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以及用于对消耗器进行供给的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01959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泵以及用于对消耗器进行供给的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泵,所述泵具有轮廓环、转子、叶片、侧板、壳体和壳体盖、用于给下部的叶片面供给压力的下部叶片槽,其中叶片径向可移动地设置在转子中并且通过叶片下方的压力移出并且被压靠在轮廓环上。

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给消耗器供给油的系统。



背景技术:

这种泵是已知的,所述泵尤其用于对机动车辆中的转向系统或者类似的液压系统进行供给以及例如在自动变速器中用作为变速器泵。在此,叶片单元的这两个压力室例如经由压力蓄压室在泵的内部或者外部彼此连接,所述蓄压室在共同的压力管路中引导至消耗器。同样地,叶片单元的这两个抽吸室彼此连接并且引导至泵的抽吸区域,在所述抽吸区域中从转向部或者罐回流的油被再次输送给泵。

这种泵原则上在图2和3中描述并且包括冲程环3,所述冲程环具有轴向的凹部5,在所述凹部中转子7相对于冲程环可旋转地存在。该冲程环具有槽,叶片10径向可移置地容纳在所述槽中。轴向的凹部5具有沿着其环周的内壁部,所述内壁部具有如下轮廓,叶片10在转子7旋转时在所述轮廓处运转。在此,所述轮廓构成为,使得每个输送元件与其相对于冲程环转动的相对位置相关地以或多或少的程度从径向的凹部中移出,所述输送元件容纳在所述凹部中。由此构成由相邻的输送元件和内壁部限界的输送室。这种输送室的体积随着转子相对于冲程环的旋转周期性地改变。以这种方式限定泵的至少一个抽吸区域和至少一个压力区域,其中抽吸区域设置在如下区域中,在所述区域中输送单元的体积随着转子的转动而增加。压力区域设置在如下区域中,在所述区域中输送单元的体积随着转子旋转而减小。可行的是,泵包括两个泵部段,所述泵部段分别具有抽吸区域和压力区域。其于是是所谓的双行程泵。此外,泵1包括封闭第一侧上的轴向凹部的侧板13和封闭第二侧上的轴向凹部的压力板17。侧板13和压力板17在此同样对输送室限界。压力板17具有至少一个开口,泵的至少一个压力区域通过所述开口与压力板的外部环境流体连接,尤其与所谓的压力室16流体连接。整体上,泵由此将流体从经由抽吸肾形腔40而与抽吸区域流体连接的抽吸室经由压力肾形腔41输送到压力室中。抽吸室经由泵入口11与储备罐流体连接。压力室16与消耗器6流体连接。

在泵停止运转时,一些叶片根据泵的设置由于所用到所述叶片上的重力而移入到与其相关联的凹部中。所述叶片于是不再贴靠在冲程环3的限定内轮廓的壁部上。在泵再次起动时,只要相应的叶片不由于离心力和/或通过流体压力辅助从其凹部中移出,那么所述叶片不会有助于输送流体。为了提高叶片在冲程环的内壁部上的按压力,设有从泵的至少一个压力区域进入到叶片的所谓的下部叶片区域39中的流体路径。该区域径向地设置在叶片内部并且包括转子的径向凹部的如下区域:该区域径向地设置在叶片后方,也就是说,与叶片相比离泵的旋转轴线更近地设置。由泵输送的、处于压力下的流体因此从压力区域导入到下部叶片区域中并且支撑叶片,其方式是:相对于冲程环的内壁部提高作用到该叶片上的按压力。

在泵冷起动时引起:通过泵的空转并且通过高粘性的工作介质,泵首先延迟地起动并且需要高的转数直至所期望的输送结果。

为了在起动时改进泵的特性,设有冷起动板31,所述冷起动板借助于弹簧元件33压靠压力板17地预紧,使得所述冷起动板至少在泵停止运转时封闭压力板中的朝向其外部环境的至少一个开口。因此不产生从压力区域到压力室16的液体连接。所有在泵起动时由该泵输送的流体因此从压力区域经由流体路径进入下部叶片区域中,使得所输送的流体首先完全用于使叶片从其凹部中移出并且压靠在冲程环3的内壁部上。如果泵由此进入完全有功能能力的状态中,那么压力区域中的输送压力升高,由此冷起动板31克服弹簧元件33的预紧力被挤压离开压力板17。由此,释放压力区域和压力室之间的流体连接,并且泵将流体从抽吸室输送到压力室16中。

从ep0758716b1中得知一种具有下部叶片区域的相应的供给部和冷起动板的泵。

不同的消耗器,例如双离合变速器设有马达驱动的主泵和电的附加油泵。这两个泵连接到消耗器上并且选择性地单独或者一起运行。为了防止在泵或者附加泵相应的泵运行中油通过不运行的泵中漏出,这两个泵至消耗器的连接部设有止回阀。

变速器的这种实施方案从us20140158467中已知。第一和第二止回阀装入供给管路中。

防止油流泄漏的要求,需要用于主泵和附加泵的分开的阀,这是高成本的并且增大所需要的结构空间。耗费对于汽车制造商而言由此是更高的,因为所述汽车制造商必须自己将阀,例如球-弹簧-阀设置在输入管路中。

从wo20130643868a2中已知一种具有壳体的双行程叶片单元泵。在该实施方式中,止回阀安装在泵的壳体中。然而,该止回阀不经由泵的主压力接口连接。此外,不存在辅助泵,所述辅助泵至主压力接口的连接必须经由止回阀来调控。

从de2835816a1中已知具有冷起动压力板的泵。在此也不存在附加泵从而不需要经由止回阀连接该附加泵。

从de10259894a1中已知一种泵,所述泵通过与下部的叶片节点分开在抽吸区域和压力区域之间建立下部叶片压力。其在此并非是主泵和附加泵。主压力接口不直接与泵的压力室连接,因为泵的压力通道经由止回阀与出口连接。

从wo2009121471a1中已知一种具有冷起动板的叶片单元泵。然而,该泵不具有集成的止回阀,因为该泵也不与附加泵连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基于下述目的,实现一种泵,所述泵与附加泵连接并且在不需要附加的用于主泵的第二阀的情况下也是能胜任的并且对于最终客户而言已经集成有用于附加泵的阀。

所述目的通过在壳体中的泵的特征来实现,所述泵具有:冲程环,所述冲程环具有轴向的凹部;在轴向的凹部中相对于冲程环可旋转地被容纳的转子,其中所述转子具有槽,叶片可沿着径向方向移动地容纳在所述槽中;在第一侧上封闭轴向凹部的侧板;在第二侧上封闭轴向凹槽的压板,其中压板具有至少一个开口;和冷起动板,所述冷起动板借助于弹簧元件抵靠压力板地预紧,使得所述冷起动板至少在泵停止运转时相对所述压力板的外部环境封闭压力板中的至少一个开口,其中泵的壳体具有至消耗器的主压力接口,其中主压力接口在壳体中直接与泵的压力室连接以及经由止回阀与附加泵连接。

为了改进集成,必要的是,将附加泵的止回阀安装在壳体中。

用于给消耗器供给油的系统借助于作为主泵的根据本发明的泵和附加泵尤其简单且低成本地实现。

通过在泵的位于壳体处的主压力出口和消耗器之间不设置止回阀的方式,节省了阀并且能够减小所需要的结构空间。

所述系统的特征在于,这两个止回阀是冷起动板和集成在壳体中的止回阀。

附图说明

本发明此时根据附图详细描述。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液压的线路图。

图2示出泵的侧板。

图3示出沿着泵的转动轴线g-g的剖面。

图4示出贯穿压力板的剖面(f-f)和贯穿内部部件的剖面(h-h)。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案和根据本发明的系统可在附图1中领会。泵1示意性地示出。所述泵与泵入口11连接,所述泵入口连接到泵的抽吸侧上。在压力侧上,泵设有止回阀功能,所述止回阀功能设置在泵和通向消耗器6的主压力接口8之间。附加泵14经由止回阀4与主压力接口8连接。根据本发明,泵1的止回阀功能至少通过冷起动板31实现。泵1以及这两个止回阀位于共同的壳体2中。

通过使用现有的冷起动装置附加地作为止回阀,不需要其它用于密封主泵的主压力接口8的构件。

图2示出泵的侧板13的视图。抽吸肾形腔40与泵的压力室连接。

在图4中可见泵1的剖视图,所述剖视图在压力板17的下部叶片平面f-f的区域中示出。可以看到抽吸肾形腔40以及压力肾形腔41。

在图3中示出沿着图2中的平面g-g的剖面。在其它方面传统地构造的泵具有壳体2,所述壳体具有用于流入和流出的多个接口18。泵由侧板13和工作室限界,其中侧板和工作室组成壳体2。泵在右侧上具有加厚的壳体部件2a,所述壳体部件包括用于主压力接口8和附加泵接口的止回阀4的钻孔或者凹部。在此,主压力出口通道k1与附加泵通道k2相比通过更大的横截面形成。

主压力接口8与压力室16连接。用于附加泵的压力接口15的容纳部和通道k2垂直于所述主压力接口的走向伸展。作为集成的止回阀的实例,使用球-弹簧-阀,所述球-弹簧-阀由阀座4b中的球4a和弹簧4d构成。阀座4b借助于o形环4c向着壳体2密封。

这两个钻孔或者凹部、用于主压力接口8和止回阀4的通道k1和k2不必彼此垂直地设计。用于附加泵的止回阀4的凹部直接与主压力接口8连接就足够了,这也能够经由流动通道实现。主压力接口8是这两个泵的共同的压力接口,该压力接口引导至消耗器。

根据本发明的具有主泵和附加泵的系统在借助于附加油泵运行时具有通过冷起动板的简单密封。在此,冷起动板的弹簧座借助于压力弹簧密封主泵的压力出口。由此中断通过主泵的泄漏路径。

冷起动板的弹簧座仅在主泵进入运行时打开。止回阀4在仅主泵进行输送的情况中封闭附加泵的压力接口15。由此中断通过附加油泵的泄漏路径。

附图标记列表

1泵11泵入口

2壳体12油回程

2a壳体部件13侧板

3冲程环14附加泵

4止回阀15压力接口附加泵

4a球16压力室

4b阀座17压力板

4co形环18接口

4d弹簧31冷起动板

5凹部33异形弹簧

6消耗器39下部叶片槽

7转子40抽吸肾形腔

8主压力接口41压力肾形腔

9槽k1通道主压力出口

10叶片k2通道附加泵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