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空风能综合利用工程构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45102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高空风能综合利用工程构想其特征在于:它主要由塔体1、进风层2、顶部多层平台3、风能发电机组4、拱架5、大支柱7、地下风道14、水喷淋系统10和14以及配套的给排水系统和自动控制系统等组成。风能发电机组4群均匀吊挂在顶部多层平台3每层下方,配以后置式叶片轮和静压轴承等风向跟踪机构,以大大减轻顶部多层平台3的负重。长形顶部多层平台3靠塔体1、大支柱7、拱架5等构架。在塔体1上部为进风层2,其钢质园筒形栅格组成众多进风口,每只风口安装有可向内转动的风板15,它把横向气流垂直引下,经塔体1内水喷淋系统10和14深度清洗并经气水分离后,进入地面或借助地下通道,如地铁或隧道布送更远更广的人口密集区。对于经常发生沙尘暴地区,本案长形巨构可横架在沙尘暴主流方向上,其强大的高空水喷淋除尘功能形成处于下游的人口密集区保护屏障。为节约用水应设置大容量的雨水收储设施和多级大流量高扬程的循环供水系统。

由于本案建在用电集中地区域,大大减少了远程输配电设施投入。

本案巨大工程如配以精心打造的旅游配套设施,无疑会成为人们趋之若骛的游乐景区。这将大大缩短投资回收期。因而本案采用集中式高空风能发电+净化空气环境+旅游配套,不但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对我国经济可持续快速发展的作用也不容低估。

2.根据权利要求1,在进风层2上建有顶部多层平台3,风能发电机组吊装在每层平台下方。由于吊装杆将比支撑塔重量大为减少,这使在高平台上装置风能发电机组4集群成为可能。加之,本方案采用另一种不同于常规的叶轮后置法,使高空气流首先流经发电机再掠过风叶轮,这样气流对叶片的推力便会产生跟踪风向变化的扭矩来驱动吊装杆转动,使叶片始终正向面对气流。本案采用由液压系统构成的静压轴承方案代替常見的较笨重的机械调向装置。 使整个系统不仅总重下降而且便于维修保养。

可在用电集中区域就地建造大型风电场,是本案突出优点,它不仅节省大量远程输配电设施的投资,而且便于维护管理,提高了安全系数。

3.根据权利要求1,塔体1内设置了上喷淋系统10、下喷淋系统14、塔内风能发电机11、地下风道13进风口和排风室18。上喷淋系统10设置在塔体1和进风层2之间,下喷淋系统14设置在排风室18内。在炎热季节,从进风层2引下的气流经上喷淋系统10和下喷淋系统14清洗后从排风室18和地下风道13排出。为保持空气净化效果,地下风道13的进风口12应设置在气流夾带水珠较少的区域,甚至进行气水分离后再进入进风口12。

为增加风能发电装机容量,在塔体1内可装置塔内风能发电机11。

4.根据权利要求1,在园筒形塔体1上部安装有进风层2。它依塔体1外壁构建了钢质栅格,形成多层进风栅格口,在栅格口内侧装有风板15,它铰接在栅格口上口沿的铰链轴上,可迎风向内转动并引导气流向下。而背风面的风板15紧贴栅格口,使进入塔体1内的气流不会大量漏出。为保证不正对风向的风板15有一定开度,在风板15外侧面焊有翅板16。在风板15上还装有阻尼器17,一是防止风板15在不稳定气流作用下产生剧烈的振荡;二是定位风板15的开度,在上层的开度应大,逐层减小,使各层流入的气流相互干扰减少,流动顺畅。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