r21,后缘圆弧半径为r12和r22,且rn ( r12、r21 ( r22)与压力面、吸力面轮廓线相切,这样可以大大降低制动级的水力损失。
[0037]进一步的,如图5、图9所示,定子叶片12沿其等径圆柱面3的展开轮廓线呈一端厚度大于另一端厚度的楔形;转子叶片22沿其等径圆柱面3的展开轮廓线也呈一端厚度大于另一端厚度的楔形。其中,定子叶片12及转子叶片22的叶型均为线投影形成,叶片前缘与叶底薄、叶片后缘与叶顶厚,即定子叶片12为由在定子I某特定S值(OS SS 1.0)等径圆柱面上的叶片三维设计曲面垂直投影到定子轴线所形成的实心锥体(锥顶为直线),经叶底等径圆柱面(S=O)和叶顶等径圆柱面(S=L O)切割形成;转子叶片22为由在转子2某特定值等径圆柱面上的叶片三维设计曲面垂直投影到转子轴线所形成的实心锥体,经叶底等径圆柱面(S=O)和叶顶等径圆柱面(S=LO)切割形成。每一叶片形似一角及相邻两边扭转的楔子。
[0038]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一投影直线51为定子I的中心轴线,第二投影直线52为转子2的中心轴线。
[0039]进一步的,如图5、图9所示,各定子叶片12沿定子I的轴向等高度设置并沿定子I的周向等间隔设置;各转子叶片22沿转子2轴向等高度设置并沿转子2的周向等间隔设置。
[0040]进一步的,如图5、图9所示,定子叶片12的厚度沿定子I径向由内向外逐渐增大,且与对应的等径圆柱面3的半径成正比;转子叶片22的厚度沿转子2径向由内向外也逐渐增大,且与对应的等径圆柱面3的半径也成正比。
[0041]在本实用新型中,如图5、图6、图9、图10所示,定子叶片12沿等径圆柱面3的展开轮廓线包括定子叶片前缘123、定子叶片后缘124、定子叶片吸力面125和定子叶片压力面126 ;定子叶片前缘123、定子叶片后缘124、定子叶片吸力面125和定子叶片压力面126与定子I的等值子午面4的相贯线为直线,且定子叶片12的相贯线与定子中心轴线00’垂直相交。转子叶片22沿等径圆柱面3的展开轮廓线包括转子叶片前缘223、转子叶片后缘224、转子叶片压力面225和转子叶片吸力面226 ;转子叶片前缘223、转子叶片后缘224、转子叶片压力面225和转子叶片吸力面226与转子2的等值子午面4的相贯线也为直线,且转子叶片22的相贯线与转子2的中心轴线也垂直相交。
[0042]进一步的,第一投影直线51与定子I的中心轴线互为平行直线,且第一投影直线51与定子I的中心轴线间距小于或等于50mm ;第二投影直线52与转子2的中心轴线互为平行直线,且第二投影直线52与转子2的中心轴线间距小于或等于50mm。
[0043]进一步的,如图1、图3、图7所示,定子I及转子2的轴向高度为L=20?60mm,定子I外径为Dse=50?300mm,转子2内径为1=20?200mm。为便于安装和使用,制动级定子的外径Dse与涡轮级定子外径相同,水力制动级转子的内径Dh与涡轮级转子内径相同。
[0044]进一步的,如图1、图3、图7所示,定子叶冠13轴向高度U=7?20mm,转子叶冠23的轴向高度L2=7?20mm ;定子叶片12的轴向高度氏=7?20mm,转子叶片22的轴向高度H2=7 ?20mm。
[0045]进一步的,如图1、图2、图3、图7所示,线投影扭转楔子形叶片制动级转子本体21的外壁、转子叶冠23的内壁、定子本体11的内壁及定子叶冠13的外壁构成圆环状流体流道。转子叶冠23的内圆周直径Drt等于定子本体11的内圆周直径Dsl,即该定转子组合的流道外SD1=Drt=Dsl ;转子本体21的凸台24外圆周直径1\2等于定子叶冠13的外圆周直径Ds2,即该定转子组合的流道内径D2=Drf=Ds2 ;流道外SD1与流道内径D2的算术平均值为平均流道直径D ;流道外SD1与流道内径D2之差的一半为流道宽度Ii=IirU=(D1-D2)/2=5.0~100.0mm0 (注:根据需要,Drl与Dsl、Dr2与Ds2也可取不同值。)
[0046]进一步的,如图4和图8所示,定子叶片12的叶片个数Ii1与转子叶片22的叶片个数n2分别为Ii1=IO~60个,n2=10~60个,从而满足不同工况需求。
[0047]进一步的,如图5和图9所示,线投影扭转楔子形叶片制动级定子叶片12及转子叶片22都是通过线投影生成的,且在等径圆柱面上定子叶片12安装角β η与转子叶片22安装角β12相等,取值范围10°≤β11=β12≤90°。转子叶冠23的轴向高度L2与定子叶冠13轴向高度L1相等,即L1=L2=S~19mm ;转子叶片22的轴向高度为H2, H1=S~19mm、定子叶片12的轴向高度为,氏=8~19mm ;转子叶片22压力面与吸力面之间的夹角为(ps, 0°≤(ps≤10°、定子叶片12压力面与吸力面之间的夹角为必,0°≤≤10°。相邻两个定子叶片12之间的节距&或相邻两个转子叶片21之间的节距t2分别为t1=3.0~10.0mm,t2=3.0~10.0mm,节距^t1与节距t2可以取不同值。
[0048]进一步的,如图6和图10所示,定子叶片12或转子叶片22与值为0.5的等值子午面相交,叶片前缘或压力面或吸力面或后缘与等值子午面相交形成两条直线,且两条直线的延长线与定子I或转子2轴线相交于同一点,即定子叶片或转子叶片入口边缘(前缘)、出口边缘(后缘)及压力面和吸力面与等值子午面的相贯线均指向半径方向。定子叶片12厚度与转子叶片22厚度沿径向逐渐增大。值得指出的是,前述定子叶片12和转子叶片22的前缘半径、后缘半径、叶片安装角、等径圆柱面、等值子午面的定义为本领域的公知技术。
[0049]在使用时,线投影扭转楔子形叶片制动级转子2的叶片22等同于定子I的叶片12在轴向的旋转延长(定子叶片安装角P11与转子叶片安装角β 12相同),当水力制动级定转子组合件与涡轮级定转子组合件安装在同一根主轴上,工作液流经定转子组合件时,涡轮级转子旋转产生扭矩,水力制动级转子被带动旋转。由于制动级定子叶片的倾斜方向与涡轮级定子叶片的倾斜方向是相反的,因此从制动级定子流出的工作液将对制动级转子叶片的旋转起阻碍作用,亦即对涡轮钻具主轴不仅不能产生工作扭矩,而且要消耗扭矩,从而使主轴的转速有所降低。同时,制动级转子转动时有如轴流泵的工作轮,能协助钻井泵对工作液体加压,起到调节系统压力,降低总压降的作用。
[0050]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专利通过上述结构设计,具有结构简单、压降低、扭矩大、水力效率高的优点。
[0051]针对上述实施方案的详细解释,其目的仅在于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解释,以便于能够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这些描述不能以任何理由解释成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特别是,在不同的实施方案中描述的各个特征也可以相互任意组合,从而组成其他实施方案。除了有明确相反的描述,这些特征应被理解为能够应用于任何一个实施方案中,而并不仅局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案。
【权利要求】
1.一种线投影叶片制动级定转子组合件,包括同轴套装的定子和转子,所述定子与所述转子的中心轴线共线;所述定子包括圆筒状定子本体、若干个定子叶片和圆环状定子叶冠,若干个所述定子叶片沿周向设置于所述定子本体与所述定子叶冠之间;所述转子包括圆筒状转子本体、若干个转子叶片和圆环状转子叶冠,若干个所述转子叶片沿周向设置于所述转子本体与所述转子叶冠之间;所述定子叶冠内壁与所述转子本体外壁同轴套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叶片外轮廓线上各点与其对应等值子午面的相交线为第一相贯线,该第一相贯线与贯穿于所述定子叶冠内的第一投影直线垂直相交;所述转子叶片外轮廓线上各点与其对应等值子午面的相交线为第二相贯线,该第二相贯线与贯穿于所述转子本体内的第二投影直线垂直相交;所述定子叶片的安装角与所述转子叶片的安装角方向相同;所述定子叶片安装角沿所述定子径向由内至外逐渐减小,所述转子叶片安装角沿所述转子径向由内至外也逐渐减小;所述定子叶片安装角和所述转子叶片安装角的余切值与对应的等径圆柱面的半径成正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投影叶片制动级定转子组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投影直线为所述定子的中心轴线,所述第二投影直线为所述转子的中心轴线。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线投影叶片制动级定转子组合件,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定子叶片沿所述定子轴向等高度设置并沿所述定子周向等间隔设置;各所述转子叶片沿所述转子轴向等高度设置并沿所述转子周向等间隔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线投影叶片制动级定转子组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叶片的厚度沿所述定子径向由内向外逐渐增大,且与对应的等径圆柱面的半径成正比;所述转子叶片的厚度沿所述转子径向由内向外也逐渐增大,且与对应的等径圆柱面的半径成正比。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线投影叶片制动级定转子组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叶片沿等径圆柱面的展开轮廓线包括定子叶片前缘、定子叶片后缘、定子叶片压力面和定子叶片吸力面,所述定子叶片前缘、定子叶片后缘、定子叶片压力面和定子叶片吸力面与所述定子的等值子午面的相贯线为直线,且所述定子叶片的相贯线与所述定子中心轴线垂直相交;所述转子叶片沿等径圆柱面的展开轮廓线包括转子叶片前缘、转子叶片后缘、转子叶片压力面和转子叶片吸力面,所述转子叶片前缘、转子叶片后缘、转子叶片压力面和转子叶片吸力面与所述转子的等值子午面的相贯线为直线,且所述转子叶片的相贯线也与所述转子的中心轴线垂直相交。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投影叶片制动级定转子组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叶片和所述转子叶片沿各自的等径圆柱面的展开轮廓线呈一端厚度大于另一端厚度的楔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投影叶片制动级定转子组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投影直线与所述定子的中心轴线互为平行直线,且所述第一投影直线与所述定子中心轴线间距小于或等于50mm ;所述第二投影直线与所述转子的中心轴线互为平行直线,且所述第二投影直线与所述转子中心轴线间距小于或等于50mm。
【文档编号】F01D5/02GK203769645SQ201420161393
【公开日】2014年8月13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3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3日
【发明者】谭春飞 申请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