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燃机原子增压节能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165074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燃机原子增压节能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内燃机原子增压节能装置,涉及内燃机。设有油门踏板传感器与信号输出线、PWM智能控制器、储液水壶过滤器和分子催化器;控制器正极接催化器正极板,催化器的进液管接过滤器出液口,催化器出气液管接过滤器进气液口,传感器内设有干簧管,干簧管两端直接连接在传感器信号输出线,传感器感应磁铁固定在传感器横杆上;催化器上设有金属外壳和底盖,金属外壳内设有正极板;催化器内设有前后负极板,前后负极板搭铁,前负极板直贴靠在金属外壳上,后负极板贴靠在底盖上;正极板两面与后负极板之间设中性极板;正极板两面接前后负极板,正极板两面与中性极板之间均设有垫片;在金属外壳上设有出进气嘴并与过滤器联接,前负极板上设有通气孔。
【专利说明】一种内燃机原子增压节能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内燃机,尤其是涉及通过油门大小来控制输出功力的一种内燃机 原子增压节能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众所周知,发动机是靠燃料在汽缸内燃烧做功来产生功率的,由于输入的燃料量 受到吸入汽缸内空气量的限制,因此发动机所产生的功率也会受到限制,如果发动机的运 行性能已处于最佳状态,再增加输出功率只能通过压缩更多的空气进入汽缸来增加燃料 量,从而提高燃烧做功能力。因此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涡轮增压器是唯一能使发动机在工 作效率不变的情况下增加输出功率的机械装置。通常所述涡轮增压装置其实就是一种空气 压缩机,通过压缩空气来增加发动机的进气量,一般来说,涡轮增压都是利用发动机排出的 废气惯性冲力来推动涡轮室内的涡轮,涡轮又带动同轴的叶轮,叶轮压送由空气滤清器管 道送来的空气,使之增压进入汽缸。当发动机转速增快,废气排出速度与涡轮转速也同步增 快,叶轮就压缩更多的空气进入汽缸,空气的压力和密度增大可以燃烧更多的燃料,相应增 加燃料量和调整一下发动机的转速,就可以增加发动机的输出功率。而原子增压节能智能 控制系统装置,是利用发电机多余的电能通过分子催化器与催化剂将水电离分解成氢、氧 原子混合气体输送到发动机的燃料室内与其它燃油同时燃烧做功。由于氢氧气的输入使原 来发动机的燃料得到更充分的燃烧,提高了燃油完整燃烧效率。既可增加发动机的输出功 率,又能节省能源消耗和降低尾气排放。目前汽车上采用的氢氧节油装置,都是用汽车电门 钥匙的启动线或油泵电源来控制节油器的开通与关闭,无法根据发动机转速来控制节能系 统的产气,汽车不管是在等红灯、停车怠速时或慢车行走时都是提供等量的气体供给发动 机,此时不仅不能节油,而且还浪费电池电能,从而造成该类产品一直都不能发挥其最佳的 节能效果。如:中国专利CN201362743公开的汽车氢氧节能器,包括:电源、电解腔、导流管、 电解板和真空调节阀,其中:电解板设置于电解腔中且与电源相连接,导流管的一端和真空 调节阀一同设置于电解腔的上部,导流管的另一端连通至汽车发动机的进气管,电解腔内 充有碳酸氢钠溶液。该实用新型通过化学和电解原理,保证燃料的充分燃烧,排出的尾气能 达到国家制定的标准,在有效控制污染的同时,可节省燃油20 %左右,不会产生新的污染环 节,结构紧凑,成本低廉。如:中国专利CN102925918A公开的一种新型车载氢氧机,包括氢 氧机主体、电解槽、电极板、气泡瓶、压力调节装置,该发明利用车载电源剩余电能,把水电 解分离成氢气和氧气,通过气泡瓶分离后依次通过过滤设备、单向阀、压力调节设备后进入 汽车内燃机中,和传统的汽油、柴油或天然气混合燃烧。该发明产品不仅可以增加供氧促进 燃烧,而且能够提供新的氢能源燃料,大大节省了燃油,可以提高动能30%以上,可以使汽 车节油30 %左右,减少污染物排放40 %以上,具有节能环保双重功效。


【发明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提供可以通过油门大小来控制内燃机原子增压节能装置的 供气量,从而提高系统的节油效果,克服现有产品不能根据发动机转速控制气量等缺陷的 一种内燃机原子增压节能装置。
[0004] 本实用新型设有油门踏板传感器、油门踏板传感器信号输出线、PWM智能控制器、 储液水壶过滤器和分子催化器;
[0005] 所述PWM智能控制器正极输入线直接接汽车电瓶,PWM智能控制器正极输出线接 分子催化器的正极板,分子催化器的进液管接储液水壶过滤器的出液口,分子催化器的出 气液管接储液水壶过滤器的进气液口,储液水壶过滤器上方设有补充水的密封盖与出气 管,出气管上接有一个单向阀用于防止发动机的回火,单向阀的出口端通过气管接发动机 的进气口;
[0006] 所述油门踏板传感器上设有油门踏板传感器外壳,油门踏板传感器内部设有2? 5个干簧管,干簧管两端直接连接在油门踏板传感器信号输出线,油门踏板传感器感应磁铁 固定在油门踏板传感器横杆上;
[0007] 分子催化器上设有金属外壳和底盖,金属外壳内设有正极板;分子催化器内设有 前负极板和后负极板,前负极板和后负极板直接搭铁,前负极板直贴靠在金属外壳上,后负 极板贴靠在底盖上;正极板两面与后负极板之间设有至少1片中性极板;正极板一面接前 负极板,正极板另一面接后负极板,正极板的双面与中性极板之间均设有绝缘密封空心垫 片,使极片与极片之间不会短路,电解液又可顺畅流动;在金属外壳上分别设有出气接嘴和 进气嘴并通过进气液管和出气液管与储液水壶过滤器联接,在出气接嘴和进气嘴上均设有 导流孔,使液体与气体均能在极片中顺畅循环流动,前负极板上设有与出气接嘴和进气嘴 对应的固定通气孔,后负极板上不设任何孔,使气液体全在极片之间。
[0008] 所述油门踏板传感器可采用油门踏板传感器调整螺钉固定在油门踏板传感器可 调支架上,并靠油门踏板传感器支架螺钉孔固定在油门踏板底座上。
[0009] 所述油门踏板传感器内的感应元件也可采用霍尔开关作为油门踏板传感器内的 感应元件,所述感应元件可设2?5个,最好为3个,每级的电流差别可定为2?3A。
[0010] 所述油门踏板传感器可直接固定在原汽车油门踏板装置的油门踏板固定螺栓上。
[0011] 所述正极板可通过正极螺栓和线鼻子将正极引线引出到金属外壳外。
[0012] 所述金属外壳可直接搭铁。
[0013] 所述中性极板最好为3?5片。
[0014] 所述前负极板、后负极板、中性极板和正极板均可采用钛合金板。
[0015] 所述绝缘密封空心垫片的厚度可为2?3cm。
[0016] 所述前负极板与后负极板通过紧固螺栓固定和压紧密封,防止液体与气体泄漏。
[0017] 所述正极板与中性极板通过紧固螺栓固定和压紧密封,防止液体与气体泄漏。
[0018] 所述金属外壳与分子催化器底盖通过紧固螺栓固定和压紧密封,防止液体与气体 泄漏。
[0019] 在所述PWM智能控制器的供电端接电瓶,输出端接分子催化器,控制端分有3? 5个接头,分别接在油门踏板传感器上的输出端,PWM智能控制器的控制端分别可控制8? 15A的不同输出电流供分子催化器工作。
[0020] 所述分子催化器由于采用若干块互相平行设置的电极板,相邻的电极板周边之间 安装有绝缘密封圈,相邻绝缘密封圈相互紧密压紧,中间留有缝隙,在外部用金属外壳并用 螺栓固定和压紧,在外壳的下端设有进水口,上端设有出水气口,分别接到储液壶过滤器的 进出水口上,正电极板接PWM智能控制器的输出端,负极外壳搭铁。
[0021] 所述储液壶过滤器上端设有加水口和出气口,出气口通过单向阀通发动机的进气 口,储液壶过滤器上端设有进出水口,分别接在分子催化器的进出水口上,工作时电解液会 通过储液壶过滤器与分子催化器自动水气循环,同时通过储液壶过滤器分离出氢氧气体供 给发动机做功。
[0022]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油门踏板传感器,检测出油门的大小信号来控制PWM智能控制 器电流大小给催化器供电,而经催化电解产生氢氧原子混合助燃气体,不需要专门的存储 空间,直接通过氢氧气体传输通道经过气体单向阀,输入发动机的燃烧室中,所有的操作均 为自动完成和实现的,采用该方法不仅体积更小、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而且,效率更高、安 全可靠。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3]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4]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油门踏板传感器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5] 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
[0026]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油门踏板传感器安装位置示意图;
[0027] 图5为图4的左视图;
[0028]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分子催化器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9]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工作逻辑方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以下实施例将结合附图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31] 如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设有油门踏板传感器1、油门踏板传感器信号 输出线2、PWM智能控制器3、储液水壶过滤器10、分子催化器12。
[0032] 所述PWM智能控制器3正极输入线直接接汽车电瓶4, PWM智能控制器3正极输出 线5接分子催化器12的正极板31,分子催化器12的进液管11接储液水壶过滤器10的出 液口,分子催化器12的出气液管6接储液水壶过滤器10的进气液口,储液水壶过滤器10 上方设有补充水的密封盖7与出气管8,出气管8上接有一个单向阀9用于防止发动机的回 火,单向阀9的出口端通过气管接发动机的进气口 A。
[0033] 所述油门踏板传感器1上设有油门踏板传感器外壳14,油门踏板传感器1内部设 有2?5个干簧管13,干簧管13两端直接连接在油门踏板传感器信号输出线2,油门踏板 传感器感应磁铁16固定在油门踏板传感器横杆15上。
[0034] 分子催化器12上设有金属外壳36和底盖27,金属外壳36内设有正极板31 ;分子 催化器12内设有前负极板37和后负极板29,前负极板37和后负极板29直接搭铁,前负极 板37直贴靠在金属外壳36上,后负极板29贴靠在底盖27上;正极板31两面与后负极板 29之间设有至少1片中性极板30 ;正极板31 -面接前负极板37,正极板31另一面接后负 极板29,正极板31的双面与中性极板30之间均设有绝缘密封空心垫片33,使极片与极片 之间不会短路,电解液又可顺畅流动;在金属外壳36上分别设有出气接嘴25和进气嘴35 并通过进气液管11和出气液管6与储液水壶过滤器10联接,在出气接嘴25和进气嘴35 上均设有导流孔32,使液体与气体均能在极片中顺畅循环流动,前负极板37上设有与出气 接嘴25和进气嘴35对应的固定通气孔,后负极板29上不设任何孔,使气液体全在极片之 间。
[0035] 所述油门踏板传感器1可采用油门踏板传感器调整螺钉17固定在油门踏板传感 器可调支架18上,并靠油门踏板传感器支架螺钉孔19固定在油门踏板底座22上。
[0036] 所述油门踏板传感器1可直接固定在原汽车油门踏板装置的油门踏板固定螺栓 23上。
[0037] 所述正极板31可通过正极螺栓26和线鼻子24将正极引线5引出到金属外壳36 外。
[0038] 所述金属外壳36可直接搭铁。
[0039] 所述中性极板30最好为3?5片。
[0040] 所述前负极板37、后负极板29、中性极板30和正极板31均可采用钛合金板。
[0041] 所述绝缘密封空心垫片33的厚度可为2?3cm。
[0042] 所述前负极板37与后负极板29通过紧固螺栓34固定和压紧密封,防止液体与气 体泄漏。
[0043] 所述正极板31与中性极板30通过紧固螺栓34固定和压紧密封,防止液体与气体 泄漏。
[0044] 所述金属外壳36与分子催化器底盖27通过紧固螺栓34固定和压紧密封,防止液 体与气体泄漏。
[0045] 如图4和5所示,PWM智能控制器3的智能控制方式参见表1。
[0046] 表 1
[0047]

【权利要求】
1. 一种内燃机原子增压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油门踏板传感器、油门踏板传感器 信号输出线、PWM智能控制器、储液水壶过滤器和分子催化器; 所述PWM智能控制器正极输入线直接接汽车电瓶,PWM智能控制器正极输出线接分子 催化器的正极板,分子催化器的进液管接储液水壶过滤器的出液口,分子催化器的出气液 管接储液水壶过滤器的进气液口,储液水壶过滤器上方设有补充水的密封盖与出气管,出 气管上接有一个单向阀用于防止发动机的回火,单向阀的出口端通过气管接发动机的进气 Π ; 所述油门踏板传感器上设有油门踏板传感器外壳,油门踏板传感器内部设有2?5个 干簧管,干簧管两端直接连接在油门踏板传感器信号输出线,油门踏板传感器感应磁铁固 定在油门踏板传感器横杆上; 分子催化器上设有金属外壳和底盖,金属外壳内设有正极板;分子催化器内设有前负 极板和后负极板,前负极板和后负极板直接搭铁,前负极板直贴靠在金属外壳上,后负极板 贴靠在底盖上;正极板两面与后负极板之间设有至少1片中性极板;正极板一面接前负极 板,正极板另一面接后负极板,正极板的双面与中性极板之间均设有绝缘密封空心垫片,使 极片与极片之间不会短路,电解液又可顺畅流动;在金属外壳上分别设有出气接嘴和进气 嘴并通过进气液管和出气液管与储液水壶过滤器联接,在出气接嘴和进气嘴上均设有导流 孔,使液体与气体均能在极片中顺畅循环流动,前负极板上设有与出气接嘴和进气嘴对应 的固定通气孔,后负极板上不设任何孔,使气液体全在极片之间。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内燃机原子增压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门踏板传感器 采用油门踏板传感器调整螺钉固定在油门踏板传感器可调支架上,并靠油门踏板传感器支 架螺钉孔固定在油门踏板底座上。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内燃机原子增压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门踏板传感器 内的感应元件采用霍尔开关作为油门踏板传感器内的感应元件,所述感应元件设2?5个。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内燃机原子增压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门踏板传感器 直接固定在原汽车油门踏板装置的油门踏板固定螺栓上。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内燃机原子增压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板通过正极 螺栓将正极引线引出到金属外壳外。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内燃机原子增压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性极板为3? 5片。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内燃机原子增压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密封空心垫 片的厚度为2?3cm。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内燃机原子增压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负极板与后负 极板通过紧固螺栓固定和压紧密封。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内燃机原子增压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板与中性极 板通过紧固螺栓固定和压紧密封。
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内燃机原子增压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外壳与分 子催化器底盖通过紧固螺栓固定和压紧密封。
【文档编号】F02M25/12GK204060985SQ201420503009
【公开日】2014年12月31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2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2日
【发明者】周民智 申请人:三明市智达胜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